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人文通识

王凤等:人文素质教育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影响
【时间:2008/10/13 】 【来源:大语论文集 】 【作者: 王凤 林立东】 【已经浏览3424 次】

    摘  要:人文素质指社会中的人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素质,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而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文素质方面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人文素质的提高对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又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此作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影响性分析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更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是未来的国家栋梁。如果他们能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对社会的进步,乃至国家的发展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又对荣辱观的树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大学时期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假如一个人的价值底线确立算是精神成人的话,那么他的成人过程是需要营养的。而大学应该为精神成人提供真正有效的营养,大学语文教学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职责。要想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大学生必须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方可综合体现其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人文素质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素质,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由于缺少人文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感受不到文化的熏陶,造成他们为人处世、修养内涵上的不足。中学与大学低年级阶段是一个人道德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在我国这个阶段恰恰是德育被忽略的应试阶段,现在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经不起失败批评,与此不无关系。如曾经有一位学生因课听不懂而称病请假,没得到批准就流泪冲出教室,甚至跑到黄河边上站了几个小时,这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确让老师都感到后怕(1)。大学是人文精神的创造源和传播源。面对大学生价值困惑,大学应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理解世界、理解动态发展的时代与社会、理解他人与自己的位置,不断在消除困惑中成长,不断在超越自我中成熟。加强人文教育,解决大学生的价值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前,我国正处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时期,社会生活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开始建设创新型国家,力求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加快,各种文化思潮也打破国界,从四面八方向大学涌来,当代大学生受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的渠道也比过去增多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但是,热爱我们的国家,振兴我们的民族,建设我们的家乡,服务我们的人民,遵守法律和道德,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专门人才,应该成为每个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特别应该成为大学生立志成才的标准。

    中国语言文学的人文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我国古代的一些经典文献及一些伟大作家的作品和人格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文化内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深入认识和挖掘,对于学生文化底蕴的形成和人文素质的养成,无疑具有很大的作用。语文不仅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的文化内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赋予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内容丰富,表现着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达到了人文性与知识性的一种完美契合,而它作为一种中介,通过阅读、思考、共同讨论辨析等多种方式,将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所以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和深入思考可以熏陶大学生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精神品位,增强他们的人文底蕴,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2)。

    然而,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着严重的欠缺:比如学生的行为举止不雅,古人讲“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可是现在的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活懒散,行为骄横,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责任心。大学目前“功利”的精神氛围,造成了大学生的冷漠。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社会、对人民、对家人,只知道索取,而没有想到回报,缺乏强烈的责任心。而作为大学生,其基本道德要求就是能负起责任。仅负责本身就包括五个层次: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最后,还应该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负责,保护地球,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学语文》中的作品《哀郢》(屈原)《燕歌行》(高适)《满江红》(岳飞)《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等古典作品的学习,恰好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肩负起建设祖国重担的必要性。使大学生树立起“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可贵的道德传统。顾炎武《廉耻》一文中阐述了礼义乃治人之大法,廉耻乃立人之大节,若不廉无耻,则祸败乱亡会无所不至。而国家大臣若不讲廉耻,则将导致亡国(3)。同时告诉我们礼义廉耻四者中,“耻尤为要”,孔子与孟子对此都有精妙的论述。孔子说“行己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而颜之推遭时之乱却保持气节的义行,无疑对我们是很好的鞭策。顾炎武忠于明朝,反清复明之志至死不渝,故对士大夫的仕清之举谴责鞭挞,这样的观点今天看来,无疑有其时代与民族的局限。但他提倡“行己无耻”却绝对是正确的。在改革开放、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廉耻》一文仍有现实意义,它将激励我们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成为“行己有耻”的人。有些学生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重物质,轻精神。当某些大学生胸前的十字饰物换成手机时,带着无法弄清耶稣与耶和华关系的困惑,又开始了垃圾短信的传递,这一部分学生缺失的已经不仅仅是时间,更是精神。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我们应该懂得节约,这是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人文素质重要构成部分。那位闻名全球的富翁比尔?盖茨,在汽车停车位上绝不多花一美分,我们又有什么资格挥霍父母的辛苦甚至辛酸?南京大学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读来令莘莘学子们汗颜(4)。通过《大学语文》中优秀篇章的学习,让大学生明晓劳动的不容易,应该尊重父母乃至全社会的劳动成果。从而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当代的大学生重利轻义(应该学学孟子的舍生取义),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在入党、择业、提干、交友诸方面均见利而动,甚至见利忘义;缺乏文化修养,文、史、哲及艺术知识浅薄,部分理工科、农科学生文学知识、艺术知识缺乏,甚至不知道屈原、韩非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发生了“夫差卧薪尝胆,部下大将韩信献谋献策”的笑话。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一点小事甚至会引发严重的流血冲突,不善于与人合作共事,是当代大学生更为严重的人文素质缺失。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苏武、颜之推、辛弃疾、文天祥、陆游、顾炎武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他们可与日月同光的坚定信念足以对当代学子产生震撼。现今很多大学生缺乏同情心,而孟子则说“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有恻隐之心,才能谈‘仁’”。就是佛教中也主张人们应该具有“菩萨心肠”。所谓的“菩萨心肠”指慈悲喜护四种心,不仅自利而且利他,利一切有情众生。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影响深远的护生戒杀诗将使大学生们受益匪浅。诗云:“谁道众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放生护生,让众生也多条活路(5),这一人类文明的标志,如今已经不仅是佛教的事,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所认识、所接受。大学生们看了这首诗后,应该认真反省自己,多一份同情之心,多一份感恩之心,和谐社会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维护又何愁不能实现。

    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理想和品格,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与追求,这些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不仅在大学语文课本上频繁出现,也应该成为大学生们经常关注的焦点。良好的人文素质就是告诉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判断世界,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做人要有人格、有人品。在中国古代孟子有“三不能”的做人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班固的《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而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苏武的人品一直光耀后世,成为后人景仰的楷模(6)。丰子恺在《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为我们展现了弘一法师的人品与人格。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弘一法师到丰子恺家做客,丰子恺让他在藤椅上坐,还没坐下去前,弘一法师先摇了几摇,然后才慢慢地坐下去。起先,丰子恺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坐下时都这样做,于是再也按捺不住,就问开了,听到弟子发问,弘一法师回答: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他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7)。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感到可笑,但请勿笑,这是做人认真至极的表现,我们的大学生如果模仿这种认真的精神去做社会事业,何事不就。唐朝诗人杨敬之的那首流传甚广的《赠项斯》,至今才仍然广为流传: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诗中,诗人不仅夸奖项斯诗写得好,更赞美了项斯人品好。今天,项斯诗写得如何,我们已不易领略,人品如何,我们更是难以考证。但是,敬之先生的诗却流传下来,让我们看到敬之先生诗写得好,标格更高。那种不藏人善的胸怀,那种广而告之的风度,千载而下,仍让人不能不感佩。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人品更要好。

    当代大学生这些人文素质的欠缺恰恰是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致命伤。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提高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人文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中最珍贵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精神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其要点是客观的理性原则、求实精神、不断求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的怀疑精神。在求知创新中富有团队精神、民主作风和主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从而树立“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理念。大学语文教材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通过许多古今中外的语文名篇的诠释、讲解、提示,把许多中国语文(语言、文字、文学,包括我们译成汉语的外国文学名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地重建起来,使得学生从这些语文名篇的学习之中,同时获得中外文化、道德内涵、人文底蕴等方面的熏陶濡染。人文素质提升了,道德底线的构建、高尚精神气节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品位的提升,精神世界的丰富、情感智慧的升华便轻而易举了(8)。大学生们自然而然便以此为标准去为人处世,那么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就容易形成了,同时也顺应了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时代的栋梁,是国家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们良好人文素质的形成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具有重要的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来提升大学生乃至全体社会公民的人文素质吧!

    
    参考文献:
 
    [1] [4]李敬一. 《古典诗词与大学人文素质》[J]. 华东交大人文志协网点,2005.10.13
    [2] [8]王宁 王国荣 张薇. 《论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J]杏坛副刊. 2005.9
    [3] [6]王步高 丁帆.《大学语文》[M].第34页.38页.92页.271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5] [7]洪丕谟.《唐诗与人生》[M].第45—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凤(1972—)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本站链接: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395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