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高教研究

“陈丹青出走”四年之后
【时间:2009/4/22 】 【来源:三耳的博客 2009年3月7日 】 【作者: 三耳】 【已经浏览3004 次】

    明天晚上第二次大学语文课,决定讲:“陈丹青出走”四年之后——“全民学英语”何时能走下神坛。
    听说我“亲自”为历史系和日语系讲大学语文,外国语学院某领导颇为感动。其实,我的开课固然有“应邀”的意思,里面也包含着我对于“全民学英语”的抵抗甚至厌恶情绪。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提出关于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建议,媒体热议当代大学生汉语素质过低,倡言“汉语第一”应该为基本国策。然而,至今诸多高校的诸多院系仍然不开大学语文,而公共英语却是一如既往一个也不能少,让我等莫名惊诧经年再经年。
    3月4日,全国政协常委、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向两会提交了一份关于高考不一定非得考外语的提案,这是他第三次向两会提交有关放开英语考试、不搞“英语一刀切”的提案,并且已经争取到30个委员的签名支持。(3月6日《扬子晚报》)
    固然,打开国门需要目光向外,亟需培养大量熟悉外语的人才——我自己的女儿就是英语专业而且出国读了硕士——但现在的举国英语是为了加强交流、学以致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吗?
    NO!几乎全是敲门砖!
    三耳先生十几年前考博士,跟着英语系听课长达一年,还参与过外国文学评论的翻译(译文还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花的时间真是想起来都心疼——够写几本小册子了。然而现在,长期不用,记的当然没有忘的快。那天突然要用有关讣告的内容,去查清华出的美国人写的影印版《新闻报道与写作(第九版)》,简单的词汇硬是想不起来。联想到那些学习甲骨文的、古文学的、古代史的、中医药的、乒乓球的同行,博士硕士漫山遍野,用上了英语的有几个?看看学生每天早上读英语背英语到最后连个请假条都不会写,古汉语博士背英文而不会填词也不会“念”词,真是欲哭无泪。
    再问问为高考拼命的高中生、为找工作考级的大学生、为了评职称、提职务而咿咿呀呀的半老徐娘与半老头,哪一个对于英语比对美女有感情?
    原来不明白什么叫做“劳民伤财”,是“全民学英语”让我彻底明白。真想来一回“全民公决”,为浪费掉的宝贵生命伸冤。
    四年前,身为人大博导的陈丹青先生因为“英语差一分两分”而几年招不到学生或想招的杰出学生都过不了英语、政治的线愤而辞去人大博导,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可是结果如何?教育主管部门照样当耳边风!我的学生因为一分的英语年年都有不止一人忍气吞声、仰天长叹。
    就在昨天,几年间一直旁听我的课的美术系毕业生发来短信:“老师,我很难受。总分过线,政治过线,专业理论及专业都一百三十几(总分150),还是英语没过。还有救吗?”——她当年就是校三好学生,已经考了三年,我的客厅里挂着她的木刻,那画入选好几家集子,收藏在北京重要博物馆,回到家乡她的木刻还是市里的金奖。可是她无可奈何——三年的考研经历成了对于陈丹青先生的绝妙讽刺:你就是自杀也白搭!
    而且,陈丹青当然有底气辞职,他的画值多少钱?他说近年来一直在“戏仿”,但他随便“仿”一仿就可以养活自己甚至腰缠万贯,我们可没有那个底气,丢了饭碗卖文章?我勉强可以餬口,其他弟兄还在我之下。因此你也就明白了,问什么陈丹青说他痛切指出的弊病并不是要有多高明的洞察力才能发现,要有多大的胆量才能说出的,他的同事在私下里同意他的意见。“不过,每当他在会议上发言完毕,周围便一片沉默,或者话题随即转换。没有一位领导对他的直言予以制止和批评,个别领导还会鼓励他把想法讲出来。但显而易见,不会有领导和他站在一起,为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状况而据理力争。这实在是我们面临的悲剧。”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考不上陈丹青研究生的学生,却考上了英国高校美术专业的研究生,学成了会不会回来都说不定。
    据说现在对外汉语专业在英美已经很吃香了,如果不是经济危机,该专业硕士毕业在英美找到工作的机会更多。但是,英国孩子、美国孩子高考需要考汉语四六级吗?提出这样的问题,外国人会觉得可笑。人家却是是为了交流、至少为了旅游去高高兴兴地学习汉语,我们是几乎强奸似的按住头喝水。从我的老师那一代就撒向人间都是怨,到现在30年过去,不仅没有纠正,而且大踏步倒退:我们七七、七八级考大学英语仅仅作为参考,却出了那么多的人才,解放前大学不考四六级,却出了傅雷、方平、王佐良、刘炳善那样的翻译家,今天的全民英语收获的是桂圆,而播种耕耘的劳作早已经可以买珍珠了。
    同事告诉我看看《同舟共进》的第二期,说原武大校长刘先生公然说教育部官员已经无力领导现在的我国教育。我定了那杂志,至今没有来得及学习。所幸此番两会上“把全民学英语请下神坛”的呼声更高,“新华网评”也有了推波助澜的文字(见附),野牛将要被火烧到了。
    再说一遍:我丝毫不反对货真价实的、有的放矢的、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为了出国等项目的学习永远都是需要的,我自己也会在需要的时候继续努力学习它。但是,不无殖民文化气息的、把汉语言文学当成小儿科的思维定势一定要改,全民学英语变为“山寨文化”、“草根需要”之日,三耳先生一定设酒重祭!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526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