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复旦教参

《诗八首》教学参考
【时间:2008/9/1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6352 次】

 

 

最现代的诗人,有着最深厚

的国学根底,他说:“我长大

在古诗词的山水里”。

 

 

 

穆旦《诗八首》研读

 

 

一、作者介绍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浙江海宁望族出身。穆旦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世家,这样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熏陶的环境里面。他自幼就很聪明,六岁的时候,就在当时天津的一个刊物上发表了文章,后来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又在南开学校的刊物上,发表过十几首新诗和散文、论文。抗战那一年,1937年,他考进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随学校迁徙到昆明西南联大读书,这时他已经是很有名气的校园诗人。19408月,穆旦在西南联大外文系毕业后,留校作助教。他参加了南荒社、冬青社、文聚社等文学社团,得到朱自清、闻一多、冯至等诗人作家的指导,发表了许多优秀的诗篇。19422月,他写了这组非常出色的爱情诗《诗八首》。就在这个月里,他参加了中国抗日远征军,任司令部杜聿明将军的随军翻译,到缅甸去打仗。战斗异常酷烈,在一次自杀性的殿后战中,他与队伍走散,陷落在庞大无边的热带雨林里,断粮八天之久,几乎饿死,后来好不容易挣扎着走出来。回国后,他到处颠沛,继续写他的诗。1948年,他赴美国留学。1953年结束学业回国,到南开大学任教。然而,他参加抗日远征军这段历史,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荣誉与光环,反而成为纠缠他此后一生的厄运。1958年他被以历史反革命罪收审,开除公职,处以三年劳改徒刑。期满获释后,他被降级降薪,分配到南开大学图书馆工作,接受监督劳动改造,从此以后直到1977年去世为止,大约二十年时间,其作品、翻译、研究论文等被禁止公开发表。直至去世4年后他才获得彻底平反。

穆旦与查良镛(金庸)是叔伯兄弟,二人笔名都采用了拆字的方法:查良铮将他的姓“查”字拆为“木”与“旦”,以谐音“穆旦”为笔名;查良镛将他名字中的“镛”字拆为“金”和“庸”,成为大家熟悉的武侠小说作家。更具戏剧性也是悲剧性的是,查良铮一旦起名穆旦,便仿佛获得另一个新的生命,从此,诗人穆旦和翻译家查良铮,就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似乎不相干的两个人物。作为诗人穆旦,他的成就和成名主要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了三部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旗》(1948)。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中,穆旦是最为深刻地体现出新诗现代性探求的,他的诗受艾略特等西方现代派诗人影响很深,有些诗作(包括这组《诗八首》)很难懂,过去一直受到主流诗潮的批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穆旦诗才开始走红,大家重新发现了穆旦,认为他是在新诗现代性探索上走得最远的,有人甚至称他的创作是“新诗的终点”。

当穆旦不能(不准)写诗的时候,他就成为翻译家查良铮。查良铮本是清华大学外文系学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学校西迁昆明(西南联大),迁徙途中,他每天从一本小英汉词典上撕下一页或几页,一边行军,一边背单词及例句,到晚上背熟了,也就把那词典的一部分丢掉。到达目的地昆明时,那本词典也就所剩无几了。这为他日后成为著名的翻译家奠定了基础。译著有《欧根·奥涅金》、《唐璜》、《普希金抒情诗集》、《拜伦抒情诗选》、《济慈诗选》和《雪莱抒情诗选》等等,成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歌翻译家,有人甚至说他是“迄今为止中国诗歌翻译史上成就最大的一人”。

 

二、《诗八首》分析

 

诗本来就是“无达诂”,加以穆旦采用了中国读者不太熟悉的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更因为爱情是只属于当事人的隐秘领域,所以对《诗八首》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有文章认为以下四种解读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郑敏的《诗人与矛盾》;(二)孙玉石的《解读穆旦的(诗八首)》;(三)蓝棣之的《穆旦:用身体思考》;(四)张同道的《带电的肉体与搏斗的灵魂——论穆旦》。这四种资料本教参都将收入光盘。比较起来,北大中文系教授孙玉石的解读本来就是一次课堂教学,下面就主要参考他的说法进行讲解。

 

关于这组诗的性质,按照朱自清的划分,中国现代的爱情诗有两种:一种是现实的爱情,真实的爱情,你发生了事情,然后自己来抒发,或者是写给某一个真实的人的。第二种叫理想的爱情,就是不存在具体的对象,爱情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题材,就是为这个题材而写。穆旦的《诗八首》是一组情诗,但是诗人当时有没有恋爱,从现在的所有的史迹来查,他的年谱、回忆录,都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史实,没有“诗本事”,即使有这方面的冲动,也无从考查了。而且作者也将他的感情客观化与普泛化了。那么,只能算是一组写理想的爱情的诗,写诗人对于爱情的一种人生哲学的理解。

关于这组诗的价值,孙玉石这样评价:“穆旦的《诗八首》,写在1942年,他二十四岁的时候。这首诗,到现在还是我们新诗产生八十多年来关于写爱情题材方面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品。我很少用‘经典’这个词,我不太喜欢这个词,但是我这里还是说,这是一首可以永久传世的带有经典性的作品,和古代的杜甫的《秋兴八首》,白居易的《长恨歌》,西方的勃朗夫人写爱情的十四行诗一样,都是这个方面的代表作,也可以说,五四以来至今,包括九十年代的诗,在这个题材上的创作,从诗情的创造性,艺术结构的完整,以至于意象的探索、情感的表述、哲理的思考等方面,都还没有超过这首诗的。”

关于这组诗的特点有三点:第一,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来抒写对爱情的哲理思考,写爱情的发展过程:初恋(一、二首)、热恋(三、四首)、沉思(五、六首)、升华(七、八首)。第二,用具象和抽象结合的方法来创造意象,在“你”、“我”的爱情表述之间,引入一个“上帝”的意象,加入了第三者的语气和介入,使你有时候搞不清中间的复杂关系,增加了诗的朦胧度。第三,这组诗是由八首组成的,它的内在的结构非常严密,像一曲交响乐一样,有内在的起伏、升腾、起承转合。

 

第一首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底程序里,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我”为你点燃了爱情,但在你的眼里却是一场“火灾”,表达了女性在情感渴望中怀有的恐惧或婉拒的一面。即使诗人自己,一方面采取主动,点燃了爱火,但另一方面却又有着过于理性的判断,认为“那燃烧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将爱情的发生更多地归于生理的需求。一个是恐惧和婉拒,一个是冷静和理性,这就注定两人一开始就“相隔如重山”。

 

“自然底蜕变的程序”,仍然不过是“成熟的年代”的另一说法。“暂时的你”,就是前面说的女性在情感渴望中怀有的恐惧或婉拒那么一种状态。这就让诗人面对尴尬,“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搞得很狼狈,然而又不肯放弃,坚信这只是“暂时”的。这一切都是源于感情与理性的矛盾,而这两者都是上帝创造的,这难免就让诗人口出怨言,认为上帝在玩弄他的造物的同时,实际上也是玩弄了他自己。

 

第二首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中国文人一直用“流水”来暗喻时间的流逝。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我之间终于有东西沉淀,有感情受孕,所以接下来就出现“子宫”这一意象。但是爱情太微妙太变幻莫测了,它有无数种可能,其中包括“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这就是“死底子宫”的‘暗示。

这种征兆让诗人很不安,每当“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的时候,就仿佛“听见我底主暗笑”。不仅是暗笑,还有捣乱,人既然都是“暂时的”,还会继续“成长”的,那么就仿佛不断地“添来另外的你我”。这种添加,虽然使我们的感情更加丰富,但是也就更加危险。

 

第三首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和春草一样的呼吸,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野兽”通常作为热情的意象,“我”的执著追求唤醒“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女主人公终于有了热烈回应。“黑暗”是盲目的意思,俗话说“爱情是盲目的”,假如太过于理智,这爱情就不太容易成功。而现在是“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这就让我们看到爱情的转机,“你底年龄里的小小的野兽,/ 它和青草一样地呼吸”这两句,孙玉石认为写得非常漂亮,是这首诗的“诗眼”。

这样,“我越过你大理石理智殿堂”就很好理解了。“大理石理智殿堂”般的“固执”曾经几乎让“我”绝望,现在一旦越过,就觉得分外值得珍惜。现在呈现在眼前的已经不是冰冷的大理石,而是芳香、温暖的草场,先前因为“你”的“固执”而产生的怨言,现在统统变成了惊喜和赞美。这里的“它”,孙玉石认为是上帝,这都是一样的,即使是“大理石的理智殿堂”,那也是由上帝一手造成的。

 

第四首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成形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

 

那窒息着我们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

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

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这一首进一步讲述进入热恋状态后的“沉迷”。两个人进入真正的热恋以后,在一片宁静的爱的氛围中,所产生的种种复杂的情感的表现。这是爱的沉迷,也是爱的深化。两个人在拥抱,在互相倾诉内心的心境,甜蜜的话语。在耳鬓厮磨中,说着一些热烈的、只属于两个人可以互相理解的话,爱的悄悄话。这种热情继续升华,以至于到了言语不能表达的程度(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

这首诗里的“黑暗”、“可怕”、“沉迷”,孙玉石认为只是爱的情感的一种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得昏天黑地”。而“它的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这里的“它”是指“主”或自然。一方面它制造了人类的情感本身,使你爱得热烈,但是同时它又给你一种理智,给你时时送来理智呼唤的声音。这种理智到现在还存在于我们中间,笼罩着我们,“使我们游离”。但是结果却是理智为感情突破,“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达到了一种热恋的最高的境界。

 

第五首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的景物移动我底心

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

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底过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这首诗是一个转折。一个美丽宁静的时刻出现了:经过初恋的爱的爆发,到这一时刻的宁静,它是“你我”的爱情的长久的“积累”。“多么久的原因”,实际上背后的话,就是我们情感的追求的一种长久的积累。“移动了的景物”,是一种时光,时光在走,我的情感也在回味这一段美好的经历,体味这一段美丽的感觉。爱情是一个最古老的话题,我们的热恋过程,也是最古老的一种情感表现的形式,“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进入一种情感宁静的阶段:“安睡”,进入了对于最美的时刻的永存的渴望。

接着以树的不断生长和岩石的坚硬作为暗喻,“我”也渴望这时间能够使我此时渴望获得爱的情感永存(坚如磐石)。爱情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一切在它底过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改变了开始的陌生、距离,进入一种更永恒、更成熟的追求。

 

第六首

 

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从我底指使,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

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但是爱情这位老师教给诗人的不仅是海誓山盟,更有对于爱的真谛的深层思考。“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这两句不愧是关于爱情的警句。太相同,就会产生倦怠,有差别,又会发生新的陌生。这中间的分寸如何把握呢?爱情就是自己制造的在一个狭窄的路上旅行的过程,不断地寻找,不断地思考,不断的获得快乐,又不断地咀嚼孤独。

下面四行诗里,作者把这种爱的矛盾的辩证法引向它的根源,就是创造人类爱的造物主。这四行诗里的“他”,均指造物主。在这场爱情的过程中,他始终存在,从开始的捣乱变为后来的承认,也就是“听我底指使”。但是他又保护我,不让我失去理智,这无疑让我陷到一种新的孤独里,因为理智让我发现爱情就是不断的分分合合,“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这简直让人感到绝望。诗人在后来有一次谈到自己的《诗八首》时说,“那是写在我二十三、四岁的时候,那里也充满爱情的绝望之感。”

 

第七首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的形象,

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

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

 

经过无数的风暴,经过无数漫长的道路,经过无数寂寞的夜晚,那些已经忘却的,和那些永远存在记忆里的,永远不能割断的两个人生命的连接:“永续的时间”。“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这是一种真正的爱的获得以后,所得到的爱对灵魂的给予和安慰。

后四句进入了一种爱的永恒的阶段,进入一种生命的结合的时候,你的和我的已经无法分开,所以说“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但是真正的爱并不束缚彼此,仍然能保持“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形象”,这是依赖与自由的辩正关系。“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这个“孤独”,正是独立的意思。当然“我”也同样自由的,“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我们的爱,不是一种附属,一种依赖,而是各自人格的独立,各自拥有自己的人格精神,它在永恒的时间里向前发展。

“五四”初期北大教授沈尹默先生有一首题为《月夜》的诗:“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的立着,/ 却没有靠着。”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都是类似的意象。

 

第八首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的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爱情是两个人心灵最近的“接近”,“再没有更近的接近”。恋爱过程中的所有不确定因素,现在都已经定型。于是出现这样轻松而深沉的抒情的句子:“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最后四句,是这首组诗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一般爱情诗,都愿意停止在热恋中,仿佛能够就此终其一生,就是第五首说的“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但是组诗并没有终于此,而是继续发展,把爱情放进整个人生思考,那么就发现它终究只能是一个短暂的季节,无论什么样的爱情,“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不仁的嘲弄/(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巨树就是上帝,生命和爱情都是他赐予的,最后他也要收回。这仿佛是个嘲弄,让人感到绝望。但是也可以有另一种解读:既然如此,那么就更应珍惜这短暂的季候。

孙玉石在讲“巨树永青”时,认为是指永恒的爱情,但是我认为是指上帝。还有很多地方,他讲得详细,我复述得简略,肯定会丢失许多他的意思,大家如果有兴趣和精力,还是应该看他的原文。孙玉石的解读,有的人不赞同,即使我也有保留意见,觉得起码还没有讲出穆旦自谓的“充满爱情的绝望之感”。不过我理解他是给学生讲课,讲课与写论文是有区别的,否则就是穆旦来讲也不一定行。据周良沛《穆旦漫议》中说,1953年穆旦美国留学结束回国,又一次回到大学教席,他拿自己过去的诗请南开的学生看,“这些学生和他写这些诗时的年龄不相上下,也是学外语,且喜爱文学,爱读诗的,都坦率得可爱地对他讲:他们读得头疼,读不懂,不知所云。”(《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1期。)

 

 

三、回到母语问题

 

连续的这两课(《鸭窠围的夜》和《诗八首》)可能会让学生很郁闷,他们没有经过那个时代,对于作者在新中国的遭遇会觉得匪夷所思。沈从文与穆旦都是中国母语最优秀的使用者和创造者,禁止他们的声音,无疑是窒息我们的母语。这就使我们“重新发现母语”的课题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重新发现这些母语最优秀的操作者与创造者。发现之旅是艰难的,人的发现更不是一次平反决议就能完成,比如对穆旦的评价,至今还存在一些误会,很多人认为穆旦的诗是翻译诗,是用中文写的西方人的诗,不是我们中国的。这个误解一开始就存在,四十年代他的同学王佐良就说,穆旦的优势在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彻底的无知。到了今天,一些“80后”仍然愿意接受这种说法,以此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陌生辩护。因此澄清这些误解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穆旦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望族,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书香门第,中国人说,培养一个人才要三代书香门第,这话有一定道理。穆旦的先祖是清代有名的文人查慎行,直到穆旦年少时,家中仍有先祖留下的藏书。后来虽然家道中落,但是文脉不断,这才能为当代贡献穆旦和金庸这样两位大文人。穆旦在16岁读高中时就发表了不少文章,17岁在国文教师的指导下写作了长篇论文《〈诗经〉六十篇文学评鉴》,他曾在一首诗里说“我长大在古诗词的山水里”,这些都是他国文根底的证据。不过,对他的误解不但来自别人评价,也来自于他自己的一些说法,当时搞新诗运动,学习西方文化,对传统的东西难免说些决绝的话,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些搞新诗运动的人物个个都有厚实的传统文化根底。

延伸阅读:穆旦的《五月》

 

五月

 

五月里来菜花香

布谷留恋催人忙

万物滋长天明媚

浪子远游思家乡

 

勃朗宁,毛瑟,三号手提式,

或是爆进人肉去的左轮,

它们能给我绝望后的快乐,

对着漆黑的枪口,你们会看见

从历史的扭转的弹道里,

我是得到了二次的诞生。

无尽的阴谋;生产的痛楚是你们的,

是你们教了我鲁迅的杂文。

 

负心儿郎多情女

荷花池旁订誓盟

而今独自倚栏想

落花飞絮漫天空

 

而五月的黄昏是那样的朦胧,

在火炬的行列叫喊过去以后,

谁也不会看见的

被恭维的街道就把他们倾出,

在报上登过救济民生的谈话后谁也不会看见的

愚蠢的人们就扑进泥沼里,

而谋害者,凯歌着五月的自由,

紧握一切无形电力的总枢纽。

 

春花秋月何时了

郊外墓草又一新

昔日前来痛苦者

已随轻风化灰尘

 

还有五月的黄昏轻网着银丝,

诱惑,溶化,捉捕多年的记忆,

挂在柳梢头,一串光明的联想……

浮在空气的水溪里,把热情拉长……

于是吹出些泡沫,我沉到底,

安心守住你们古老的监狱,

一个封建社会搁浅在资本主义的历史里。

 

一叶扁舟碧江上

晚霞炊烟不分明

良辰美景共饮酒

你一杯来我一盅

 

而我是来飨宴五月的晚餐,

在炮火映出的影子里,

有我交换着敌视,大声谈笑,

我要在你们之上,做一个主人,

直到提审的钟声敲过了十二点。

因为你们知道的,在我的怀里藏着一个黑色小东西,

流氓,骗子,匪棍,我们一起,

在混乱的街上走——

 

他们梦见铁拐李

丑陋乞丐是仙人

游遍天下厌尘世

一飞飞上九层云

 

这是一首很奇怪的诗,采用新旧两种诗体的拼接对照,产生非常强烈的视差。从文体上说,显然是受到艾略特《荒原》的启发。从思想上说,旧体诗描写明媚轻快的古典田园风光,新诗呈现混乱危险的现代社会,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但是诗人的用意显然不在这里,他要展示的是古典诗体已经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因此具有反讽的意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丢弃自己的母语传统,反而证明母语的现代化发展,应该建立在对传统的批判上,而不是建立在对传统的无知上——这里我使用“批判”一词,如果大家还记得钱钟书《论易之三名》一课的讲解,那么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

 

 

四、思考与练习提示

 

1.想想你在此之前读过的爱情诗,探讨一下这首《诗八首》和它们有什么不同?

 

参考:“穆旦这组诗,确实和一般爱情诗是不一样的,他的抒情,我感觉所以称之为冷抒情,就是他把这种很热的激情,压在心底,然后用一种很有控制的语言来表达出来。”(引自《诗探索》主编吴思敬在一次谈话节目中的话)

 

2.如何理解“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 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比较阅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其中的含义。

 

“孤独”,是独立的意思,“平行着生长”,是说诗人和他恋人之间,都拥有独立的人格,互相尊重对方,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这两句诗反映的是那一代青年崇尚自由和独立的恋爱观。

 

舒婷《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决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阳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雄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3.在《诗八首》中任选一首,抄写,背诵,默写。(可作期末试卷候选题) 

 

 

本站链接 

 

 

 

 

作者研究

 

一个中国新诗人(王佐良)    一颗星亮在天边——纪念穆旦(谢冕)

新中国的穆旦(宋炳辉)    “穆旦”与“查良铮”

“穆旦研究”漫议(邱景华)    “他非常渴望安定的生活”——同学四人谈穆旦

 

课文赏析

 

穆旦《诗八首》分析(郑敏)    彻底看穿彻底震撼――穆旦《诗八首》奇诗解读

一曲充满哲理的爱的交响——穆旦《诗八首》讲解(孙玉石)

带电的肉体与搏斗的灵魂——论穆旦    论穆旦《诗八首》及其结构

纠缠与超越-解析穆旦《诗八首》    穆旦《诗八首》对传统爱情意境的颠覆

从助词出发看穆旦《诗八首》的本体论建构    穆旦《诗八首》细读(李俏梅)

穆旦与现代爱情诗(李方)

 

大中比较

 

以穆旦为例谈阅读现当代诗歌的难度

 

多媒体资料(见光盘)

 

《诗八首》图片    穆旦《赞美》(视频)

 

网络链接

 

穆旦诗选    穆旦诗集网上阅读    穆旦纪念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299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