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汉字文化 > 2019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新探* ——以陇南师专非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时间:2019/5/29 】 【来源:本站 】 【作者: 魏红霞】 【已经浏览1551 次】

*本文系陇南师专2018年度“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优化探索与实践” 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XGG201802)、陇南师专校级教改项目“基于阅读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以陇南师专非师范类专业为例”(编号:JXGG201728)成果之一。

 

【提  要】大学生的写作现状令人堪忧。《大学语文》承载着培养学生运用母语进行书面表达的神圣使命,笔者在执教《大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探索出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以《大学语文》教材为依托,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还原这些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带领学生领略这些写作技巧取得的审美效果,进而引导学生模拟这些写作技巧,书写自己的生命感悟和体验,提升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危机  教学模式  文本细读

一、大学生写作危机迫使教师变革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杨建波老师曾作过一个调查,发现:“用人单位觉得我们的毕业生最欠缺的就是文案写作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和交际表达能力。我们的学生也自认为他们语文能力最弱的三项,分别是文笔水平、文案写作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她还特别呼吁“我们的大学语文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大学语文课程教育应该努力提升的地方。”无独有偶,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也认为“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和运用,是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的基本价值体现。”的确,《大学语文》承载着让学生运用母语进行书面表达的使命,但是无论是在校的大学生还是毕业生,其运用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都比较弱,尤其是运用母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更弱。这在笔者执教的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每逢大学语文课程布置阶段性作业,论述性的作业作得都不错,一旦到写作性作业,学生不是迟迟交不上来,就是交上来的作业令人心惊,有些学生甚至连一个正规的“请假条”都写不对。学生一如中学时期一样“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写“假大空”的作文,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真的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笔者曾一度关注国人面临的“写作危机”,尤其是大学生的“写作危机”问题。我也曾撰有《关于大学生摆脱写作危机的思考——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为例》一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在执教《大学语文》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写作性作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再加上非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课程,再者高职高专学生更应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的就业需求,笔者果断地将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作了一些调整,在课堂教学中,变“导读”为“导写”,将段落式地讲解与片段式地模拟写作相结合,变“如何读”文本为“如何写”文本,进而要求学生不断地模拟写作,提高母语的书面表达能力。总之,是将《大学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写”上,希望通过此种探索,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更好地完成《大学语文》提升学生运用母语进行书面表达的使命,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基于写作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执教的学校选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华东师大出版,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第九版《大学语文》,全书共十二个单元,选用的都是本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名家名作精品以及现当代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兼收影响较大的外国名家名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笔者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探索,牢牢地以《大学语文》教材为依托,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还原这些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带领学生领略这些写作技巧取得的审美效果,进而引导学生模拟这些写作技巧,书写自己的生命感悟和体验,提升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

    比如大学语文教材第八单元故园情深中就选了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二月兰》。我们在感受到全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淳朴自然的同时,还感受到其化用古典诗词,使得全文既有现代散文的自由散舒,又富有古典韵律,读起来非但不觉得平淡,反而富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同时,在结构的安排上,也是独具匠心。诚如先生所言“我甚至于想用谱乐谱的手法来写散文,围绕着一个主旋律,添上一些次要的旋律;主旋律可以多次出现,形式稍加改变,目的只想在复杂中见统一,在跌宕中见均衡,从而调动起读者的趣味,得到更深更高的美感享受。”“紫气直冲霄汉的二月兰”就像作者所说的音乐的主旋律,贯穿全文。全文围绕“二月兰”写景、叙事、抒情,且能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将二月兰的风姿与个人心绪的变化进行对比,将自己的个人遭际与思索结合起来,在行文中不知不觉地彰显了作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博大胸怀和高贵人格。尤其是对于“主旋律”二月兰的书写,反复多次,不但前后照应,还能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韵味,审美效果大增。再比如文中第二部分的第九段,第十一段,第十三段,围绕着“悲欢”来书写自己的生命感悟,就像作者所说的“此旋律”,此旋律围绕主旋律,在稍加变化中使行文跌宕变化,避免平淡,趋于复杂,造成更高更深的审美享受。在上《二月兰》时,除了引领学生分析作者的这种写作技巧,鉴赏这种写作技巧取得的审美效果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模仿这种写作技巧,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使用这种技巧。通过课后习作的反馈来看,有些学生能够很好地使用此种技巧,使得原来比较平淡和单薄的习作明显润色了许多;有些学生在阅读其他一些文本时惊喜地发现其他作家也有使用这种技巧,于是看得多了,练习得多了,自己也能得心应手地使用这种写作技巧了。

再比如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对于现代自荐信的写作启发: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要拜谒韩太尉,可是全文却没有开门见山明确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避开拜谒的话题,从谈论自己对于作文的心得体会入手,“从作文谈到养气,从养气谈到增广阅历,从增广阅历谈到向前辈学人求教的必要,再到求见太尉,不从实处落笔,而从虚处发端,最终推进到求见对方的诚意,笃实恳切,写来纡徐委屈,立言得体。”笔者在上这篇文章时,找了一篇现代自荐信,让学生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审美风格,学生的一致认识是相比于现代自荐信的直白,《上枢密韩太尉书》读来更有韵味,也更易达到自荐目的。笔者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书面表达跟口语表达的道理相通,尤其是有求于人时可以不用那么直截了当。这既是一种表达策略的选择,也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对国人造成的集体潜意识使然,国人对含蓄内敛的偏爱以及对于面子的顾忌古今一理。于是在学生练习写作自荐信时,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模拟苏辙的这种写法。通过课后的反馈来看,学生的自荐信都比原来写得有韵味一些。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以此为标准来判断一些自荐信的水准,让笔者颇为欣慰,活学活用得到了很好地实施。

再比如《婴宁》中人物形象的设置,笔者就进行“导写”讲解。如第一段“王子服,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聘肖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业。”作者为什么这样介绍王子服呢?或者说他为什么介绍王子服的这些内容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与作者对于后面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关。“早孤”,就解除了读者对于后文王子服与婴宁成亲时父亲不出场的疑惑。“绝慧,十四入泮”,与后文“邑宰素仰生才,稔知其笃行士。”为后文埋下伏笔,使得后文不那么突兀。“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王子服与婴宁的相识恰好就在郊野,婴宁行止的怪异与其郊野的生养地非常之大。“聘肖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业。”说明王子服未有婚约,为他与婴宁的恋爱婚姻扫清了障碍,也凸显了王子服对婴宁的恋情的纯洁高贵,为凸显王子服对于婴宁的一往情深奠定基础,同时也塑造了王子服正直,有情有义的形象。总之,首段的人物介绍,看似简单,实则每一句都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苦力经营,都为后文的展开叙事打基础,也为后文塑造人物形象埋伏笔。笔者就引导学生,做简历介绍自己时切忌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诉求,不同的期望值等作出相应的介绍,而不是雷打不动地一模一样地介绍。在此基础上笔者找了一些毕业生简历上的自我介绍,让学生评改,学生基本上能判断出孰优孰劣。此外,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作不同的自我介绍,以此来巩固和强化学生这方面的写作意识,效果比较明显。

总之,以上的“导写”内容,既是文本细读的审美鉴赏,也是针对性写作的训练;既是思维的,也是表达的,既能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也能将语言学用的要求落到实处,将课文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鲁迅曾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的确,《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名家名作,但是因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限,很多时候不能用理性的语言分析出这些名作的韵味之所在,更无从学习和借鉴其写作技巧的妙处,因此,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鉴赏这些写作技巧的高妙之处,尤其是引导学生将这些写作技巧内化到自己的写作素养中,在不断地摩写和评改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基于写作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

以上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但是如何在短短的50分钟内引领学生鉴赏优秀习作的写作技巧,并将这种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素养,反应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这对《大学语文》老师来说,也是莫大的挑战。笔者通过不断的思索和不停的实践,探索出比较有效的操作措施,那就是延伸课堂教学。

必须延伸课堂教学。短短的50分钟内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谈何容易,更何况写作能力的提升还要依靠不断的写作训练,因此,要通过《大学语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延伸课堂教学。将课堂中领略到的写作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这就不但要求学生不断地进行写作训练,更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实践作出有效地反馈,在练习与反馈的不断进行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教师的反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互评互改,也可以让大家共同评改某一篇习作,还可以通过“征文比赛”等方式推广学生的优秀习作等等。总之,是要将《大学语文》的教学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将教师的单纯讲授引导为学生的自觉作文,将学生“怕写作文”的状态调整为学生“爱写作文”,将学生的“假大空”写作引导为艺术性地书写个体的生命体验,更好地完成《大学语文》承载的运用母语进行书面表达的使命。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笔者执教的大学语文团队,大家形成了共识,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可以随时发布到上面,群成员可以随时阅读和点评这些习作,也可以与习作者交流写作心得体会。当然,教师可以适时适当地作些引导,让学生的习作共享、互评、交流处于有效和有序状态;教师也可以适时地发布一些作家的写作感言或写作座谈,提供一些优秀习作让大家点评。当然,最好的方式是教师也写“下水文”。与课文的文本解析同步,在给学生写作锻炼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作同一话题或同一题目的文章或片段练习,让学生点评教师习作的优劣,与学生面对面分享写作心得体会,就学生的写作疑惑即时答疑。形成教师和学生共同作文,共同成长,共同提升的教学相长方式。

课外作文与课外阅读的紧密结合。笔者所在的大学语文团队,对如何上好《大学语文》,如何更好地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赵淑莲老师撰有《基于阅读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以陇南师专非师范类专业为例》一文,虽然与笔者的关注点不同,但是其对于阅读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对其审美教育的培养等等的论述颇为中肯,尤其是提到的一些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对笔者很有启发。笔者在借鉴赵老师的这些有效方法和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将学生的阅读进行量化跟踪督查,尤其是将阅读内容与课堂所教篇目的写作技巧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这种写作技巧在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运用,进而由点及面,领略各种风格的写作技巧。总之,就是通过阅读促写作,使写作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好地完成《大学语文》承载的训练学生运用母语表达的使命。

参考文献

杨建波2017《把大学语文建成一流的课程——湖北省暨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开幕式讲话》,《汉字文化》第23期。

孙绍振、崔久主2018《把握语用规律,坚守语文正道》,《名作欣赏》第8期。

季羡林2015《季羡林谈写作》,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且界亭杂文二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通信地址:730030  甘肃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287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