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二元教学 > 杭师作业

第八单元《爱情婚姻》课堂笔记(学生朱艳飞)
【时间:2007/7/2 】 【来源:本站 】 【作者: 绘画042 朱艳飞】 【已经浏览4339 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的爱情取向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像他这样特殊经历的人,希望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当她的这一段爱情被亵渎之后,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任何物质对她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这一个传统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使人们对物质鄙视并抛弃,对精神而赞扬。与此相反的,比如法国的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中,基督山伯爵原本是一个水手,受人陷害后入狱,在狱中的一个人告诉他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宝藏。他身蒙十七年大狱之害。他没有放弃,他充分的看到了金钱的力量。出狱后他找到宝藏,他用金钱来报恩,用这些金钱来救济人。这两个故事反映出小农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西方人追求物质至上,而中国则视为洪水猛兽,中国社会把资本主义的百宝箱抛弃了。以此也可以反映出中国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因素。

   《翠翠》作者沈从文。老师在一开始说到这篇课文时就指出这篇课文存在问题。后来解释教材中的是这篇课文是节选的内容。每一章挑选出来,而在挑选的地方没有注明是节选,所以显得课文看起来有点问题。教材中节选的是写翠翠情感的部分。写翠翠遇见二老,产生朦胧的情感,但是二人没有直接的交谈,翠翠自己心中有一种异样的情感,便是爱情,但翠翠自己不知道这种感觉就是爱情。大老遇见了翠翠,对她产生爱意,大老抢先试探性的问了翠翠的爷爷,爷爷的回答是车有车路,船有船路,就是要么明媒正娶或者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在喜欢的人的住处附近唱歌。后来大老请了媒人,但是爷爷没有答应,要看翠翠自己的意思。大老与二老聊天时得知二老也喜欢上了翠翠,于是使大老有了误解。后来大老离开了家成全弟弟二老,但是途中大老不幸出事了。二老认为是翠翠的爷爷害死了大老。翠翠与二老的婚事于是隔在了大老的死上了。大老二老的父亲是当地很有头面的人物,对人特别的豪爽,他从没有嫌弃过翠翠。在翠翠爷爷去世之后想接翠翠到他家住,等二老回来后好成亲,但终究没有。翠翠还是住在山上。这里人物表面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对之处,看不出来到底出了设么问题,从这里又可以联系到人的爱情观。世界上真的有纯洁的爱情么?老师的观点是世界上不可能存在那样的爱情。他必然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纯洁的爱情之可能出现在小说中,只可能出现在琼瑶的电视剧中。《边城》中写出湘西纯朴的民风没有受到外面的经济开放的影响,歌颂翠翠的单纯和天真,但也逃离不了现实社会。爷爷在二老的父亲面前感到了无形的压力,两家经济地位不同,再加上二老的父亲对翠翠爷爷的冷淡,一个地主曾将一个作坊作为他女儿的陪嫁物欲将女儿嫁给二老,而翠翠的爷爷只有一只船,自然感到有压力。但是二老自己心里还是爱着翠翠的。问二老是要船还是要作坊,二老自己回答说我看我是船的命。课文没有正面展开对贫与富得描写,但是人们的价值观已经悄悄的在发生变化了,影响人们的命运,翠翠的命运总感觉在哪里出了问题,就是这里。

   《菉竹山房》作者吴祖缃。小说表现一个传统女性无爱的凄凉人生历程,揭示出封建传统文化对人性和生命的压抑与摧残。爱情悲剧也有美丑之分,悲剧也可以是美的,也可以写得很凄美,如李清照的“凄凄惨惨切切”。但此篇小说没有一点美的感觉,甚至是发霉,认为是审美有问题。教材中选这篇文章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取向。即使是巴金先生的《家》、《春》、《秋》,确实也是悲剧,但也有一种美感,他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选这篇课文的人数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五十。首先带着一个问题去看这篇文章:《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有三个回答:一是讽刺说,讽刺唐明皇的耽乐误国,导致后来的“安史之乱”。二是爱情说,歌颂二人的纯洁爱情。 三是双重主题,两方面皆有。讲这篇课文首先老师从朗诵开始。老师播放了两段朗诵的视频。第一段视频老师讲到上前面别的班级的一堂课时播放这段视频下面居然有同学笑了起来。原因是视频中朗诵着的表演过火了,有点夸张。朗诵悲剧居然可以使听者发笑,那么这个就表明是朗诵着最大的失败。在我看来他们更像是戏剧中的两个人物在对白,人物表情起伏太大,仿佛把自身置身于戏剧之中,感情完全投入到了故事中的人物了。朗诵者对自己的角色没有定位,既然是朗诵者则必须是从作者白居易的角度去朗诵,而不是表演话剧或者别的什么舞台剧,这样你就可以从故事人物本身的角度去说话。播放的第二段视频便与之不同,《唐之韵》之中的一节,朗诵的《长恨歌》,雅俗共赏,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朗诵给人感觉贴切,恰当的表现出了诗的爱情主题。抒情深挚,缠绵细腻。由此可以试想我们以后在朗诵文章的时候,千万不可像第一种情况,表现的太过火,便适得其反。朗诵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比较重点的内容,学校里有很多的朗诵比赛,要朗诵好当然离不开平时的多多练习,再就是多多的看看名家是如何朗诵的。

2006年12月5日

评:纪录很准确、完整。但是最后关于朗诵,应该把课堂上同学的不同意见也写上。(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4670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