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全国学会 > 历届年会

张志公:谈谈学习“大学语文”
【时间:2010/1/7 】 【来源:无 】 【作者: 张志公】 【已经浏览3597 次】

——在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的讲话

    在各类高校中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合理不合理呢?我觉得进入大学的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进入大学前,语文成绩已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他们能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学,读写能力都比较好,思维反应快,读与写的速度也快,这种能力非常迫切需要。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要求知识面广,要阅读的书籍、刊物越来越多。西方现在有种活动叫“扫功能盲”,不是文字扫盲,是扫功能盲,就是要提高阅读、写作的功能,要求速度快。所谓大学生的语文合格,即应具备上述的功能。这种学生要不要学习“大学语文”呢?我认为还是必要的。在大学里无论学习哪种专业,知识面都要宽一些,大学里主要是为今后对某们专业从事高深研究打基础。好比造房子,基础越深广,房子可以造的越高,越稳固。我们这些年来专业划分过细,所以有缺陷。学生在大学里学的知识不超过所学专业的范围。即使在中文系,也要划分好多个专业,更不用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相互渗透。事实上人类的知识真的那么狭窄吗?如果知识面太狭窄,所学的本门专业能专得起来吗?这些年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上正是吃了这方面的亏。学生进入大学后,不管学什么专业,都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因为文学最能调动人的联想与创造性思维。我在想,为什么拿破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朱德同志文学素养都很高,列宁文学素养也很高,他们写的文艺评论,比专家的水平还高。他们搞革命,指挥战争,与文学有明显不同。他们对文学十分爱好,想必是文学作品的那种丰富联想、想象以及思维能力,同从事任何工作都联系的上。人们都认为文学能陶冶人的性情,并不仅如此,还能开发人的智慧。现在社会上一般年轻人文学素养很不高明。作为一个大学生当然更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不论学什么专业,文学素养差,对学好专业与今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另一种情况是虽然进入大学,语文能力却还没有合格。照理说已中学毕业,语文不应该不合格,但实际上考进了大学而语文还不合格的仍不少,改变这个局面是艰巨的。有人甚至说,一个人如果中学毕业了语言文学还不通的话,以后就很难办了。这话或许说得太绝对,但到一定的年龄在要去学最基础的东西,掌握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因为这是他的语言、思维习惯差不多已经定型了。当然不是说已不可以学好,而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气力。这样大学生就更需要通过“大学语文”课来学好语文这门基础学科。

    从上述两种情况来看,在大学里开设“大学语文”是合理的,必要的。但要教好这门课也确实不容易。有些学生对学好“母语”的重要性于学好其他专业的关系认识不足,因而学好这门课的迫切性主动性不够。客观上学生的专业课程多,时间紧,精力有限,也影响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从教材看,内容较多而规定的课时少,还有合格教师的来源等问题,我们看到这些困难有好处,可以面对困难,设法去解决。我觉得在学生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调动他们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要调动积极性主要要让他们接触实际,感到学习这门课的需要。过去若干世纪来,我们语文教学有个很大特点,就是结合实用。一个读书人想要取得功名,去做官,就要会写八股文。过去社会上最热销的书是《尺牍大全》、《公文程式大全》、《酬事大全》等,因为这些书合他们实用的需要。现在有的青年连请假条、信也写不好。教学语文一定要接触实际,联系实际,满足学生们的需要。例如对理工科学生是否也要配合一下他自学的专业?在理工科能否有一位语文教师和一位专业教师配合起来上语文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还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交流。当然,这只是一种设想。总之,要使学生感到是有这种需要,感觉有乐趣,而非一种额外的负担。这样,这门课就能上的成功了。

    (据讲话录音整理摘要,未经本人审阅)

    (何二元输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130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