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专著 > 章节介绍

第五章 大学语文与文体教学(四)
【时间:2015/11/17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2396 次】

第四节 大学语文与“教学文体”

    “教学文体”在大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体现。早在上世纪40年代围绕当时教育部颁布的《大一国文选目》引发的那场讨论中,朱光潜就建议说:

    就时代说,从先秦一直到明朝,每时代都有代表作;就种类说,从群经诸子正史以至诗词歌赋,每种都陈列一两件样品。这种办法如从文学观点编订选本,或有必要,为大学一年级生奠定语文基础起见,我们实无须五花八门的陈列,而要指出一个简捷的路径。依我的愚见,我们不妨把选文分做四类,即叙事、说理、状物、抒情。

    只是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上世纪80年代重开大学语文课,最早是徐中玉先生应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之约编写的《大学语文自学读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率先采用了议论文部分、记叙文部分、说明文部分、韵文部分(赋诗词曲)这样的教材体例;1988年徐中玉、钱谷融又按照全国《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修订本)的要求,编写了《大学语文》自考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采用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这样的编排。这样的教材体例虽然没有为其它大学语文教材普遍采用(笔者仅见到李晓刚、马玉琛主编的《大学国文》以及倪新生主编的《大学语文与写作》两种是这样体例),但是考虑到大学语文自学考试教材用书几乎占了整个大学语文教材市场的半壁江山,所以对这一教材体例也决不可小视。

    于是出现这样的情况: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本是一种从实际文体中抽绎出来的教学文体,这种文体假如不能最终还原为实际文体,就有脱离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学语文中尚不突出,因为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中学原是整个的习作时代”。但是大学语文教学却不能再不注意这个问题,因为大学生是要走上社会的。所以当大学语文自考教材仍然采用这样的教学文体的时候,当几乎所有大学生的写作训练仍然采用这种教学文体的时候,社会上就开始对这样的教学提出质疑。如《文汇报》2011年9月26日有这样一篇文章:

大学毕业生不会写“简报”引热议  两种文体需对接

    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近日吩咐刚进单位的一名大学毕业生写一份外国同仁参观公司进行贸易洽谈的“简报”,结果等了几天,迟迟不见动静。当他去催问时,这位“新员工”反问:“这个‘简报’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如果说大学生或高中生不会写“简报”纯属偶然,那么目前学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文体”与“实际文体”的不对接,的确值得一议。
    作文样式被“考试化”

    纵观现在的高考、中考,作文占有较大的分值。不过,从历年高考、中考语文试卷所出的作文题来看,不是记叙文,就是议论文,或是看图作文,诗歌样式还被列为“不宜”之列。
    “这种规定,让语文的作文教学受到很大局限,课上说的是这种严格区分的文体,练的也是严格割裂的文体,因此,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甚至大学,只知道作文有记叙文和论说文,还有说明文的样式,关心的是被列入语文学科的特定作文的‘教学文体’,而不知道甚至不会写社会上所要运用的‘实际文体’,这方面的脱节十分厉害。”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肖老师深有感触。
    由于应试的需要,不少学生只是把作文当作取得语文高分的“敲门砖”,因此到了社会,笔杆子拿不出,或硬不起来。如此学非所用,难怪一些企业人事总监在招聘时提出,要考一考会不会写“产品说明书”。
    语文课上,作文“教学文体”训练有点过,“实际文体”却遭冷落,这样的偏颇,把作文教学推向了濒临“破产”的地步。
    两种文体需要对接
    有专家指出,除了“教学文体”与“实际文体”不对接,即使语文中的作文文体也出现了“分化”现象。有位语文教师说,由于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试题及命题趋向实际已经成了作文教学的“圣经”。这种极强的功利性甚至波及初中的作文教学。现在初中高中的话题作文渐渐淡化了文体,作文的专项训练也随之淡化,这种作文的功利性直接导致学生作文“四不像”——既不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不像散文,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不少语文教师认为,作文教学要走出死胡同,既要淡化文体,又要注重实际运用,培养学生打破模式、贴近实际,在校时有东西好写,毕业后走上岗位能写出好东西。(记者 苏军)

    这个例子尽管主要是说中学的作文教学,但同时也说明大学语文“教学文体”的问题已经比中学语文更紧迫,因为中学教育“对接”的是高考(尽管这种观念并不正确),大学教育“对接”的则是就业,高考作文一直迁就着中学语文文体教学的含糊,但是社会现实却不会迁就大学毕业生。

    那么大学语文如何确定文体教学的任务?

    首先我们设想,历来中学语文文体教学的大致要求是:初中阶段,一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高中阶段,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按此推论,那么大学语文是否应该是“更加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当然只是个笑话,按照前面我们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理解,它是从实际文体,具体说就是从文艺文和实用文中概括提炼出来一种“教学文体”,大学生不能带着“教学文体”走向社会,所以大学语文在文体教学上最紧迫的任务,不是写作“更加复杂的”文体,而是返璞归真,指导学生将“教学文体”还原为“实际文体”,这同样超越了中学语文的文体教学,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超越。笔者认为大学语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抓住这样几个环节:

    1.衔接。大学语文要讲实际文体,但并不是撇开中学教学文体基础径直讲实际文体,那会事倍功半的,而是应该在中学教学文体的基础上,实现向实际文体的“正迁移”。这就必须注重大中衔接,大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中学语文文体教学内容,在指导学生从教学文体向实际文体回归时,尽量采用他们熟悉的教学文体话语系统,逐步引入文艺文和实用文的话语系统,切忌抛开学生熟悉的话语,卖弄文学理论术语和实用文行业用语。

    2.还原。大学语文文体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多年来的“教学文体”还原为“实际文体”,把记叙文还原为小说、游记、新闻等,把议论文还原为杂文、政论、论文等,把说明文还原为科普文、说明书等。假如让学生写作,不要再做中学那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而要做新闻、自传、调查报告、日志、论文等,当然也不限制学生自由进行文学创作,但那不是语文教学的内容。所以,大学语文教材的单元框架仍然可以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样的设计,但是具体到课文一定是实际的文体,譬如记叙文单元里,鲁迅的《一件小事》一定把它当作小说来讲,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定把它当通讯来讲(这都是中学课文,这里仅是举例)。

    3.打通。教学文体是对实用文和文艺文的抽象与概括,概括之后就成了一种共同的文体,这说明实用文与文艺文有异质同构的关系,可以进行综合教学,教学重点在于“同构”。教学文体还原为实际文体后,首先遇到的就是原来合二为一的文体内容重新又一分为二,还原为实用文与文艺文,还原为“异质”关系,当然此“异质”已非彼“异质”,文体综合之前的“异质”是两种文体互不搭界,还原之后的两种文体已是对立统一关系,所以一方面要讲区别,文艺文和实用文在选材、功用、语言、思维方式诸方面都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要讲联系,实用类记叙文和艺术类记叙文、实用类议论文与艺术类议论文、实用类说明文与艺术类说明文之间一定是有联系的,文体教学中,能打通不同文体,乃是最高的境界。

    下面我们就从这样三个方面,分别研究大学语文中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640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