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全国学会 > 历届年会

何立明:2010年宁波全国大语年会的几个感想
【时间:2010/11/9 】 【来源:作者赐稿 】 【作者: 武汉城市学院 何立明】 【已经浏览3895 次】


    2010年10月24日,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在浙江宁波举行,会期三天,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和宁波大学共同承办,来自全国一百二十多所高校及高职院校的大语教师200余人出席了这次年会。我们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教师何立明、李赵君参加了这届年会。这次会上,我院杨翔的“大语课堂实况录像”获得教学设计二等奖,何立明的“江汉大学试验师范学院大语教学经验小结”获得教学论文三等奖。这从侧面是对我院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个肯定。

    在这次年会期间,会上聆听专家学者的报告,会下同仁间沟通交流,会后学习大会提交的论文。通过学习思考,深感到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何二元《大学语文三十年》、东南大学王步高《试论重点高校大学语文等基础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华东师大徐中玉、吴芸茜《作为通识教育的大学语文》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陈世杰《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与多媒体课件制作之我见》这四篇论文尤为典型。它们能够集中反映这次年会上大学语文研究的新变化、所提出新问题,也隐约地回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语文的新发展”这么一个年会的研究主题。认真琢磨它们,可以提供给我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既保持大学语文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崇高理念,也保证大语教学层级差异下的课堂现实的生动效果的思考,使我们认识到大学语文的崇高理念在高等教育中是完全一致的,而在不同层次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又是有区别的。我们如果注意到大学语文教学中这种在一致中的区别,在差异中的同一,就可以从保证高教大众化时代具体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下面,结合我们高职高专学校的实际和几年来我校对大学语文的实践,尝试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语文在今天大众化时代如何建设,做一个大致的梳理,也为我们高职高专这个层次的大学语文的未来把握方向。

一 在现实影响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断发展深化

    《大学语文》课程的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变化的。

    《大学语文》课重新提出,是1978年由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倡议,在全国重新开设的。关于这门课开设的目的,是因为文革的遗毒,新入学的大学生们普遍语文能力差强人意,需要拾遗补缺,用匡亚明先生的说法,是由于“很多大学生,语文水平较低”,“首先要使大学生能普遍(通过语文学习)掌握(汉语言)这一打开科学领域大门的基本武器”。所以,大学语文初始阶段的主要属性,是弥补高中语文学习的不足。

    1980年10月,在上海召开了“大学语文教学讨论会”,参会的只有20多所高校;到了1981年,高自考把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必考科目,这个影响直到1986年,全国才有了400多所各级各类高校开设了大学语文课。因为,在这个阶段,大学语文定位于基本语文知识能力的“补课”课上,对于专业院校的影响力是很低的。

    不过,1978年大学语文的主要性质虽然依然是定位在工具性上,但经过匡亚明、徐中玉先生对这门课之意义的不断扩展性的阐释,它已经潜在地延伸拓展了这门课的属性和意义,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承作用;对现代人类共通精神文明的建设作用;应对和解答当下开放社会各种文化困惑的作用。

    这是大学语文的工具性质认识阶段。

    大学语文课程性质探索的第二个阶段,热潮是发生在2004年10月昆明全国大语年会第十届会议上,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会长齐森华认为大语的发展有了新机遇:一个是高校向综合性发展,为大语发展营造了生态环境;一个是为适应全国人文素质发展的趋势,大语的功利态度将被抛弃。大学语文的性质,由此得以在“高校素质教育”范畴中定位。

    素质包括思想品德(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等。大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具体落实在人文素质教育层面: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即1)仁爱精神: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道、仁爱的以人为本的精神。2)国家民族意识的培养:现代国家、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是其内涵之一。3)以道德为标准的主体人格精神:中国儒、释、道自古重视主体人格精神。4)中庸为贵的和谐精神:中和即中庸,即同和;过犹不及的精神;执两用中的精神。“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合而不同”。5)自爱自重自省自悟的自利精神等等。

    大学语文的定位,定位在边缘性、综合性、独立性和人文性中。边缘性是说大学语文介于哲学、文学、历史等之间;综合性是说大学语文与文学、史学、哲学相通,与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相容。兼包并蓄是大学语文的优势;独立性是说大学语文在诸多学科的交叉点上,相关而不可替代,因而在教学计划中应获得独立性。至于人文性,这是大学语文的本质特征。所以,综合性的人文教育,这个性质特征是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结论是,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核心基础的作用和地位。

    这是大学语文的人文性质认识阶段。

    对于大学语文性质探索的第三个阶段,来自各高校引进国外“通识教育”理念的当下,即把大学语文归属为一门通识课。

    其实,“(文化)素质教育”不等于(虽近似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实用的人和公民作准备,给学生基本能力训练,养成人合理的社会结构。公民与社会,这是西方高等教育提倡通识教育的核心词。通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知识性内容、技能性内容,包括写作、人文自然、定量研究、文学研究等。文化素质教育则是“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的教育,与通识教育是有区别的。这个后边再谈。

    将大学语文归属于通识教育,这样做的好处是肯定了大学语文的基础课地位,偏颇之处是把大学语文的地位下放到了“外国文学欣赏”、“茶道文化”、“美术欣赏”等美育品味能力训练课的水平上。

    比如,武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明、跨学科领域五大类,五类领域各提供10门左右的课程,共50门左右。其中包括数学精神与方法、博弈论、创业学、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领导学、性与社会、演讲与口才、音乐欣赏、美学概论、中国禁书大观、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法律理念与法律意识、中国哲学智慧等。

    这是大学语文的通识性质认识阶段。

    在这种视大学语文为通识课的流行观念下,也有许多高校为了不脱离大学语文的地位和性质,把通识教育具体落实在“大学语文课程群”的构建上。课程群即是以核心课带动一批选修课,构成一个系列。目前大学语文虽还不是一门学科,仅是一门课程,但可以在“课程群”的概念下加大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功效,来加强和建设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以大学语文为核心课,围绕其开设一系列必修或选修课程,加深内涵、扩大外延,形成大学语文课程群。由此,来保证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课程性质。

    相对于高中语文,大学语文越来越讲求“大”,即内涵的综合性、外延的开放性。今天讲大学语文的开放性,即是在全球化国际竞争背景下来观照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与性质。为了应对汉文化受到的国际冲击,也为了拓展中国对外的软实力,大学的语文属性在现实中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时下落实到“大学母语教育”这一全新的概念上。

    南开大学陈洪归结大学语文的属性,为“母语、母语教育承载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母语、母语文学、母语教育,她们承载着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这一现实意义上。故而,大学语文是基于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统一的高等阶段的母语教育。

    这是对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和探索。

二 三十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成果累累

    大学语文在全国高校开设,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年历程。这三十年里,大学语文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8年,教育部以文件形式转发湖南“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大学语文课被安排在大学基础必修课之列。

    另外,大学语文的性质的探索已经推进到新的阶段。如从“语言”,到“文学”再到“文化”;从工具课,到人文课,再到通识课,到“文化素质教学”课,最后落实到今天“大学母语教育”。

    已经达成一致是,无论大学语文如何规定崇高的性质和意义,构成“大学语文课程”的每一节“大学语文课”,始终都要从一篇篇具体的经典作品鉴赏起步,以文学原典为阐释、评述的基础。这一点得到了大学语文界同仁的共识。

    第三,大语课本目前已经出版使用的有1402种类,基本形成了徐中玉的华东师大版、王步高的南京大学版、温儒敏的苏教版和陈洪的高教版,这四种分别以精选篇目、厚重文选、专题单元和文体成章的形式,构成了现有教材的四种体例。其它教材的编写,再难逃此窠臼,所以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目前暂告一段落。

    第四,全国、省市、学校,乃至一般院校和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评选,已经有了原则和构架,多已花落各家。目前国家级大学语文精品课程有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大、安徽师大和济南职业学院。尤其是济南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评上国家级精品课,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的质量和地位的跃迁。

    最后,对于大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构成的研究,也已有了定论,那就是“大学语文教师应是一门专业兼顾大学语文,使大学语文课有专业的根”。即实用(大学语文)+学理(专业背景)=大学语文师资。大学语文属于“高等母语教育”。一个好的大学语文课教师,也就是课程建设好、授课水平好、中文学科范围广、传统学科方向上术业有专攻的教师,由此,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具有的知识贮备和知识结构已有了定论。

    现在,大学语文的性质功能、学科地位、教材类型、课程建设、教学师资等研究,都已基本达成共识。大学语文的研究已经进入到课堂教学研究上,这是徐中玉先生一直呼吁的落实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根底。

三 目前“大学语文”教学教研进入分层分级化

    这次宁波会议的重点,落实在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这个热点上。

    一是按照高校的层次不同,教学方法各有差异,重点高校凸出大学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如王步高提出研究性教学);一般高校注重大学语文课堂的讨论性(如徐中玉、吴芸茜提出以学生需要为中心,认为一堂课“就课文中的某些话题、学生们遇到的各类问题,在师生间组织一些讨论,就作品多想想对自己为人处世有哪些触动启发、有什么感受和疑问等等,提出来讨论”);职业院校则倾向与注重大学语文课堂的实用性和职业特色性(如周治南提出高职院校要搞实用语文,我校李赵君提出要编写本校特色的大语教材等)。

    一是各高校大学语文教研室和任课教师们,大学语文的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百花齐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争奇斗艳。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大学提出培养实用型人才,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安排大学语文教学;北方工业大学对大学语文不采取期末考试,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问题讨论”、“情景体验”和“专题述评”上,用学生自主活动的深度来确定学习成绩的优良;我们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一贯主张“学生高兴、教师高兴、教材高兴”,即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落实在学生很喜欢、老师有热力、教学大纲也满意的质地上,强调大学语文课堂的魅力和吸引力。

    这次宁波会议上大学语文研究向课堂教学转向,说明了大学语文的成熟和自信。

    会长谭帆在大会发言指出,“大学应该落实在两个空间上,一个是师生互动的共同课堂,一个是教师拥有的个人书房。”这是对大学语文以平常心回归课堂教学的最好诠释。又说,“大学语文还是应该读经典,不要作品不够背景来凑。”这是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基本平台和活水源头的点睛之笔。谭帆还说,“老师不要一言堂,要让学生读书、写感想。”这是对大语课堂师生互动关系的最好写照。

    让大学语文真正回到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大学语文的性质和意义。各院校所不同的是大学语文教学层级,即要依据重点、非重点,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等不同级别学校的知识含量、学生质量和办学目标层次要求,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化大学语文;各院校相同的是大学语文教育理念,即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教育这一理念是一致的,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大学语文。

    依院校层级不同,同在课堂教学上推动大学语文研究新步伐,这是大学语文研究的新阶段。

四 “大学语文”是一块自由、愉快而有无限未来的领域

    联系我院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实际、宁波会议带来反思,得出以下结论。

    大学语文已经跨越了工具训练的低端要求,要走进大学生精神文明素质教育领域,切入所在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专业目标细化,落实在职业人格精神的养成、幸福人生生活的态度(知识、情感和意志)、语言素质技能的获得上。这样一些内容,过去三十年来一步一步探讨在大学语文课程群的构建、教材建设、教师知识储备、课堂教学方法、课外活动和考试方法等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到了今天,则归宗到要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来落实。

    在上述大学语文课程历史发展的积淀下,在现实中我们获得足够的空间,分层级处理好大学语文的最高理念与最低目标的关系,促使大学语文的日常课堂教学越生动活泼,保证我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未来就越宽旷。

    我们首先要注意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性。任何大学语文都要注意选择好作品来作为滋养、培育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资源。通过具体作品中的人文性阅读,来穿透现实中的种种困惑和问题。这种原典出发的现实针对性,是课堂上串起教师、教材、教学和学生诸要素的一根红线,也是激发大学语文日常教学中百花齐放、师生互动的关戾点。原典阅读与现实讨论的结合、文本分析与品味修养的互生。这其中到底是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还是鉴赏性学习、灌输性学习,都要在文本资源与现实关照的结合下,根据课堂层次出发来活泼教学,这是大学语文研究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新特质。

    武汉大学教授徐绍健曾到北京考察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他介绍说北京大学的大学语文是理工医的必修课,他们认为大学语文就是要讲得有趣(审美性),目的就达到了。北大曾一度砍了大学语文,后来发现全校没有一个人文素质的基本课程,发现还是要恢复,而且请了王宁、钱理群这些学者来讲,扩大大学语文的影响。故大学语文根本的问题是课上得好的问题,课上得好,大学语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里,介绍的北大大学语文审美鉴赏性学习与王步高教授介绍清华的研究性学习的不同,还有前边提到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陈世杰的述评性学习的不同,就是根据课堂层次来活泼教学的生动例子。

    其次,我们要注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计划在坚持大学语文理念一致性的前提下,通过差异性来落实大学语文教学。我们要以职业教育为特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校内精品课程为目标,以校际大学语文学科研究教学研究的互动为参照系,全教研室老师相互促进、共同协作,努力使我院大学语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注重差异的作法是,在我们高职高专教学中,大学语文课应该有“分级“思维,即有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高端是一方面,即是贯彻人文教育理念,如英人白壁德(大学资深人文教授)的要求语言和文学对学生人文品性的养成。如他说:“努力复兴那种今天几乎已经失传的阅读艺术”。

    斯宾诺莎说过,一个人的眼前应当时常出现某种人性的典范。换句话说,一个人应当具有一种他所尊重的人文标准,从中帮助他区分自己或别人身上,什么是创新的?什么又只是畸形和反常的。对于这种人文标准,只有少数人可能会通过哲学的洞见获得;在大多数情况下,多数人是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认识而达到的。这些杰出的作品就象是一条绵绵不断的金链,把更永恒的作品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传统。用爱默生的话来讲,她们就象一个绅士所写,本质上是那么和谐统一。简言之,如果想发扬人文主义,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努力复兴那种今天几乎已经失传的阅读艺术。(白碧德)

    低端是另一方面,是提供给学生起码的关于幸福人生的要义,如学者薛涌介绍的成为一门关于幸福的辅导课程。美国学者薛涌曾有一篇文章,提到《波士顿环球报》上一文,该文综述了许多专家给刚入学大学生的建议,从中看到美国大学教育的理念。这些建议的第十二条是:选修关于“幸福”的心理课程,在哈佛,这一课程是最热门的课之一。文章强调说,对于这“关于幸福的课程”,如若“大学开不出这样的课,是不合格的。”对于我们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而言,我们也设想《大学语文》课不单单是一门工具课,更完美的是发挥其高职高专生“关乎幸福的课程”之意义。

    我们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注重上述高端与低端的区别,就是在校内课堂细化“层级”差异。这个“层级”差异体现在不同专业班级教学中,可以把“艺术阅读”作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而把“关乎幸福”运用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具体操作落实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计划、内容、方法和对学生困惑的回应之中。

    第三,我们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是,要以社会、职场、学生的实际、学生未来职场发展的需要,以人文精神专题组元,通过模块式教学,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文本的选择以优秀的文本为人文精神的载体,在突出人文精神的养成的同时强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语言运用的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及专业的特点,发挥教师的特长,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让学生乐于所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把学生平时的活动与考试统一起来。构筑大学语文课程群,在主干课程之外,依学生的兴趣及特长开设选修课。进行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扩充教学资源,是学生在兴趣点上能够自主学习。

    总之,大学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一个人生练习的课堂,大学语文是大学生进入社会职场前最后一门储备个人文化精神食粮的课程,让我们持守大学语文母语教育的崇高理念,注意把理念落实到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大学语文教学的“层级”性,使《大学语文》课既有持正守中的理念,又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成为帮助学生精神成人、幸福生活的一门阳光雨露的课。

本站链接: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新闻总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552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