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教案导读

《杭州西湖导游词》教案
【时间:2011/9/27 】 【来源:无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7394 次】

【教学目标】

    1.了解导游词的文体特征。
  2.比较游记与导游词的异同。
  3.学习写作导游词。

【课文讲解】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导游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欢迎词”与“欢送词”;2、对于旅游景点与行程的整体介绍;3、对于具体景点的重点讲解。

一 欢迎词

  课文第一段:“各位旅客,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前去游览吧”是欢迎词;最后一段“各位游客,我们的游湖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愿我们后会有期。明天的西湖将以更新、更美的姿态再度欢迎您的光临”,是欢送词。欢迎词和欢送词虽属仪礼性内容,却不能让游客感觉是一种例行公事,而必须体现出导游人员发自内心的真诚。

  说明:下面对每节内容都提供详细资料,并不是要教师这样讲,课文只是例子,例子是没有必要讲得这么细的。但是我们把课文例子再推进一步,假设你是导游,你讲的这些粗线条的内容,假如游客细究起来,你能不能回答在做导游词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在内这也是实用文与艺术文的区别,一篇游记,没有人会来跟你刨根问底,一篇导游词,却不能不准备游客们种种即兴的提问。同样的道理,你是教师,讲课时不必面面俱到,什么都讲得那么仔细,但是假如有学生提问细究,你却能不能当场回答所以这些在导游词中不打算讲的内容,在课堂上不打算的内容,严谨的导游和教师却一定会有所准备的。

  “有人曾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比喻为世界上东西辉映的两颗明珠”

  日内瓦湖在法语中也被称為莱蒙湖,是瑞士乃至欧洲最大淡水湖泊,面积约五百八十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超过300米。整个日内瓦湖呈狭长月牙型,东西宽,南北窄,由瑞士和法国共享,瑞士占有大部分湖面,法国只占湖的南一部分。湖四周群山环抱,山上常年积雪,白雪皑皑,风光旖旎。环湖一周建有湖滨公路、专用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

  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

  这是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对杭州的赞叹。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都说这话是苏东坡说的,其实苏东坡文集中找不到这话,而是见于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天下西湖三十又六,惟杭州最著。”
  究竟有哪三十六个西湖据说是福州西湖、海口西湖、兰州西湖、青岛小西湖、沈阳西湖、桂林西湖、惠州西湖、南昌西湖、扬州瘦西湖等等,其实天下西湖之多并不奇怪,西湖本来就是城西的湖的意思,只要是在城西,都能叫西湖,甚至村西口的湖也能叫西湖,只是不会被大家传播罢了。

二 对游览景区及游程的整体介绍

  第二、三、四自然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紧靠市区”到“最后我们沿苏堤返回花港码头”,属于对游览景区及游程的整体介绍。

  从两千多年前西湖形成起,它作为一个潟湖①……

  潟xì,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泥沙淤积封闭而成的湖泊。

  (西湖)经过历代由白居易、钱鏐、苏东坡、杨孟瑛、阮元等一次又一次的疏浚。

  ●白居易  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他组织民众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杭州)至盐官(海宁)间农田的灌溉问题。其实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堤坝,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称为白公堤,并非现在的白堤。如今白公堤遗址早已无存,后人便借白堤(当时称“白沙堤”)缅怀白公。

  ●钱镠liú  五代吴越国创建者。称吴越国王。当时中原多事,惟钱鏐能保境安民,居安思危,在混战割据的局势下,吴越富庶甲于东南。特别是他修筑捍海石塘、治理太湖,开凿灌溉渠道,疏浚西湖,整理鉴湖,建设苏州、杭州城,开拓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奠定了浙江粮仓的坚实基础。

  ●苏东坡  曾任杭州太守的苏东坡北宋后期,著名诗人苏轼对西湖治理做出了极大贡献[22]。从五代至北宋后期,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上《乞开杭州西湖状》于宋哲宗,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同年四月,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

  ●杨孟瑛  弘治十六年(一说:正德三年,即1508年),知州杨孟瑛冲破来自豪富们的巨大阻力,在巡按御史车粱支持下,奏请疏浚西湖,由工部拨款。据明《西湖游览志》卷一载:“是年二月兴工,……为佣一百五十二日,为夫六百七十万,为直银二万三千六百零七两,拆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疏浚工程使苏堤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一带尽为水面,疏浚挖出的葑泥,除加宽苏堤外,在里湖西部堆筑长堤,后人称杨公堤。

  ●阮元  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以所挖葑泥堆叠成岛,俗称“阮滩”,今人称“阮公墩”。阮公墩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于湖心亭西,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如今已是西湖三岛之一。

三 景点解说

  这篇导游词的主体则是对各景点的详细解说,具体顺序:“三潭印月——湖心亭——断桥——白堤——平湖秋月——孤山——楼外楼——西泠桥”。

  三潭印月

  前面那座点缀着亭台楼阁的岛就是小瀛洲,也叫“三潭映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岛。其中水面占60%,从空中鸟瞰呈“田”字形,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
  三潭映月的精华就是位于岛南面的3座石塔。……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皓月当空……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
  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按理说加了引号就要说得出出处,但是“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这话就是找不到出处,大概是民间俗语吧。至于“一湖金水欲溶秋”倒是有出处的,出自王退斋(近现代诗人)的《退斋诗选》“三潭印月”,全诗如下:

  天开一境小瀛洲,水上三潭印月浮。
  九曲红桥人入画,几枝翠竹径通幽。
  三贤祠古清风在,百寿亭高晚照留。
  他日重来看夜景,一湖金水正溶秋。

  湖心亭

  ……“湖心亭”不仅是亭名,也是岛名。湖心亭是西湖风景区中最大的一座亭,也是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一座岛。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距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提示:中学里都学过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西湖的雪景》也提到过这篇小品,可再提示一下。

  乾隆皇帝来到这里,对此地风光流连忘返,留下手迹“虫二”碑,取“风月无边”的意思。

  断桥

  各位游客,大家再看前方这座单孔石拱桥就是著名的“断桥”了,它的名字和民间故事《白蛇传》联系在一起,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

  旧时断桥桥面是台阶形的,桥面正中有桥亭,并装有一道木栅门。每逢冬日雪霁,当暖融融的阳光洒在断桥上时,东西向的桥面正中由于地势较高,从桥洞下水面泛起的冷暖空气对流较快,桥面中部的积雪总是较早消融,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桥两面台阶上那斑斑点点的残雪,此时,若从远处眺望,桥面正中仿佛像断了似的,“断桥残雪”便由此得名。

  白堤

  白底又称白沙堤,是杭州市区连接西湖的一条东西向的湖上纽带,人们都喜欢说这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修的,其实不是,当时白居易领导兴修水利,疏浚西湖,修筑堤坝,确有一条“白公堤”,但如今白公堤遗址早已无存,但后人为了缅怀这位有功于西湖的诗人,便把这条白沙堤改称为“白堤”。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平湖秋月

  各位游客,请看前面这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台及附近的亭台楼阁,这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平湖秋月三面临水,在这里眺望湖光山色,奇趣盎然。

  尤其是皓月当空的秋夜,这里更是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一望波光粼粼的西湖,正所谓“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一番人间天堂的景象。

  孤山

  假如从平湖秋月上岸,就到了孤山。孤山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海拔仅38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历史上孤山曾长期为孤家寡人的皇帝所占有(是清朝皇帝行宫),因而又有“孤山不孤寡人孤”的说法。

  孤山上面有一座精妙绝伦的小庭院,被誉为“天下第一景”,它原是清行宫御花园的一部分。园内有一亭,名为“西湖天下景”,取自苏东坡的“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诗句。最引人注目的是亭柱上的一副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这副对联字字珠玑,耐人寻味,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西湖山水的绚丽景色,诠释了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无穷魅力。

         怀西湖寄晁美叔
            苏轼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若有得,买鱼弗论钱。

  “西湖天下景”匾额为康有为题写,取意苏东坡“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的诗句。两旁柱子有行草相间书写的黑字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因为标点句读的不同,楹联至少有十五种不同的读法,种种读法都会迭陈出意义不同的联语,摹画出神采各异的意境。既可直读作“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也可倒读成“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可以整句作一段读,也可点断成二段、三段,读作“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还可以按行书草书字体读。

  楼外楼

  各位游客,前面就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楼外楼,它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店名据说取自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在楼外楼用餐,真可谓“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可以让你尽情体会“佳肴与美景共餐”的意境。

  “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其实是小瀛洲的楹联。至于“佳肴与美景共餐”化用谁的句式一望可知,只是俗不可耐。

  西泠桥

  各位游客,我们前方看到的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叫西泠桥,因湖水在此流过泠泠作响,故称“西泠”。西泠桥在历史上不仅以其优美的景色备受人们赞赏,而且更因苏小小的故事而称誉天下,它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三大情人桥。苏小小是六朝时南齐名妓,死后葬在西泠桥畔。
  提示:杭城人多把“泠”读成“冷”。可以提示学生中学学过的唐诗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长桥在西湖东南面,据说当年梁山伯祝英台十八里相送就送到长桥。

  注:编写教材时时间仓促,将整个游览节选止苏小小墓,现在看来不妥,起码还应该保留苏堤一景。大苏方更能代表西湖人文气象。

  增:苏堤

  各位旅客,前面这条锦缎似的长堤就是著名的苏堤,是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市长)时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淤泥修筑的。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绩,将此堤命名为“苏公堤”。苏堤景色迷人,堤上自南而北建有六座石拱桥,堤上种有柳树桃树,元代“钱塘十景”中便被命名为“六桥烟柳”,清朝康熙南巡杭州,又将其改为“苏堤春晓”,此名一直流传至今。

四 结束语

  各位游客,我们的游湖马上就要结束了,在即将结束游览之前,我想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评价西湖:“西湖的风景为世界所无,妙在大小适中,瑞士湖水嫌其过大,令人望洋兴叹。日本的芦之湖则嫌弃过小,令人一览无余。惟西湖则无此病,诚为国宝。”因此,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明珠,更是东方的明珠,世界的明珠。“未曾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这是白居易离开杭州时对西湖的慨叹,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我们后会有期。明天的西湖将以更新、更美的姿态再度欢迎您的光临。

  孙中山此语出自《在杭州的谈话》(1916年8月16日),见孙中山全集第3卷339页。瑞士湖见开头,已介绍过,日本芦之湖是40万年前火山爆发而形成的破火山口湖,海拔725米,湖水面积6.8平方公里。其实并不比西湖小,甚至还稍大一点呢(西湖面积是6.7平方公里)。

  “未曾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这是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时做的一首诗,题为《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拓展学习·如何收集资料】

  1.实地游览。实用文不能虚构,要写好导游词必须从实地游览考察入手。我们教案、课件提供那么多的西湖风景图片,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实地情况。其实这仍是不够的,最好就是真的亲自去游览考察一下。一些地方旅游局把导游考试从室内答卷改为现场解说,正是这个道理。这一点导游词和游记有相同之处,但是游记可以有一些主观的感受,导游词则非要有客观可靠的资料。
  实地考察也需要调动听说读写能力,所谓“读”,在这里是读“天书”,就是用眼睛观看风景,自己现有体会,才能如数家珍。所谓“写”,就是记录,一些景区的文字介绍,需要用笔写下来,尤其是一些人文历史内容,光看是看不到的,一定要注意景区的文字介绍。现在手段先进了,只需要用相机拍下来,回去再整理好了。可以拍摄的,当然还包括景区的导游图,同时也不妨多拍一些实景。梁思成林徽因搞古建筑考察,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原则,就是要亲自测绘、照相,并写出游记(报告),“不录无自己图影或测绘的古迹,且均附游记”。导游词虽然不是考察报告,把这种做法可以借鉴,或许今后会要求导游准备图文并茂的导游词也未可知。

  2.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说的是可以利用前人积累的资料。比如专门的书籍。我们这篇课文就是从《浙江省现场导游考试指南》这本书里找的,里面还有大量有用的资料,对导游词写作都很有帮助。
  如今比找书还方便的,就是上网查询,网络时代缺少的不是信息,是发现信息的能力,比如杭州西湖的资料,在网络上就是成千上万。比如这一个网站:http://www.yuanlin.com/zhuanti/xhsy/

【思考与练习】

  1、设想在节假日邀请同学上你家乡的某个景区(景点)游玩,试准备一篇导游词。
  2、对比阅读本文与《西湖的雪景》,体会两种文体的语言差别。

  第一题是一个写作题,如果布置学生做,切忌做成当堂作业,而是要留给学生实际考察的机会,可以结合节假日学生较集中回家时提前布置,不回家的同学,也可以允许他们选择就近景区。
  一个需要留意的问题,就是要防止学生抄袭,如今网上旅游信息资源丰富,几乎没有哪个景点找不到资料的,现成的导游词也有的是,所以要有一些预防措施。比如限定导游对象,是自己的同学,对大学生说话和对普通游客说话肯定不一样,要体现出来。比如限定时间,必须是完成作业的那个季节,这样给抄袭就增加了一些难度。还可以要求增加旅游线路,设学校为起点,如何到达旅游景区,沿途如何解说。还可以要求实地拍摄照片,甚至可以要求把自己拍进去,避免不去实地考察,随便从网上下载几张图片。有了这些附加要求,相信作业的真实性可以得到保证。

  补充两题:

  3、通过“听”熟悉导游词。假如不是旅游专业,写导游词的机会总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听”导游词的机会,“听”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堂可以提供一个练习,播放“西湖印象解说词”,让学生当场纪录及追记整理,这是一种“听”和“写”的综合练习(类似外语的听力练习),也可以作为日后须当堂完成的学期考试题。

  4、本篇课文是从《浙江省现场导游考试指南》里节录的,假如有时间有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室),可以播放原件对照课文,看看课文做了哪些删减,哪些删得好,哪些删得不好(比如最后苏堤那段文字被删掉就不妥)——这就是鲁迅说的从修改稿学习写作。

【课堂答问】

  本篇教案整体上就是设想假如游客提问,或者假如课堂上学生提问,导游或老师应该如何解答。所以这些内容也可以先不讲,让学生来提问。可以提示学生,凡是加引号的内容都应该有出处,让他们找找课文里有哪些加引号的内容,他们能否说得出出处,然后由老师根据教案提供的资料一一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827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