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调查

阎江:我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时间:2008/11/13 】 【来源: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9月 】 【作者: 东莞理工学院 阎江】 【已经浏览3840 次】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人文素质通识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丢地位。本文通过对我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调查,一方面总结教学经脸,一方面为适应时代发展,根据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作业考试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使该课程更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调查;大学语文;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课程在我院的开设已有十年历史,从建校之初的应用写作到非中文专业学生本专科的通识课程,一方面是学校一直以来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是承担该门课程的中文系全体教师的默默奉献。随着学校大力推进“建设具有创新特色的名牌地方院校”的中心工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所指出的:“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和基础特点,适应当代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我院是作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管、文、体育、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我们认为:大学语文作为继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学文化成果的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理应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对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曾有过精辟的阐述:科学、艺术、人文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追求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联与均衡,是人的创造力的本能。如何将青年学生的这种潜在本能发挥出来,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将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人为地割裂开来,而想在科技、人文科学与艺术领域培养出卓越人才,是很困难的。可以说,在教育上,实现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大学成功的标志,也是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人才的希望所在。

    大学语文能否担当起此重任,我们目前的教学状况究竟如何,学生的态度意见又是什么;带着这些忧虑与思考,中文系大学语文教研室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此次社会调查便是这种努力的体现,也是作为学院重点建设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一次汇报。并在对此分析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对策。

    本次调查以开设过大学语文课程的2000级专科学生为主体,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抽取了各专业班级共30个,分别对随机抽取的班级作问卷式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自填法收集资料。问卷由3个部分、20个问题构成,主要调查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总体看法,学习大学语文的情况以及对任课老师教学情况的看法。实际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34份,有效率90%。

    1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总体看法

    (1)从调查结果来看,4/5以上的同学认为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是有必要的,但内容与教学方式须加以调整。一方面说明同学普遍认可并接受大学语文课程,教师长期的努力得到肯定;另一方面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当年作为专科学校,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学语文不得不以《应用写作》的方式存在,内容上不仅要讲文选,还要讲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课时少,内容庞杂,学生学得累,老师更是吃力不讨好!

    (2)就学习目的而言,超过半数同学对大学语文感兴趣或者认为大学语文这门课有实用性,对日后工作有一定的帮助。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民族优秀的文学文化熏陶,消化吸收人类文明的宝贵精神遗产,熟练驾驭祖国的语言文字,初步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米兰·昆德拉说过:科学的兴起把人推入一条专门化训练的隧道,人越在知识方面有所进展,就越看不清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看不清他自己。大学语文从表面看,读《诗经》、诵唐诗宋词、讨论《红楼梦》确实不能产生直接的实用价值,然而“君子不器”!大学并非是培养只有工具性的人,而是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的需求、意识、能力的新人。通过文化素质教育的潜移默化,让人首先成为人—一个有自觉精神生命追求的人。

    (3)在回答学习该门课程对自身语文水平提高多少的问题上,大部分同学觉得效果一般。我们分析有这样几个原因:课程体系本身的问题;教学的具体目标问题:是审美熏陶,还是重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训练与文学鉴赏如何统一等。32或36课时往往承载不了那么多的内容,同时大学语文课不应成为中学语文的延伸与补充。

    2 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情况

    (1)我们在对大学语文这门课是否缺课的调查中发现,1/3的同学曾经有缺课的情况,迟到、早退的现象更为严重。主要理由:听老师讲课不如看书效果好、该课程与自己更感兴趣的课冲突、偶尔有些其他事要办,过后补笔记就成、该课平时没必要从头听到尾,只要考试前猛攻一番就行了。分析原因,学院由于连年扩招,学生班级急剧增加,而中文系自身师资严重匾乏,排课时往往是大班、合班,七八十乃至上百学生的大课自然难以保证效果;另外学校的学风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的倾向较重。当然教师授课水平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不稳定的大学语文师资队伍,超负荷的教学课时量都直接影响课程本身的效果。

    (2)从上课是否记笔记的统计情况来看,近3/4的同学上课都抄笔记,并且做重点记录,从来不抄笔记的同学,占极小部分。一方面我们的考试以笔记和课本为主,另一方面老师有意识地将大量课外资料介绍给学生,学生有兴趣来记。

    (3)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完成作业的方式主要是独立完成和借助参考资料,抄袭别人的只占极小部分。根据我们大学语文的统一教学大纲规定,作业形式以作文为主,包括读后感、评论、讨论稿等,也包括少量的文言文翻译、课文内容问答。

    (4)在关于每天自学大学语文的时间问题上,大部分同学每天自学大学语文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主要是在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一、二年级,学生往往面临大学计算机与英语的过级压力,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繁重。如果把平时的文学阅读时间也算进去,可能数据会更乐观一些。

    (5)对大学语文的课堂气氛,1/4的同学认为课堂气氛活跃,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认为沉闷,对老师的讲课充耳不闻,也不主动提问。

    题目:你所在班的课堂气氛
    A 活跃,老师热情授课,同学认真听讲
    B 沉闷,对老师的提问充耳不闻,也不主动提问
    C 有点乱,老师自个儿在讲课,同学各做各的事
    D 一般

                    表1 课堂气氛情况
    ----------------------------------------------
                   A        B        C        D
    ----------------------------------------------
      人数         38       41       18       38
      百分比      28%      30%      13%      28%
    ----------------------------------------------

    这应当引起我们大学语文授课教师的重视,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道: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存,应指那种在生活中能随时随地体味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精神家园的安宁生存。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诗意的存在者”,有理由下工夫研究如何寓教于乐,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人文审美素质。

    3 学生对任课老师教学情况的看法

    (1)从同学们的选择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同学觉得老师的授课可以让他们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觉得没有太深的感受,很快就忘记老师所讲过的内容。

    题目:您认为任课老师的授课内容的有效性。选项:
    A 通过老师对作品的讲授,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
    B 学分拿到了,但获益甚少
    C 通过老师对课文及引申出来的知识的讲授,增长了不少文学、文化常识
    D 没有太深感受,现在己经忘了


图1 授课内容的有效性

    大学语文究竟该教什么,国家高教司在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的出版前言中己经明确指出: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强调的是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能力和文化素质的一个方面,因此大学语文被学院定为通识课程是有远见的,其素质教育的性质包含了以语言文学为基点的知识、能力与精神。学生忘记的应该是具体的文字,而真正的文学精神应当成为其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

    (2)关于任课老师在知识面、教材运用等方面的评价,大部分同学认为授课老师的教学效果一般;1/4的同学认为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有创意。对于老师的授课方式,大部分同学认为老师能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授课,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老师是照本宣科。授课内容方面,同学觉得老师大多数是着重课文讲解,其次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讲授,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有较高的期望值,而我们的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硕士学位与中级以上职称占90%;当面对不同的具体教学对象时,作为教学的主体,可能更多的要思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问题。

    题目:任课老师的授课内容着重于……选项:
    A、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B、阅读能力的培养
    C、文学文化常识的讲授
    D课文讲解

                 表2 授课内容选项
    -----------------------------------------
               A        B       C       D
    -----------------------------------------
    人数      12      24       40       56
    百分比    9%      18%      30%      42%
    -----------------------------------------

    (4)在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相当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评语常常都只有一个“阅”字,也有个别抽查的。有的是每次都改,但评语都不变。但是,也有细细评改的,而且意见还十分精要。上文己经提到,在严重不足的师资与庞大的学生班级的双重影响下,老师只能是疲于应付,批阅作文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力引进师资、推行网络教学,进行师生互动的改革势在必行。

    (5)教材是教师上课、学生自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我们一直以来采用的是广东高教版统编教材,多年的使用中,该教材一直采用文选加应用文写作的编写体例,写作部分一般让学生自学。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老师有更多意见,例如:课文多与中学重复,选文水平不高,应用文写作加在后面使整部教材中心与重点不突出。

    (6)任课老师教学的手段也相当重要,因为大学教育改革的难点在于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和思路。但是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老师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老师还摆脱不了“黑板十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甚至有的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什么教学手段都不用。

    题目:任课老师教学手段。选项:
    A、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B、“黑板+粉笔”的传统方式
    C、照本宣科,什么辅助教学手段都不用

                 表3 教学手段
    -------------------------------------
                A          B         C
    -------------------------------------
    人数       16         123        22
    百分比     10%        76%       14%
    -------------------------------------

    其实,上述数据是否精确并不重要,但是其中折射出来的学生评估标准、价值取向及基本需要却足以引发我们作为教育者的深思。大学语文应该如何上,应给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与思想,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该如何与时俱进,我们提出以下观点与设想供大家参考:

    (1)课程的定位。的确,中国文学在承载传统文化、传达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在这些方面发挥独到作用。但是,大学语文不是中文系的古代文学课,也不能定位于笼统宽泛的传统文化教育,它只能立足于语文教学本身,从欣赏和理解的角度去吸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不应该成为哲学、宗教、社会与政治等文化内涵的注解与工具。我们认为,大学语文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承担大学所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它应成为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课程。同时我们建议搭构“大语文”的平台,即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在通识必修课大学语文的基础上,开设包括唐诗宋词赏析、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学名作选讲、中外影视精品欣赏、大学生美育、实用文体写作、东西方文化比较、演讲与辩论、摄影专题等系列选修课,使学生在兴趣选择的基础上,能一步步地充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开阔自我的思想眼界。

    (2)教学的组织。目前中文系担任大学语文授课的教师绝大部分并非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独特的研究领域。那么在他们讲授大学语文时,往往有自己的侧重点,这样往往弊大于利,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不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也为统一教学、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带来一定困难。针对教学任务重,同时老师们又专业各有所长的情况,我们建议采取分专题教学,这也是在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课程组织教学法”,例如在讲授大学语文的中国古代文学部分时,可包含先秦古韵、魏晋风骨、唐诗帝国、宋词风骚、明清戏曲小说等子题。每个专题由l一2名老师主讲,利用多媒体在大教室进行大班教学,集中在若干周内讲授,并通过专题之间的过渡、阶段性的总结和复习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与统一。

    (3)教学手段。21世纪一一所谓的“网络时代”,时代观念的变化与科技的革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手段日益成为教学的基本手段。为此,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它高等学校应达到巧%以上。”东莞理工学院作为以理工科为特色的院校,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学科与信息学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是广东省较早建立校园网的院校,而且是东莞市教育站点汇接中心。学院现代教育中心拥有总资产达千万元的国际一流的通信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和近500台高性能入网电脑。学院投资建设了30间多媒体教室,电教中心承担学校的课件开发与制作工作。2002年学校建成100M宽带网,所有的教师宿舍及学生宿舍均接入国际互联网,过半数的学生宿舍拥有个人电脑。松山湖新校区更是智能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校园。这一切都为我们的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设备与技术支持。

    另外,我们己经申报了中文系多媒体网络教学课题,其中包含大学语文学习网站的子项部分,准备在本科生中实施网络教学。一方面是专题报告的文字内容上网,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继续推广应用,并及时修改完善,以利于学生预习、笔录、复习;一方面建立文学文化网络资源库与在线讨论,并实现教与学网络互动、交流。

    (4)考试手段。大学语文学习网站建成之后,学生平时可以在网上学习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并进行自我测试(考题库可以自动从资源库中生成试卷)。只有合格者才允许参加期末的书面统一考试,同时自我测试的成绩以20%计入总分中。平时成绩包括习作、心得、考勤情况等等,以20%计入总分中。书面统一考试侧重知识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写作的基本能力。以50%计入总分中。另一方面,加强学生中的“推普”工作,普通话水平考试成绩以10%计入总分中。

    (5)第二课堂。我们认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过程不可能单靠课堂教育和作业训练来完成,作为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大学语文应该积极渗透到学生热衷于参与的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开辟大学语文广阔的第二课堂。在这个“课堂”中,既包括演讲、辩论、朗诵等语言类活动,也包括各类征文比赛等写作类活动,还有书法等文字类活动,同时涉及形象设计、摄影摄像、墙报、网页设计、校园歌曲演唱、知识竞赛、时装展示等综合类活动,另外大量文学社团组织的存在直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我们大学语文的参与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众多的老师担任文学社团或文学文化类比赛的指导教师,直接影响与安排其中的活动;二是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开设各类专题讲座,从理论上为学生精心设记‘技能”装备;三是把学生的实践表现与课堂教学结合,把校园文化活动与课堂活动结合。例如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月中,有意识地进行课堂内的演讲、书法、诗文朗诵等活动,既较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又把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延伸到全校的相同或类似活动中。学生通过课堂的总结,学用结合,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还在实践中培养了素质。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是学生充分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更是大学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把这些活动纳入自己视野的同时,要把积极参与和有效指导作为自己的教育任务,把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自身的教育使命。

    “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审美与汉语言文学双基的人文教育通识课程,在学校的重视、中文系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的努力及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下,理应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及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远清.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推进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中国大学教学,2002(2-3).
    [2] 王步高、等.序言.大学语文.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OO0(3).
    [3] 李政道.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是现代大学成功的标志.中国大学教学,2OO2(6).
    [4] 教高[2001]4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作者简介:阎江(1973-),男,原籍:河南南阳;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讲师。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369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