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所 > 虚拟研究所

闫笑雨:《麦克白》:从话剧名作到歌剧脚本
【时间:2017/8/30 】 【来源: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总第71期) 】 【作者: 闫笑雨】 【已经浏览2735 次】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在威尔第采用为歌剧题材时,在内容、结构等方面的改变,以及为了适应音乐表现的需要,这种变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麦克白》 莎士比亚戏剧 威尔第 歌剧 艺术形式的改变

  话剧《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根据苏格兰历史创作的一出悲剧。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是一个拯救过国家、立过战功、有所作为的英雄,他有想干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或野心,同时也有善良的一面,“充满了太多的仁慈的奶汁”,想通过“圣洁”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两个侧面不时在他的内心发生矛盾。但是,他的正义和良知,在女巫的预言、特别是麦克白夫人这个“奶汁里都流着毒液”的狠毒人物的推波助澜下,终于被野心征服,走上了弑君篡权的犯罪的不归之路。莎士比亚的这部话剧堪称表现犯罪心理的典范,通过大量的独白,刻画了麦克白由野心,而犹豫,而坚决,而恐怖,而猜疑,而疯狂的一连串心理变化。麦克白夫妇最终在恐惧中死去,但这出戏的意义并不在于揭示善与恶的因果报应,而是深刻地揭示出罪恶一旦掌握了一个人的灵魂,其逐渐使人本质发生变化的力量是如何强大,从而对世人产生警示作用。

    莎士比亚的戏剧对后人的影响很大,许多艺术家从中受到感染,吸取营养,从而派生出以之为蓝本的新的艺术作品,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就是其中的杰作。“他对莎士比亚的热爱是从少年时代就产生的,这种热爱之情贯穿了威尔第的一生,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极深的痕迹。”1847年,他的第一部根据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歌剧《麦克白》上演,获得了成功,晚年还创作了堪称杰作的歌剧《奥塞罗》和《法尔斯塔夫》,希望创作但最终没有完成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暴风雨》等。由此,可见威尔第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关注。那么,威尔第的第一部莎剧题材的歌剧《麦克白》是怎样从原著中吸取对其歌剧创作有益的元素呢?

    威尔第所处时代的意大利歌剧,虽然作曲家们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抛弃了陈旧的神话的情节,转而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名著作为剧本的基础,但歌剧作品的戏剧性情节往往与原作大相径庭,老一套的恋爱纠葛一定是剧本的中心,而原著中一些重要的情节,则被挤到次要地位上去,有时甚至被一笔勾销。歌剧剧本即使是由当时最优秀的诗人来编写,情节也要被纳入特定的框框。罗曼尼为贝里尼根据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了歌剧剧本《蒙泰古与凯普莱特》,柏辽兹在他的《回忆录》中批评道:“这不是莎士比亚的戏,丝毫也不象,彻底地失败了。然而这个费利切·罗曼尼却是一位大诗人,意大利歌剧院的陋习迫使他根据莎士比亚的悲剧写出了这样一个苍白无力的剧本。”罗西尼谱曲的《奥塞罗》,其戏剧故事也让人觉得不是来自莎士比亚伟大的悲剧。当时的作曲家对于歌剧的戏剧性和情节性不甚重视,即使像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这样优秀的作曲家,在歌剧的音乐风格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但他们一直是根据那些公式化的歌剧剧本来作曲的,而当时还很年轻的威尔第在继承前辈的优秀的音乐传统的同时,也在思考创造“音乐戏剧”的问题。

    由于威尔第从小就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十分喜爱,对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故事情节很重视。创作歌剧《麦克白》时,他首先根据原著以散文形式编出脚本,分出幕、场、插曲,然后才交给脚本作者皮亚威配成诗歌的形式,而皮亚威的唱词在一定程度上是参照莎士比亚原著来创作的。这部歌剧没有通常的爱情纠葛,威尔第尝试通过音乐来揭示人类的精神生活的历险,这样的题材对于当时的意大利歌剧界来说是全新的。

    话剧和歌剧同属于舞台艺术,在表演上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相对于歌剧而言,话剧长于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歌剧长于表达人物内心激烈的情感起伏。威尔第在编写脚本提纲时,考虑到自己的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基本情节线上,压缩并删去了与原著中次要人物有关的几场戏,原著第一幕战斗的场面进行了简化,原著第二幕谋杀国王在歌剧中安排在第一幕的结束,原著第四幕麦克德夫等人联合英格兰国王反抗麦克白的场景被压缩在歌剧的第四幕中,话剧的五幕二十六个场景被压缩至四幕十多个场景,出场人物由话剧中的三十多个减少到十多个。这样,歌剧的戏剧结构为:第一幕,麦克白对女巫的预言将信将疑,麦克白夫人鼓动起丈夫潜在的野心,夫妻合谋杀死了借宿在他们家的国王;第二幕,已经贵为国王的麦克白内心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十分恐惧,派人杀害对他的国王宝座有威胁的好友班科,在盛大的宫延宴会上,他因看见班科的鬼魂而被吓得失魂落魄,麦克白夫人劝丈夫鼓起勇气;第三幕,走投无路的麦克白求女巫为自己占卜,麦克白夫人再次鼓励丈夫对抗敌人;第四幕,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暴君麦克白的统治,而麦克白与夫人的精神完全崩溃,麦克白夫人在梦游与恐惧中死去,麦克白在战斗中被打死。

    这个歌剧台本是在莎士比亚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故事情节也基本上遵循原著。但是,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会感受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带给我们的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欣赏话剧时,欣赏者会认为主人公是麦克白,欣赏体验的是有野心的麦克白将军受了巫婆的蛊惑以及夫人的推动,一步一步走向罪恶。第一幕的第四景麦克白有一段独白:“肯伯兰亲王!那是一个阶梯,我一定要摔倒在上面,否则便需跳过去,因为它拦着我的路。繁星,藏起你们的火光!别叫光明窥见我们黝黑的欲望;手要做的事,眼睛装作没看见,但是做出来之后,眼睛怕看的事,还是要干!”这段独白应该可以作为麦克白弑君篡权行为的一个说明。但是,在欣赏歌剧的时候,威尔第的主人公不是麦克白了,麦克白有关欲望的一系列内心活动以及他犯罪与崩溃的性格悲剧在歌剧中被简化了,歌剧《麦克白》的主人公是麦克白的克星——麦克白夫人,一个对自己的丈夫步步紧逼,将丈夫推上背信弃义的谋杀道路并不断在精神上支撑着丈夫的女人。麦克白夫人的恶魔形象,她的钢铁般的意志和对权利的无限渴望,她的罪恶良心的痛苦,在威尔第的音乐中得到动人而有力的表现,这种表现在第一幕中尤其显得突出。当麦克白夫人读完麦克白的来信,她唱道:“你将拥有无上的荣耀,但为什么言语中充满怀疑?快回来吧!通往权利的路充满艰辛,我将给你勇气,带你完成这艰巨的任务,既然女巫预言你将成为苏格兰的国王,有什么能够使你退却?”当麦克白对谋杀国王这件事表示出怯懦和犹豫,威尔第安排了一段麦克白与夫人的二重唱:“(男)如果我们失败,怎么办?/(女)如果你鼓起勇气,我们就不会失败!快!跟我出去迎接国王。”第一幕结束谋杀成功后,又有一段麦克白与夫人的二重唱,表现出麦克白犯罪后的恐惧和麦克白夫人的无畏以及对麦
克白精神上的支持:“(男)我听到一个声音在说:麦克白谋杀了睡眠,将永远不能入睡;/(女)但是我听到另一个声音说:你将获取无上的权利,但却缺乏勇气,格莱密斯爵爷。你犹豫了吗?你是多么的愚蠢和虚弱。/(男)我似乎看到了邓肯惊恐的脸,听到了他的呼喊。/(女)这是多么可怕的念头,可谁知道你干过的事!快把刀放回去,把邓肯的随从杀死。/(男)我不去。/(女)我去。/(男)每一个声音都在说:大海的水也洗不净我手中的血液;/(女)我也一样双手沾满鲜血,但只要一点点水就能把手洗干净;我们赶快离开这里,免得被他们怀疑。”歌剧的第一幕随着麦克白夫人野心的膨胀,直至完成谋杀,音乐充满着逐渐加强的紧张气氛,剧情与音乐配合得如此协调,以至这种紧张气
氛一直延续到歌剧的最后。从这一幕的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到,威尔第删去的是原著中叙事的成分,通过音乐的配合,加大了麦克白夫妇为了完成谋杀这件事所经历的复杂的心理斗争,在渲染紧张气氛上,歌剧的表现相对话剧而言更胜一筹,由此也可以看到,歌剧与话剧在表现重心与演出效果上的区别。

    威尔第的这个改变是贯穿这部歌剧始终的。在第二幕,麦克白因女巫预言班科的儿子将成为国王而忐忑不安,他们唱道:“(女)你为什么独自一人,该做的已经做了,你是国王了,苏格兰的国王!/(男)但女巫说班科的儿子将成为国王。/(女)但他们还活着。/(男)我将杀死他们。/(女)你会坚持你的决定吗?/(男)班科,战场的灵魂将死于今晚。/(女)夜晚,快来吧,遮掩一切光明,这一桩罪恶必须今夜完成。多么荣耀的生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第三幕,惊慌失措的麦克白无奈之中求助于女巫,女巫给了麦克白似乎不会被打败的信念,麦克白夫人无所畏惧地唱道;“现在勇气又重新回到了你的身上,鬼魂不会显灵,你将战无不胜。”在整部歌剧中,麦克白夫人是作曲家着力刻画的主要形象,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动力,威尔第把话剧中第二主人公刻画成了第一主人公,将麦克白刻画成一个有野心但怯懦、在重大问题上犹豫不决的形象,而将麦克白夫人刻画成一个极有权欲而且不择手段的女人,推动麦克白走进犯罪的深渊,这种欣赏的体验和欣赏话剧时的体验很不相同。

    这部歌剧简化原著的叙述性元素,同原著相比,除了加强对麦克白的刻画外,还着力刻画了女巫的场景及增加了多段合唱。威尔第在歌剧第一场用了较多的篇幅,有用了几乎整个第三场来表现麦克白与女巫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女巫象征着人类潜在的野心和欲望,莎士比亚认为这些野心和欲望往往能控制人的精神生活,对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就是如此,一旦这些欲望无限制地膨胀,可能会致人于死地。显然,威尔第认同莎士比亚这一思想,女巫的场景和音乐充满神秘诡异的气氛,很好地揭示了麦克白对权力既渴望又恐惧的内心活动,相比之下,歌剧中的女巫形象更具有慑人的艺术力量。另外,歌剧中有多段合唱,这种群众性的大场面,在话剧中是没有的。威尔第很重视歌剧中合唱的地位,认为它们雄壮有力,能体现人民的思想感情,《麦克白》中的合唱曲就传达出威尔第这一艺术思想。第一幕结束时的合唱曲《啊!我们失去了一位英明的国王》表达了群众对仁慈英明的邓肯王的缅怀;第二幕结束时的合唱曲《祝酒歌》表达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对麦克白的赞美以及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的复杂的心情;第四幕开始有一首悲伤的合唱曲,表达的是流亡的苏格兰人哀泣自己不幸的祖国以及对麦克白的控诉,全剧结束时的大合唱表现的是人民反抗暴君取得胜利的欢乐心情。歌剧剧本尽可能简化情节,而这些合唱曲起到了说明剧情、连缀剧情的作用,使歌剧的戏剧性因素显得更为紧凑,增强了歌剧的舞台表现效果。

    威尔第本人很满意《麦克白》,认为这是他从事歌剧创作以来写得最成功的一部歌剧,他将之献给他的恩人安东尼奥·巴列齐先生。1847年3月25日,在寄给巴列齐总谱时,威尔第写道:“这是我爱它胜过其他所有歌剧的《麦克白》,我以为,这是我最值得奉献给您的一件礼品。”《威尔第传》的作者写道:“在《麦克白》的写作中,威尔第表现了对舞台的深切理解,而这种理解正是他的成熟作品的重要特点。”一百多年来,这部歌剧经受了时间的考验,麦克白的歌剧形象和话剧形象一样深入人心,长久以来令人喜爱,也发人深思。

   参考书目:
   《威尔第传》,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话剧资料采用《莎士比亚戏剧集》,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八卷本第六卷。
   歌剧《麦克白》的资料根据“ Video production produced by Humphry Burton and directed by Dave Heather”。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871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