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汉字文化 > 2017年

陈江英 刘海燕: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的利弊及对策
【时间:2018/4/10 】 【来源:《汉字文化》编辑部 】 【作者: 陈江英 刘海燕】 【已经浏览1777 次】
  【提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语文教育也受到很大挑战,机遇和弊端并存,而适宜的对策是缓解这种弊端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  大学语文教育的利弊  及对策
 
  目前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以其丰富的资源、多元化的表达形式、便捷的获取,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血液。几乎弥补了传统教育的所有不足,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师和学生的学习。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1]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全国各大高校已经全面渗透。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海量信息、精彩的视频、华美的幻灯片以及名家在线讲座已经全面影响着学生老师的生活,大学语文教育首当其冲。对大学语文教育来说,互联网无疑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很大的有利空间,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的便利与机遇
 
  首先互联网给大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有利条件。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搜索到与大学语文教育有关的大量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课堂实录,在视频上真切感受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下载教案、课件,不懂的字词、问题只要上“度娘”一搜便能找到完美的答案。还有一些网络,提供海量的名家在线讲座,可以看到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比如MOOC教学。所谓的MOOC,就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缩写。课堂翻转、翻转课堂给我们一个全然一新的教学模式,使大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饱满。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东南大学中文系二级教授(近三年亦任教于清华大学)王步高老师的MOOC,精品课《唐诗鉴赏》,还有暨南大学张世君教授《<红楼梦>的空间艺术》等等。
 
  其次互联网给我们大学语文教育还带来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能让chinese(语文)教学与国际接轨。除了在互联网上搜集大量视频、名家讲座、全球范围内信息之外,还可以用英语进行中文(语文)教学。这不仅是对我们汉语精神的展示,也是对双语的巨大挑战。青岛大学的李秀清老师,她的《<论语>教育观》课,是用英语讲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用英语来讲授孔子的精神及思想。学生在国学漫步中提高英语水平,在英语环境中了解中国文化,在流利的英语中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增长人生智慧。英文与国学的巧妙结合,既能提高跨文化交际技巧,又能启迪思考,培养思辨能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还可以让你在“全景敞视”中领略同龄人的风采。这对老师来说,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还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当然包括听说读写等等语言的所有技能。她的《<论语>教育观》课堂,不仅讲孔子的精神、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教育观,还可以聆听到流利风趣幽默的英文。她的课堂,虽说是讲《论语》教育观,却没有一点古文的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气氛活跃。这样的大学语文教学,学生学的是《论语》的教育观,实质上更多的是感受双语结合的教学乐趣,可谓事半功倍。实现了大学语文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完全接轨。虽然这种接轨式的大学语文教育对老师中文的基本素养、学养以及英语的要求很高,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它的优点显而易见。在大学语文教育走向世界这一点而言,互联网对大学语文教育意义重大。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也不例外,既有利又有弊。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
 
  第一个弊端就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部分师生的汉字写得越来越丑,几乎完全颠覆了我们原本应该弘扬的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老师在黑板上很少或几乎不写字,学生也一样,课堂上老师一张张转变着精美的幻灯片,绝大多数学生不是用笔去抄写笔记,而是掏出手机,“咔嚓咔嚓”用照片的形式来保存“笔记”。有些同学课余之后还记得加以整理、摘抄,有些同学对这些拍摄的照片笔记就再也不管不看。久而久之,字写得难看也就很正常。
 
  第二个弊端就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对电源、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依赖过于强烈,甚至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课文本身。记得一次参加一个听评课,华美的课件刚刚才一展示,忽然就临时停电了。那位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手忙脚乱,语无伦次,阵脚大乱。下面的学生却面无表情,漠然视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色。其实,想想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都用的是教材、黑板加粉笔教学,老师教得不亦乐乎,学生学的也是其乐无穷。
 
  第三个弊端,录音朗诵削弱了师生诵读时间。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大学语文课上,播放录音的诵读声此起彼伏。大学语文传授的是chinese(中文),本应该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感悟文学的乐趣,但五花八门的录音朗诵却侵占了师生诵读互动时间,大大冲淡了语文学习的氛围,也使一些古典诗词缺少了原本的韵味。
 
  第四个弊端,老师的教育功能弱化,学生自理能力变差,待人冷漠。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使师生交流、互动变少,人与人之间感情变得非常冷漠。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弊端。互联网的便利,知识很容易获取,很多疑难问题互联网上都能找到答案,所以学生认为老师的课可听可不听,课堂上学生不再注意听课,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低着头,当然也不全是在玩手机,他们做着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直到老师点名或提问,学生才抬起头。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便利,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甚至走出了学校,学校和家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别,师生界线不再泾渭分明。[2]课堂上不用再紧跟老师的思路,不用专心听讲,因此,师生交流互动困难,课堂缺乏气氛。课余时间,学生大都沉迷在网络上,在网络上漫步、娱乐,打游戏看电影,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很少同学一起去校园散步、沟通、谈心,学生各行其事,即使同学生病,也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真正成了高智低能儿。
 
  那么面对互联网产生的弊端,是不是说大学语文教育就不能用互联网了?当然不是。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建立解决互联网弊端的措施和策略。
 
三、解决互联网与大学语文课堂教育利弊的对策
 
  其一建立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做主体,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在利用互联网精美照片的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前布置好下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在网上下载搜集整理与教学有关的课件、视频。专门抽出一、两节课让学生自己讲课,老师旁听,最后做点评。比如《婴宁》,我在上课的前两周就通知学生,要他们自己准备,自己来讲,还要分组评比。结果,到上课的那天,全班分的五个组一个比一个做的好,不光课件精美,逻辑清晰,尤其对于婴宁的两大特征“爱笑”、“爱花”有三个组专门剪辑出了视频片段。文章中对婴宁美貌的描述只有八个字“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而不同学生眼中婴宁的形象更是各有千秋。同学们在讲台上讲台下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尤其对于婴宁“墙角下的恶作剧”,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的热烈前所未有。
 
  其二适时给同学们布置作业,要求一定要手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练习写字的机会。互联网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讲课听课都依靠的多媒体,老师几乎在黑板上不写字,学生的笔记也大部分是用手机拍的,师生很少有写字的机会,久而久之,难免汉字会写得丑。其实,只要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会手写完成的。比如,还是《婴宁》一课,由于大家争论得很热闹,上完之后,就给他们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眼中的婴宁,每个人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两周后交。结果,两周后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交了作业,是手写的,而且文章的观点很新颖很明确。我找时间适当表扬了部分学生,并把他们的作文当范文来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解决对电源、多媒体的依赖问题,其实是最简单的事。平时上课找机会尽量少用或不用多媒体,这样慢慢学生老师都会养成习惯,有没有多媒体都一样。今年五月中旬“勒索病毒”世界范围内侵入电脑系统,尤其对高校区域网造成严重的威胁。我借机给学生说明用多媒体一旦染毒的不良后果,学生们考虑到个人利益,欣然应允。于是我们的大学语文课堂又回到了教材、黑板加粉笔的年代,《春江花月夜》没有流淌在美妙的乐曲里,同学们却出奇的认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四课堂上避免放录音朗诵,尽量让学生自己出声诵读。比如《蒹葭》《北征》《别赋》《春江花月夜》《金缕曲?赠梁汾》《念奴娇?过洞庭》诗词,学生自己在诵读的过程中不光能背诵还能进一步理解文意。当然,一些好的文言文多诵读几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比如《上枢密韩太尉书》《谏逐客书》《张中丞传后序》《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报任安书》《报刘一丈书》等等,每读一遍就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让学生分组朗诵,也可以找读的好的学生给大家示范,一学期坚持下来,虽说不易但师生反映很好。
 
  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和弊端,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但不要成为互联网的附庸。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来辅助教学,也要掌握好尺度;既要借鉴互联网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信息,又不要丢了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既要有录音辅助,更多的还要有学生的诵读。如果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才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赵国庆2015《“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光明日报》。
 
(通信地址:742500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与传媒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465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