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二元教学 > 杭师作业

推荐:陈佳课堂笔记
【时间:2007/7/2 】 【来源:本站 】 【作者: 陈佳】 【已经浏览4200 次】

    推荐:陈佳这篇笔记很好,虽然有点滞后,我已把教案挂网上了,但是她并没有照抄老师教案,而是把老师讲课内容、自己听课感想,甚至课堂播放的视频内容都结合起来了,值得大家学习。(何)

 

《看蒙娜丽莎看》的课堂笔记

《看蒙娜丽莎看》这篇文章,老师讲的非常详细生动,并在网上为我们怎样写论文,研究问题准备非常细致的教案,看到这些老师贴心准备的教案,让学生心里非常感动。虽然,这篇老师花了两周时间讲的《看蒙娜丽莎看》,课堂上讲的大部分东西都已经被老师整理出来了,但是,我想不同的同学听老师的课,还是会有不同的感受的!因此,我决定还是把这篇课文的课堂笔记结合我自己的感受发上来,让老师给予指导。

一、怎样写论文

老师结合网络和媒体上流传着的一条信息:“上海师范大学2002级油画本科班12名学生论文被集体“枪毙”,原因就是毕业论文不合格”,给我们讲述了论文应该怎么样写的问题。

中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写议论文,是先要写下论点,然后是论据和论证。即写议论文要先有一个正确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收集材料(论据),最后用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不符合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正确的写作方法,应该是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开头没有一个“正确”的观点突然出现,而是只有问题,然后分析,收集材料,最终解决问题。即使是解决不了问题也可以,起码有一个“此路不通”的作用。

“全班论文被枪毙”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他们本身不是不懂怎么样写论文,而是刻意创新,以致写出来的论文不符合学校的论文写作要求被枪毙。是太超前了,不符合当代社会论文里的“规”,还是教育制度存在问题?这个问题不同立场的人持有不同等观点,我们且不论“枪毙”是对还是错,反正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样地论文”不能被如今已经如此开放的社会所接受。这时我不禁想到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艺术家徐渭,“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狂人徐渭。徐渭在世时,才华横溢,诗文书画等诸多方面的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前少古人后无来者。但他同时怀才不遇,生活坎坷,曾八次参加科举而无一次及弟,其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亦埋没于乡野之间,“名不出于越”。徐文长是一个奇才,诗文,行为,计谋等“无之而不奇”,确有才华却不能融于封建社会,“雅不与时调合”。他的疯癫不是刻意而为之,然而这自然流露地疯狂行为却震荡人心。如此奇才,诞生在封建社会更不可能被接受,也只能叹一句“悲夫!”啊!

二、题目的争议

        达芬奇创造了“蒙娜丽莎”,制造了蒙娜丽莎的“看”。如果要说“看蒙娜丽莎看”这个题目引起了观者与被观者无数的循环互动,那么达芬奇无疑与蒙娜丽莎形成了第一次互动。

熊秉明是喜好这种文字游戏,他做过一首《静夜思变调》(之四)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明明月/低头思故思故思故乡/床前光/地上霜/望明月/思故乡/月光/是霜/望月/思乡/月/霜/望/乡

他在临死前还特别推崇了台湾诗人林亨泰的一首诗,题目是《二倍距离》:

你的诞生已经
诞生的你的死
已经不死的你
的诞生已经诞
生的你的死已
经不死的你

老师还找来了类似的卞之琳的一首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三、接着列举了西方与东方看画的不同点,以及以这个为切入点研究,评价一幅画西方说法有何特设,并且如果变成“中式”的又该怎么说。还有拿“蒙娜丽莎”与安格尔、提香、林布兰特(伦勃朗)作品比较,罗列课文中提到地符合条件地作品,进行对照分析。贬斥了其他同类艺术家的作品来吹捧“蒙娜丽莎”。对于“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历史上有非常多的说法。其中我更愿意相信的是“达芬奇为了唤起这位贵妇人发自内心的情感,请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都没有用,直至有一天这个贵妇人翻阅到达芬奇画的飞行器草图,觉得很好玩,才发出了些许微笑,被达芬奇捕捉到,并成功地塑造了出来。”并且熊秉明先生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给人视觉上不仅仅是少女肉体上的吸引,而是一种自信的少妇的灵魂上的交流。

四、达芬奇和“蒙娜丽莎”的关系

达芬奇是非婚生子,由母亲单独抚养,童年在田庄长大,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也是因为没有正规教育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使他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他自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尤其喜爱绘画。他喜欢观察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妙。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束——对生活之不可知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他是一位少年天才,也是一位科学巨匠,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眼光与科学知识水平超越了他的时代。他的一些发明的手稿,到现在看来都看堪称神奇。

晚年的达芬奇没有再作画,直到他50岁,遇见模特吉奥孔才使他重拾画笔。他是发现了什么呢?我想“蒙娜丽莎”如果真是看了达芬奇画的飞行器草图,而发出的微笑,我想也是非常复杂的,有惊奇,疑惑不解,也有一丝期望和不信的矛盾心情吧!正是这种笑容唤起了达芬奇的某种共鸣。这种微笑融入了他对母亲的特殊感情,和探索整个世界的热情。而这种无止境的探索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完成啊!

姓名:陈佳

学号:0407051031

班级:04视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109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