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二元教学 > 杭师大语

社会人生章概述
【时间:2007/7/18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6117 次】

单元提示

提示重点讲了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西方更强调个人,认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中国更强调社会,强调个人应负的社会责任,认为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我们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提示说:“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人都能克服太多的私欲,人人都表现出必要的公心,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树立起民主与法治,建立真正公正、公开、公平的社会”。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观念,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现代社会的观念更强调法制的约束,人都是有私欲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法制社会来加以约束。这是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观念,而后者更具可操作性。

另外按照教材的思路,这里应该说:今天的社会人生是历史的社会人生的发展,所以要了解今天的社会人生就有必要了解历史上的社会人生。这样这一单元的诗文的学习才有顺理成章的理由。


采 薇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雅是贵族的歌,大雅小雅也许是时代的划分,也许是音乐的划分。贵族中也有关心国计民生的,尤其是贵族中的知识分子,更有一种人文的传统,比如这首《采薇》,就以非常同情的心关注着远戍的士兵。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分别讲野菜发芽,旺盛,老去的过程,既是写实,因为士兵们一年到头都要以野菜充饥;又是象征,象征着岁月流逝,战争却没完没了。这恰似古人用“春秋”象征历史轮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几句历来最为人称道,被称为千古绝唱。妙就妙在一种反常,类似今天的黑色幽默。这首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经时代的社会人生。

秦晋殽之战

选自《左传》,《左传》介绍见63页,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左传》善于讲故事,而且非常有史学的眼光,比如讲战争不是光描写战争的场面,而是注重战争中的社会因素和因果关系,这篇《秦晋殽之战》就是如此,所以是我们了解春秋时代社会人生的好教材。
 

报任安书

这是我国古代最感天动地的一封书信。司马迁在给朋友任安的信中,述说了自己在悲惨人生中为了完成《史记》这部历史巨著而坚强地活着的因由。表现了一种在逆境中坚持人生的理想信念的伟大人格。

这封书信中有一些句子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比如:

○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课后记:课堂上有同学问什么是“士”,当时我虽然作了回答,但这个问题太大,总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现在把余英时先生的这篇文章链接在这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看。链接:从传统“士”到知识人


世说新语

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体小说,真实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的世态人情。教材所选三则,分别反映当时人的言、行、事。第一则仅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和“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样简洁的对话,活画出乱世中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第二则的行为似乎怪诞,却反映了当时人想做就做想止即止这样一种率性自然的风度。第三则通过权贵们的争豪,反映了当时统治阶层的骄奢淫逸,这样的政权不灭亡才怪。

惜乎教材所选过少,与中学的《世说新语》二则拉不开档次。


燕歌行

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两个代表人物,合称“高岑”。《燕歌行》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好就好在全方位反映了唐朝时的边塞战争,呈现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义与腐败交织的错综复杂局面,而诗的主题也就处在歌颂与揭露的矛盾中。一说诗的主题是揭露当时河北节度副使张守珪,这样解诗过实,反而削弱了诗歌的价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是处理社会与人生关系时的一种洒脱的态度,合则留,不合则去,这在社会与人生不和谐的时代,亦不失为一种可取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首古风,最典型地反映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李白这样的气魄,平平仄仄的格律如何限制得了他?教材说是七古,其实“七”又如何限制得了诗人,完全是脱口而出,气长则长,气短则短,这是一种潇洒脱俗的人格写照。


锦瑟

李商隐的这首诗,是典型的朦胧诗,其主题的朦胧,引起后人的种种猜测,归结起来有五种:1、悼亡妻;2、恋情人;3、描摹音乐;4、自伤身世;5、总结诗歌创作。不管是哪一种,哪怕完全不清楚诗的主题,也不影响我们欣赏诗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意境和意象之美,那是一种纯美,超越于具体主题之上。硬要将其归结为社会人生,可惜了这诗。


乌夜啼

这首词不用讲也能够欣赏,这些语言在今天也完全是活的语言,所以不要说传统的语言已经死去,这几句词放在今天也是我们母语中最好的语言。

如果要说社会人生,那么说明人只有经过痛苦磨难才能获得如此深沉委婉的情感,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在此之前,这位天才词人也只是写着宫廷享乐的无聊作品,这足以证明社会人生对于创作的意义。


水调歌头

苏轼的这首词同样是最好的母语,今天仍活着的母语,我们就是要从这些作品的学习中去提高自己的语言质量。

从社会人生的角度看,这样美的语言歌颂的不是男女之情,而是兄弟手足之情,值得我们深思。


声声慢

这样凄凄惨惨的作品,好在哪里?好在它是社会人生的真实写照,而且在这里,个人的人生和民族的危亡完全是合为一体的。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见《别林斯基论文学》)


婴宁

写了一个可爱美丽的小狐女。对于这个文学形象,有不同理解,我觉得教材注释一的说法应该是一个重要提示。这条注说:“婴宁”似出于《庄子·大宗师》,其中有所谓“撄宁”,指合乎天道、保持自然本色的人生。

庄子说,有个女仙年纪已经很大了,然而仍保持着处子般的肤色,别人问她用的什么办法,她说,她能够面对外界骚扰依然保持宁静的心境。“撄”是骚扰的意思。小说中的婴宁自小生活在山野中,后来嫁入人世,虽受到种种骚扰,比如礼教的约束,色徒的诱惑,但她仍保持一派纯真的天性。《聊斋志异》写狐写鬼,主题往往在此,即世人丢失了的纯真,却为鬼狐们保有,亦孔子“礼失求诸野”的意思。


断魂枪

老舍的一篇代表作,写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末世。但是和金庸比,真是不会写武侠小说,冯骥才也比他写的好,冯的《神鞭》,和这篇主题相同,都是说国粹已经背时,不同的是《断魂枪》中的沙子龙从此收山,比较消极,而《神鞭》中的傻二却与时俱进,玩起火枪来。情节更加曲折,大家可以自己去比较。

链接:冯骥才《神鞭》


舞会以后

网上大家首选这篇,恐怕看中的是“舞会”,忽视的是“之后”。“舞会”是盲目的爱情,“之后”才是真实的社会,爱情离不开社会,没有超阶级超人生的爱情,这应该才是托尔斯泰这篇小说的真正主题。对于今天这些不经世的爱情至上的青年,真的应该多读读这类大煞爱情风景的作品,这是一帖“爱情”的冷静剂。

苦恼

契诃夫这篇小说就不是把真实的人生放到“之后”,而是放到了前台。小说揭露了沙俄时代的社会和人生。车夫姚纳的要求非常低微,只希望能够有人能让他倾诉一下失子之痛,然而这样低微的要求却始终无法实现,最后只好满足于向他的马匹倾诉他的苦恼。这是一种冷峻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

比较,鲁迅的《祝福》。


链接:

《采薇》课文与资料 

《秦晋崤之战》课文与资料 

司马迁《报任安书》课文与资料 

《世说新语》课文与资料 

高适《燕歌行》课文与资料 

李商隐〈锦瑟〉课文与资料 

《舞会以后》课文与资料

 

学生课堂记录
 
美教油042  张 伟

  这个单元讲的是社会人生,教材中总结的不是很好。这个单元应该主要讲的是一:如何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人人都能克服太多的私欲,人人都表现出必要的公心,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树立起民主和法治,建立真正公正、公开、公平的社会。其实好的社会不能把希望寄予个人,而应该寄予制度,也就是依靠法制。

  第一篇文章是诗经中的“采薇”,采薇就是采野菜的意思。一年四季都在采野菜吃,说明当时社会是非常艰苦的。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其中的莫是通假字,就是暮的意思。这篇文章有一句千古绝唱就是最后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首诗表现了一方面忠心御敌,同时又苦于频繁的战事,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古已有的坚持争议,又爱好和平的心理。

  第二篇文章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左传>>大体上可认定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善于讲故事,而且非常有史学的眼光。比如讲战争不是光描写战争的场面,而是注重战争中的社会因素和因果关系。这篇文章就不具体讲了。

  第三篇文章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是我国古代一封最能感天动地的长篇书信。文章非常感人,表现了作者勇敢面对极刑而毫无愠色,表现一种在逆境中坚持人生的理想信念的伟大人格。文章有几句名言:一: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二: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四篇文章是介绍<<世说新语>>中的三篇,这本书它讲的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候的事情。仕人就是知识分子、文人的那种风度。这种风度是非常艺术的,是一种艺术人生。这种人生是非常潇洒的。在中国历史上在魏晋时候出现过,这种潇洒的人生在中国历史上称为魏晋风度。魏晋时期的人每天都在进行行为艺术,他们的行为非常艺术,生活非常艺术。例如文中的第二篇文章“雪夜访戴“中的王子猷(王羲之的儿子)晚上睡觉突然想起了他的好朋友,好久没见了,马上告诉家人准备车马冒着雪去拜访,天快亮的时候到他朋友家门口。可是他又告诉仆人回去。他说“趁兴而来,兴尽而去”,雪夜走了一趟已经很尽兴了,可以回去了。这就是个非常艺术的人。竹林七贤是艺术人生中的典范,比如说刘伶,整天在家里喝酒吃药,搞得身体发热,就把衣服脱了,朋友来拜访,吓了一跳,大白天光着身体在家中成何体统,刘林则回答:“是谁不像话,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钻到我的衣裤里来,是谁不像话啊?”他这种行为艺术与现代的有些所谓脱了衣服的行为艺术可要高得多了。当然一定的人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当时朝廷黑暗,知识分子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他们采取逃离的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苦闷的人生。但是却用非常潇洒、诗意的方式表现。

  教材所选三则,分别反映了当时的人的言、行、事。第一则就是西晋灭亡试图南下建立东晋,乱世中出现了两种人生态度:一是哭哭啼啼,二是非常挥霍。第二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王子猷。第三则就是争富,通过权贵们的争豪,反映了当时统治阶层的骄奢淫逸,揭示了这种的政权灭亡的原因。教材归纳为三个方面:知言、知行、知事。世说新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和人生,那时的人到一起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评论人,与现在的八卦评论是不一样的。评论人是非常高雅的。是对一个人的品德、才干等等进行品评,从而形成一种社会上的共识,逐渐通过讨论形成对某人的共识。仕人虽然不在朝廷,但朝廷中的官员却非常关注当时民间的人谈论谁。比如曹操为了出名就请当时的名仕为他品评,仕人品评他为“志世之能成,乱世之奸雄。”对人物的评论<<世说新语>>中就留下了大量的材料。

  第五篇文章是“燕歌行”,盛唐时期有两大诗派: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高岑,高适和岑参。岑参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北风卷地百草折,忽天八月起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李花开。写的是边塞壮丽的景象。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燕歌行”是边塞诗的代表作,作品全方位反映了唐朝时的边塞战争,呈现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义与腐败交织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画面。这首诗除了讲战争之外还讲多种社会场面,表现出诗人非常复杂的心态,一种是民族矛盾,另一方面又交织着阶级矛盾。其中有两句可以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比的就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反映了军中的一种状态。战争由于指挥官的无能,打了败战,这时的阶级矛盾就更加尖锐了。因此历来说这首诗的主题是揭露当时河北节度副使张守圭,这样解读过实,反而削弱了诗歌的价值。因为有时候作者说了不算,读者还有发言的权利。往往是社会、作者、作品、读者四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好的作品它是超时空的,不局限某一时的,这样的作品我们希望是全方位反映盛唐的状况的。

  第六篇是李白的诗,这首诗多么潇洒、飘逸,有人说李白是豪放,其实豪放不足以说明李白,他的豪放里面还有一股仙气,他是诗仙,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飘飘欲仙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不计较人间得失的。这和豪放不一样,豪放它是席卷人间的,它的豪气是面对整个社会。而李白呢,他不去面对社会,而是超脱世俗的。李白的这首诗完全是脱口而出的,每一句都是那么好。古代诗到现在都是很好的语言,好的东西到现在还是留着的,反而是那种三流的作品才不会流传到现在。这种作品我们应该多读,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有很大的好处。这首诗的诗体是古风,就是风、雅、诵里面的风。李白不是不会写格律诗,是不喜欢写,他的性格促使他不喜欢写这种约束人的诗,他一个诗仙又怎会受人间的束缚。教材中说是“七古“其实更严格说来是”古风“,七古是格律诗中的一种,但它没有格律诗那么严格。李白处理社会人生的态度是人生在世不得意事应该远离它,不称意就走。这种人生态度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我们应该看到一种看似消极的不合作态度,其实它也包含某种积极的因素。他的这种行为就是不和统治阶级合作,这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好的传统。我国的知识分子有哪些良好的传统,一个是人文精神,虽然我们不需做工也不需务农,但心中有人民,另一个就是对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锦瑟这首诗很美,它与李白诗的美是不同的。李白的美是青水出芙蓉,而这首诗是华美。这是一首很有名的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很有名的,这首诗取名为“锦瑟“,但其实它是无题诗,它是取诗经的做法,取诗的头两个字作为标题,等于无题。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有很多争论没有定论。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是中国历史上朦胧诗的鼻祖。朦胧诗就是说诗歌最忌诗牌,为标题贴标签。那八十年代文革结束了,拨乱反正,就是反对文学为政治服务。我们要纯文学。其实朦胧诗不是什么奇特的东西,李商隐就是写朦胧诗的鼻祖。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很多:一是悼亡妻,二是恋情人,三是描摹音乐,四是自伤身世,五是总结诗歌创作。到底是哪一个谁也不能说清楚。                                                                      

课堂记录二

美教油042   郭佳佳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这本书讲述的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候士人的故事。士人就是知识分子、文人的那种风度。这种风度是非常艺术的,是一种艺术人生。这种人生是非常潇洒的,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出现过,这种人生风度称为魏晋风度。魏晋时期的人每天都在进行行为艺术,他们的行为和生活都非常具有艺术化。例如文中的第二篇文章“雪夜访戴”中的王子猷(王羲之的儿子)晚上睡觉时突然想起了他的好朋友好久没见了,就马上告诉家人准备车马冒着雪去拜访,天快亮的时候到他朋友家门口。可在这时他告诉仆人回去。他认为“趁兴而来,兴尽而去”,雪夜走了一趟已经很尽兴了,可以回去了。这就是个非常艺术的人。竹林七贤是艺术人生中的典范,比如说刘伶,他被称为酒仙,整天在家里喝酒吃药,搞得身体发热,就把衣服脱了,朋友来拜访,被吓了一跳,并责备他大白天光着身体在家中成何体统,刘林则回答:“是谁不像话,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钻到我的衣裤里来,是谁不像话啊?” 
  
     当然一定的人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由于,当时朝廷黑暗,知识分子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他们采取逃离的态度,实际上也是一种苦闷的人生。但是他们却用非常潇洒、诗意的方式表现。

  教材所选三则,分别反映了当时的人的言、行、事。第一则是讲“言”关于西晋灭亡试图南下建立东晋,乱世中出现了两种人生态度:一种人是哭哭啼啼,一种人是不忘恢复中原。第二则是讲“行”有关前面所提到的王子猷的故事。第三则是讲“事”关于权贵争富,通过权贵们之间的争豪气,反映了当时统治阶层的骄奢淫逸,揭示了这种政权灭亡的原因。教材归纳为三个方面:知言、知行、知事。世说新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和人生,那时的人到一起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评论人,与现在的八卦评论是不一样的。当时评论人是非常高雅的行为。是对一个人的品德、才干等等进行品评,从而逐渐通过讨论形成一种社会性饿对某人的共识。士人虽然不在朝廷,但朝廷中的官员却非常关注他们和当时民间的人的谈论。因为,这有关他们的社会名声,甚至影响他们的前途。比如曹操为了出名就请当时的名仕为他品评,士人品评他为“志世之能成,乱世之奸雄。”对人物的评论<<世说新语>>中留下了大量的材料。

《燕歌行》

    盛唐时期有两大诗派:一个是边塞诗派另一个是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就是高适和岑参。岑参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北风卷地百草折,忽天八月起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李花开。”写的是边塞壮丽的景象。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高适的“燕歌行”是边塞诗的代表作,作品全方位反映了唐朝时的边塞战争,呈现出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义与腐败交织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画面。这首诗除了讲战争之外还讲多种社会场面,表现出诗人非常复杂的心态,一方面是民族矛盾,北方匈奴入侵。另一方面又交织着阶级矛盾官兵之间的矛盾。其中有两句可以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比的就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反映了军中的一种状态。战争由于指挥官的无能而败战,这时的阶级矛盾就更加尖锐了。因此历来说这首诗的主题是讽刺当时河北节度副使张守圭,但这样解读过实,反而削弱了诗歌的价值。因为有时候作者说了不算,读者更有发言的权利。一个完整的文学是由社会、作者、作品、读者四个环节形成了。好的作品它是超时空的,不局限某一时的,这样的作品我们希望是全方位反映盛唐状况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篇是李白的诗,这首诗非常潇洒、飘逸,有人说李白是豪放,其实豪放不足以说明李白,他的豪放里面还有一股仙气,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他被称为诗仙。他的飘飘欲仙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和神仙做朋友,不计较人间得失。这和豪放不一样,豪放它是席卷人间的,它的豪气是面对整个社会。而李白,他不去面对社会,是超脱世俗的。李白的这首诗完全是脱口而出的,每一句都是那么好。这中古代诗中最好的语言到现在还是活着的,反而,那些二三流的诗是难懂的。对于古诗中最好的语言我们应该多读,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有很大的好处。这首诗的诗体是古风,就是风、雅、诵里面的风。历史上证实李白并不是不会写格律诗,偶儿为之就是一篇很好格律诗。李白不喜欢写是由于他的性格促使他不去受格律诗的约束,他一个诗仙又怎会受人间的束缚。教材中说它是“七古”其实更严格说来是“古风”,七古是格律诗中的一种,但它没有格律诗那么严格。

  李白处理社会人生的态度是人生在世不得意的事应该远离它,不称意就走。这种人生态度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我们应该看到一种看似消极不合作的态度,其实也包含某种积极的因素。他的这种行为就是不和统治阶级合作,这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好的传统。我国的知识分子我们已经提过的有两个传统:其中一个是人文精神,知识分子虽然不需做工、务农,但心系这些劳动人民,还有一个就是对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所以知识分子就采取不合作以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人生的清白。

《锦瑟》

    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很美,它不同于李白诗的美。李白诗的美是清水出芙蓉,而这首诗是华美的。这首诗取名为“锦瑟”,但其实它是无题诗,这是一首很有名的无题诗。它是取诗经的做法,取诗的头两个字作为标题,等于无题。关于它的意思有很多争论。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是中国历史上朦胧诗的鼻祖。朦胧诗最忌诗牌,为标题贴标题。在八十年代,兴起朦胧诗,文革结束进行拨乱反正,文坛上反对文学为政治服务,要求纯文学追求文学之美。但那时朦胧诗不是新东西。李商隐被认为是写朦胧诗的鼻祖。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很多:一是悼亡妻,二是恋情人,三是描摹音乐,四是自伤身世,五是总结诗歌创作。

 

课堂记录三

绘画041  金春霞

课前播放视频“民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嘉宾之一,腾讯公司的老总说:我们要敢当出头鸟的人,虽说枪打出头鸟,但怕枪打就不要出来混,回家去安全。接着老师借题发挥说,要求同学上课提问也是为了培养这种敢当出头鸟的精神。

社会人生章概述

这个一章是我们同学们选出来的,社会人生章,主要上的是“舞会以后”,这篇也是同学们选出来的。

先看单元提示,本章主要是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但是这里太抽象了。因为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东西方有不同的观点,我们东方人是个人服从集体,集体观念、集体观念强、家族观念很强的个人社会关系,所以我们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从大往下说我们说“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样讲的,这个也是我们东方民族的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但是西方民族讲究个性,西方民族建立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认为一个社会的最重要的就是每一个人都得到个性的发展,没有个人哪里来的集体,哪里来的国家。所以我们看取名字,西方人和我们就不一样,我们东方人把姓放第一后面是名,而西方人把姓都放在后面的,他们认为我才是第一,我的姓式我的家族是第二,而我们中国抗议,姓是很重要的,家族比个人重要,必须把姓放在第一位。这个就反应了中西方的差异。写信上也有差异,我们是从大到小,西方人是第一,人是第一位。

我们讲个人与社会,我们以什么为标准呢?当然我们讲国学,我们讲我们民族的标准,但是民族的标准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也要批判的接受,他们里面有好的民族精华我们要接受,但是有的不好的东西,封建的糟粕的东西我们也要批判,我们东方人的观念很大的一个程度和什么有关?就和我们的专制社会有关,集权政治有关,专制社会和集权的社会都是讲究集体的,国家放在第一,人民最后一位。建国以后几十年我们又在计划经济下,人权都是作为资产阶级批判的,现在我们知道不能批判,这个太落伍了。现在要是还这么讲就带来了封建的糟粕的东西。

上一单元,爱因斯坦那文章非常好,他就是充分体现西方个性的观念,他认为每一个人个性都是最重要的,他认为世界上最荒谬的莫过于很多个别的人排成一个方正齐步走,比如我们的军训,我们入大学的首先不是让我们发挥我们的个性,搞艺术的人,我们的个性很重要,但是入大学先是集体意识,目标一致,不能乱出头。爱因斯坦讲了一句很有讽刺意义的话就是,假如人就是为了走方正的,有一根脊柱就够了,要大脑干嘛?这个观念虽然是西方的,但是现在我们中国搞现代化建设,很多观念学习西方。包括通讯公司老总,说要出头要冲锋陷阵,已不是我们以前传统的那种谦谦君子和用人标准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最好把两者结合起来既有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个性,这个就很难了,这个就是中庸了,不偏不倚。如何取中,这个就是大家该思考的问题,处理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既不违反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个性。



链接

什么是社会(04装饰 竺帅平)
   
在阅读中升华人生(装饰04班 费继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9503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