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信息时代

卜繁燕:“微博”写作应用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探索
【时间:2014/11/20 】 【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4卷第3期 2014年6月 p111-114 】 【作者: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卜繁燕】 【已经浏览3105 次】

    摘要:“微博”成为高职学生普遍热衷的一种写作方式。这种写作对于重建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将其引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利用它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进行课程创新性改革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大学语文;微博;写作训练;方法;弊端

    “微博”以140字的简短书写,手机终端的自由便捷表达,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据笔者在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营销班所作调查(本文以下调查数据均出于此次调查),高职学生中拥有“微博”的人数众多,占调查总数的86.3%。他们通过“微博”了解时事、记录生活、抒发感受、探讨疑惑。“微博”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否利用“微博”来提高高职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成为高职语文教学紧跟时代步伐的有益探索。

    一、“微博”对提高高职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可能性分析

    “微博”写作能否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呢?“大学语文”又能否借助“微博”进行写作教学的探索呢?

    (一)“微博”能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的欲望

    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讨厌写作文,即使爱好写作的学生面对老师所布置的作文,也会产生厌写、畏难情绪。但很多时候,他们又不得不写,于是便形成违心写作的现象。“违心的写作往往和写作空间的限制有密切的关系”[1],也就是说,命题等指定写作的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自由,从而造成厌写、畏难情绪。

    写作本应是情感抒发,思想表达的需要,当没有这样的需要时,违心写作是背离写作规律的。学生们长期处在违心写作的状态中,主体的兴趣和欲望便会被逐渐扼杀。奇怪的是,调查显示,学生拥有“微博”,并经常发表“微博”和进行“微博”评论的人数众多,占调查总人数的81.5%。也就是说,在没有外来强制压力下,大多数学生是愿意写作的。

    “微博”虽然简短,但它也是写作的一种方式,内含遣词造句的技巧,因此,可以通过“微博”重新建立学生长期以来因为限制写作而被扼杀的表达欲望。另外,“微博”除了写作自由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重拾兴趣、重建欲望之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激励手段。各大可注册“微博”的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用户数量等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微博”运行机制,如,“微博”的发表数量与用户的级别挂钩,级别越高享有的特权便越多等,这都会激励学生多写多发表。另外,“微博”的浏览量、评论、转发等也会给学生带去成就感,促使写作欲望的产生。

    (二)“微博”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一篇好的文章无不来源于对生活和事物的细心观察及敏锐感受,如,法布尔的《昆虫记》,“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礼服;小甲贝为他的后代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为女儿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的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有爱的小精灵!”如果不是细致的观察,如何能将这些昆虫描写得如此细腻而生动?

    “微博”兴起之初就是回答“在做什么”,“在想什么”的问题。新浪网2009年8月推出“新浪微博”,所倡导的开设宗旨是“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儿”。这都充分体现了“微博”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关注,这种即时性特点自然要求从事“微博”写作的学生需要更加细心地观察身边的人,留意身边的事,久而久之也就会培养起他们良好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微博”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从很多高职学生写作的文章看,语言组织能力差,辞不逮意,语病连天,思想内容空泛,见解肤浅,言之无物等等毛病是普遍存在的。针对这些问题,除了要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以便提起笔来不为写什么而挠头,而是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获得素材的途径很多,亲身经历、道听途说、读书阅报等等,而“微博”及时将这些素材进行简单的提炼加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时间长了便会形成丰富的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做好了素材准备。

    (四)“微博”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

    写作的兴趣,观察力、感受力的培养,素材的积累等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而写作习惯的养成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只有在不断的写作训练中才能寻求到思维、情感与语言文字的契合,真正做到所写即为所思所感,语言文字表达流畅,有血有肉。

    据调查,拥有“微博”的同学能够做到每天发表一条以上原创“微博”的占55.6%,那些不经常发表原创“微博”的也能保持一个星期三条左右;而对别人的“微博”进行转发与评论的又有较高的数据显示。这些数据表明,很多学生已经养成或正在慢慢养成以“微博”写作的方式记录生活、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的习惯。这自然会对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140字的限制使得学生们必须思考如何完整表达,如何言简意赅,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博得更多的关注等等,并在自己的写作探索中和阅读借鉴中不断提高与完善。

    二、利用“微博”提高高职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微博”作为一种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新鲜事物,对于重建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微博”引入“大学语文”教学也必将受到学生的欢迎。

    如何将“微博”引入到“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尝试与探索,得出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申请个人“微博”,建立群体互动

    目前,可以申请免费注册“微博”的网络平台很多,“新浪”、“网易”、“人人”、“腾讯”等等。对于青年学生们来说最常使用的是“腾讯”,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开通“腾讯个人微博”,全班同学建立互听关系,教师也加入其中。鼓励学生以“微博”的形式每天将个人的学习心得、阅读收获、心情感受、疑难困惑、听说见闻等等内容发布到网上,与全班同学分享,同时也鼓励学生互评,表达不同见解,抒发不同感受,表示友好关心等等,进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微博”写作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可以对学生“微博”进行赞赏性的评论,可以制造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比如,央视曾经在全国各地街头巷尾所采访的一个话题“什么是幸福,你觉得幸福吗?”就可以引入“微博”,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幸福观。也可以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诸如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所造成的中国与日本的矛盾冲突,所引发的中国人的反日情绪等等,以“微博”的形式展开讨论,这样的讨论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避免成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建立起有思想有见解的自我主体。

    (二)建立专门话题“微博”,开展小组竞赛

    “微博”的公开化特点使得它的使用者发布的每一条言论都不仅仅是被建立了收听关系的所熟悉的人能看到,而且还能够被千千万万的陌生人看到。据某一专家言论,“微博”粉丝数量有2000人,那么就相当于在经营一本杂志;粉丝数量超过一万,就相当于一份地方报纸的影响力;粉丝数量有5万,就是一份大城市报纸的主编;粉丝数量达到500万,就拥有了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2]

    但是,个人“微博”,除非那些家喻户晓的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是很难会有那么多粉丝,因为没有人会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琐事感兴趣。针对“微博”这一特点,可以组织学生建立专门话题“微博”,以收听者数量、原创“微博”发表数量、对其他小组“微博”评论数量多少等作为评判标准,开展小组竞赛。小组划分以四到六人为宜,话题选择要尽量避免个人琐事,充分考虑是否会引起别人的关注,是否能吸引更多的收听者,以及在浩如烟海的“微博”世界里与同类话题相比是否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话题类型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师进行把关,避免重复,可以是新闻类、情感类、创意类等等不同类型,争取丰富多样。“微博”名称的确定也不仅要能概括“微博”的内容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陌生人看到“微博”名便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收听,如“大学校园趣闻”、“宿舍那点事儿”、“大学生情感之家”等等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原创,可以以比赛规则的方式进行规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留意身边的事,以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另外,教师还需对学生语言组织加以指导,使他们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

    (三)将“微博”写作纳入“大学语文”成绩考核,建立激励机制

    “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作为公共基础课,普遍采取考查的方式进行学期末考核,教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将“微博”引入语文教学,就应该在考核中增加此方面内容,这样做既检验了采取这一教学手段的效果如何,得到有用的反馈信息,指导和完善以后的教学,也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积极、认真参与,起到有效地激励作用,达到最终训练写作的目的。

    三、“微博”碎片化写作弊端在高职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的表现与避免

    “微博”引入“大学语文”教学虽然对于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否认或忽视它的不利的一面。

    片段写作使学生失去了整体上谋篇布局、组织结构的训练机会。“微博”140字的写作限制使得写作呈现为碎片化。也许在这支离破碎的片段中,会有精彩的文字、深刻的智慧闪现,但是仍难以称得上是一篇完整的好文章。它无法体现出一名优秀的写作者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更无法从中看到“草蛇灰线”、腾挪跌宕、起承转合等等独具匠心的叙述技巧。要想把一个观点阐释透彻,需要长篇;要想把一件事情叙述详尽,需要长篇;要想把一种心理情感抒发尽致,需要长篇;要想将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心理刻画等等写作内容融合到一起,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也需要长篇。这些都是“微博”无法实现的,也是“微博”写作的弊端。总之,学生在“微博”片段化写作中将会失去整体上谋篇布局、组织结构的训练机会。

    随意写作使学生缺乏语言规范化表达,以及无法体会写作前构思酝酿,写作后反复推敲修改成文的过程。很多好的文章都是在写作前进行了长时间构思酝酿,等到灵感到来时,一挥而就写成的。很多好的文章也都是在写作结束后,反复修改,几易其稿而最终完成的。这样的写作过程,让写作者历经了辛苦磨练才换来文章的文采斐然、深刻精致。而“微博”写作,“随手写”“随手记”,没有时间进行写作前的构思酝酿,也没有时间进行写作后的修改推敲,大多是看到了就记,想到了就写,不受内容长短的约束,有的一两句也可以发表,势必会造成内容粗糙,逻辑不严谨,更有甚者语言文字也不经过规范化处理,错字病句、方言俚语、粗俗词汇随处可见。这都对于正常写作毫无益处。

    针对以上“微博”写作的弊端,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引导学生健康写作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以“微博”写作代替正常写作。如前文所述“微博”写作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重新建立写作欲望、培养观察力感受力、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等,为正常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心理和思想基础,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常写作。所以,教师要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就学生非常关心,讨论比较热烈,评论、转发次数比较多的“微博”,作为写作材料,布置写作任务,并要求以长“微博”或空间日志的形式进行发表。对于优秀的文章还要通过课堂朗读、点评,或推荐在校园网、校报,甚至校外媒体、期刊杂志等平台上发表的方式进行激励。有了这些写作要求和激励方式,学生也会自觉地规范语言表达,这样就弥补了“微博”写作的不足之处。其次,学生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要明白写作不仅是个人思想表达、情感抒发的需要,有时也是社会交际、工作交流的需要。信息技术时代,写作能力已成为个人从事社会工作的一项基本能力,能否写作出语言表达流畅、思想有深度有创意,格式规范的应用文章直接关系着工作效率与成败。当写作变成这样一种需要时,便不可率性而为。也因此,在学生通过“微博”写作训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写作水平后,应引导他们进行应用文写作,设计各种工作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这样的写作中进一步认识到,写作也是一种集体行为的特点。

    总之,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教师要在“微博”写作中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然后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文香.让作文回归写作本质[J].河北师范的大学学报,2011,(6).
    [2]李希光.漫谈微博写作[J].新闻传播,2012,(4).

    作者简介:卜繁燕(1979-)女,山东微山人,硕士,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357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