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汉字文化 > 2018年

孙朝娟 孟洁然: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8/5/18 】 【来源:汉字文化 2018年第6期 】 【作者: 孙朝娟 孟洁然】 【已经浏览1602 次】

【提 要】在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不要盲从盲信,要理性对待。本文在翻转课堂涵义的基础上,提出要从文化差异、技术界限、学习者满意度、学科的适应性四个方面思考,最后提出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字】翻转课堂  文化差异  学习者满意度

自翻转课堂进入中国以来,凭其创新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国内教育界关注,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开始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对国外翻转课堂机械、盲目模仿的现象,“形似而神不是”,偏离了翻转课堂的本质和精髓。因此对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理性思考显得要尤为重要。

一、翻转课堂的涵义

所谓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教学而言,对“先教师课堂讲课、后学生课下练习”教学模式进行“翻转”,建立逆序模式,即学生课前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完成知识传递,课堂师生互动交流、问题解决、协作探究完成知识内化和认知结构重建。翻转课堂的这种教学模式来源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突出学习者的地位,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二、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1.正视文化差异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高中,后通过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在全球逐渐扩大影响,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植根于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这一文化模式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强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东方的传统文化是一种集体主义文化,强调整体,弱化个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需要指导;在思维培养方面,东方文化擅长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以教师为权威并绝对服从;最终表现在课堂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没有办法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事物或观点缺乏批判性思考。

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教育的结果不同。东方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西方学生动手能力强,会思辨,能质疑。翻转课堂需要自主学习、问题导向性学习,需要与教师互动辩论,甚至推翻老师的观点,这正是西方学生所擅长的;而东方文化环境里成长的学生与上述要求恰好相反,做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把基于西方学生成长环境创设的翻转课堂搬到中国本土,往往看到学生不分析、不讨论、不探究、不质疑。因此在将翻转课堂运用到国内高校时,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2.理性把握技术界限

翻转课堂需要依靠视频资料完成知识传授,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这一活动成为可能,而且视频资料的制作过程也要依靠专业技术支持,我们不能否认技术在翻转课堂中的重要地位。但翻转课堂之所以被大家争相使用,在于其逆转教学流程的智慧。在FLN提出的翻转课堂四个关键要素(灵活的教学环境、学习型文化、精心策划的学习内容和专业的教师)和《翻转课堂欧洲计划(2014-2015)》提出的翻转课堂五要素(学习者责任感、教师转变为课程的指导者或帮助者、可用于复习或补救的课程、积极参与的学习者和个性化教育)里都没有单独强调技术的重要性,还是强调的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即:特别强调技术色彩的翻转课堂,本质上讲它依然是教学活动,教学依然是一个以育人为导向的对话过程,教师传递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更高价值的精神指引,这种精神只有在课堂上、在师生的对话中才能被感受、被传递。因此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教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文素养,任何唯技术至上或技术优于教师的翻转课堂都不是真正的翻转课堂。

3.重视学习者满意度

学习者满意度是指学生作为享受翻转课堂服务的顾客,在将自己接受翻转课堂的收获和自己预期期望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高兴愉悦或失望的一种心理感受。翻转课堂有别于传统教学最重要一点在于突出学习者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参与体验,依靠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获得能力提升,心理上收获满足感、成就感,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翻转课堂没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收获未达预期,会产生失望情绪,继而失去学习兴趣,后续课程就不会积极参与,甚至有抵触,如此恶性循环,结果就是教师一方在努力,学生一方参与度低,那么这就是传统课堂,而不再是翻转课堂。因此高校在设计翻转课堂时要注意考虑学生满意度,研究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

4.考虑学科的适应性

国外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的多为理工类课程,如最初提出翻转课堂的美国林地高中的两位老师,他们主要讲授以实验性知识为主的学科---化学;萨尔曼·可汗最开始也是辅导他表妹学习数学。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教授提出的课前(观看教学视频、针对性的课前练习)和课中(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反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主要是针对理科类课程。现有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缺乏对文科课程的关注,也缺少典型案例参考和经验借鉴。这跟理工类和文科类学科知识特点有关,理工类学科知识点精炼具体,通常围绕某一个概念、公式、例题、实验展开;而文科知识点较琐碎、分散,常涉及多学科综合知识,在5-10分钟的课前视频里难以充分讲解清楚,还需要阅读指定参考资料,进行知识扩展,课前环节较理工类课程繁琐,学生也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知识传递。可见翻转课堂虽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学科的局限性,各高校在实施翻转课堂时不能盲目照搬国外模式,还要考虑学科的适用性。

    三、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1.注意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翻转课堂的成功要有学生高质量地参与,教师不再是知识讲授者,而是学习的辅助者,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深入探究、知识拓展,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营造师生平等的和谐气氛,让学生放松地表达观点,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帮助学生总结和反省自身认知,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在点评时要点到为止,切忌滔滔不绝,不“越俎代庖”,不替代学生思考,要学生自己体会思考、感知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在学习的体验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2.做好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当前许多翻转课堂追求流程再造,忽视 “翻转”的本质,缺乏对核心内容的设计,一些复杂技术的使用还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但是翻转课堂只是形式的变换,其本质上仍然是教学活动,教学仍然要围绕课程的核心问题展开,课堂学习活动可以按照背景分析、衍生性话题设计、理解目标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支持设计、持续性评估设计五个模块进行设计,经过五个模块的学习,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得以提升,还能够对不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探究、批判性思考等复杂的认知加工

3.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为确保翻转课堂学习效果,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下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主动的、针对个体的教学方式,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更是缺乏学习主动性,学生总有各种理由解释自己的课前不学习,导致翻转课堂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平台的管理,记录学生课前学习状态,比如视频观看的遍数、提出有探索价值的问题的数量,与其他同学和教师互动的程度、协同学习的状态等,并将这一情况汇总在期末总成绩中。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地对课前、课中进行过程监督,引导学习主动学习,避免“刷课”,确保学习效果,保证 “翻转”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陈明选、杨娟 2015 《着重理解的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开发教育研究》第6期。

张建桥 2017 《课堂真的能翻转吗?---兼谈课堂改革的技术界限》,《比较教育研究》第10期。

 

(通信地址:037009  山西大同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866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