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传统语文课程重视输入端,当前大学语文课程的讲授仍然以“作品鉴赏”为主;而输出端,口头表达训练与文字表达训练,由于学校、师资、观念等原因,一直难以受到重视。笔者将worshop的形式引入大学语文实践课堂,将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理解内化能力划分为不同任务板块,选取14个有代表性的任务,设计并实践workshop,最后对2017年秋季学期大学语文workshop的实践进行总结评价。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能力;高级语文素养;workshop
一、缘起
传统语文课程重视输入端,当前大学语文课程的讲授仍然以“作品鉴赏”为主;而输出端,口头表达训练与文字表达训练,由于学校、师资、观念等原因,一直难以受到重视。
2017年秋季学期始,陆军学历教育院校课程计划实施方案大幅增加“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课”学时,由之前的4学时提高到16学时。“大学语文”课程实践性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可是实践课到底该怎么上?
笔者作为一线“大学语文”课程老师,将worshop(工作坊)的形式引入“大学语文”课程,与大家共同探讨其可行性,希望能对未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一定启示。
二、workshop是什么?
(一)涵义、诞生及发展
workshop在牛津词典里有两个释义:第一,放工具的工作间;第二,基于某一专业领域的实践学习或讨论小组,在这里小组内的人分享他们关于这一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前者为本义,后者为衍生出来的新意义,而这一意义正是笔者今天所要探讨的workshop。1905年,美国医生普拉特(Pratt JH)发明了“workshop”(工作坊)这种集体交流方式,用以帮助结核病人消除沮丧,树立信心。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将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的workshop形式引入所在团队当时负责的都市计划之中,workshop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在争论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
(二)特点
workshop(工作坊)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中心思想是:科学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它必须由学习主体主动地建构,而这种建构不是个体的建构,而是经验、知识、发展和学习的社会建构。
workshop是一个多人数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且让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让这个方案如何推动,甚至可以实际行动。换句话说,workshop(工作坊)即利用一个比较轻松、有趣的互动方式,将问题、探讨、交流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系统,擅长解决“知易行难”的问题,重在每一成员的体验、参与和分享。
工作坊中的角色主要由参与者、促成者、专业者三者组成。参加活动的人叫作参与者,具有专业技能,是对进行讨论之专业主题直接进行助力的人。促成者是主持及协助工作坊进行的人,是促使工作坊有效推动的人,包括如何让参与者彼此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或协助参与者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但不是做决定者。
在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workshop被作为一种具有创新型的形式引入课堂探讨和学术会议探讨及展示。应用较多的是教师工作坊,这是一种以头脑风暴为特征的创新研修方式,国外教师培训中已经用得相当普遍,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学习中也普遍使用这种方式,诸如笔者参加过的“翻译工作坊”“云平台语言教学工作坊”等。
三、“大学语文workshop”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及思路
语文高级素养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理解内化能力。结合陆军工程大学(以下简称陆工大)“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获得文学、文化、写作、演讲的基础知识,较强的阅读鉴赏、文化解读、规范得体地使用汉语言文字撰写各种军队常用应用文、准确运用口语进行军队常用演讲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批判性思维。”笔者将“大学语文课程”细化为不同的能力模块,并将能力模块设计成具体的任务单元,以构建核心的“大学语文workshop”任务区块。
目前,笔者将“大学语文workshop”作为实践课来上,是正课的有益补充。如果实践的效果很好,未来可以探讨在所有课时里使用workshop的形式。
1.设计内容
笔者将“大学语文”能力即高级语文素养分为三个模块:口头表达素养、书面表达素养、阅读理解素养。笔者所在大学使用的教材是由王吉尧、何静主编的《大学语文》,该教材分为《作品选读》和《写作与演讲》两本。结合教材进度与军队院校学员培养特点,将“大学语文workshop”任务区块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语文workshop1
|
朗读、朗诵和吟诵
|
语文workshop2
|
有关表达的“真”(善美)
|
语文workshop3
|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
|
语文workshop4
|
如何进行一个好的交谈——沟通的学问
|
语文workshop5
|
写一封信给你(家书、信函)
|
语文workshop6
|
我能“说服”你吗?
|
语文workshop7
|
今天我是大队文书(解放军机关公文)
|
语文workshop8
|
谁不想当战地记者?(军事新闻写作)
|
语文workshop9
|
来,办一份报纸吧!
|
语文workshop10
|
诗词格律及创作
|
语文workshop11
|
我也想做一个演说家
|
语文workshop12
|
喜剧戏剧,我来写剧本
|
语文workshop13
|
不同国家语文大观及背后的思维方式
|
语文workshop14
|
收心,我要做一个安静的研究者(论文写作)
|
表1 “大学语文workshop”实践课程主题内容
2.人员组成
笔者将人员组成定义为参与者、引导者、助力者三者。其中,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助力者则是相关领域问题的发言者,可以是到场的真人,也可以是远程的网络。
3.关键步骤及操作流程
1)workshop进行前
第一,引导者在课程开课之前,发布本学期的workshop任务单。
第二,分组。按照学生总体数量划分成小组,按照14个workshop内容,将组员固定为7人。每人每学期要固定在其他组员帮助下完成至少两次workshop的报告。(workshop不是固化每个人的优势,而是帮助个人发现自己的兴趣,帮助个人解决自身的软肋和难题)
第三,在每一次的workshop进行之前,发布要讨论主题、要解决的问题、要进行练习的板块。
2)workshop进行时
第一,引导者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之后介绍本期主题,提出目标,说明流程和步骤。
第二,助力者出场。围绕本期主题进行10~15分钟的分享。
第三,如果是借助网络资源,则在分享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如果是真人助力,此环节变为提问与回答时间(引导者观察、收集评价)。
第三,引导者就本期主题说明相关“知识”的体系与重点。
第四,发布实践活动
第五,10分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模拟活动现场。组间较量,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报告。
第六,为最佳小组投票。
第七,评价并总结。
3)workshop进行后
第一,相关资源(书、网站、平台、公开课)推介与学习:系统知识学习。
第二,大量练习。(怎么练习呢?)
四、“大学语文workshop”实践实施:以“workshop4:如何进行一个好的交谈(访谈)”为例
(一)课前准备
时间:本课程在第四周的第二次课进行。
课程计划:在第四周第一次课预告本次workshop的主题。
打印评价表。
(二)课程进程梗概
1.引导者提问。(或者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时长5分钟)
问题1:有没有进行过访谈?在什么场合?
问题2:有没有进行交谈?与谁交谈的比较多?
问题3:你认为交谈与访谈有什么区别?
问题4:你看过什么访谈节目?
问题5:喜欢哪类的访谈节目?印象最深的访谈节目是什么?
问题6:哪位主持人你比较喜欢?为什么?
问题7:有一个好的交谈,你觉得什么最重要?
问题8:回忆一个比较好的交谈,这个比较好的交谈得益于什么?
2.引导者:今天我们学习的技能便是“交谈的学问”
今天我们请到的是Celeste Headlee。
(播放视频资料,https://open.163.com/movie/2016/3/F/E/MBFLN6BJF_MBFLNJGFE.html,时长12分钟)。
3.讨论
片中,Headlee讲了有关交谈的10个重要的技巧,都有哪些技巧?她是从哪些层面来说这些技巧?如何评价它们的有效性?对你来说,哪一个技巧是很有触动的?她是美国人,她的方式适合中国人吗?
4.实践评价
我们来看几个视频:评价一下哪些交谈是好的交谈?哪些是令人尴尬的交谈?
第一个:播放视频资料,“朗读者”第二季董卿对白岩松的采访
第二个:范曾、莫言、杨振宁“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5.小组讨论
两种风格有何不同,哪个交谈更自然更有效?
一个好的交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6.引导者进行系统知识讲解
第一,在一个有效的交谈中,“说”的法则与禁忌。
第二,在一个有效的交谈中,“倾听”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
第三,在一个有效的交谈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
7.实践模拟
准备5个场景。10个小组抽签准备。小组A与小组B各出一个人,分别充当交谈的双方。
场景一:教师节快到了,你代表全连学员去采访一位从教三十年的老师。
场景二:“朗读者”栏目组邀请你作为本期话题的嘉宾主持,你将采访的人是莫言。
场景三:上铺的兄弟与女朋友分手,晚上他让你陪他说会儿话。
场景四:父亲节的晚上,给老爸打电话,想说服老爸给自己转2000块钱。
场景五:杨振宁来我校作报告,给你5分钟时间,对他进行采访。
场景六:采访一下班长,当班长快乐多还是烦恼更多。
8.评价和总结
在一个的交谈中,只有充分了解交谈的对象(个性、文化背景等)、交谈的场合,并使用合适的说、听、问技巧,才能完成一个有效的交谈。
(三)课外学习
知识系统介绍及扩展学习:
《说话艺术》http://open.163.com/special/cuvocw/goutongyanjiang.html
《提问艺术》https://open.163.com/movie/2013/12/R/L/M9IEMPT9N_M9N6IRNRL.html
《倾听艺术》https://open.163.com/movie/2013/12/3/R/M9IEMPT9N_M9MKA7D3R.html
《高品质的人际沟通》http://open.163.com/special/cuvocw/gaopinzhiderenjigoutong.html
https://open.163.com/movie/2017/7/M/T/MCOD0K5TK_MCOD1GGMT.html
《公关与沟通》http://open.163.com/special/cuvocw/gongguangoutong.html
五、“大学语文workshop”实践评价
笔者于2017年秋季学期为所在班级的大一新生开设“大学语文wokshop”实践课程,该课程为“大学语文”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一共14次课,28学时,“大学语文”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

图1 “大学语文”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内容
在课程进行中,学生普遍对workshop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学期末的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对于workshop的表现出很高的认可度,认为workshop的课程实用性很高,对于个人语文素养提高有较大帮助。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workshop的设计内容还需进一步的体系化,相关资源的补充还需完善;
第二,workshop的实施过程还需要根据不同授课对象进行调整,包括人员数量标准;
第三,前期对于学员语文能力素养的调查至关重要,目前还缺乏量化的数据与标准,这一内容的缺失会降低worshop实践课程的针对性;
第四,workshop在不同任务模块中的设计应该是不一样的,应该根据学生需要形成的能力和知识特点设计worshop的人员组成及流程。
当前的实践还比较稚嫩,整理出来,一是希望得到同行的指点,二是希望对“大语”的课程创新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https://www.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workshop?q=worksho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97b740102vpo5.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2169301015my7.html.
https://wenku.baidu.com/view/ee6079f0866fb84ae45c8df8.html.
http://www.sohu.com/a/190953308_9990864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leste_Headle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leste_Headlee.
(通信地址:211011 南京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人文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