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人文通识

乔连全殷小平:中美大学校长纵论通识教育
【时间:2009/10/18 】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2006年第11期 】 【作者: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乔连全 殷小平】 【已经浏览3010 次】

    中国教育部和美国耶鲁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耶鲁大学领导暑期研讨班于2006年7月19日至22日在厦门大学举行。这是该研讨班首次在中国举办。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副校长罗琳达,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7所著名大学的领导60余人出席了会议。在研讨班的第一天,中美大学校长就大学通识教育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一、专题报告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关涉人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心灵深处的“永恒乡愁”,也是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7月19日下午,研讨班开始后,耶鲁大学雷文校长和复旦大学秦绍德书记分别就通识教育做了专题报告。

    1.雷文:用通识教育激励创新

    雷文校长的报告题目为《用通识教育激励创新》,雷文首先强调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分析说,日本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关键在于缺乏创新精神,仿效别人最先进的技术对于那些受过严格训练的工程师来说,完全没问题,但日本却没能够在上个世纪90年代IT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发挥优势。那时,美国经济凭借高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得以迅猛发展,日本却因没能及时地改革、创新而陷入长达15年之久的经济衰退。这个道理对中国同样适用。他接着说,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之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就不会显现,只有维持创新的动力和实力才有可能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如果不在创新上寻找突破的话,中国经济将会在20年后重蹈日本的覆辙。

    随后雷文强调指出,在创新方面,大学大有可为。大学通过科研创造新知识,这些新知识可产生新产品、新服务、新思想、新制度。知识创新源自创新型人才,在美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自本科开始。从美国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来看,大学通识教育是特别适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为此,他分别从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术规范与价值取向等方面阐释了通识教育在激励创新方面的重要意义。

    (1)通识教育的目的

    雷文说,通识教育的真谛就是发扬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自由,培养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判断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摆脱偏见、迷信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培养有教养的人、合格的公民和未来的领袖。

    他指出,学生只有做到能够吸纳新的信息、通过思辨得出新的结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才算做好一定的准备。在才智方面,具有这样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学生,比起那些经训练掌握了专门的(不可避免走向老化的)知识体系的人,更有可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更有可能进行创新。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宽广的才智、严格思辨的能力,使学生可以适应新的情况和挑战;通识教育也致力于使学生利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发展思辨能力,从多种角度来理解问题。

    一个受过通识教育的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地思考;对世界充满求知欲,能够提出有趣的问题;对世界进行持续的、有规则的分析;必要时,能使用不止一种思考方法,统一由每种思考模式得出的见解;获得新鲜的、有创造性的解答。进而言之,通识教育还应该鼓励学生:同别人合作;把自己看成是更大群体的一部分,无论这个群体是本土的还是全球的;利用自己的才华让别人受益;培养成为追求共同利益的领袖。

    (2)课程设置

    对于课程与教学,雷文认为总体而言,教学方法比课程设置更有用。通识教育从根本上更加关注如何教学生进行批判思考和独立思考。几乎任何严肃课题的教学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此外,对于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方面,接触一个以上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宽度,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一个学科的知识深度可以发展严密思考的能力。知识宽度和深度都是我们需要的,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些课程目标。

    雷文介绍说,通识课程一般集中在前两年,学生可选择范围广泛的课程和领域;后两年,学生集中学习一个单一的学科(专业)。而通识课程的模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一系列指定的核心课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写作和/或语言方面,规定一定的修课门数或者达到一定的能力),也可以是一套自由的课程选修制。上述通识教育要求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技能(数学、写作、语言等),发展从多角度观察世界的能力(科学的、经济的、政治的、心理学的、历史的、文学的、艺术的),让学生在选择专业领域时更成熟、思考更深刻、接触面更广。

    (3)教学方法

    雷文指出,在美国,传统的机械性学习方法在20世纪中叶基本已被放弃。今天强调的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具体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包括:教授邀请学生提问,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看法就一定是权威的;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参与;许多高层次的课程都是讨论课,学生的课堂演讲要经过教授和其他同学的仔细检查;书面作业和考试鼓励学生做出独立评估。

    雷文说,教学方法的改革必定面临一定的挑战,比如,鼓励学生质疑教授的权威、参与讨论,即使在美国,也可能让教授觉得为难。对比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雷文指出,在一直有尊师重教风尚的中国,学生怀疑老师确实很难,但必须迈出这一步。万事开头难,改变作业和考试的形式,鼓励独立思考,是可行的一步。此外,有海外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给予示范和引导。

    (4)学术规范与价值取向

    雷文指出,不同的学术价值取向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中。在一个鼓励学生依赖权威(教授、课本)的环境中,模仿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在一个重视创新和独立思考的环境中,将观点归因于一个合理的来源是很关键的。对新观点的来源给予适当的“认可”可以激励创新,
盗用别人的观点会减少激励。将观点归因于一个合理的来源是欧美学术行为的一条根本准则。无论观点是否作为知识产权有正式的法律保护,都应该提及来源。雷文说,最近中国的一些事件提醒了学生、学者懂得正确学术行为的必要性;做不到这点将会破坏中国鼓励创新的努力,更为严重的是,将破坏中国向世界一流科研地位发展的努力。

    2.秦绍德:复旦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报告的题目为《学习与探索:复旦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和实践》。秦绍德指出,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有普适性,反映了对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追求,就是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它也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例如,上个世纪20年代,在中国高等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蔡元培先生提出要培养“硕学闳材”,“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主张让学生文理“兼习”。稍后一些,梅贻琦先生提出“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通重于专”。

    其次,通识教育在实务上也是一个体系。一所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必须要有自己的课程体系,还要有课堂以外的教育渠道和管理模式。所以,它也是一个系统的任务。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说,推进通识教育将牵扯到系统的改革,包括核心课程改革、选课制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学生管理制度改革等。

    他强调说,推行通识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完全的人格,能够扎根民族、关心民生、关怀天下,能够追求卓越、立足前沿、视野开阔,具有科学精神和理性批判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为此,复旦大学进行了以推进通识教育为核心,以创立复旦学院和重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两个关键点的改革。

    (1)创立复旦学院

    成立于2005年的复旦学院,既是一个本科教学单位,也是一个学生管理单位。学院下设教学、学生工作和导师办公室,并包含四个住宿书院。学院规定了通识教育的学制,所有本科新生,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不分专业,统一接受一至两年的通识教育(一般为一年,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两年)。

    “书院”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建立“书院”,既承续了中国书院文化传统,也借鉴了国外大学住宿学院的一些做法。四个书院均以该校历史上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的名字命名。每个书院都有院衫、院歌,有独立的公寓楼,楼内挂有书院牌匾、楹联,设有老校长的事迹陈列室,以强化学生对书院文化和学校历史的认同。书院制度鼓励有不同兴趣、专长、天赋及学科背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学生朝夕相处,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和国际化交流,也可以弥补师生情感疏远的弊端。

    复旦学院的成立,为复旦大学组织和学生修读通识教育课程提供了体制保障,实现了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培养管理机制的有效结合,并为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搭建了工作框架。复旦学院正式运作,也在校内树起了厉行改革的大旗,向国内高校发出了加快推进通识教育的明确信号。

    (2)核心课程的建设

    秦绍德指出,核心课程在通识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复旦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复旦在人才培养方面两项最基本的要求:一要唤起学生的时代责任和社会责任,使之获得成为栋梁之才和领袖人才的潜力;二要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使之放弃急功近利的求学观念。

    复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6个板块:①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以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学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合格的当代中国人;②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旨在展示中、西学问体系及其知识成果在根基上的差别,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③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让学生了解当代西方文明的本质,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本民族所处的关键性历史阶段,深入思考本民族的现代化道路;④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索,帮助学生从科学史的角度加深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理解,鼓励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涉猎理科知识;⑤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生命与伦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思考生态环境与生命伦理问题;⑥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以艺术实践类课程为主,旨在实现艺术赏析和引导学生亲自创作相结合。

    此外,秦绍德指出,核心课程并不是对以往课程的修订,而是基于通识教育理念重建一个课程体系。这是一项长期的、全校性的系统工作,有质和量的双重要求。要动员最好的教师授课,要给学生充分的选课空间,还要有专门的预算、课程准入机制、保障措施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建核心课程将带动全校的本科教育课程建设,使“体验性、实践性、讨论性”三大特性涵盖所有的本科课程,包括规范课程准入制度、加强助教工作、鼓励学生读经典著作等等。

    最后,秦绍德说,尽管目前该校在推进通识教育中还有种种理论上的困惑和实践上的困难,但既然方向已明确,并且已经开了个好头,就一定会坚持下去,把它办好。

二、相关探讨

    在雷文校长和秦绍德书记的专题报告后,在座的大学领导们就通识教育展开了热烈讨论。

    1.不同类型的大学如何实施通识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叶取源介绍说,该校在世纪之交提出了本科生培养目标从“专才向通才”的转变,即由过去狭窄的对口型专业教育转变为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项改革过程中,他们感到了困惑:该校本科生中以工科、医科为主,专业教育任务比较重,该如何协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通识教育在本科生教育中的比重?实际上,该校在推行通识教育的过程中,部分专业的教师反对通识教育,认为通识教育的实施挤占了专业教育的时间,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针对这种情况,他认为在工科类院校进行通识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是教师观念上的转变。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在发言中介绍说,该校自20年前开始进行通识教育的探索。该校曾以理科强化班、文科强化班的形式探索文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将首次成立博雅学院——匡亚明学院,分大文科、大理科进行为期两年的通识教育。接着他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应用性学科专业的本科生该怎样进行通识教育?二是对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和直接就业的本科生进行通识教育时是否应该有不同的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在发言中提到中学分科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并向雷文校长询问耶鲁大学对本科生选专业持什么样的标准,如何平衡热门和冷门专业。雷文校长回答说,耶鲁的做法是给热门的专业设定名额限制,而对于那些想转专业的学生,则要参考他们在第一学年的学习成绩,并要参加面试。

    2.教学方法与文化冲突的问题怎样协调?

    大学教学方法问题也为诸多校长所专注。来自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领导就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关心在我国这样一个具体的文化背景中,如何实施启发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武汉大学刘经南校长以发生在该校物理学院院长和自己身上的两个生动案例谈到,中国学生“不敢、不会、不爱”提问题,大学教师不太适应启发式、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雷文校长鼓励说,教育方法的改革需要校领导的支持。

三、启示与思考

    1.通识教育在国内越来越得到重视

    中国—耶鲁大学领导暑期研讨班是在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的提议下,由教育部和耶鲁大学合作举办的。首届研讨班于2004年8月举行。这一次是研讨班第一次在国内举办。教育部领导对研讨班寄予厚望,所有的选题都是教育部领导在征求相关院校的基础上与耶鲁大学多次联合协商确定的。包括通识教育在内的研讨主题的确定表明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已经引起国内的高度重视,这无疑会推动通识教育的研究与实施,从而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实践探索,理论先行

    从以上研讨情况,我们发现,相对于发源地美国而言,通识教育在国内高校还是新生事物。虽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一些著名大学在国内率先推行通识教育,但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不懈努力。其中理论是先导。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阐发上,就思想谈思想,就理念谈理念,而应该在学习借鉴美国通识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认真调研国内高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情况,特别是要深入一线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和困惑,结合不同学校自身的特点,在充分考虑各自已有的传统和基础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有针对性的通识教育方案和建议,帮助不同高校建立起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38854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