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学生征文

徐敏芳:关于父亲
【时间:2012/7/10 】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 】 【作者: 政史学院历史11 徐敏芳】 【已经浏览2363 次】

    或许是因为自己是历史专业的缘故,提到“父亲”这两个字眼,我第一反应中除了想到自己的父亲外,脑海中有关这个神圣词汇的就只剩下“中国传统的家长制”这个中国古代的制度体系的名称了。
    “父亲”这一词汇,在古代中国,“中国传统的宗法家长制”或许是最完美的诠释。在这一制度中,对于家庭成员来说,父亲是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并且他的权利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这样的父亲,神圣感与威严感太强,亲近感却显得遥不可及。而现代,这一词汇虽少了传统文化中所拥有的神圣感和威严感,但亲近感却倍增,所以古代中对女儿来说“父亲是天”的定述到现代转变成了: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而这一改变,使得“父亲”的人情味增加了好多。很庆幸的是,我生活在了当代。
    关于自己的父亲,我的记忆并不能连成链条结成片,相反的却是零碎的但也深刻异常。
    我的父亲是奶奶六个孩子中的第四个,在家族的排行是第九,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于“九”这个数字甚是偏爱的。父亲的事,其实我是知之甚少的,只是知道出生在典型的农村家庭中的他从小就非常艰辛,小学五年级就是他的学历。他其实在家里的排行应该更靠后的,只是有好几个奶奶的孩子已经夭折。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农村或者更应该说在贫穷落后的中国是很普遍的。父亲的出生,奶奶也很担心,于是按村里的习俗或者也可以说是迷信给他起了一个乳名--阿捡(从外面捡回来的意思)。这个名字直到父亲外出打工后才结束了他的使命——这是我姑姑对我说的。除此之外,有关父亲童年甚至是直到我拥有记忆之前他的一切,我都一无所知,包括他的生日。他的事没人对我说,他自己更不可能。而我,也从来不问。有时我就在想,我连自己父亲的生日都不知道,这对于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注重孝道的中国来说,该是很过分甚至是不可原谅的事吧。虽然这么多年来直到他永远离开我们我几乎都不在他身边,但我也觉得对于他我是非常亏欠的。
    家里的长辈几乎不提有关父亲的成长历程,当然也几乎不提我的。这或许是我的家族传统,所以有关父亲的记忆,可以说是我自己亲身经历并有印象片段的。
    对于父亲的第一个印象,大概也就是我四到五岁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是常年不在家的,虽说他们都生活在地道的农村家庭,但却不是地道的农民,当然也不会是地道的工人,按现在流行的说法,他们是地道的农民工,而我和弟弟则是地道的留守儿童。我因为不是天才所以那时的我记忆力并不太好,只是依稀记得那个场景:我和小我两年的弟弟坐在门前装满水而且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盆里洗澡,还各占着一个人,父亲在我这,母亲在弟弟那。我们俩个玩水玩得不亦乐乎,连他们的衣服也湿了。后来是父亲拿来两块小毛毯,给我和弟弟一人卷一块再一手抱一个回屋。这是父亲抱我而我又留有印象的唯一一次。在这之后,父亲一定还是抱过我的,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没有印象而已。
    其实父亲是很严格的,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慈母多败儿,严父出孝子。作为小孩子,特别是在农村,经常被父亲打是很正常的事。两个弟弟都被父亲打过,下手不轻,而且不至一次,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我记得的也是就一次而已。那时的我已经开始上学,和爷爷父亲的脾气一样,我是很倔的。许这就是遗传在作祟。那一次,是在晚上被父亲追着打,原因嘛,太久了,不记得了,只是记得当时的父亲很是生气,拿着竹鞭追着我,我则是一边哭一边不管不顾的跑,父亲旁边还跟着一大帮人:奶奶,母亲,伯父,堂姐......愤怒的父亲被伯父拉着,但仍不忘记要追上我教训一翻的目的,旁边还有那么多忧心忡忡的长辈.直到现在,我也还会回想起那个画面:当一个小孩被长辈追着打时,是会有另一个长辈在旁边护着你的,虽然不能让你免于挨打,但打的程度回低很多.这也是中国的一大家庭教育特点。最后我被奶奶护着回了屋,再后来的事就不记得了。
  也许是因为我是留守儿童,和双亲不会很亲近,每次和他们独处都有种逃离的欲望。其实这个他们也是知道的,也一定会心酸的。特别父亲又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但他也爱自己的女儿。
    那一次是我高三的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三是很紧张的,毕竟要面临高考,那决定着自己可以去的大学,我也是。有一次,我打电话回家,父亲突然就问我喜欢吃什么,我就很不在意的回答说绝味。没过几天校门口就有人找我,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当我走到校门时,看到了父亲,就倚在黑色摩托车旁。那场景,好帅!最起码到现在我还觉得。他看着我,装做很自然(可以看出来是装的)的从反射镜上拿下一个塑料袋给我,说那是他买的绝味。我则是条件反射地接过,但当时我的脑子已经“当机”了。直到父亲不自在地转车发动引擎说要离开我才满脸惊喜的对父亲说:好,开车要小心些。看到他带着笑离开后我才返回宿舍。也是,试想一下,当你从不当着你心爱的人的面亲自说我爱你,但有一天你却突然这样做时,即使你装作很淡定,但还是会慌乱的,虽然在此之前你已经有了充分准备。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很常见。也许是因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宋代以来的理学影响,中国人在感情的表达方面是很含蓄的,比起外国人来说是典型的行动派,这也是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实际上,当你真的爱一个人时,特别是自己的亲人时就应该行动与语言相结合。虽然对方也能从你的行动上知道你爱他,但当着他的面说出来不是更好吗?这一次父亲对我明显爱意的表露是我和他彼此之间距离拉近的开始,只是也在这一年他离开了他深爱的女儿。
    关于父亲,他留给我的记忆并不多,我的成长历程他几乎也没参与,我也曾怨过他的。但自从他离开我后,我时常在心里默默地向他说这样一段话:爸,是上一世我做为你的情人时欠你太多,所以这一世你要我补偿吗?那么,现在我们之间两清了吧?所以我可以向你提个小小的要求吧——下辈子,我们就做陌生人好吗?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彼此的任何一方先离开而悲伤痛苦了。爸,你一定会同意的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8148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