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复旦教参

《鸭窠围的夜》教学参考
【时间:2008/9/1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11336 次】

 

 

学习母语要读生活这本“书”。沈从文

的湘西系列从生活中来,让人感受到一种

母语的原生态。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研读

 

 

一、作者资料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苗族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用小说《边城》、散文《湘行散记》等大量文字所创造的“湘西”,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具特色与光彩的文学世界之一。但是在他生前长期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1949年更被排斥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之外。沈从文被迫放下笔后,转而从事历史文物研究,做出许多重大成就,尤其是他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的空白。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到来,他才重新被人们认识。1983年和1988年,他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中1988年这一次,他在众多候选人中进入最前列,但遗憾的是,这年5月他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二、教学重点:沈从文的散文语言

 

沈从文的散文语言是很高明的,在他笔下,我们的母语是那样的纯净透明,下面从四个方面分析:

首先,语言质地简洁而澄明。记人叙事,勾勒山水,或袒露心迹,均简洁明快,一语中的,绝不拖沓。《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中的每一篇作品(《鸭窠围的夜》就是其中之一),几乎无一笔空疏,每字每句都贴地而生。沈从文曾把他的创作经验概括为一句话:“贴着人写”。其实他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是如此。所谓“贴着”,就必须简洁,否则不但“贴”不住,还会成为对象的累赘。比如课文开头写景:“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接着写那些上岸的水手:“提了桅灯,或燃一段废缆子,摇晃着从船头跳上了岸,从一堆石头间的小路径,爬到半山上吊脚楼房子那边去,找寻自己的熟人,找寻自己的熟地。”这些描写,真是斩去了冗言缀词,剪落了稠枝密叶,疏疏落落,透明透亮,朴素而且简约。

其次,运笔走势轻捷而灵动。沈从文深研过传统绘画,有很好的书法功底,深知运笔走势的精妙所在,《湘行散记》第一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里,就充分显示了他是如何擅长把当前风景和中国书画作比较鉴赏的。他不光鉴赏,更有创造,笔下的景色人物,都极具画面感。随意切割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的宋人画本——当然只能是宋人画本,而不是唐人的金碧山水,也许他笔下在城市文明包围中的湘西,正有宋人小品里残山剩水的意思。如:“这地方是个长潭的转折处,两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头上长着小小竹子,长年翠色逼人。这时节两山只剩余一抹深黑,赖天空微明为画出一个轮廓。但在黄昏里看来如一种奇迹的,却是两岸高处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脚楼。这些房子莫不俨然悬挂在半空中,借着黄昏的余光,还可以把这些希奇的楼房形体,看得出个大略。”这样的画面,在课文里随处可得。

第三,语言极富张力,调动人的想象,有言外意外之感。比如:“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时,还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脚楼窗口的灯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间飘忽动人的火炬红光。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这样的描写,不知怎么的让我联想起朱自清写的“好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当然有雅俗之分。然而这正是沈从文的优点,他反感于那些所谓现代的“风雅人”,一再自称“我是一个乡下人”。然而最俗的也许就是最雅的,从《鸭窠围的夜》这篇作品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地善于化俗为雅。

第四,节奏舒缓从容,张弛适度。读惯了当下作家的散文,再读沈从文,在语言节奏上显然不适应——它总是比我们的习惯和思维“慢”半拍。作者似乎有意要让我们缓下脚步,定定心,入入神。如果像阅读当下小报副刊上的“快餐”小品那样一目十行,是难以走进沈从文散文世界的。我们必须合着他舒缓从容的语言节奏,适应他遣词造句的优雅古风,方能对其描述的一切深究细赏。

上述分析,参考了一篇题为《沈从文散文的语言形态与结构艺术》的赏鉴文章(见《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我觉得抓住了欣赏沈从文散文作品的关键。尤其是最后一点,我觉得《鸭窠围的夜》这篇课文,如果不取这样的欣赏态度,实在是可惜了。至于要说这篇作品有什么缺点,那么正是这种章法上的吝于分段,让密密匝匝的大块遮蔽了无数优美的段落(相反,他的小说在段落上倒往往是非常疏落有致的),建议在教学中一定要放慢了节奏,最好用PPT幻灯的方式,把课文语言一节一节分解开来欣赏,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之美。除了上面已经提及过的,还可随处节录,如:

 

沿岸除了某一处有片沙嘴宜于泊船以外,其余地方全是黛色如屋的大岩石。石头既然那么大,船又那么小,我们都希望寻觅得到一个能作小船风雪屏障,同时要上岸又还方便的处所。凡是可以泊船的地方早已被当地渔船占去了。小船上的水手,把船上下各处撑去,钢钻头敲打着沿岸大石头,发出好听的声音……

 

河面大小船只泊定后,莫不点了小小的油灯,拉了篷。各个船上皆在后舱烧了火,用铁鼎罐煮红米饭。饭焖熟后,又换锅子熬油,哗的把菜蔬倒进热锅里去。一切齐全了,各人蹲在舱板上三碗五碗把腹中填满后,天已夜了。

 

这时节天气太冷,大门必已上好了,屋里一隅或点了小小油灯,屋中土地上必就地掘了浅凹火炉膛,烧了些树根柴块。火光煜煜,且时时刻刻爆炸着一种难于形容的声音。火旁矮板凳上坐有船上人,木筏上人,有对河住家的熟人。且有虽为天所厌弃还不自弃年过七十的老妇人,闭着眼睛蜷成一团蹲在火边,悄悄的从大袖筒里取出一片薯干或一枚红枣,塞到嘴里去咀嚼。有穿着肮脏身体瘦弱的孩子,手擦着眼睛傍着火旁的母亲打盹。

 

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这正同读一篇描写西伯利亚的农人生活动人作品一样,使人掩卷引起无言的哀戚。我如今只用想象去领味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态,却用过去一分经验,接触着了这种人的灵魂。

 

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节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份红光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和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声音,那火光,都近于原始人类的武器!

 

……

 

三、教学难点:吊脚楼的女人

 

难点一,课文的文字极富张力与弹性,在写出的文字之外,有大量的空白需要读者凭想象去补充,而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作品中描写的又是非常个人性的经验,没有类似生活经历的人很难想象,更不必说从校门到校门的大学生们。在《湘行散记·箱子岩》中,沈从文写道:“提起这件事,使我重新感到人类文字语言的贫俭。那一派声音,那一种情调,真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形容的事情。要一个长年身在城市里住下,以读读《楚辞》就‘神王意移’的人,来描绘那月下竞舟的一切,更近于徒然的努力。”怎么办?我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多作了解,仅从一篇课文就想了解沈从文作品好处,那只能是幻想。教师一定要引导同学多读,我们教参也可以把沈从文的作品多做链接(起码应该是《湘行散记》中的全部),这样或许可以用读书的经验若干地弥补人生阅历的缺乏。

难点二,关于吊脚楼妓女的描写,这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课文既已写得这样的明白,想在讲解中含糊过去,简直是不可能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是何等的敏感,正如王朔说的,他们都有这个本事,拿起一本书一下就翻到那个地方。究竟应该如何讲解?这是我写这篇教参最费脑筋之处。不只是我为难,似乎大家都有同感。有一次听《子午书简》节目讲这篇散文,居然说成“吊脚楼上的家庭妇女”,让人啼笑皆非(何不说是“良家女子”?)。检索中国期刊网,《鸭窠围的夜》至今只有四篇赏析文章。沈从文研究的重要学者赵园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推荐《鸭窠围的夜》(见《语文建设》2003年第9期),说:“这一篇特别的是,叙述者的‘我’始终在船上,上了岸的只是他的想象,却因经验的丰富,刻绘入微,细节生动饱满,实景与想象浑不可分。结尾处水面上的渔火,如同‘有魔力的歌唱’的不知所自的奇妙声音,更使得意境混茫。沈从文的这一类散文,最适于为‘文无定法’作证。”但是没有提及吊脚楼女子的问题。她又说:“沈从文有一篇题为‘船上岸上’的小说,《鸭窠围的夜》所写,无非‘船上岸上’。”我查阅了编在《老实人》中的这篇小说,却是写“我”和朋友上岸闲逛,买了几堆梨子,卖梨的老妇人硬要少收他们的钱,由此引发他俩的一番感叹——却和吊脚楼并无关。相反,我倒在赵园较早的一篇文章《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找到对沈从文这方面的批评,其中两段涉及吊脚楼:

 

对于辰河上的水手与吊脚楼女人,他(沈从文)压根儿不打算作伦理的度量,而只去写那生命力的恣肆迸溅处。他甚至把残酷也写得美丽,为了不让“文明”、“愚昧”这类历史文化判断妨碍自己的审美判断,破坏了对于“美”的沉醉——有意的忽略中却正有伦理的自觉。

 

吊脚楼及船上女子对于畸形生活安之若素的心态,旁观者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的态度,都不知有所谓“人的尊严”,也是大的悲剧——作者却也不由这一方面评价生活。在沈从文那里,缺乏的正是彻底的现代民主思想……

 

可见《船上岸上》不能解答《鸭窠围的夜》的问题,赵园自己也未能解答这一。其实,解答这个问题的钥匙,仍在《湘行散记》,如果能够完整阅读这部散文集,就能发现,沈从文对妓女的问题,“并非压根儿不打算作伦理的度量”。就在《鸭窠围的夜》的前一篇《桃源与沅州》,他就用了甚至似乎过多的笔墨来作这种“伦理的度量”:

 

另外还有个名为“后江”的地方,住下无数公私不分的妓女,很认真经营他们的职业。有些人家在一个菜园平房里,有些却又住在空船上,地方虽脏一点倒富有诗意。这些妇女使用她们的下体,安慰军政各界,且征服了往还沅水流域的烟贩,木商,船主以及种种因公出差过路人。挖空了每个顾客的钱包,维持许多人生活,促进地方的繁荣。一县之长照例是个读书人,从史籍上早知道这是人类一种最古的职业,没有郡县以前就有了它,取缔既与“风俗”不合,且影响到若干人生活,因此就很正当的定下一些规章制度,向这些人来抽收一种捐税(并采取了个美丽名词叫作“花捐”),把这笔款项用来补充地方行政,保安,或城乡教育经费。

桃源既是个有名地方,每年自然就有许多“风雅”人,心慕古桃源之名,二三月里携了《陶靖节集》与《诗韵集成》等参考资料和文房四宝,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这些人往桃源洞赋诗前后,必尚有机会过后江走走。由朋友或专家引导,这家那家坐坐,烧盒烟,喝杯茶。看中意某一个女人时,问问行市,花个三元五元,便在那龌龊不堪万人用过的花板床上,压着那可怜妇人胸膛放荡一夜。于是纪游诗上多了几首无题艳遇诗,把“巫峡神女”、“汉皋解”、“刘阮天台”等等典故,一律被引用到诗上去。……

妓女的数目占城中人口比例数不小,因此仿佛有各种原因,她们的年龄都比其他大都市更无限制。有些人年在五十以上,还不甘自弃,同十六七岁孙女辈行来参加这种生活斗争,每日轮流接待水手同军营中火。也有年纪不过十四五岁,乳臭尚未脱尽,便在那儿服侍客人过夜的。

她们的技艺是烧烧鸦片烟,唱点流行小曲,若来客是粮子上跑四方人物,还得唱唱军歌党歌,和时下电影明星的新歌,应酬应酬,增加兴趣。她们的收入有些一次可得洋钱二十三十,有些一整夜又只得一块八毛。这些人有病本不算一回事。实在病重了,不能作生意挣饭吃,间或就上街到西药房去打针,六零六、三零三扎那么几下,或请走方郎中配副药,朱砂茯苓乱吃一阵,只要支持得下去,总不会坐下来吃白饭。直到病倒了,毫无希望可言了,就叫毛伙用门板抬到那类住在空船中孤身过日子的老妇人身边去,尽她咽最后那一口气。死去时亲人呼天抢地哭一阵,罄所有请和尚安魂念经,再托人赊购副四合头棺木,或借“大加一”买副薄薄板片,土里一埋也就完事了。

 

便因为这点哲学(指水手们嫖妓没有风雅人那么多的虚伪),水手们的生活,比起“风雅人”来似乎洒脱多了。若说话不犯忌讳,无人疑心我“袒护无产阶级”,我还想说,他们的行为,比起那些读了些“子曰”,带了《五百家香艳诗》去桃源寻幽访胜,过后江讨经验的“风雅人”来,也实在还道德的多。

 

所以我觉得沈从文对于这种社会丑恶现象是有批评的,对吊脚楼女子是有同情的,只是在同一个集子中,不必要篇篇都来发表这样的意见,那将不成为一本散文集,而成为社会论文集了。

 

 

四、思考与练习提示

 

1.沈从文曾把他的创作经验概括为一句话:“贴着人写”。所谓“贴着人写”就是抓住人物最基本的特征,不加半点累词赘语。沈从文景物描写上也同样如此。从课文中摘录一些段落,体会作者是如何“贴着人写”,“贴着景物写”的。

 

要求:最少摘录两至三段。

 

2.你读这篇作品,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提示:说句笑话,我想学生印象最深的大概是水手们上岸“吃荤烟”。不如改一下:作者对吊脚楼女子的生活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作者说:“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分。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这正同读一篇描写西伯利亚方面的农人生活动人作品一样,使人掩卷引起无言的哀戚。”

 

3.完整阅读《湘行散记》。 

 

 

本站链接 

 

 

 

作者研究

 

沈从文传(凌宇)    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

 

课文赏析

 

人类的永恒之夜——读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溯江而上,往事如烟—沈从文《鸭窠围的夜》赏析

“原料”的人生与“悲悯”的情怀——读沈从文的《鸭窠围的夜》

推荐沈从文的《鸭窠围的夜》(赵园)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赵园)

沈从文散文的语言形态与结构艺术

 

大学语文教材 比较

 

高教版教参《鸭窠围的夜》    全国文凭考试“大学语文”精读课文习题

 

大中比较

 

中学周刊-欣赏-鸭窠围的夜    《鸭窠围的夜》课件

 

拓展阅读

 

湘行散记(见光盘)    《湘行书简》三篇

 

多媒体资料(见光盘)

 

图片    歌者默然—沈从文(视频)

 

网络链接

 

沈从文百年纪念(中国网)    沈从文文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437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