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学生征文

张文静:闲谈文化传承
【时间:2012/6/13 】 【来源:淮阴工学院 】 【作者: 经管学院工商1111 张文静】 【已经浏览2201 次】

    这几年,传统文化的淡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传统节日放假,京剧进驻课堂,博物馆面向大众。但我认为文化传承并不是以“放假”、“消费”为标准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探寻到文化传承的本质。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文化传承是精神境界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与节日是有精华和糟粕之分的,把下跪、棍棒教育也传承下来的人,是文化恋旧癖的表现,而仅仅让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背诵诗词歌赋只是注重形式而没有内容。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清明节是祭祀祖先,扫墓,踏青的节日,包含了人们对先辈的缅怀与悼念。中华民族注重“落叶归根”、“饮水思源”,渐渐转化到生活中便是孝道。对于我们来说,清明节,我们更多的应该思考我们先辈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又能为在世的长辈做些什么,这样即使清明节不放假,它也会深深刻在心里,也会传承下来,而不会丢失。
    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静静流淌的过程,而不是激流勇进。由于各国越来越注重软实力的竞争,文化传承也被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我国国内近几年来也出现了不少文化传承热的现象。有的地方斥巨资打造文化遗址游乐园,更有甚者,自造文化名城,但其目的真的是为了文化继承,还是为了博人眼球,赚点外快,不得而知。我们背着那些名言名句,又有几人深知其中的道理与境界。文化传承更多地像变了味的巧克力。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在文化传承中负担着重要的责任。
    荀子在劝学中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思想境界的提升时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的大学生,且不说传统文化知识的缺失,对精神的追求也很薄弱。我进入大学以来,发现许多女生喜欢看内容低俗的电子小说,众多的文学经典却无心浏览。而有一些人还喜欢看一些快速致富的书籍,其浮躁功利可见一斑。
    我一直认为这样是无法达到文化传承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必须要多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不要死记硬背的去记,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真善美,诗人的悲喜欢乐,是否与之共鸣。尽管许多事情发生了变化,但其中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不是靠背书就能成功的,是“熏”出来的。
    其次,我们要注重思想境界的培养。精神是一个人活下去的源泉。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何时都不能放弃寻找心中的精神乐园。现在的社会是个物质社会,人们只看物质,关注地位,却忽视精神层次的需求,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文化传承不是一个追逐名利的事物,大学生可以关注名利地位但不能把它以此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现在的大学生不再生活在封闭的象牙塔中,而应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人活一世,总得有得除名利以外的追求。文化传承主要还是文化,有文化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文化是精神层面的,如果精神层面已被世俗占据,文化又如何传承,传承下来也只是一具空壳罢了。大学生要经常有时间去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古人的许多哲理也是从静思中得来的,两者产生共鸣,文化自然而然传承下来。
    再说放假的问题,虽然积极的带动了旅游的发展,但其中的精华又留下多少呢?没有实质内容的形式始终只是一个形式。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法律,民间组织也可以邀请相关专家举行座谈会,讨论文化问题,听取民间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2027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