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一国文 > 港台海外

大一国文教改 学生黏上黑板
【时间:2008/7/4 】 【来源:台湾·联合报 2003/12/21 】 【作者: 记者 翁慧雯】 【已经浏览3678 次】

    描述自己大一国文也可以上得很有意思。台师大的同学上完晓风散文「描容」一课后,跃上讲台与自己的剪影合照留念。
 
    原本应该专注安静的「国文」课堂上,现在却喧喧嚷嚷。同学们手忙脚乱地画着躺在地板铺纸上的同学身影。没多久一个个临摹的人形被剪下,贴在黑板上。被画的同学们说「我觉得被人摆布」、「第一次躺在教室空间的地板上,感觉很新奇」。

    这是国立台湾师大国文系副教授范宜如上「大一国文」时的教室一景;这天上的是作家晓风的散文「描容」。
 
    这堂「大一国文」不再只是翻译和背诵诘屈聱牙的古文诗辞,而是引导学生现代生活的语文表达。让大一国文的教法和内容有新的面貌,是一群跨校际中文系老师的期望。他们在教育部顾问室委托的「大一国文教学改善规划案」中,颠覆了传统的国文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操作模式,为被讥为「高四国文」的国文课注入活水。大一国文,可以这样上。范宜如的课,就是这么上的。
 
    范宜如要学生两人一组,简短描述自己和对方,让学生感受「我」如何透过语言文字而完整再现。接着,她请学生进行外形的描容,并分享心得。

    晓风在「描容」里说,「我其实并没有能力写出我的缺点来」。躺在地上让别人描摩身形的同学则说,「我很害怕同学把我的缺点放大了。」

    范宜如藉由「描容」的隐喻操作模式,引发学生阅读前的自我联想,以便从自身的生命经验贴近文本的主题情境,并在设身处地的阅读过程,延伸出自己的体验,甚至将之创作出来。驾驭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让语文成为学术沟通的工具,这是大一国文的目的。

    民国八十五年,大法官释宪判定教育部颁定的大学必修课「违宪」后,大一国文的必要性在各校遭受严厉质疑。在各大学校园,许多外系教师抛出「为何要开这门课」、「这门课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没有帮助」的质疑,让中文系教授深刻感受「大一国文」所遭遇的生存危机。
 
    「大一国文教学改善规划案」就在这种情况下成立,以中正大学中文系主任谢大宁为首,结合了师大范宜如、政大林启屏、台大陈志信等十多位不同校系教授,开启这场新教学实验。其中,还有一位非中文系出身的东吴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郭中一。谢大宁说,对中文系来说,这是场大一国文保卫战。

    林启屏也说,「大一国文」从必修科目被改为通识课程,学分被删减,内容也随老师而异。像政大就依授课老师专长改开「红楼梦选读」、「中国书法文献选读」等代替。中正大学的大一国文曾面临学分被取消的危机,暨南国际大学创校之初,还「忘了」开「大一国文」这门课。

    要力挽狂澜,就必须颠覆传统中文系的思维,重新界定大一国文的目的。大学读物理系,之后才「转行」念中文的谢大宁表示,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论述能力往往不及格,大一国文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论述能力,因此,规划案以当代诠释学作为理论架构,透过逻辑、隐喻想象这两套操作模式,培养学生面对任何文本时,都能将文本的意义再现出来。

    教学实验的成效如何呢?上学年选修范宜如课程的台师大历史系学生林亭燕表示,「这是我大一上过最棒的一门课,颠覆我先前对大一国文课的印象。老师丢出很多问题,刺激我们思考,透过分组讨论、演戏或拍片,激发许多创意。」

    台师大地理系学生朱尉良则说,老师上课常常会讲自己的经验,譬如看到行道树的联想和感受,耳濡目染下也增加自己对生活周遭事物的观察力。
 
    范宜如表示,每一位的国文老师都有自成一套的教法,但「大一国文教学改善规划案」所提供的方法,颇适合刚踏入大学国文系的老师参考。

    上古传说中,帝尧时代鲧从天庭盗取能积成山、堆成堤的「息壤」,补修堤坝,以息大洪。「大一国文教学改善规划案」团队成员引用神话典故,成立「息壤·大一国文教材编纂工作坊」,期待改善大学国文教学的计划,如同孕育新生土壤般,永不止息地进行下去。

    这场宁静的「大一国文」改革目前仍在进行中,预计将在寒假举办推广活动,培育创意学养师资,用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国文教材,引导大学生飞翔在国文的版图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304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