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教案导读

“杭州西湖导游词”教学建议
【时间:2011/9/24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5710 次】

一 导游词写作的大中(小)比较

  导游词写作甚至在小学语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选了一组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课文,并在“语文园地·习作”中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其后在初中、高中的教材里也都有导游词写作的内容。课件简介: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假如我是导游》:

  导游词应包括: 明确导游对象 明确导游路线 明确导游重点 口语化优美的语言 导游词的设计: 1、注意导入语和结束语(礼貌、有特色、吸引人); 2、让旅客清楚行踪; 3、点出景物的特点; 4、语言简练生动,有自己的风格; 5、最好能穿插一些与此地有关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歌曲、典故等。 示例: 南岳古镇导游词 如果说南岳大庙是仪态万千的大家闺秀,那南岳古镇也不乏为一位秀丽可人的小家碧玉。 活动要求 4人自由结组 每组一个景点 分工明确:图片、文字、制作、解说 活动过程 分小组,定景点 寻找资料 每人完成一篇导游词 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评价 最佳导游 最佳小组 最佳导游词 最佳制作 *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表达交流活动”,也有设计成导游词写作的,如“结合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为褒禅山写一篇导游词”:

  本次表达交流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古文内容的基础上,用今人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古文,发掘古文在新时代的内涵,"古为今用"。课文提供了三条题目,一是将《段太尉逸事状》里面的三件"逸事"中的一件改写成一篇小小说,一是结合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为褒禅山写一篇导游词,一是关于《郑伯克段于鄢》文章风格的座谈会。这三个题目立足点都是从课本出发,合理结合现代元素,要求学生用今人眼光审视古文的交流活动。

  有这些内容在前边,大学语文还如何教学导游词?本教参建议在应用写作的性质上下功夫。应用写作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应用、实用的概念,写得好坏是第二位的,是否符合实际才是第一位的,所以能够实践的就绝不虚拟。上述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导游词写作训练,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虚拟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虚拟“世界遗产”地的导游词写作,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命题就是“假如我是导游”, 粤教版高中语文的设计是“结合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为褒禅山写一篇导游词”。

  虚拟性(虚构)是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过分强调虚拟就会消解应用写作必须务实的基本概念。中小学语文的导游词写作或有它们的教学目的,且不深究,但是大学语文必须强化“实用”的概念,明确导游词写作是一种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就是必须注重实用,必须符合客观现实,一篇导游词即使写得妙笔生花,但和实际景观不符,那也是不合格的。我们在课件中不厌其烦地展示西湖风景的真实图片,也就是要提供尽可能真实的信息。但那还只是导游词欣赏,还不是写作,假如要写作,那就看图片也是不够的,必须到实地去观察,感受。我以前教导游词写作时用过一则资料,是浙江省导游考试的说明:

  此次考试变化最大的要数面试部分,原来的面试在室内进行,景点解说采取抽签决定的方式,考生成绩的好坏含运气成分颇多,比如一位杭州考生抽到温州景点解说,而他又对此景点不熟悉,这种情况成绩往往不能充分体现考生的实力。为此,从今年起面试部分将改为景点现场解说,一般某地区考生的景点解说就选择在本地区内,杭州市考生的现场解说路线初步定为灵隐、岳坟、六和塔和西湖四条线路。此外还增加沿途解说部分,考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无需像原来那样死记硬背景点解说词,有关部门也希望通过考试改革,培养筛选出可以直接上岗工作的导游资格持证者。

  这说明将来社会上的应聘、上岗都越来越注意到这个问题了。笔者最不赞成什么情景模拟教学,尤其是应用写作,不必灌输学生这样的概念:应用写作必须务实,不能假设,不能虚拟。而实际上学校里可以务实的资源很多,社会大学校,学校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应用写作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可以在学校里找到真实资源的,尤其是大学,本来就已经是一个成人社会,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情感世界,都是真实的了,没有必要放弃这些资源,再搞什么“情景模拟”教学。比如旅游,大学生旅游可不可以不找旅行社,从路线设计到沿途安排到担当导游,可不可以都由学生自己来策划,把旅游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当然这是超出大学语文课的大项活动,在大学语文范围里,导游词也完全可以不是这样教学,大学生交往能力很强,节假日,甚至一般双休日,同学间都会相邀去自己家乡游玩,所以导游词写作完全可以设计成介绍自己家乡旅游景点的。再缩小一点,各所高校的大学生也会经常到别的高校看望同学、朋友的,那么能不能就介绍一下自己学校的景点,来去的路线等等,这样的练习和导游词写作也是异质同工的。

  大学语文这样教,会不会是“高四语文”,甚至不如中小学语文呢?你看小学生都在写“世界遗产”导游词我们反而是写自己家乡,自己学校的“导游”?表面上看真是应了这样的话: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大学学小学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只看表面,学习的层次并不是仅由学习对象决定的,更是由学习方法、学习深度决定的,因此大学语文的家乡导游词并不见得就必小学生的“世界遗产”导游词程度低,否则小学生写“世界遗产”导游词,大学生是不是一定要写“宇宙航行导游词”才过瘾?

二 导游词写作的写作与听读

  我们这个教材的“实用文”部分,教过应用写作的教师一看便会觉得不正规,和正规教材很不相同。那么正规教材是什么样的呢?正规教材往往侧重于理论和格式,把本来应该是实用的东西变成适合闭卷考试的条条杠杠,尤其是这个性那个性,一本应用写作教材总要讲十几几十种应用文文种,每一种都有各不相同的什么“性”,看到这样的教材,我们除了佩服编写者是如何绞尽脑汁编排出来的外,再就是替我们的学生担忧,大学生虽然已经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却还要耗尽心力死记硬背这样的东西。

  以网上流传的一种教材为例,这个教材的第二章是“导游词及导游词创作”,在“导游词的基本特点”一节讲了:1.临场性;2.实用性;3.综合性;4.规范性;5.其他。“导游词的表述方法”一节讲了1.渲染激情法;2.妙喻显趣法;3.烘托类比法;4.寓幽于默法;5.夸张饰美法;6.巧设悬念法;7.其他方法。每一点中又细化若干小点,比如“7.其他方法”又包括(1)陈述法;(2)引申法;(3)故事法;(4)典故法;(5)情景法;(6)问答法;(7)点、线、面结合法;(8)虚实结合法。“书面导游词写作要求”一节讲了(一)重科学、显特色(有包括1.强调知识、突出科学性;2.内容要有特色、新颖并深刻);(二)讲究口语化;(三)突出趣味性(又包括1.编织故事情节;2.语言生动形象,用词丰富多变;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4.幽默风趣的蕴味;5.情感亲切;6.随机应变,临场发挥);(四)重点突出——景区(点)的主题要正确、明确;(五)要有针对性;(六)重视品位(又包括1.强调思想品位;2.要讲究文学品位;3.体现“玩”的品位)。这里的序号前后不统一,也是教材常见的现象,因为一二三四多了,把编书的人自己也绕糊涂了。后面还有不少,比如讲游客与游览客体之间如何缩短心理距离,又讲了(1)设身处地法;(2)巧设悬念法;(3)引导游客参与法,等等。这样教学应用写作,不用讲十几几十个文种,只须导游词一种考试就足够用了。

  应用写作是这样讲的吗?看众多教材,似乎就是这样讲的,但是大家又都知道,应用写作实际上这样是学不会的。我们可以以身说法,凡是语文老师都是会教应用写作的,怎么会教的呢?绝大多数语文老师并没有读过文秘专业,也没有读过经济专业、法律专业(假如读这些专业,今天他们就不是语文老师了),再说以前也少有这些专业,对于年岁大一点的老师来说,肯定没有学过的,然而现在很少听到语文老师说,我是学中文的,不会教应用写作。而且不但会教,还会编教材,查一查市面流行的应用写作教材,作者往往多是语文老师,而不是文秘专业、经济专业、法律专业等等的老师。他们是怎么学会的呢?肯定不是背这个性那个性学会的,其实学习的方法很简单,一是靠语文写作的基本功夫,二是临时找一些例文看看。但是会编教材也不等于会写应用文,真正学会应用写作,恐怕还只能靠实践,多写多练,一个文种最少写上10回总要的吧,试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学生写了不下上百篇,还未能完全掌握呢,怎么能想象上一学期应用写作,讲十几个文种,平均一种也没有一次实际写作的机会,就能把应用写作学会呢?

  所以要学会导游词写作只能靠多多写作。大学语文没有这么多课时怎么办?那也没有关系,真正有写作需要的学生(比如旅游专业),将来肯定还要开专业写作课的。其它学生,宁可不写,也不能让这个性那个性把应用写作弄成应试写作。

  换一个角度说,学习应用文,不能仅仅学习写作,应用文阅读是更加重要的能力,应用写作这门课应该改为“应用文阅读与写作”。导游词也是如此,一般学生写作导游词的机会不是很多,确有很多“听力”联系的机会。大学生出游的机会很多,跟团出游固然能一路听导游的讲解,即使个人或三两好友相邀出游,也总能从旁听到各类旅游团队导游的解说,有时候几个团队挤到一起,导游解说的声音此起彼伏,说得好的还能把别的团队的游客也吸引过去,这时候假如能有意识地以学习的态度驻足细听,是会有很多的收益的,一旦到了自己需要写作导游词的时候,这一幕幕“声音的电影”(吴伯箫语)就又在脑海中播放起来。

  本课教参提供一个“西湖印象解说词”的音频(mp3),假如课堂有时间可以放一放,让学生当场纪录。教师们假如有好的音频(最好是当地旅游资源的),也可以做这样的训练,这是“听”与“写”的综合训练。

四 游记与导游词的比较

  游记和导游词的比较,这个在课文导读里已经说过一点了,下面一段文字,是教材编写组在讨论时留下的记录,当时有人推选《极乐寺纪游》这篇游记: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下面是笔者不赞同选这篇的理由:

  “游记”与“导游词”的比较,最好都选现代文,假如是文言文,平添了一层古今比较,容易转移单元教学的重点。大家可以看看我给《平郊建筑杂录》一文写的教参(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2308),注意“本站链接”中的“当代游记二则”(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3325),梁思成林徽因的《平郊建筑杂录》和那两则当代游记,都是现代文,很容易形成比较。当然《平郊建筑杂录》不是一篇游记,我这里想说明的是现代文与现代文更容易形成比较这个道理。

  “游记”与“导游词”是本教材设计的记叙文单元的重点内容,因为两者内容非常相近,文体迥然不同,一为艺术文,一为应用文,正好用来比较,说明同为记叙文,由于教学目的不同(欣赏与实用),文体要素及语言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比如时间、地点、人物、旅游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在游记中是一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在记叙文教学中比较熟悉的那一种按部就班的表达方式,在导游词中就不同了,导游词的“时间”不是出游回来后追记的,而是一种当下性的表达,要对眼前景物即时进行解说;导游词的“地点”是点面结合的,既要有“线”(整个旅程介绍)的设计,又要有“点”(景点)的重头解说,而且景点不可能只有一个,而是要“移步换景”,多设计几个。游记的“人物”一般就是作者自己,所以可以以我为主,“独抒性灵”,而导游词的作者(或者是操作者)是导游,她不是为自己服务的,而是要为游客服务,所以导游词的“人物”应该是游客,导游心里要装着游客,要对自己导游的对象有了解。比如给大学老师旅游团导游,就应该在“景物游”的基础上,多增加“人文游”的内容,各地景物都有古代文人与现当代名人留下的足迹,就应该多讲讲这个内容,不能仍然像给普通游客导游那样,一味地让人看这块石头像什么,那个山头像什么,甚至为了调动气氛,讲一些荤段子,当然更不能只管自己的情绪,来一个“独抒性灵”了。这些虽然也属旅游专业的专业知识,但是旅游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它不是那种让人比较难以了解的专业,比如经济专业、法律专业,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外行不容易听懂,旅游专业是很亲民的,尤其是如今人们生活好了,谁没有过出游的经历呢?谁没有听过几次导游人员的讲解呢?所以我们选择这个专业内容,来作为打通文学与应用文的绿色通道。

  既然我们选择了“游记”与“导游词”来进行文体比较,我们都知道“比较”的原则,比较的双方既不能完全相同,完全相同就不必比较了,也不能相去太远,太远了可比性就不多了,从这个角度看,选择这篇《极乐寺纪游》作为课文,好的地方是“人物”可以形成比较,袁宗道是“独抒性灵”,讲课时当然要多讲讲袁宗道,导游词就不能以导游人员为中心了,导游人员在“导游词”中的位置,相当于“旁白”,她既应该陪伴游客,无处不在,又应该不喧宾夺主,要留给游客自己陶醉欣赏的余地。还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景物描写,这是“游记”和“导游词”共通的地方,“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导游词里当然也最好能有这样优美的词语(当然也不能太文绉绉了)。但是这篇游记有一个致命的地方,就是几乎没有纪游的过程(只有“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一语),这就无法和导游词的“点线结合”、“移步换景”等等形成比较,只好说“游记是可以没有这些内容的”,但这又不符合事实,事实上绝大多数游记都是有过程的,袁宗道这篇,实在是把“性灵”抒发得太过头了,这就形成我们教学中的困难,我们不能说,这一篇太特殊,下一节再给大家讲一篇平易一点的——大学语文课时无多,没有下一次了。

五 余论:关于导游图

  多媒体教学,图片是一种重要资源。图片与文字一样,也有艺术的与实用的区分,向游客介绍景区风景,固然可以利用一些艺术摄影图片,有时还会组织游客观看景区风景片(电影),但是在旅游活动中,最最重要的还是导游图,这是一种抽象的图案,远远没有真实照片漂亮,然而对于游客而言,确实最具实用价值的。我们经常在景区门口看见一大群游客围着一幅景区导游图仔细研究,导游也经常会利用这样的导游图进行讲解,同时安排游程,比如现在我们在这个图的什么位置,将沿着图中的那一条线游览,最后在图的哪个位置集中,等等,这种方便,是艺术类图片所没有的。比如要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西湖文化景观遗产所说的“三面云山一面城”和“两堤三岛”,恐怕没有一幅艺术摄影能够概括这样的景观,但是上面这张西湖导游图就清楚地呈现出这些内容。

  假如有时间让学生写作导游词,不妨也让他们绘制一下这样的景区导游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747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