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全国学会 > 历届年会

参加2004年全国大学语文年会的情况简报
【时间:2008/5/21 】 【来源:中华大学语文 2004-12-20 】 【作者: 何立明】 【已经浏览4032 次】

 原网址:http://www.zhdxyw.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于2004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云南昆明市举行。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2)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和教学方法及经验展示。
    
    参加会议的有云南省教育厅长、在云南相关学会负责人、云南省有关高校负责人、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会长和全国一百多所高校近一百八十位大学语文教师。
    
    会议期间分别就会议的主要议题举行了两次大会发言和两次分组讨论。湖北暨武汉地区高校与会者递交了论文交流,在各自小组分别就大语性质、教学方法等问题,以及大语网上教学互动平台建设问题作了发言和介绍。会下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极其实验师范学院与会教师进行了亲密的接触,与部分兄弟院校与会教师进行了部分接触,达成了往来联系的共识。

     大会在五十多位申请中,新发展了三十多位新会员。

     会议期间,组织了相关考察学习活动,如瞻仰了西南联大旧址。

     大会发言的主要内容

    (一)全国大语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齐森华认为大学语文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形势和机遇:
    
    1、大语课程覆盖了所有高校;大语的地位在全日制高校与政治、外语不相上下;大语师资队伍充实,教授和博士不在少数,有的高校建立了专门的教学教研室(部),专家学者介入了大语教材的编写。
    
    2、高校向综合性发展,为大语发展营造了生态环境;适应全国人文素质发展的趋势,大语的功利态度将被抛弃;高校传统型的教学方法正在改革,为大语的后来居上提供机遇。

    (二)全国文化学会专家(?)张文重以自己的角度阐述了大学语文的地位问题:
    
    大学语文应当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特别是在高校素质教育范畴中定位;在边缘性、综合性、独立性和人文性之定性中定位(边缘性——边缘交叉:大学语文在哲学、文学、历史等之间定位;综合性——优势所在:大学语文文学、史学、哲学相通;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相容;大语有可包容的优势;独立性——大学语文在夹缝中、在多学科中交叉点上不可替代、在教育部的计划中获得独立性;人文性——这是大学语文的本质特征:综合人文教育,是任何学科不能替代的。

     张文重又特别谈到了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语文的人文性表现其独立性,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立地位。素质包括思想品德(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包括心理素质)。而人文素质是当下大学生的一个重大缺陷。因此,在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层面,要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所谓人文内涵主要有:

     1)仁爱精神: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道、仁爱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2)国家民族意识的培养:现代国家、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是其内涵之一。
     3)以道德为标准的主体人格精神:中国儒、释、道自古重视主体人格精神。
     4)中庸为贵的和谐精神:中和即中庸,即同和;过犹不及的精神;执两用中的精神。“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合而不同”。
     5)自爱自重自腥自悟的自利精神。
    
    (三)上海交通大学素质和通识教育课题组张耀辉介绍了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为大学语文发挥人文素质或通识教育提供思路:
    
    大学生素质是由1)思想素质;2)文化素质(包括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3)专业素质;4)身心素质构成。其关系是:思想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主干;身心素质是保障。四素质之和,为大学生全面素质。其中文化素质内涵是文史哲(对理科生)和自然科学知识(对文科生)。

     文化素质教育不等于,但近似于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成为近代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1)通识教育为培养合格实用的人和公民作准备;2)文化修养,养成人的合理结构;3)给学生基本能力训练,获得合理的能力结构。这也是西方高等教育提倡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通识课程的主要内容1)技能性内容:写作在其中;2)知识性内容:人文、自然、定量研究、文学研究等。
    
    我国高校十年文化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1)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促进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认识了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素质问题的关系。认识到知识是目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关键、素质是根本。还认识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一鸟两翼。2)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环节。课堂、校内文化和校外教育实践三位一体。比如在学分中不少于10个学分(不含外语和政治;清华达到16学分,南大12学分)。又比如在教学计划四大课程模块(公共必修课、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前沿课)和第二课堂(人文讲座、高雅艺术讲座、大学艺术比赛和校外基地)的课程设计中切实落实。
    
    对今后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建议:1)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中要有素质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教育部第一批两门精品课程已评出有西北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清华大学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第二批正在申报中,有上海交大的“交响乐欣赏”等。大学语文要力争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东南大学的“大学语文”正在申报教育部网上精品课程)。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教材建设,包括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等。3)文化素质教育要更好宏扬民族精神、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改革道德品质教育放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去。4)要出经验。比如湖南大学的“三全”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面向素质教育全过程);上海交大“五个渗透”(专业学习中、课余中、社团中、社区-宿舍生活中、网络中);复旦大学的“博雅教育”(言——雅言:听名家讲座;颂——雅颂:颂读名家名篇;持——雅持:练陶艺、茶道等;典——雅典:读看经典)。

    (四)北方工业大学教授顾建华根据多年的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对大学语文的定位谈了他们的看法:
    
    1)大学语文是语文课,不是文化课,所以听说读写是其基本。2)大学语文是综合性语文,不是单纯语文,应当成为进入文、史、哲、经、军、法律、科技等专业学科的桥梁和入门径津。3)大学语文应当注重情感性,不是文字语法课,应当带动道德、审美等情感教育。因此,大学语文是美育之一,培养爱国做人的情操,培养做人的基础(伦理人、道德人、审美人、社会人、文化人…)。4)大学语文课程少,故是核心基础课程。应当于比如外国文学欣赏、茶道文化、美术欣赏等选修课配套,构成课程组(课程群)的网络关系。
   
    (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中学语文指导委员会委员、大学语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方智范介绍了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对语文课程的定位:
    
    1)语文教育理念:语文是母语课程,具有精神哺育功能。语文要发挥精神成人、精神养育的作用,产生培养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公民的功能课程的作用。母语教育提升人的文化品位,建构精神世界。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2)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即是语文的实用功能,听说读写;所谓人文性,即是发挥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作用。3)语文的转型,要以知识为先导,能力为中心(听说读写),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语文三大能力的培养,即语文应用能力(包括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语文的审美能力(包括情感发展等),语文的探究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等)。4)语文课程的目标,要体现人文教育。阅读是多重对话,阅读是文学审美教育;文学审美教育要强调感性体验。优秀文学经典(民族文化是以优秀文学经典为宝库)、语文写作、口语交际。5)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目标,人文主题要体现在教材编写中,比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要涉及体验性、探究性活动,提高各方面能力。

    大会的主要经验或结论
    
    1)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核心基础的作用和地位。应当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使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程中发挥基础核心作用。大学语文所选传统篇目都是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学经典,所选外国篇目也都是人类文明的精粹。其素质教育的人文性、渗透性、知识教育的基础性、交叉性和能力教育的综合性、审美性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2)围绕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应对当下大学生语文素质低下的现实,强化和提高大学语文在高校学科中的地位。目前大学语文虽还不是一门学科,仅是一门课程,但可以在“课程群”的概念下,在加大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功效中,来加强和建设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课程群即是以核心课带动一批选修课,构成一个系列。如以大学语文为核心课,围绕着开设一些列必修或选修课程,加深内涵、扩大外延,形成大学语文课程群。
    
    3)大学语文的地位不能等靠教育部颁布课程条令来确立,而是靠各教师或高校在默默努力工作中用成绩和态度来说话。如吉林大学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大学语文硕士点,招生三十人;武汉大学设立了大学语文教学部,徐绍建老师以大学语文课程成果评聘为正教授;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建设了从教材系列到多媒体配套软件,以至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的大学语文工程,以获得教育部网上人文素质教育精品课程评选初试合格。这样,从学部创设、师资队伍、课程设计、教材系列建设、网络教学新手段等方面加强和提高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地位。 
     
    4)要注重大学语文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关系的协调发展。既是语文就要首先满足听说读写的具体实用能力培养要求;既是大学语文,即综合性语文也要注意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我们江汉大学实验师范这几年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与大会的经验应当是一致的,即对应着高校培养经济人、文化人和社会人的人才规格,具体教学中以工具实用性为基础、文学情感性为手段、社会人文知识性为拓展,贯穿于大学语文的每一课、每一篇(章)乃至整个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之中。

     2004年11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065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