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人文通识

朱晓刚: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解析
【时间:2009/10/18 】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1月 】 【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朱晓刚】 【已经浏览6187 次】

    内容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是由1945年哈佛大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提出来的,这一制度对美国其他大学影响深远,至今,各具特色的通识教育已成为美国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和有关教育理念的分析来看,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立足基础知识的信念,贯彻了服务社会的理念。
    关键词: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

    1945年,哈佛委员会提出了著名的《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 )。《红皮书》为哈佛大学设计了一套通识教育计划(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报告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这种人需要具备四种能力:(1)有效思考的能力;(2)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3)做出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4)辨别一般性价值的能力。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身体、道德和智力的和谐发展,致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即有全面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完整的人格的“有教养”的人(Educated men and women)。至此,现代意义上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得以确立和发展。到今天,各具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大学是一个追求理想的场所。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在《美国的、英国的、德国的大学》一书中阐述了他的现代大学理想。他认为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大学的主要任务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学者和科学家应主要关注四大目标:“(1)知识和思想的保存,(2)知识和思想的解释,(3)探寻真理,(4)训练青年人成为将继起的工作者”[1]。弗莱克斯纳还在1930年写道:“大学不是某个时代一般社会组织之外的东西,而是在社会组织之内的东西。……它不是与世隔绝的东西,恰恰相反,它是……时代的表现,并对当时和将来都产生影响。”显然,20世纪以后,大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成了“有意识地献身于寻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机构,是批判性估价成就和真正高水平的培养人的机构”。个人再也不可能“独霸任何课题”——纽曼式的、万能的自由人一去不复返了[2]。克拉科·克尔强调,就在弗莱克斯纳撰写《现代大学》的时候,他就很快过时了。大学的变化五花八门,它们已经成为“大众的‘服务站’”[3]。

    从传统大学观向现代大学观的转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知识的特征和学生的变化。正如阿什比爵士在《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的特征所作的形象比喻。“大学像动物和植物一样地向前进化”,“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2]。大学自身要发展,就要显示它在社会中绝无仅有的地位,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的成功,也是大学适应的结果,而作为代价,大学越来越不自由了。在今天,大学已不能独立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而是在有限的自由和相对的独立中维护自身的生存。表现在大学的培养目标中,它既要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开设社会所需要的(特别是眼前所需要的)的课程,同时还要小心地呵护自己的学术使命,以求得长远的发展。

    大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如斯塔特曼(V.A.Stadtman)教授所说:作为“第一消费者”的学生,他们是学校的“主顾”。也如韦尔金斯所说:“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是摆脱不了服务职能的。”[4]。阿什比曾认为,大学的规模与形式,不外有三种主要力量来确定。就美国的情况来说,最突出的力量是来自入学申请者的压力;就前苏联来说,最突出的力量是向学校抽调毕业生的“吸力”,或称人才需要;就德国以及英国来说,最突出的力量是大学体系本身的内在逻辑。在所有的先进国家中,目前存在着一件很清楚的事实,如果这三种力量之间失去
平衡,高等教育体系必将垮台[5]。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就是追求三者的平衡、在时代变化与高等教育传统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的体现。

    在哈佛大学,新生一进入大学就会被告知,哈佛大学的教育计划基于这样的信仰:让每一位哈佛大学毕业生不仅受到专业的学术训练,而且还应该受到广泛的通识教育。学生需要指导以达到目标,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把他们朝标志一个人受过良好训练的知识、智力技巧和思维习惯的方向引导。在哈佛大学每年的毕业典礼上,校长要亲自宣布每一位合格的哈佛本科毕业生自此以后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男人和女人”。在罗索夫斯基1990年出版的著作《大学——所有者的手册》中,对通识教育的目的(The Purposes of Liberal Education)和核心课程也曾做了专门的阐述。罗索夫斯基写道:“若干年前我尝试制定我们这个时代通识教育的一套标准。”[6]这套标准是:

    第一,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能清晰而有效地思考和写作。我是指学生得到学士学位时,必须能够精确、中肯、有力地表达。换言之,学生必须被培养成具有精确而批判性的思考方式。

    第二,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对自然、社会和人文有所批判性的了解。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运用物理学和生物学的数学和试验方法;能运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数量统计的方法探知现代社会问题;了解以往重要的文学和学术作品;了解人类主要宗教和哲学上的概念。

    第三,一个有教养的美国人,在本世纪的最后1/4,不应该有地方的褊狭性而忽视其他地区和另一时代的文化,我们必须了解塑造现在和形成未来的其他地区和历史上其他时期的文化和理想。也许很少有人能拥有如此广博的世界观点,但我认为一个人有无受过教育,最大的区别之处,就在于能否用广阔的视野来审视生活经验。

    第四,一个有教养的人,要能了解并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几个也纪以来变化很少,但每当人面临道德伦理问题时,都会碰到两难抉择的困扰,因此,受过教育的人,要能做出智慧的判断,从事道德的抉择。

    第五,最后,一个有教养的人应在某一知识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达到介于广泛的知识能力和专业层级之间的程度,用美国大学的术语而言,称之为“主修”或“集中研习”。这个道理是很简明的:知识能力的积累对于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发展是很有效的,因为知识能力在积累时需要对逐渐复杂的现象、技巧和结构进行思索探究。

    为了使每个哈佛的本科生在毕业的时候成为这样一个有教养的人,罗索夫斯基认为,必须开设能够体现共同知识基础的课程,即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的实施,以达到哈佛大学的最终教育目的。

    斯坦福大学旗帜鲜明地以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作为大学部的教育目标。在斯坦福大学提供的学位授予说明中,即以“博雅教育”作为大学部教育的标题,并指出:如同所有主要大学一样,斯坦福为大学部学生提供进行博雅教育的途径。这种教育,在人类各个重要知识领域中扩展学生的知识及认知,特别对其中的一两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解,并让他们得以持续终身地学习,而且把知识应用在事业及个人生活中[7]。

    在学术评议会(the Senate of the Academic Council)的督导下,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教学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Undergraduate Studies)审核各系提出的课程,决定何者可以列于指定必修的课程要求中。委员会特别关注课程必须符合学术领域的变革以及世界的变化。如被斯坦福大学视为通识教育核心的核心领域——“文化、观念、价值”领域(被称为“CIV”领域)就有详尽的教学目标。“CIV”的教学目标是:(1)提供学生共同的智性测验。就是扩充他们对于自身文化中各种不同观念及价值的理解,并且增加他们对于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互动过程的理解;(2)让学生接触那些由于其表达的观念、表达方式及其影响而具有知识性、重要性的著作;(3)培养学生对于观念及价值进行批判性审视的能力,以求理解自己并理解他人;(4)使学生有更高的技巧,去理解、分析作品,去推论、论辩(支持或反对)某种解释,去表达(说或写)他们的理解及解释,并且使他们能在人文学科、科学、工程方面做更进一步研究;(5)让学生体验具想像力的文学及艺术是终身的快乐之源,包括形式及语言之乐。

    “CIV”课程必须满足以下标准:

    第一,在多样性上——要增进对与自我、他人及社会的理解。因而处理的议题需要涉及阶级、种族、宗教、性别等,并研读女性、弱势者、有色人种作者的著作;要增进对于造成美国社会及文化的多元观念及价值的理解。因而需研读至少一种出自欧洲的文化著作,以及至少一种出自那些构成多样性的美国社会的非欧洲文化著作。各个著作所表达的观念及价值,应该尽可能地用他们自己的语词,放在他们自己的文化及历史脉络中来看待;要具有实质的历史向度。学程应该分析著作之间的时间关系,并审查著作的政治、社会、经济及物质的脉络。学程不需要完全按年代安排,也不需要无所不包。所有的学程均应该包括对于古代及中世纪文化的处理。过去的六至八世纪,尤其应该以实质的方式加以处理。

    第二,在目标导向上——要强化对于文化假定与价值及对于他们在历史上或当代的相关性意识。方法是,让学生接触对这些假定与价值的替代说法的批判;课程指导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理解原著,并鼓励把这类作品的研读视为充实一生的来源;焦点放在原著上,不论是文字的或别种的,虽然第二手资料也可以使用;在各个学季中,要选值得注意的种族、性别及阶级的议题,在各学季中,至少要有一本主要研读著作是明显地在探讨这些议题中的至少一个;要包含各种类型的作品,诸如诗歌、剧本、小说、哲学著作、科学论著、历史著作,日记、回忆录、口述历史及其他私人文件,通俗文化的产品及其他的表达物,绘画、雕刻及音乐作品,建筑、结构及机器;每一周至少要有两小时,最好三到四小时,进行小组指导。这些讨论小组,不能超过20位学生,15个则比较合适。学生在这些小组的表现,应该成为他们学习成绩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每门课要有5个学分,每周上课5小时。这些课程可以,但不必包括讲演课。

    不仅如此,每一年开设CIV课程的老师,还要开会讨论下一年度CIV课程中共同的要素,诸如教材、作者、主题、议题等。在这些共同要素的基础上,CIV的各个课程,可以有自己的设计。

    耶鲁大学是通过实施通选课来进行通识教育的。耶鲁学院《学生学习指导提纲》反映出耶鲁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耶鲁学院《学生学习指导提纲》的内容包括:

    (1)受过教育的男女学生必须能用本国语口述或笔谈自己的思想。(2)学生必须具备外语听、说、读、写四会的能力,熟悉该语言的文学。(3)受过教育者需要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自己的时代,这一观点的树立需要学习其他的文明与文化、本国的古代文化和别国的文化。学生在校时应该学习历史、艺术、音乐、哲学、宗教、古代的文学或中世纪的文学。最理想的是学习古代和现代的艺术、人工制品与思想,最好从古代学起;若学生在中学没有学习完整的美国历史课,应在大学补上。(4)数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语言,已成为研究多种人文科学的重要工具。数学技巧广泛地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现代男女不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就不能算受过教育的人。耶鲁学院的学生至少要学习微积分课程。想学习其他学科高级课程的学生还可能要学习相应的高级数学课程。对这些学生而言,最实用的课程到不在数学系开设,而是在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政治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系或计划中开设。(5)良好的教育还意味着受教育者懂得什么是科学,科学上已取得的成就与将要取得的成就。只有学习了科学,受教育者才具备批判的能力,才能“评议”专家的见解,才能区分科学与欺骗行为,了解已知和未知、可知与不可知。总之,学习科学可以了解新的思维模式,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助于人们欣赏到极其复杂的谐和的自然。(6)为了理解社会、人生、人际关系等实际问题,学生至少要学习一门社会科学。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女必须懂得与人生活、相处的学问。现代美国人特别应该了解东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西欧与美国的文化、社会制度、政府、经济等情况[8]。

    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和有关教育理念看,通识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而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是为了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公民,即“有教养”的人(Educated men and women)。通识教育不是培养无所不能,多才多艺的匠人,也不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语言、文学、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社会生活中所需的一切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是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教育。但它并不排斥实用的职业教育,它强调的是心性的培养和文化的熏陶,强调的是人而不是职业。通识教育,可以说既有明确的规定性,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当受教育者接受一定的通识教育后,就能以一定的知识领域为基础,向外迅速地吸收各种文化领域
的营养,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设计自己,保持自由,在精神上不至于成为受到专业束缚的奴隶。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都有一流的本科生学院,本科教育在这些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通识教育是这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这些大学都重视安排一流的教授给学生授课,提供一流的教学设施以满足核心课程开设的需要,并保证尽可能多的小班上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学在强调学习共同核心知识的同时,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如哈佛大学,在核心课程7个领域11个方面,每个方面每学期一般都设置10门左右,最低不少于6门课程以供选修,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机会。正如艾略特所坚信的那样,课程的选择过程本身就具有教育价值,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本身就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9]。为了保证学生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各个大学制定了详细的学习指导提纲,就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等作了详细规定。这种使得课程教学个性化、人性化的做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需要的精神。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还体现了立足基础知识的信念。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通识教育一直要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核心课程的设计上,提倡博雅教育,要求学生在人类各个重要知识领域都要进行学习,并强调把知识应用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之中。耶鲁大学通识教育强调知识的持久性价值。

    1987年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在迎新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学术界疑窦丛生、混乱不堪的状况有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要求所有的学生一起学习以古典文明为基础但不限于古典文明的核心课程,以加强学校的学术风气,保持知识的连续性。”[10]哈佛大学现任校长萨默斯2002年5月14日在北京大学以“什么是一流大学的特色”为主题的讲话中指出:“让我对知识进行一个总的评价,这就是,你根本没有办法说出最有用的知识是从何而来,你无法预测它来自何处;你也无法设计一些程序来找到最有用的知识的形式是什么。……正因为我们不能预测到哪一类的知识会对我们的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我们才能有信心地预言,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和聪明的想法对我们的未来是很重要的[11]。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贯彻了服务社会的理念。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有教养的人”,他应当是有宽广的视野、敏捷而富有批判性的思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欣赏和鉴别能力,同时他是富有情感和责任心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财富越来越表现为不是以现实中的物质来衡量,而是以知识和智慧来衡量,所以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那种富有个性、勇于创新、有责任心的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关系与工业社会相比要达到一种新的高度统一。通识教育的理念,就是努力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以服务社会。


    参 考 文 献:

  [1]  Abraham Flexner.Universities:American, English,German [J].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6).
  [2]  Clark Kerr.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3.
  [3]  (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7.
  [4]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16.
  [5]  (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3.13.
  [6]  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Dean' s Report,1975.76:“Undergraduate Education:Defining the Issues”.
  [7]  Stanford Bulletin, 2003-04—Undergraduate Degrees and Programs. http://www. stanford. du/dept/registrar/bulletin/ bulletin.html.
  [8]  Yale College Programs of Study 2003-2004. http://www. yale. edu/ycpo/ycps/chapters/chapter1a. html#2.
  [9]  Committee Assesses Core Curriculum [Z]. http:www. news. harvard. edu/gazette/1997/03. 13/Committee Assess.html.
  [10] 陈宏薇.耶鲁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1.
  [11] 韩水法.牵一发而动全身[J].读书,2003,(9):18.

  [责任编辑 刘成法]

  作者简介: 朱晓刚(1974-),男,湖北竹山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04级博士研究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289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