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同济大学是否应该各专业都开设大学语文课
【时间:2008/10/7 】 【来源:同济大学BBS 2008-7-26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8475 次】

    在南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近日举办的“母语高等教育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上,记者随意询问来自各地高校的几位教师代表:青年人的汉语水平,真的在下降吗? 
    虽然首先强调了“总体情况是好的”,但随后听到的都是让人灰心的例子。 
    “我们的学生天天在电脑前,母语能力弱化非常明显。”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教师尹凤芝很着急。 
    对于沈阳农业大学的于永凤副教授来说,有种尴尬无法避免。“行政管理干部经常来问我,你是怎么教语文的?学生连个通知都写不好。” 
    上个学期,山东工商学院讲师曲琨教的是应用写作课,可她惊讶地发现,很多因故缺课的学生“连请假条都能写成不及格”。
    一个学生连续交了5次公文报告的作业都没过关,问曲老师:“我抄了国务院的公文给你,你都不给我合格。”老师的理由是——你的材料根本不能支持你的观点。

    母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

    山西的《语文报》,是一份30年专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纸。2008年,报社招聘新员工,40多位报名者大都具有文科研究生学历,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生。
    报社的考题一部分涉及语文基础知识,一部分考查写作能力。社长兼总编辑蔡智敏强调:“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标点符号、语法修辞和文学常识。” 
    从中学课本里挑出来的文言文,要求应聘者添加标点符号,结果错误连篇。写一篇呼吁报社员工救灾捐款的500字倡议书,“20分的题目,及格的只是一小部分。要么表达文不对题,要么格式完全不对”。蔡智敏介绍。 
    “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语文报》总编辑对这句话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在学生作业中,南开大学教授李瑞山发现,口语侵入书面语的现象已经到了不正常的境地。他认为,这与大众媒介,特别是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不无关系。在新的语文环境下,教好语文课,难度加大了。 
    “90年代出生的学生开始进入大学了,我们必须知道他们的教育背景,关注当下的语文现象,追踪现在的语文现象。” 
    这位《语文素养高级读本》的作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学生写不好告示、通知等等,都是比较浅层的问题。语文是人的一种能力,既有外显的又有内蕴的,但更多内化为人的修养。语文素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
    “大学里的语文,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母语素养,是大学生文化成人、精神成人的必经之路。”既然基础教育的语文课让学生“倒了胃口”,李瑞山说,母语素养问题必须在大学阶段解决,“大学语文”只能教好,老师怎可灰心? 
    为了发挥辐射作用,2005年~2008年南开大学已在各地组织了6届母语高等教育研修班,近600人次的教师从中受惠,有的老师一再参加。
    据李瑞山教授观察,这些前来学习的教师是“一腔热情,十分不满,百般无奈,千呼万唤”。
    “我们是属于非主流里的非主流,边缘上的边缘。”南方一医学院的老师说。
    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委员会的一项普查发现,尽管近年将语文列入必修课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但全国高校实际做到的尚不足三分之一。
    语文课一般不会安排在上午第一、二节,都是下午或者晚上,“人困马乏”的时候。李锡龙教授的感受让同行们会心一笑。
    在只有少数院系开设语文课的情况下,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钱虹对记者说,“我们一直在跟校长呼吁,希望全校都开”。 
    一次“大学语文”教师分组交流会上,当记者询问有多少学校将语文列入必修课,14所学校的教师中仅有4只手举起。 
    让钱虹教授疑惑的是,教学研究的阵地在哪呢?很多学校都以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的论文算数,而这类期刊很难发表教学论文。 
    南方一所重点工科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告诉记者,学校规定只有发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论文才算论文。教学成果能不能获得科研成果的地位,就看刊登在什么期刊上。

    大学语文命运折射人文精神涨落

    老师对学生的母语素养普遍失望,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水平可也不敢恭维。
    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张蕾梅、张兰仙做过一项调查,对象是滇西地区某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授课教师及511名学生。
    根据调查结果,老师、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认知大相径庭。
    在教师们看来,多数学生对语文课是欢迎的。但学生并不领情,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占63%,认为“差”或“较差”的占12%,只有25%的学生认为“好”或“很好”。
    “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接受母语教育的大学生为什么连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都成问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杨志坚指出,很多学生连毕业论文都往往出现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现象,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所思所想。这值得老师们反思。
    在一篇反思文章中,德宏师专副教授刘欣这样写道:“尽管‘大学语文’在校园里备受歧视、横遭冷落,但自暴自弃不是方法,冷眼旁观亦非出路,只有每位执教者勇敢直面现实,才能踏出一条充满阳光雨露的坦途。”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说:“语文本来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一门课,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现在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成了最讨厌的一门课。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我们是怎么把那么好的东西讲成了学生最讨厌的东西的呢?” 
    “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儿,语文不是这样,语文是灵魂的依靠,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他说。
    浙江林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彭庭松指出,如今的课程纷纷向市场挤眉弄眼,在时势裹挟之下,“大学语文”迅速“鸡肋”化。不少学校由必修变为选修,更有甚者干脆停开了事。“这门课程一波三折的命运,实际就是人文精神涨落的一个缩影。” 
    在一次接受访谈时,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忧虑地指出,也许更应该注意的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粗糙化、粗鄙化。年轻一代心灵的缺失,美感的缺失,语言、文化的感悟力的缺失,所反映的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危机。 
    长期研究语文教育的李瑞山,还引述了德国教育家洪堡特的名言:“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人们的任何想象。”

    辩论: 全部观点  正方观点  反方观点  中立观点

    ■ 正方 stevenyzy 2008-7-27 17:50 1#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太应该了,现在的孩子人文素养差倒不是一星半点的程度

    □ 反方 zhaohui252 2008-7-27 18:33 2#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人文素养仅靠大学语文没什么作用。现在的学生功利色彩浓厚,上课就是为了学分,将来呢就是为了赚钱。报考大学也都关心钱途而已。大学语文本身就不一定讨得学生欢心,他们的理由可以是与专业无关,还得花时间,成绩还不一定好,课上了还不一定有用。
    所以呢作为反方的话我会建议不开大学语文的课,维持当前同济的选修课培养模式,不过由于现在的选修课划分太粗,可以适当改革,即不必开设大学语文课,而以《儒家经典赏读》《现代文学精读》《汉语修辞》等选修课程代替,限定必须修够一定学分的汉语言类课程。这样既不会花大力气改变教学制度,也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有好的老师给与指导,大家对于人文的兴趣也就上去了。因为汉语的应用说到底影响的因素很多,仅靠一两门课难以改变。

    ■ 正方 stevenyzy 2008-7-28 10:53 3#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首先大学语文课程就应当作适当改革,分级倒是其次,分类才是重要,有教无类,合适的人因当自己选合适自己的课程,就像同济英语一样,有报刊口语商务写作翻译等等等等,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不是说那么笼统的一个东西罩在学生头上,大学语文可以是一个总纲,就像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下分设各种门类,正如你所说《儒家经典赏读》《现代文学精读》《汉语修辞》,将其放置必修位置,又给以选择,正是出于其迫切性与学生的需求性两方权衡。

    ■ 正方 应该 2008-7-28 11:44 4#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引用:
    原帖由 zhaohui252 于 2008-7-27 18:33 发表
    人文素养仅靠大学语文没什么作用。现在的学生功利色彩浓厚,上课就是为了学分,将来呢就是为了赚钱。报考大学也都关心钱途而已。大学语文本身就不一定讨得学生欢心,他们的理由可以是与专业无关,还得花时间,成绩还不一定好,课上了还不一定有用。
    所以呢作为反方的话我会建议不开大学语文的课,维持当前同济的选修课培养模式,不过由于现在的选修课划分太粗,可以适当改革,即不必开设大学语文课,而以《儒家经典赏读》《现代文学精读》《汉语修辞》等选修课程代替,限定必须修够一定学分的汉语言类课程。这样既不会花大力气改变教学制度,也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有好的老师给与指导,大家对于人文的兴趣也就上去了。因为汉语的应用说到底影响的因素很多,仅靠一两门课难以改变。功利色彩浓本身没错,为了赚钱也没错,上班以后的确不可能要你去写诗词歌赋,但是如果连怎么样功利都不会,什么样的本事能赚到钱都不知道,那才是悲哀。要知道,学分除了做敲门砖之外,对你升职加薪没有任何帮助,不在大学里学点以后真的用的着,而只是混学分那才是舍本逐末,说你是功利简直都是在侮辱功利这两个字。
    而现在学生已经不是人文素养低的问题,而是语文基础不好。试问公司公文、工作汇报、商务信函,有几个人可以写得好?
    那是不是我们写好这些应用文就可以了?
    答案是:yes
    那是不是抱本《现代应用文大全》就可以写好这些应用文了?
    答案是:no
    现实的讲,如果你一年只需要写一篇应用文,那没问题,你备本《现代应用文大全》就够了。但是,如果你真的一年只要写一篇应用文,那只能说明你在公司里就是个小喽啰,纯属公司底层,离你赚大钱的目标远得不止十万八千里。如果你要赚钱那你就要当领导(当然如果你想纯走技术路线我也办法,但是纯走技术路线赚钱不比走管理路线容易,其中利弊各位自己衡量吧),而要领导你就要应对公文往来,这在国企私企都一样。如果哪天你给下属发E-mail布置任务却写得辞不达意措辞幼稚,那你这辈子都别想在这个公司抬头了。公司企业每天应对的情况不同,每篇应用文的写作重点和用词手法都不一样,光靠《现代应用文大全》哪能解决?所以问题又绕回了头,大学生要以提高自己人文素养为基础。
    那大学要不要开语文课?
    答案是:要!
    如果每个大学生都自觉自愿爱学习,那大学基本也不用开课了,扩建图书馆,设立老师答问处,估计比上课的效率还高。正是因为学生不自觉,但是同时又需要学分,所以大学还可以用开课来督促学生。不要和我说现在上课留于形式,这是学校和老师的素质问题,不是该不该开课的问题。

    □ 反方 zhaohui252 2008-7-28 13:01 5#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其实在我看来所谓应用文等语文基础问题本身就不是大学教育应该承担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如普遍的公文写作、论文写作中的语病或错误等,大学语文开课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这个,纯功利的话那应该开些应用文写作班更适合一些,这不是也不应该是大学语文的定位,语文基础是中小学应该做的事情,大学语文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高级应用、语言思维的内在逻辑,以达到通过语言了解传承文化、通过语言表达与传递思想。
    不同的课性质不同,工科的有些东西确是需要上课讲,文科的有些东西可能自己的阅读及公共的讨论或是写作的表达更合适。上一贴所说的目的在于,一来没必要,二来学生也不喜欢。

    ■ 正方 应该 2008-7-28 15:15 6#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如果是中小学的问题,那为什么高考的时候我们没有语病和错误,而到了大学毕业却开始有了呢?
    前面已经讲过了,只开应用文写作班没办法解决应用文写作的问题。应用文写作无非是教你应用文的格式而已,但真正的文字表达和语言思维能教出来了?
    再者,不能把大学语文课当作中小学语文课的简单延伸。中小学语文更多的识字和基本问题写作训练,而大学语文课则应该注重鉴赏和应用引导。学习范围不应该局限于所谓的文学范畴,古代的奏折和檄文都是可以学习的东西,或者报纸上优秀的社论,以及国内外著名的演讲稿,这一方面可以提高见识,增高素养,也可以理解语言是如何应用。
    开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在于给学生一个硬性的练习机会。也许课上的东西你都可以google到,都可以自己学习,但是你自己看了却不代表你掌握了,所以你必须要练习。但是自学的人练习的多么?自习的人本来就不多,那更别说还练习了。

    ■ 正方 fengyeqingyuan 2008-7-28 16:40 7#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是不喜欢上语文课的,而都是只知道赚钱的。别人不敢说,对于很多完全可以逃的文史哲法课我还是都会去的。所以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不喜欢其实就是首先负担太重,非要去应付那些固定而死板的考试,然后就是老师在为考试而讲语文,使得课程没有一点意思。无可否认,语文课如果讲好了会是受益匪浅的享受的。
    退一步讲即便是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有一门可供一些人去选去享受的课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少有人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东西。
    我是学工科出生的,不敢妄谈什么语文基础或是高等语文之类的东西,我知道不用证明,我们对于语文知识的缺乏是无可辩驳的。举个很让我伤心的例子:大家知道我们学校的综合楼叫什么名字吗?不用猜了其实是没有名字,更确切的说是起不出名字。当时建设的时候大家就想的很简单,100年就建一百米,21世纪就建21层,现在听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很可笑的(源于法政学院李占才教授)。所以没有人能起出什么名字,就叫综合楼了。我不知道这能不能说明我们的语文缺乏到什么程度的,同济大学啊!所以说对于语文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完全不要说什么中小学大学之类的。
    所以说在我看来学习语文,开设语文课是毋庸置疑的有必要,但是具体开在什么时候怎么开,才是我们应该考虑和要去解决的难点。

    □ 反方 zhaohui252 2008-7-28 17:35 8#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引用:
    原帖由 fengyeqingyuan 于 2008-7-28 16:40 发表
    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是不喜欢上语文课的,而都是只知道赚钱的。别人不敢说,对于很多完全可以逃的文史哲法课我还是都会去的。所以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不喜欢其实就是首先负担太重,非要去应付那些固定而死板的考
    ……记得以前同济报征集过综合楼的名字的,不知怎么最终还是没有,我觉得其实文远楼、致远楼等名字还是不错的,如果就功能和定位上去取名自然很难取得出。
    至于同济开课的话,一来会增加很大的教学量,二来我觉得还是限定学分的限选课合适一些,而不是象高中那样一个选本、一个讲法、一个考法,每个老师应该有充分的自主权。但是这样一来其实老师的水平又值得怀疑了,好老师不一定有时间来讲课,讲课需要的老师总量又不少。

    ■ 正方 应该 2008-7-28 17:47 9#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zhaohui,你这是能不能的问题,不是该不该的问题

    □ 反方 zhaohui252 2008-7-28 18:01 10#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引用:
    原帖由 应该 于 2008-7-28 17:47 发表
    zhaohui,你这是能不能的问题,不是该不该的问题
    恩是啊呵呵其实上面都没有在说不应该,而更多的是说开的条件不成熟或是为达到解决问题可能的其他途径。没有在“价值上”完全去论证不应该,只是在政策的执行这方面去说了。

    ■ 正方 stevenyzy 2008-7-28 18:30 11#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引用:
    原帖由 zhaohui252 于 2008-7-27 18:33 发表
    人文素养仅靠大学语文没什么作用。现在的学生功利色彩浓厚,上课就是为了学分,将来呢就是为了赚钱。报考大学也都关心钱途而已。大学语文本身就不一定讨得学生欢心,他们的理由可以是与专业无关,还得花时间,成绩还……
    语文这个东西,就好比人文素养,对个人来说是一个软实力,往往不是一下两下就能体现的,也不像分数那样直观的硬指标,软实力的缺乏,以一个大学生来说,可能在其就业若干年后会成为其切肤之痛,若将校方比作一个政府,“民有,民治,民享”告诉校方这是走在学生认知前面的举措,很多做实事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但是不是说实事不该做,大学生视语文如鸡肋,然而语文却绝非鸡肋,书到用时方恨少,等到将来,大学生体味到弃之可惜的时候,早就晚了。

    ■ 正方 fengyeqingyuan 2008-7-28 19:30 12#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中立:
    其实吗,开设一门课程,特别是这样基础重要有用的东西,本来就不存在什么应不应该的问题,特别是在如此缺乏的今天,在一个如此缺乏的同济大学。多学些东西总归是没有什么不应该的。
    既然大家都基本上没有什么意见了,我觉得就应该结贴了。如果在往下去讨论关于能不能的现实问题的话,我个人觉得意义就不是很大,就会仅仅停留在空口说白话了……最近接触了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的东西,才发现现实和理论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很多东西真的是你在怎么考虑都很难想全面地。特别是听不到,看不到很多东西的时候。
    现在想想自己以前还常常大谈从现实层面考虑,真是很可笑……

    □ 反方 zhaohui252 2008-7-28 20:19 13#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其实这些问题本就有,只是前几天看到这篇新闻稿就顺便拉过来而已。母语学习自然是应该继续进行的,但为什么没有这样开课、应该怎样进行汉语学习,或者就自身的反思来讲,自己会不会、愿不愿意、怎么样继续进行母语的学习,或许还值得反思
    其实我觉得关于课程设置还有很多的现实问题经常看到有人提出。比如电影学院的学高数、文科学院对于工科课程选择的要求等,或是某些学院培养计划内的课程安排,可能在读完后都会觉得有些地方可以改进。不过似乎这些东西学校似乎也没有专门开个言路,有时可能东西也都按专家或领导自己的立论来直接实践了吧

    ■ 正方 stevenyzy 2008-7-28 20:26 15# ( 得票数: 0 票 ) 投我一票 引用:
    原帖由 zhaohui252 于 2008-7-28 20:19 发表
    其实这些问题本就有,只是前几天看到这篇新闻稿就顺便拉过来而已。母语学习自然是应该继续进行的,但为什么没有这样开课、应该怎样进行汉语学习,或者就自身的反思来讲,自己会不会、愿不愿意、怎么样继续进行母语的……说实话同济相比沪上别的高校我觉得还是不错了,咱们该庆幸一下,然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219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