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人民教材

莫尔:乌托邦(节选)
【时间:2011/10/14 】 【来源:本站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10174 次】

[] 托马斯·莫尔著  戴镏龄译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曾任英国大法官,是仅次于英王的第一号要人,后因在宗教问题上违逆英王亨利八世,被判处死刑。其代表作《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伟大奠基著作。

戴镏龄(1913~1998),我国英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译著有《乌托邦》、《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英国文学史纲》等。

 

关于职业

 

乌托邦人不分男女都以务农为业。他们无不从小学农,部分是在学校接受理论,部分是到城市附近农庄上作实习旅行,有如文娱活动。他们在农庄上不只是旁观者,而是每当有体力劳动的机会,从事实际操作。

每人除我所说的都要务农外,还得自己各学一项专门手艺。这一般是毛织、麻纺、圬②工、冶炼或木作。除此而外,部分人从事的其它职业是不值得提及的。至于服装,全岛几百年来是同一式样,只是男女有别,已婚未婚有别。这种衣服令人看了感到愉快,方便行动,而且寒暑咸宜。哦,每户都是做自己的衣服呢!

除了裁制衣服而外,其它的手艺都是每人学一种,男的如此,女的也是如此。妇女体力较弱,因而做轻易的工作,一般是毛织和麻纺。男人担任其余较繁重的活计。子承父业是一般的情况,由于多数人有这种自然倾向。但如任何人对家传以外的其他行业感到对他有吸引力,他可以寄养到操他所喜欢的那种行业的人家。他的父亲,乃至地方当局,都关心替他找一个庄严可敬的户主。此外,如某人精通一艺后,想另学一艺,可得到同样的批准。他学得两门手艺后,可以任操一艺,除非本城市对其中之一有更大的需要。

摄护格朗特③的主要的和几乎唯一的职掌是务求做到没有一个闲人,大家都辛勤地干他们的本行,但又不至于从清早到深夜工作不停,累得如牛马一般。那样倒霉是比奴隶的处境还不幸了,然而除乌托邦人外,劳动人民的生活几乎到处如此。乌托邦人把一昼夜均分为二十四小时,只安排六小时劳动。午前劳动三小时,然后是进午膳。午后休息二小时,又是继以三小时工作,然后停工进晚餐。他们从正午算起是第一小时,第八小时左右就寝,睡眠时间占八小时。

工作、睡眠及用餐时间当中的空隙,由每人自己掌握使用,不是浪费在欢宴和游荡上,而是按各人爱好搞些业余活动。这样的空闲一般是用于学术探讨。他们照例每天在黎明前举行公共演讲。只有经特别挑选去做学问的人方必须出席。然而大部分各界人士,无分男女,成群结队来听讲,按各人性之所近,有听这一种的,也有听那一种的。但如任何人宁可把这个时间花在自己的手艺上,则听其自便。许多人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的水平不够达到用脑的较高深的学科。他们搞自己的手艺实际上还受到表扬,因为对国家有益。

晚餐后有一小时文娱,夏季在花园中,冬季在进餐的厅馆内,或是演奏音乐,或是彼此谈心消遣。骰子以及类乎此的荒唐有害的游戏,乌托邦是从不知道的。可是他们间通行两种游戏,颇类下棋。一种是斗数,一个数目捉吃另一个数目。另一个游戏是罪恶摆好架势向道德进攻,于此首先很巧妙地显示出罪恶与罪恶之间彼此倾轧而又一致反抗道德,然后是什么样的罪恶反抗什么样的道德,用什么样的兵力公开袭击道德,用什么样的策略迂回向道德进军,而道德又是采取什么样的防护以阻止罪恶的猖獗得势,用什么样的计谋挫败罪恶的花招,直到最后,其中一方通过什么样途径取得胜利。

可是,为了避免误会,这儿有一点你必须更深入地加以考察。既然他们只工作六小时,你可能认为其后果是必需品会有些是不足的。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对于生活上的必需或便利所万不可少的全部供应,这六小时不但够用,而且绰有余裕。这种现象你会理解,假使你考虑到在别的国家只吃饭而不干活的在全人口中占多么大的一个比例,首先是几乎所有的妇女,她们是全民的半数,或是妇女有事干的地方,男子又通常睡懒觉。而且,那伙僧侣以及所谓的宗教信徒又是多么队伍庞大,多么游手好闲呀!和他们加在一起的还有全部富人,特别是叫做绅士与贵族的地主老爷。再算上他们的仆从,我指那些干不出一件好事的仗势凌人的全部下流东西。末了,包括在内的又有身强力壮的乞丐,他们借口有病,专吃闲饭。这样,你就一定发见,创造人们全部日用必需品的劳动者远比你所想象的人数要少。

现在可以估计一下,在劳动者当中从事必要的手艺的人又是多么少得可怜。因为,在以金钱衡量一切的社会中,人们势不得不操许多毫无实用的多余的行业,徒然为奢侈荒淫的生活提供享受。倘使现在干活的这一大群人分配到为满足生活的少数自然需要与便利的少数行业中去,商品就必然大为增加,价格就会跌落到使制造工人无法靠作工维持生活。可是又倘使目前全部不务正业的人以及全部懒汉(他们每个人所消耗的别人劳动的成果就等于两个工人所消耗的)都被分派去劳动,做有益的工作,那么,你不难看出,只需要多么少的工作时间便足够有余地生产出生活上需要与便利(甚至享乐,只要是真正自然的享乐)所必不可少的一切。

乌托邦的经验证明了上述的后一种情况。那儿,每一座城及其附近地区中凡年龄体力适合于劳动的男女都要参加劳动,准予豁免的不到五百人。其中各位摄护格朗特虽依法免除劳动,可是不肯利用这个特权,而是以身作则,更乐意地带动别人劳动。有些人经过教士的推荐以及摄护格朗特的秘密投票,也可以豁免,以便认真进行各科学术的研究。但是如果任何做学问的人辜负了寄托在他们身上的期望,就被调回去做工。相反,往往有这样的事,一个工人业余钻研学问,孜孜不倦,成绩显著,因而他可以摆脱自己的手艺,被指定做学问。正是从一批有学问的人当中,乌托邦人选出外交使节、教士、特朗尼菩尔④,乃至总督。在他们的古代语言中,总督叫做巴桑,近来称为阿丹麦。

几乎其余所有居民既不懒散,所忙碌从事的又非无益的工作,因此可想而知,他们制出的好东西多么丰富,花时间又多么节省。除此而外,他们对大多数必需的手艺,不如在别的国家要费那么多工,这也是一个便利。首先,房屋的建成和修理在别处要大批工人经常付出劳动,这是因为一个父亲经营的建筑,他的不知爱惜财力的后人总是任其逐渐颓毁。结果,本是花小钱就可以维修的房子,后人须花大钱另起一幢。而且,甲虽然使用巨款才造成的房子,乙却任意挑剔,不把它看在眼里,不加爱惜,任其失修倒塌,然后在别处花同样数目的钱另造一所。而在乌托邦土地上,由于一切井井有条,公众福利管理认真,很少见到辟新地建新房。乌托邦人勤于维修房屋,尤其重视事前爱护。从而花的劳动量最小,房屋非常经久,瓦木工有时闲得无事可作,除非在自己家中砍劈木料,同时整修石块,以便一日有兴土木的需要,可以很快建好房子。

同样,关于服装,也请注意消费的劳动力多么少。首先,他们在工作时间穿可以经用七年的粗皮服,这是朴素的衣着。他们出外到公共场所时,披上外套,不露出较粗的工作装。外套颜色全岛一律,乃是羊毛的本色。因此,毛绒的需要固比他处为少,而且比别处价格低廉。从另一方面说,亚麻布制成较省力,用途也就较广。对亚麻布他们着重的只是颜色白,对毛呢他们着重的只是质地洁。毛头纤细他们不希罕。所以,在别的国家,一个人有各色的毛衣四五件,又是四五件绸衫,不觉得满足,更爱挑挑拣拣的人甚至有了十件还不满足;而在乌托邦,只一件外套就使人称心满意,一般用上两年。当然,乌托邦人无理由要更多的衣服,因为更多并不穿得更暖和些,也不显得更漂亮。

此所以,既然他们大家忙于有益的手工艺,而且从中取得较少的产品已经足够,他们在一切日用品充沛时,间或调出不计其数的公民修理一切损坏了的公共道路。如果甚至这样的修理都无需要,他们还往往公开宣告减少工作时数。政府并不强迫公民从事多余无益的劳动。乌托邦宪法规定:在公共需要不受损害的范围内,所有公民应该除了从事体力劳动,还有尽可能充裕的时间用于精神上的自由及开拓,他们认为这才是人生的快乐。

 

(录自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乌托邦》,[]托马斯·莫尔著,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19967月版)


乌托邦岛图(1518年巴塞尔版)

 

【注释】

 

 

 

 

 

 

① 乌托邦(Utopia)这个词是作者根据古希腊语虚构出来的,“u”来自希腊文“ou”,表示普遍否定,“topia”则发端于希腊文“topos”,意为地方或地区;因而Utopia就意为不存在的地方、乌有之乡。

② 圬(wū)工:指泥瓦匠人。

③ 摄护格朗特:是小说虚构出来的官职名。乌托邦每三十户每年选出官员一人,在他们的古代语言中名叫“摄护格朗特”。

④特朗尼菩尔:高级官员,由摄护格朗特选举产生。

 

【导读】

1515-1516年托马斯·莫尔出使欧洲,用拉丁文写成小说《乌托邦》,书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是在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地理发现已经开始但远未完成的条件下写成的,因此它采用到一个陌生国家去旅行这样的游记体裁小说形式,非常迎合当时社会的口味。而实际上这是一部严肃的书,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揭露和抨击由于圈地运动而导致的“羊吃人”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封建专制和资本原始积累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指出私有制是劳动者贫困和社会上各种灾祸的根源,消灭私有制是保证人人幸福的唯一途径。第二部分中,讲述了一个虚拟的乌托邦岛的故事,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没有私有制,人人参加劳动,公民一律平等,社会拥有丰富产品,全体公民过着无忧无虑的富裕生活。《乌托邦》的基本思想,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文选自书的第二部分“关于职业”。这一节对理想社会里的职业情况做了描绘:第一,不分男女,不分城乡,只要年龄和体力适合,都要参加劳动,一天工作六小时。第二,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一门手艺,包括毛织、纺麻、瓦工、冶炼、木工等行当,务使没有一个闲人。第三,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闲暇时间人们从事一些音乐、下棋、学术讨论等健康消遣。在衣着上奉行节俭、朴实、实用,蔑视华服盛装、刻意打扮。第四,追求精神的自由快乐。在这一节的描述里,我们已经能够隐约读到日后马克思关于“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的伟大预言。

《乌托邦》一书因其内容的重大,语言方面的优点反而很少有人说起,作为语文学习,却不能不给予注意。王佐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中说:“莫尔有一大长处,即能作清楚的叙述文,这一点就使他能超越于当时一般散文家之上,使他能特别见长于历史记载和记游之作里。”(p25)并引英国学者R·W·钱伯斯的话评价莫尔的散文,说当时英国别的作家或能够掌握雄辩文和说明文的风格,而只有莫尔掌握了“一种能把当代事件用生动、有戏剧性的叙述文记录下来的散文风格”。(p24)这种语言风格又通过汉译本介绍给我们。译者戴镏龄对祖国语文有深湛的修养,对英国文学有深刻的研究,他的译本忠实原著,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现代母语的范本。

或许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课文语言上的精妙之处,因为青年人总是倾向于喜欢那些辞藻华丽、情节生动、浪漫曲折的作品,这没有错,人生发展的季节就是如此。但是大学语文已是母语高等教育阶段,同学们要开始学习阅读欣赏更高风格的作品,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增加,你们就会知道这种简朴却不乏生动的叙述文体才是最高的风格。人们公认《圣经》语言是西方文学最高经典,那么可以和《乌托邦》来比较一下: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创世纪》)

 

乌托邦岛中部最宽,延伸到二百哩,全岛大部分不亚于这样的宽度,只是两头逐渐尖削。从一头到另一头周围五百哩,使全岛呈新月状,两角间有长约十一哩的海峡,展开一片汪洋大水。(《乌托邦》)

 

假如我们也用一种朝圣者的虔诚态度来阅读课文,就能够同时欣赏到西方文学语言的流畅严谨以及我们现代母语包容万象的博大精深。

 

【思考与练习】

1、古人认为“绚烂归于平淡”是最高的语言风格。《乌托邦》的作者莫尔也曾绚烂,他少年时主要在诗歌写作方面下功夫,以后又认真琢磨自己的散文,练习各样的文体。人们评价说:“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比他更杰出的即席演说家,他的漂亮辞令供他的漂亮才华充分驱使。”然而当他创作《乌托邦》时,却采用了这样平淡自然的语言,而译者戴镏龄先生也恰如其分地选择了我们所看到的这样波澜不惊的朴素文体来进行翻译。仔细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绚烂归于平淡”的语言风格。

2、“乌托邦人认为奇怪的是,一个人可以仰视星辰乃至太阳,何至于竟喜欢小块珠宝的闪闪微光。他们认为奇怪的是,竟有人由于身上穿的是细线羊毛衣,就大发狂想,以为自己更高贵;其实不管羊毛质地多么细,原来是披在羊身上的,一只羊终归还是羊。”《乌托邦》中有很多这样深刻而有趣的文字,阅读《乌托邦》第二部,再摘出几个这样的段落。

3、《礼记·礼运》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乌托邦以及这种乌托邦的没落,你能模仿《乌托邦》平淡简朴的语言把它翻译过来吗?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4、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谈到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时引用了《乌托邦》的一段话,这段话戴镏龄曾先后两次翻译,第一次是:

 

于是,贪得无厌的人,自己家乡的真正瘟疫,囊括几千英亩土地,用篱笆或栅栏圈围起来,或者通过暴力和不正当的手段迫使所有者不得不出卖一切。不择手段地迫使他们迁移——这些贫穷朴实的不幸者!男人、女人、丈夫、妻子、孤儿、寡妇、抱着婴儿的绝望的母亲,以及钱少人多(因为农业需要许多劳动力)的家庭。我是说,他们被驱逐出熟悉的乡土,找不到安身之处;他们所有的家庭用具虽然不很值钱,但在其他的情况下,还能卖一点钱;可是他们是突然被驱逐出来的,因此只好以极低的价格卖掉。当他们游荡到不名一钱的时候,除了偷盗以致被依法绞死以外,除了行乞以外,还能做什么呢?而他们去行乞,就会被当作流浪者,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罪名被投入监狱,虽然他们努力找工作,但没有人愿意给他们工作做。

 

后来又重译为:

 

因此,佃农从地上被撵走,为的是一种确是为害本国的贪食无餍者,可以用一条栏栅把成千上万亩地圈上。有些佃农则是在欺诈和暴力手段之下被剥夺了自己的所有,或是受尽冤屈损害而不得不卖掉本人的一切。这些不幸的人在各种逼迫之下非离开家园不可——男人、女人、丈夫、妻子、孤儿、寡妇、携带儿童的父母,以及生活资料少而人口众多的全家,因为种田是需要许多人手的。嗨,他们离开啦,离开他们所熟悉的唯一家乡,却找不到安身的去处。他们的全部家当,如等到买主,本来值钱无多,既然他们被迫出走,于是就半文一钱地将其脱手。

他们在浪流中花完这半文一钱之后,除去从事盗窃以致受绞刑外(这是罪有应得,你会说),或是除去沿途讨饭为生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何况即使讨饭为生,他们也是被当做到处浪荡不务正业的游民抓进监狱,而其实他们非常想就业,却找不到雇主。

 

试比较阅读这两段译文,体会译者在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时对母语的推敲。

 

 

站内链接:《乌托邦》教参资源

 

《乌托邦》教学建议

《乌托邦》教案

《乌托邦》课件 

作者研究

莫尔小传

托马斯·莫尔:另一种宗教

外国文学史话:乌托邦的殉道者托马斯•莫尔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莫尔 

译者研究

百度百科:戴镏龄

名家印象与访谈:戴镏龄:心正拳拳

读《戴镏龄文集》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不同译本评析

读老师们的译作

戴镏龄我与翻译(节录)附:自传

戴镏龄:英语教学旧人旧事杂记

戴镏龄:论科学实验对近代英国散文风格形成的影响 

乌托邦研究

戴镏龄:《乌托邦》序言

缩写:告别乌托邦

唐郎:乌托邦在中国

西川:乌托邦札记

图示《乌托邦》(建筑专业)

理想和现实之间:乌托邦的故事

大同之于乌托邦?!

《乌托邦》与《桃花源记》比较研究笔记 

教学交流

《乌托邦(节选)》教案(张文玲) 

阅读原著

乌托邦(戴镏龄译) 

多媒体资料

视频:乌托邦

好莱坞大片《日月精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273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