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全国学会 > 学会信息

第十六届年会第四组汇报
【时间:2016/10/30 】 【来源:无 】 【作者: 沧州师范学院 王桂宏】 【已经浏览2989 次】

 

 

    尊敬的谭会长,尊敬的程秘书长,在座的各位会长、领导、老师,还有南开的各位专家同仁:

    我代表第四组接受我们张梦新主持的指派,来汇报一下我们第四组研讨的情况。

    我们第四组应该是昨天下午四个讨论组中人气最旺的一个。有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的51位教师参加了我们小组的讨论。讨论组是由南开大学李瑞山教授召集的,浙江大学张梦新教授主持。我们组做主题发言的15位老师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大学语文的历史责任或者换个词讲就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王步高教授率先阐述自己的观点。他倾向于大学语文应该是国文教育,而非普通话口语教学。国文教育的历史责任可用三个继承三个提高来概括。所谓三个继承就是继承中华文脉;继承汉语的语脉;继承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德脉。他说中华文脉主要靠文言、文字与文学去延续。汉语语脉延续中特别可惜的是因为推广普通话丢失了入声,而我们要欣赏格律诗词体味汉语的音韵之美,是需要了解入声的。在德脉这一层他强调文以载道。主张通过学习儒道、古代著名思想家的精辟论述、或者古诗文,可以延续道德传统,提高全民族未来的道德水准。这会是国文教育的一大功德。三个提高一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我体会他更强调的是鉴赏能力,尤其是那种透过表象,以历史、美学、理论的眼光鉴赏审视的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鼓励文言写作;三是认为教学要提高学生根源于国人的逻辑判断思维能力。他打了个比方,把国文水平比喻成一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其他所有专业软件你要想运行得好,必须与该系统兼容,否则不支持。最后他有个论断,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后送出那么多留学生却没能像民国时期一样产生大师,原因可能就在于——“国文上不去,大师出不来”。

    王桂宏教授就我,是把大学语文还原到以汉语母语学习者为本的学生、学习、学情视角去认识的。大学语文面对的是即将走出校门独面世界的青年,而不像中小学那样面对的是需要启蒙教化的儿童少年。所以我们的使命就不能仅停留在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正向的语文素养培育上,而是要唤醒、整合、提升青年学生运用汉语母语展开独立精神活动的意识与能力,培育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或生命,运用汉语母语阅读、体悟、思辨、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语用素养。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重点自然不同于中小学,注重正向阅读理解鉴赏能力表达上,而应放在培育每一个言语生命多元对话批判阅读,思辨探究精当表达上,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身认知、情感、精神、意志的那种心灵汇聚,达成对语境、语体、语脉、语意、语感等言语表达要素的策略性认知,从而培育发展起青年学生同自我、同世界、同他人展开对话、建构关系、立言而立命的能力。

    沙家强老师他主张母语高等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母语教育的情怀,尤其是对汉字的美学要发扬光大。他认为中文文化的密码实际上在汉字中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柴艳萍老师关注的是如何把经典中的人文精神挖掘出来。

    我们讨论的第二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教?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们表达更多的是疑问和困惑。其中最多的困惑可能是来自课堂教学,疑惑的根源又源于学时的有限,像朱倩老师她强调只有20学时,陈林静老师强调只有32学时。有限的学时就带来了生存境遇的窘迫,所以老师们积极想办法。朱倩老师介绍了他们解放军艺术学院在徐同林教授带领下搞了专题化教学尝试,陈林静老师则提出了一系列困惑:为什么学生不喜欢阅读?为什么学生只关注现实的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学生不愿意架构不同于现实的精神世界?我们的教学是要把老师拉到学生的水平让他们接受,还是把学生拉到我们的层次让他成长?刘兆君老师建议像教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大学语文。他的经验是让学生教自己——“你给我讲”。陈红玲老师关注到的是微阅读,武媛媛老师尝试了翻转课堂。我的做法就不说了,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翻一下我提交大会的论文提纲,在35页。我更多的是从日课、书写学生精神成长史着力。我觉得学生的言语实践其实很丰富,他每天就生活在言语情境中,也就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极。不局限在阅读,不封闭在课堂,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能我们的大语教学就会开放出很多鲜艳的花来。赵卓教授高屋建瓴地建议青年教师,无论是史的角度,还是专题的角度,还是利用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有一个根本:你必须把握语文课的魅力所在,功能效应所在,你必须从语文出发,要最终归结到语文,要想方设法牵着学生走。

    我们讨论的第三个问题是大学语文教师如何成长?王步高教授建议做学问要“打井”与“开河”结合,补足自己的短板,有为才能有位。张梦新教授在点评中有很多精辟的说法,指出语文教学的人文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和做文,不同院校可结合办学特点开发教学专题。我自己十三年的大学语文教学体会是教学相长。我是提倡要阅读元典,所谓元典就是像《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之类经典中的经典。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跟学生讲“小用”“大用”“无用之用”之区分。整个这个学习的过程其实《论语·学而》中说得就挺好的,实习嘛——不断地让学生在日常言语实践中体味课堂语文学习成功的曼妙,第二呢有朋自远方来,我们现在与志同道合的人探讨交流的空间距离已经没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很多人随时聚到一起来交流,有不同意见时正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

    最后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每个大语老师,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爱阅读、爱思考、爱学习、热爱言语实践的人,那你知行合一的话,那你就能让自己的学养如梦想般丰盈,且充满自我更新的能量;也可以让自己成为学生眼中那种能够带来乐群祥瑞人生的可仰止的大山;也可能步步登高,真正成为大语教学之王。今天的汇报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2016年10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363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