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二元教学 > 杭师大语

人情世态章概述
【时间:2008/9/30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6266 次】

单元提示的基本意思有三点:

1.人情世态的丰富多样性;
2.人情无非一“情”字,如果“品格修养”、“社会人生”说的是一个“理”字,那么这一章说的就是“情”字,许多不可理喻的事情,都可以情说之。
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体味人情世态是青年人走向成熟的必修课程。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教材说意境朦胧含蓄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这首诗的意象是朦胧的,“伊人”是谁?是男是女?长的什么样子?和抒情主人公是什么关系?都朦胧不清,正因如此,更觉其美。这首诗的主题也是朦胧的,有人说是对爱人的追求,有人说是一首招贤诗,还有人说是一首讽刺诗,教材把它归之于“人情世态”章,应该是主张爱情说。而我认为这是一首由爱情生发出来的象征诗,正如《舞会以后》说的:“瓶子里的水只要倒出一滴,其余的便常常会大股大股地跟着往外倾泻。同样,我心中对瓦莲卡的爱,也把蕴藏在我内心的全部爱的力量释放出来了。那时我真是用我的爱拥抱了全世界。”对爱情的追求,也可以扩大为象征人生的追寻,人生因为追寻而美丽,美丽的是追寻的过程,而不在乎最终的结果。


陌上桑

汉乐府是汉朝收集民歌的机构,这首诗是典型的民歌。和诗经时代四字格的国风相比,汉乐府虽然在句式上只多了一个字,但是诗歌风格因此变得活泼轻松,非常适合说民间故事。教材提示说这首民歌将民间流行的“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大主题融为一体,惜言之未详,可作一论文题目。

问题与思考:罗敷的身份#ㄏ轮苤氐憧危?/P>


贫 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大语试卷中的一道选择题

A.一、二两联写纯朴的女子因为贫穷待嫁闺中的苦闷,表现了她在追求奇异打扮的社会里洁身自好、崇尚朴素的品格。
B.第三联写女子自恃能工巧手,敢在人前夸口,不把眉毛画得长长地去同别人争妍斗丽,反映她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C.第四联写她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年复一年地为别人做嫁衣,忧郁神伤的贫女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D.这首诗语意双关,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对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这种人才制度的强烈不满。

[参] 以女子自况,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法,比如唐朝朱庆余赴京赶考时给张籍的一首诗《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枕中记

唐传奇,吕洞宾度一书生,让其一梦见一生,一生即一梦,人生如梦,原来富贵荣华都是过眼云烟——本章题为“人情世态”,亦有看破红尘的意思,一方面有消极一面,另一方面也能缓解人的紧张心理,从而釜底抽薪,消解人们追求世间紧缺资源的紧张局面。

西方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十九世纪初,心理学的研究开始在欧洲兴起,法国有几个心理学家做一个试验,接受试验的人名叫马利。他在柔和的灯光下打瞌睡,旁观的心理学家一听到他发出鼾声,就在他颈上打一下,把他打醒,问他可有做梦,做了什么梦。心理学家是想了解一下他在这短促的时间中,梦中经历的时间是多久。马利讲出来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他在梦中参加了法国大革命,在巴黎做过巷战,经历了很长的恐怖时期,最后被送上断头台。心理学家在他颈上拍一下,在梦中就变成了断头台的铡刀铡下来了!

我女儿小时候(九岁)也讲过她做的一个梦:

二十世纪的晚上,我经常做一个可怕的梦。梦见我正在睡觉的时候,突然,听到嗡嗡的声音,原来是日本鬼子的战斗机来了。听邻居说:“日本鬼子来打中国哩先打咱们这幢楼。”我一听吓得魂飞魄散。导弹马上要发射了,我赶紧将家里的桌子顶在头上向楼下跑去。这时我听到轰隆一声整幢楼被炸得支离破碎,我被吓的目瞪口呆。飞机飞走了我才偷偷地从桌子底下钻出来。同班同学何佳俊来了,他气愤地说:“家被炸毁了,日本鬼子还遍地都是,这可怎么办呢?”我从口袋里拿出一笔钱来,说:“这些钱够我们去另外国家生存了。”何佳俊说:“好的,我们现在就走吧。”我和何佳俊去了一个黑人国家,那里的黑人热情地款待了我们。可没过多久,日本人知道这里有很多中国人,就派了一个大部队来捉拿中国人。幸好我和何佳俊躲了过去。后来我们又去了很多国家,比如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阿根廷、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等。在法国我刚搬进了新居不过两天,就被日本的一枚原子弹正中红心,没办法,我只好望了一眼被炸毁的新居,赶快离开了这个鬼地方。在许多国家里我都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最后我又不知不觉地回到了中国的南京。忽然一阵撕杀声从我耳旁经过,我慢慢地睁开了那朦胧的双眼,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成千上万的骨架、骷髅头,日本鬼子用铁链将骷髅头穿起来,扔进了一个大坟堆。我吓得快昏过去了。在那次战斗中死了30万中国人,幸好我逃了出来。


兰陵王·柳

周邦彦,北宋词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善长调。

然我不喜,试比较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夜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试比较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才是活的语言。


暗香

南宋词人姜夔的这首咏梅词在文学史上评价很高,堪与北宋诗人林和靖(林逋)咏梅诗比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首《暗香》就用了这个典故。姜夔这两首词本是合壁之作,以一篇序言挈领,故不应只选一首,作为大学语文,应该更注重选篇的完整。

都说姜词清空,又曰清空骚雅,可与此词细细体会。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乡下人眼中的世态人情,天下第一恶搞文章。可见恶搞亦是一种文学传统,只要不搞到自己头上,不妨夸奖为好文章。

元曲是古代的俗文学,俗的好,可谓大俗即大雅。


报刘一丈书

描画了一群奔走权门的无耻之徒的嘴脸,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一种世态人情。


金缕曲

纳兰性德,满族人,清初文学家。喜欢中原文化,词豪放,口语入词,如“德也狂生耳”,“冷笑置之而已”。我更喜欢他的另一小词《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是一首精致优美的小诗,适合反复吟唱玩味,不适合讲解。这首诗徐志摩写给他的母校,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学校里的人情世态应该比社会更单纯更理想些,尽管现在正身处其中时我们不会感到,我们还会骂现在的学校比社会还黑暗,但是将来离开了学校,真正走上社会,我们会知道不是这样,那时候我们就会更加喜欢这首诗。


吃饭

尽管我也喜欢钱钟书,但是不能不说他的文章是老于世故者的文章(我之所以说文章而不说散文或杂文,因为那是一种散文与杂文两者之间的文体)。大学语文上一版本也有一篇钱钟书的文章《钱》,单看题目就知道更加世故了。青年人因为不谙世故,所以不妨读读,了解一点人情世态,但假如你已是一个世故的人,那就不要再读了,前人说的对,“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世故是人心的衰老。


我与地坛

史铁生的这篇小说一定要看全文,教材只节选了前三节,如果这样我们就只能看到亲情与家庭,必须看完全部七节,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是人情和世态。当然,这仍是人情世态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就需要自己去想,小说说:“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这是一个真正生活过思考过的人的大彻大悟。


绳子的故事

这篇小说看似有点荒诞,但荒诞的事情世界上正多,这也是一种人情世态。上一级同学课堂提问:“莫泊桑《绳子的故事》说一个农民因为拣了一段绳子后来就含冤死去,好象比较荒诞,不太真实。”其实荒诞也是一种真实,荒诞派文学(当然莫泊桑不属于荒诞派)更注重生活中那些似乎缺少故事情节、然而却大量存在的真实现象,主人公常常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降临到他们身上的悲剧往往莫名其妙,找不到真正的事主,如鲁迅所说的“近乎无事的悲剧”,让今天惯读武侠言情小说的读者摸不着头脑。然而正因为“近乎无事”,所以才更启发人们过滤掉偶然因素思索真正的社会原因。


麦琪的礼物

转述上学期的课堂问答——

○生:《麦琪的礼物》结局是男女主人公都失去了各自最心爱的东西,然而作者却说他们是最聪明的人,似乎不可理解。
●师:假如我们知道这个世界除了物质的层面,还有精神的层面,而后者可能是更有价值的,那么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圣诞互赠礼物,看似是物质层面的活动,其实质意义却在于精神的交流。男女主人公虽然在物质层面分别失去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然而他们达到了馈赠礼物的真正目的,在今后的一辈子中,他们都会把这份感情深藏在心里,这难道不是最聪明的选择吗? 

 

 

课堂记录

整理人:段福静    时间:10月24日

  本单元从三个方面展开来讲(1)人情复杂(2)情大于理(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文学角度看,“诗言情”,文章是要抒情的,理和情对比讲,情大于理;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应该有这个阶段的气质,应该纯情点、单纯点,现不需“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年轻人要充满幻想、追求,追求本身就是美好人生,人应该多经历一些事,从挫折、磨难中成长。一切顺其自然。

  本单元总共有十四篇文章,从中选出几篇比较有话题的文章,从文章本身引发思考并讨论。

  沈既济的《枕中记》讲的是唐传奇,说吕洞宾度一书生,让其一梦见一生,一生即一梦,人生如梦,原来富贵荣华都是过眼云烟——本章题为“人情事态”,亦有看破红尘的意思,一方面有消极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能缓解人的紧张心理,从而釜底抽薪,消除人们追求世间紧缺资源的紧张局面。何老师在此也讲到了梦,但此梦非彼梦——儿童的梦,还读了他记录的女儿在九岁时曾做过的一个梦。并分析儿童的梦大都源于现实生活,在现实一些刺激往往成为儿童做梦的主题,并指出中国教育家往往缺乏对儿童的研究,并引用弗洛伊德的一句话做为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从而联系的对当代儿童教育的问题:应该发现一种更适合儿童接受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例如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讲故事的同时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让人明白了许多道理,比教条的说教来的更有说服力。

   何老师讲了吕洞宾在杭州点化徐仙的传说,徐仙三岁时,在断桥之上玩耍,吕见其有仙缘,随变化成卖元宵者,家人变买了一个让其吃下,徐啼哭三天三夜不止,徐家人找到吕,吕知其仙缘不够,消化不得,就顺势一拍,元宵便掉落断桥之下的河里,谁曾想这元宵被河中的白娘子吃了下去,白娘子得道成仙,日后白为报当年元宵之恩,在断桥与徐仙相遇,之后演绎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此外,何老师还讲到了流行歌曲的问题,有的人说这是“大路货”;也有说很俗,因为流行歌曲大都是诉说情感的。大俗即大雅,环境不同,所需不同,当人在需要放松、休息时,来上一首流行音乐,也无不是一件快事,能让人心情顿时明亮起来。联系本单元《兰陵王。柳》这首宋词,词本身是在妓院吟唱供玩乐的,但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的冲刷,宋词也不是被提到一定的高度推崇吗?流行歌曲到底有益无益,并不是那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要被历史来验证的。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用最简单的字却写出了最传情的文章,这才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说到语言艺术联系到行为艺术,何老师在此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艺术和生活要分开,艺术不能介入到生活之中,我很赞成何老师的这一观点。

    建议:  何老师我们都是学艺术的学生,艺术和生活的问题我建议把它放在论坛里大家讨论一下,我感觉这样比较有深度。

    何:这篇记录上传很及时,虽不完整,但能抓住要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没有写清班级,我要从10多个班级名单中去找你记分呀。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91486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