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一国文 > 港台海外

[台]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文发系大一国文课程咨询会议记录
【时间:2009/10/9 】 【来源:网络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4455 次】

时间:96年1月15日,下午12:10-13:30
地点:北 301
主持人:丁旭辉主任
记录:陈慧津老师
参加人员:本系文化学群教师 8 位、咨询委员 5 位(如签到表)


一、主任致词

  欢迎五位咨询委员的莅临指教,他们之前就已经帮我们做完书面审查了,今天他们将就书面审查意见与本系教师交换心得,共同探寻最好的课程架构。

二、委员发言

  ●简光明委员(屏教大中文系副教授)

  (一)优点如下:

    1、课程内容涵盖面广 国文课程的内容涵盖古典文学(包括经、史、子、集)、现代文学、台湾文学;在文体方面,能兼顾小说、散文、诗歌;在题材上,亦能够照顾到人生的重要面向。

    2、教学设计旁征博引 例如以《孟子》中〈告子〉与〈梁惠王〉二篇为主,讲解「性善」学说的意涵,厘清世俗对于「性善」的误解,并能以相关文章、影集以及今日科学观点与「性善」学说相印证,可以使主题的探讨兼具深度与广度。

    3、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应用文由于必须讲解格式,而格式有一定的规范,一般而言不易生动。在介绍题辞与对联时,设计「寻找特殊对联」的作业,再分享「特殊对联」的心得,可以让学生在寻找以及解说的过程中,了解对联运用的场合及意涵,并能将课程有关对联的知识,运用在实际找到的特殊对联的分析中,不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学生动活泼。

    4、重视经典的现代意义  当代国文课程普遍重视经典阅读,课程中能重视经典的现代意义,相当可取,例如将《论语》与 EQ 结合,当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缺点如下

    1、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清楚  例如「顺文献做疏解,就生活体验引申发挥,随叙随议进行观念的讨论,对核心观念做根源性的说明」、「在每个主题下,以专题讨论方式进行,从个人自我认识、定位,逐次向人群推扩」之类的叙述,是教学方式,不是教学目标。

    2、课程设计差异大,缺乏统一的教学目标  教学纲要中显示个别教师的教学内容差异相当大,缺乏统一的目标。若能在统一的目标之下,则教材的差异只是透过不同途径达到教学目标。


  ●孙吉志委员(美和护理学院助理教授)

  贵校大一国文课程设计在内函与教学目标上的优缺点:

  (一)优点:

  1. 应用文教学部分,已能涵盖日常生活所需,唯应加强说明履历自传在不同职业的要求、创意成分,若能加入电子履历的教学,更佳。

  2. 多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涵立意甚佳,相当用心,能从各个角度探讨文本与生活的关系,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3. 不偏重于单一学术领域,而有多元的学习。

  (二)缺点:

  1. 应加强学生对「人」、对周遭事物、对社会各阶层的关怀,而非仅提高学生个人的能力。

  2. 部分课文与高中职国文核心教材重迭,如〈六国论〉等,应尽量避免。

  3. 少部分课程仍以章句解析的方式教授,应尽量避免,毕竟大学生应已能自行查询相关章句意义,就算无此能力,亦应强迫其学习,而加强观念的探讨与提点。


  ●张百蓉委员(辅英科技大学人文中心副教授)

  贵校大一国文课程设计在内涵与教学目标上的优缺点:

  优点:

  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运用的教材也相当多元活泼。其例如下:

  『目标:引领学习者认识孟子「性善」学说的真谛。

  纲要:依据《孟子》文本,让学习者透过真正的原典,明白世俗对于「性善」学说的极大误解。讨论的文本,集中于〈告子〉与〈梁惠王〉二篇。搭配国家地理频道〈人:基因码之旅〉、Discovery〈智能惊爆点〉、〈尼安德塔人〉等影集赏析,引今日科学观点阐明「性善」学说的卓越远见。另发讲义二份:邵僩〈我向你摇叮当〉、无名氏〈哈叭狗事件〉,举实例说明「性善」学说的浅显与切合生活。』

  缺点:

    目前,非但不同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同,连同一位教师所安排的教学顺序也不尽相同。如所附数据中的目标与纲要所示:上学期的第五条与下学期的第六条相同;上学期的第六条与下学期的第四条相同。这对重修生会不会造成重复修习的困扰?

    建议多选些白话文乃至今人的作品。因为现在的学生需要一些消融古典诗文、内涵,但以白话文表达自我的示范。


  ●林秀蓉委员(屏东教育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课程设计优点:

  1、具体落实教学目标 可资陶冶学生人文精神、训谏语文能力、提升阅读经验。

  2、教材内容展现活泼、实用、多元化的特色   能就传统「大一国文」教材去芜存菁,除选录传统经史子集的综合性选文,并兼顾现代文学,搜罗各类文体,丰富而多元。至于「应用文」,能结合日后进入社会的实际需要。

  3、授课方式生动而有变化 能以讲述、提问、分组报告、分组讨论,及影视辅助教学,生动而有变化增进师生互动,足见教师之慧心巧思。


  ●陈志贤委员(文藻外语学院应用华语文系副教授)

    《庄子.养生主》中有两句话:「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就贵校现有国文课程中所提及的教学目标来看,基本上已符合前面国文教学目标所谓「文字」之训练、「文学」之欣赏,从而达到深入「文化」层次。如:「带领学生阅读历代名家作品,俾能增加语文能力、陶冶优美性灵、端正品德操守、丰富思想内涵、培养积极负责的处事态度、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期待透过计划性安排的课程,透视、逼临古今文人的内在生命,感知他们的生命情怀,思索他们的生命深度,获得生命的感动与反思,并实际了解各类文体的特质,具备解读赏析的技巧,提升语文程度与笔写能力。」「希透过交互式教学设计,一则让学生对中国的文学与思想,有更进一步认识,从而陶冶学生善良情性,二则提升学生在文艺表达技巧与哲学思辩上的逻辑分析能力,三则引导学生萃取文章中的智慧与精神,以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使学生成为一个术德兼备的优秀青年与社会中坚。」

    而在教学的设计上,有的明确地标出每个单元的主题,甚而结合现代生活、科技研究、以及相关材料,以极为活泼的方式,展现国文教学的新风貌,都极有特色。不仅教学效果上增色不少,更看到教师在教学上的努力与匠心独运的规画。如:「以导引学生认识中国文化为主轴,透过经典著作,进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教学。期能让学生对自我人生及未来的生涯规划,有一番省思与建树。如何立足于现实生活,如何赋传统以新诠,在每个主题下,以专题讨论方式进行,从个人自我认识、定位,逐次向人群推扩,除探讨儒家智慧,更也培养理性思考、论辩与尊重异己之素养。」

  「为了平衡学生重专业科目而轻忽国文课程的偏差,更为了让学生在功利挂帅的现时代里,学会生活上的管理 E.Q,以乐观积极态度承受现实社会的挑战,本国文课程的设计,特以墨子的<兼爱>和《诗经》的<关雎>、<静女>等篇,来引导学生学习爱人的精神,和理性对待两性关系的智慧;以老子的虚静思想,来教导学生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谦冲自牧、心境平和的方法;以管子的<牧民>和《左传》的<秦晋殽之战>两篇,让学生知道领导的技巧与作一个领导者该有的胸襟气度。而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国文课程的教学采交互式教学法,即除了老师的课堂解说之外,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作心得报告,和问题提问与解答,使学生有表达看法的机会,以训练他们的演说能力,并激发他们作独立思考。」

  「依据《孟子》文本,让学习者透过真正的原典,明白世俗对于「性善」学说的极大误解。讨论的文本,集中于〈告子〉与〈梁惠王〉二篇。搭配国家地理频道〈人:基因码之旅〉、Discovery〈智能惊爆点〉、〈尼安德塔人〉等影集赏析,引今日科学观点阐明「性善」学说的卓越远见。另发讲义二份:邵僩〈我向你摇叮当〉、无名氏〈哈叭狗事件〉,举实例说明「性善」学说的浅显与切合生活。」

  「介绍美国财经名人-影响我一生的一句话。引发学习动机 2.IQ&EQ 3.论语的人格世界 4.论语的人格世界 5.第一讲:人生何以能不知老之将至-孔子树立的价值典范-经典原文理解 6.析论与专题讨论 7.第二讲:我是谁?-自我的界定-经典原文理解 8.析论与专题讨论 9.期中考 10.说明期末报告写作-我所认识的孔子,请依个人不同的角度切入论述对孔子的认识。第三讲:我要往何处去-存在的抉择-经典原文理解 11.析论与专题讨论 12.第四讲:我与芸芸众生-交友的乐趣-经典原文理解 13.析论与专题讨论 14.第五讲:爱情是生命的另一个窗口-寻找亲密的道友-经典原文理解 15.析论与专题讨论 16.第六讲:我要一个温馨的家-家庭伦理-经典原文理解 17.析论与专题讨论 18.期末报告。」

    只是,教学毕竟受限于时数学分,而理想的国文教学又需同时兼顾「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难免顾此失彼,无法面面俱到。教材深浅难易,分配恰当否问题,究竟该如何拿捏,的确是颇费思量。

    就层次上看,「道」当然是超乎「技」,国文教学最后的目标是「道」,是「生命的文化素养」。但如果上、下两个学期四学分,皆安排同样是思想性的文章,谈人格生命。生命价值的挺立固然重要,但在教学内容上恐怕「文学」欣赏部分会单略嫌单薄;在「文字」训练的部分,也会稍嫌失色。更何况语文能力的好坏,是生活中很直接展现的能力,往往也是外界评良学生国文程度,老师国文教学的观感,还是不能不顾及。

    其实,国文课程究竟是该专题式教学,如「古典小说」、「戏剧」、「专书」,以求能够专精,而不是蜻蜓点水;或是传统型「选文」,中国文学中的每个单元,都能够稍有涉猎,本来就还有讨论的空间。有的人认为既然是大学,便应与国、高中以选文为主的国文教学有所区别,应该改采「专精」的模式,脱离以往中学国文教学的筐架,才能深造而后自得。有人则认为中学的选文方式,教学内容较多样,反而「专题」的设计,难免会窄化国文教学丰富性。归根究柢,就看我们是将大学的国文教学是定位在「专业」或「通识」;是定位在「文字」训练、「文学」欣赏、「文化」陶铸三者中以何者为主轴。


三、讨论过程与建议事项

  ●简光明委员(屏教大中文系副教授)

  (一)教学目标

  1、国文课程虽分为上、下学期,教学目标可以以学年订定,也就是说只要一份教学目标即可。

   2、若要区隔上下学期教学目标的不同,则可以在层次上显示其差异,第二学期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做进阶的探讨。

   3、「应用文」与「大一国文」的分际应做厘清,例如屏东教育大学分为大一「国文」(必修,四学分)与大二「应用国文」(必修,二学分),教学目标分别订定;高雄医学大学没有必修的「应用文」,因此「中国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应用文。高应大的大一国文,包括「国文」与「应用文」,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宜分别订定。

  (二)教学内容

  1、国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共同的教学目标之下,由教师依专长选择多元的教材,以便教师发挥专长,提升教学效果。

    2、目前技职校院的国文课程有一趋势,即将技职特色融入国文教学,例如:辅英科技大学、高雄医学大学、中台科技大学在国文课程中有医护文学单元,东海大学国文课程有科技文选单元,高雄餐旅学院有餐旅文学单元,因为与学生职业有关,可以增进学习的兴趣,都有助于学生了解未来职场生涯,并能对职业做人文的思考。惟目前教师对这一类主题文学未必熟悉,因此宜鼓励教师投入探讨,再放到教学,不宜强迫教师短期之内普遍实施。


  ●孙吉志委员(美和护理学院助理教授)

  建议:

  1. 大一国文并非专题讨论课程,亦非专书、经典课程,一整学期讨论同一主题,如〈性善〉,对学生来说,是否显得单调?虽然教材新颖深刻,但仍请慎重考虑。

  2. 少部分课程与生活距离太远,或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太过艰难,如〈圣哲画像记〉、〈学记〉、〈易经〉,是否继续教授,可请任课教师再行评估。

  3. 各思想观点的探原是必要的,但这些思想在今日中外生活的实践情况亦可适当加以说明,以使学生能更深入体会思想的时代性。

  4. 若上课中与学生互动少,或学生不愿回答问题,可请校方设计各课程或各教师的专属网页,由任课教师设计课程的生活运用题目,规定学生上网作答,既可使学生思考,又能互相观摩,了解多元观点,一举数得。唯教师会较辛苦。


  ●张百蓉委员(辅英科技大学人文中心副教授)

  建议:

  若欲统一教学目标和内涵,各授课教师之间宜有充分的沟通并分享的时间和空间。


  ●林秀蓉(屏东教育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建议:

    1、建立上下学期国文课程的架构 建议采主题式的教学,以贯串衔接一学年三十六周的课程内容(扣除开学第一周、期中考、期末考,剩三十周)。主题式的教学兼顾古典与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对话、比较,如亲情主题,古典选文—朱琦的<北堂侍膳图记>;现代选文--简媜的<渔父>。主题单元可针对各系(院)专业的特质来设定,以期达到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师生充分达到教学相长的互动。

    2、树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大一国文」、「应用文」的课程特色   教师群策群力编纂教材,落实学校发展理念,契合「大一国文」与「应用文」教学目标,并切合学生需要与时代潮流,以展现「学理与应用并重」的多元化教材。

    3、选文避免与高中教材或文学相关通识课程重复  如<秦晋殽之战> (烛之武退秦师)、<六国论>、<髻>,高中国文已选录。

    4、「应用文」切合日常生活的实用性  应用文的部分,若能结合当今天社会需要,更能引发学生学习意愿,除了安排公文尺牍的写作,可加强履历表、自传、自荐函、企划书、简报、小论文、广告文案、对联,乃至演讲稿之撰写。

    5、成立教学研究群  同一学群的老师,透过定期的研讨沟通,并讨论与分享施教经验,以做为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的重要参据。


  ●陈志贤委员(文藻外语学院应用华语文系副教授)

    就选文的角度来看。选文是很难的一件事,由古自今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不论怎么选,难免挂一漏万,且不同的文章都各具意涵,教师在选文时必已仔细考量,因此选文究竟恰不恰当,有时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圣哲画像记」是一篇大文章,其深度及广度无庸置疑,中文系的学生应当了解,理工科学生是否恰当呢?如果同时加上「学记」、「进学解」这样内容深刻的文章,就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程度,及学习效果与兴趣。但无可否认地,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教师个人的特质,教学技巧的运用,才是左右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深入浅出的教学,活泼生动的教法,学生在这样教学感染下,即使教材内容较深,同样可以受益能多。

    最后,通观所有大一国文的设计,似乎在写作训练课程方面,并未有明确的标示。虽然这是绝大多数学校大学国文设计上的共通现象,但面对大学生语文能力日益低落,大学国文加重写作训练的内容,似乎已是刻不容缓。只是写作练习要加入多少?老师的教学负担能承受到什么程度?要压缩多少国文的授课时数转为写作练习,现今文学素养、文化素养贫血的学生,会不会继续恶化,在有限的学分及授课时数下都是两难。由写作训练来看「应用文」的规画,公文、书信、便条、自传履历自然都是可少,至于「柬帖」、「庆吊文」之课程,就现代社会的生活型态及学生进入职场后的需求来看,似乎不如「企划案」、「会议文书」来的适切。


四、结论:大一国文课程教目标

   「大一国文的教学目标在于达成语文、文学、文化、生命四者内涵的深化。

    在语文方面,要达成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了解语文修辞与章法,培养阅读、写作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文学方面,要兼顾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并兼顾小说、散文、诗歌的不同文体,使学生具备古典与现代文学的知识,并提升学生欣赏文学的能力,以培养学生阅读视角的宽度与深度。

    在文化方面,要在选文中探索文化内涵及思想层次,以显现文化精神。藉此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深化对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认识。

    在生命方面,选文题材要照顾到人生生命的重要阶段与面向,并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进而提升其人文素养,建立成熟的人生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234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