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人民教材

《世说新语》十七则
【时间:2016/2/9 】 【来源:《世说新语》 】 【作者: [南朝·宋] 刘义庆】 【已经浏览4657 次】

  刘义庆(403—444),南朝刘宋的宗室,喜好文学,门下延揽了众多才学之士。组织门人著有志人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课文节选自“言语”和“文学”两门。
 
  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①。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②,其水渫而扬波③,其人磊砢而英多④。”(言语24)
 
  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晋武帝女婿,曾任中书郎、侍中、太仆等职,死后追赠骠骑将军。孙子荆:孙楚,字子荆,官至冯翊太守。
  ② 嶵(zuì)巍:山势险峻雄壮的样子。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
  ③ 渫(yādié):波浪重叠相连的样子。
  ④ 磊砢(luǒ):形容人有奇才异能。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①,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②:“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③:“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④,何至作楚囚相对⑤!”(言语31)
 
  ① 新亭:三国时吴国修筑,也叫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② 周侯:周顗,封武城侯。
  ③ 王丞相:王导,字茂弘,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初和琅邪王司马睿相善,被引为心腹,后劝司马睿移镇建康,并设法使江东士族拥戴他。西晋亡后,和堂兄王敦共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以功拜丞相。先后奉诏辅佐明帝和成帝,对东晋王朝偏安江南起了重要作用。愀然:脸色变化的样子。
  ④ 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中原地区。
  ⑤ 楚囚相对:比喻在国破家亡时含悲泣苦,束手无策。楚囚,春秋时楚国人钟仪被晋国俘虏,晋人称他为楚囚。
 
  桓公北征经金城①,见前为琅邪时种柳②,皆已十围③,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④。(言语55)
 
  ① 桓公:桓温,字元子,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人,曾任琅邪内史、荆州刺史。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率军收复洛阳,后废海西公立简文帝,以大司马专擅朝政。晚年图谋废晋自立,事未及成而死,谥宣武侯。北征:指晋废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温率军攻前燕一事,这次北征因粮运不济,受挫而还。金城:东晋侨置(东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人民流徙,诸国遇有州郡沦陷者,则以其旧名侨置于流民所在之所,称为侨州、郡、县)琅邪郡治所,在今江苏句容北。
  ② 琅邪:郡名,本郡在今山东境内,这里指侨置琅邪郡。
  ③ 围:两手大拇指和食指合拢的圆周长。
  ④ 泫(xuàn)然:泪水落下的样子。
 
  顾悦与简文同年①,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②,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言语57)
 
  ① 顾悦:字君叔,官至尚书左丞。
  ② 蒲柳:即水杨,一种秋天早凋的植物。姿:资质。
 
  简文入华林园①,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②,便自有濠、濮间想也③,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言语61)
 
  ① 华林园:宫苑名、在建康台城(今江苏南京市内鸡鸣山南古台城)内,三国时吴国修建,东晋时又加以整修。
  ② 翳(yì)然:浓荫遮蔽的样子。
  ③ 濠、濮间想:典出《庄子·秋水》,说的是庄子和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认为水中的鱼很快乐。又,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威王派人请他出来做官,庄子说他宁愿做污泥中的活龟,而不做宗庙里的死龟。后来人们便常用“濠、濮间想”来表示闲适惬意、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东北,水上有石,断绝水流,称为濠梁。濮,也是水名,春秋时流经卫地,后已湮没。
 
  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①,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②,亦觉日月清朗。”(言语81)
 
  ① 王司州:王胡之,字脩龄,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曾任吴兴太守,后召为司州刺史,未动身就病死了。印渚:地名,在吴兴于潜县(今浙江昌化东)。
  ② 开涤:开阔清净。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①,会宾僚出江津望之②,云:“若能目此城者③,有赏。”顾长康时为客④,在坐,目曰:“遥望层城⑤,丹楼如霞⑥。”桓即赏以二婢。(言语85)
 
  ① 桓征西:桓温,曾任征西大将军。江陵:县名,是南郡的治所,在今湖北江陵。
  ② 江津:江边的渡口。
  ③ 目:品评。
  ④ 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著名画家,曾任大司马参军。
  ⑤ 层城:传说昆仑山有城九重,分三级,最上一层叫层城,又名天庭。这里用来比喻高峻的城阙。
  ⑥ 丹楼:红楼。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①,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②。”(言语88)
 
  ① 岩:高峻陡峭的山峰。
  ② 云兴霞蔚:云彩兴起的样子,形容绚丽多彩。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①,山川自相映发②,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言语91)
 
  ① 山阴:县名,东晋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② 映发:辉映衬托。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①。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②?”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③。”(文学3)
 
  ① 曳(yè):拉。
  ②“胡为”句:语出《诗经·邺风·式微》,意思是怎么会在泥水中。
  ③“薄言”句:出自《诗经·邶风·柏舟》,意思是想去跟他诉说,正碰上他发脾气。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①:“北人学问②,渊综广博③。”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④,曰:“圣贤固所忘言⑤。自中人以还⑥,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⑦;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⑧。”(文学25)
 
  ① 褚季野:褚裒(póu),字季野,曾任兖州刺史,死后赠太傅。孙安国:名盛,字安国,曾作《易象妙于见形论》。
  ② 北:指黄河以北,下文“南”指黄河以南。
  ③ 渊综:深厚而能综合概括。
  ④ 支道林:支遁,字道林,东晋著名的僧人。
  ⑤ 忘言:指心中明白,无须用语言表达出来。
  ⑥ 中人:中等才质的人。
  ⑦ 显处视月:意思是视野虽广,但很难周详。
  ⑧ 牖(yǒu)中窥日:意思是视野虽狭,但较易精细。牖,窗户。
 
  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有所通①,为谢标榜诸义②,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文学28)
 
  ① 过:过分。通:阐发。
  ② 标榜:揭示。
  ③ 流汗交面:殷浩只略大于谢尚,已成为名流,并且谈吐风雅,引人人胜,因此谢尚窘迫羞愧而流汗。
 
  王逸少作会稽①,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日:“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②,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③,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日:“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④,留连不能已。(文学36)
 
  ① 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
  ② 一往:一向。隽:同“俊”。
  ③ 领域:这里指自己管束住自己,不与人接交,比喻故作矜持。
  ④ 披襟解带:打开衣襟,解开衣带,比喻敞开胸怀,直陈己见。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①,支为法师,许为都讲②。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③;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④。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文学40)
 
  ① 会稽王:指晋简文帝司马昱(yù),即位前封会稽王。斋头:书房。
  ② 法师,都讲:和尚开讲佛经,一人唱经,一人讲解,主讲者为法师,唱经者为都讲。
  ③ 厌心:从心里折服。
  ④ 抃(biàn)舞:抃,鼓掌;舞,踊跃。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①?”遏②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③。”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④。”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⑤。(文学52)
 
  ①《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
  ② 遏:谢玄,小字遏。
  ③“昔我”四句:语出《诗经·小雅·采薇》。
  ④“訏谟(xūmò)”二句:语出《诗经·大雅·抑》,意思是建国大计、长远国策一定要及时宣告。訏,大。谟,谋。猷(yóu),谋略。辰,按时。
  ⑤ 偏:最;特别。
 
  支道林、许、谢盛德①,共集王家。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③。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④。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⑤,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⑥,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⑦,故复自佳耳!”(文学55)

 
  ① 许、谢:指许询、谢安。下文“王家”的“王”指王濛。
  ② 写:抒发。
  ③《渔父》:《庄子》中的篇名,内容阐述“保真”思想,批评儒家的礼乐人伦观念。
  ④ 通:阐释;阐发。
  ⑤ 干:达到。
  ⑥ 萧然、洒脱。
  ⑦ 奔诣:意思是直指问题的实质。
 
  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①,便觉舌本间强②。”(文学63)
 
  ①《道德经》:即《老子》。
  ② 舌本间强(jiàng):指清谈时说话不流畅。强,僵硬而不灵活。
 
  (录自《〈世说新语〉全译》,柳士镇、刘开骅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导读】

  鲁迅说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实它还是“语言的自觉”时代,那个时候“文”与“言”还没有怎么分离,大量的创作都是口语记录,对口语抱着高度欣赏的态度。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文学就是语言艺术,可惜这样的现象昙花一现,后世很少再能看到。也许是魏晋人的说话艺术最终流于玄谈,渐渐脱离了大众,也许是魏晋以后“文”“言”渐渐分家,这些自有专家们去研究。我们且看课文所选的两部分内容,一部分选自《世说新语》的“言语”门,一部分选自“文学”门。《世说新语》共分三十六门,“言语”排列第二,“文学”排列第四,由此可见两者的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编者不说“语言”而说“言语”,更符合口头语言的性质。很多人把“语言”、“言语”看得很玄,以为是西方语言学才配有的概念,其实汉语最不主张字典式的语言义,即使是《说文解字》这样的字书也更多分析式的,而非规定式的,所以汉语一开始就是注重语境的“言语”。《世说新语》第一门是“德行”,这是装门面,进了门去第一个就是“言语”,地位在此,连术语也早已造好。正因如此,这些言语才会这样生动,其中很多言语,一直活在两千年后的现代汉语里面。且看课文第一则:

   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其水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多么通俗有味,后面一句虽然有两三个字今天已不用,但是凭了汉字的构字特点,不难意会,挖掘一下,或许还能充实现代汉语的语库。“文学”部分也是如此,不是单纯书面的文学,仍然和口头表达密切相关: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诗经》成为最自然的口语(当然,《诗》本来就来源于口头创作)。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书中大量这样的描写,让你分不清是文学还是语言,“文学”门“言语”门其实就是同一门。那么我们的学习也就不能局限于书面,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阅读的重要目的,就是提升我们的母语质量。

【思考与练习】

  1.课外完整阅读《世说新语》的“言语”和“文学”这两部分。(教学网站提供)
  2.收集校园或班级的趣事,尝试写成一则一则的“笔记”(参后面“文体知识?笔记体”)。

【拓展阅读】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455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