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一国文 > 港台海外

李小杰:香港的大学语文科际整合与元认知能力培养浅探
【时间:2015/9/23 】 【来源:武汉论坛 】 【作者: 明愛專上學院 李小杰】 【已经浏览3059 次】
李小杰:香港的大学语文科际整合与元认知能力培养浅探
 
2015年9月23日   出处:武汉论坛    作者:明愛專上學院 李小杰
 
明愛專上學院助理教授李小杰 邮箱:skli@cihe.edu.hk
 
    摘要:香港的大学语文作为工具性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容易流于僵化。本文尝试从科际整合概念出发,把不同学科的一些概念引入大学语文,促使大学语文多样化,冀形成范式;再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其元认知能力,让香港的大学语文成为一门训练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的跨学科科目。
    关键词:科际整合;范式;元认知
 
绪论  元学科:重新定义大学语文
 
    香港是个商业化,讲究工具理性和成本效益的社会。与内地强调人文精神不一样,香港大学语文主要以实用为主,香港几所大学提供的大学语文课程,其大纲包括公函、报告、会议文书、宣传文字、投诉信等,皆是应用型的写作。[1]于是,如何避免这个学科沦为僵化的公文格式教学?就成为了一个教学的问题。个人认为,作为人文学科的老师,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之余,应通过大学语文训练学生的共通能力,以便学生所学在其他学科,日后工作中学以致用,这既是人文学科老师的责任,也是人文的“无用”与现实发生的碰撞后,要思考的出路。
 
    孔庆东在<大学语文的改革方向>一文把大学语文教学上升到“大语文“的概念:“如何理解‘语文’?语文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 [2]
 
    从“词源学”上讲,meta在英语中是“超越”、“总的”、“继……后”之义;在汉语中“元”有“首也、一也、始也、大也、本也”等义。孔庆东认为语文学科覆盖在众学科之上,我们不妨称之为是元学科,就大学语文教学而言,即“元”语文的教学,对老师而言,指一切包罗万象和自成体系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文教学范式;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基要思维与存在方式。因此,教授大学语文时也应该超越一般的思维:一方面自己注重以科际整合达到覆盖的教授方式;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时注意引入元认知能力的概念。
 
一、范式:科际整合的尝试
 
    范式一词来自拉丁语,原意是“模式、样本和例子”,以动词出现时则有“展示、再现、显露”之意。《牛津英语字典》把范式定义为:“一种典型的例子或者某样东西的模式。”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通过研究科学的规律赋予这个词当代意义,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里,他说:“(范式)能为一群专门人才提供问题和解决模型。”[3] 在库恩看来,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
 
    一般香港各所大学讲授的大学语文,大同小异,内容包括:书信、评论、新闻稿、建议书、会议文书、演讲辞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内容应该引入跨科际内容,以达到“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到其他学科”。
 
    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提倡通才式培养,放入教育界语境中就是鼓励教师整合科际,学生海纳百川。孔庆东人认为:“语文什么都包括,天文地理都可以在里边。孔老夫子给学生讲课,一天到晚不就讲语文吗?讲完之后这学生不就什么都能干了吗?”“天文地理”都可以谈,其实就是将语文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以个人教学经验为例,讲授大学中文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不同文体涉及不同学科,老师讲课时经常需要穿越古今,引证东西。比如,当我们讲授评论撰写,就需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因为里面涉及对社会现象的阐释;又如讲授演讲辞写作,因为大多时候,来听的人可能来自各个行业,包括各个年龄层,各种教育程度,懂得利用一点大众心理学,以便去猜测听众的习惯与需要,才能避免做无用之功。其实,这在西方的影视中,并不罕见。有部叫《副总统》的美剧,里面有不少演讲场面,为总统撰稿的智囊,每次都会在演讲辞前面安插一个笑话,就是为了让听众放松下来,容易接受后面的环保、政治社会民生等议题,达到演讲目的。
 
    又比如,讲授新闻稿写作,最好对公关学和传播学稍有涉猎。因为新闻稿是一种公关稿,并不是真正的新闻报道,新闻稿多说正面,甚至把负面消息正面化。加上香港的大学语文教学,学生来自不同系别,所以,大学语文讲课内容需要,也应该意识到跨学科的概念。当学科的引入,理论和模型的运用和建立成为一种习惯,当这些尝试被固定到某一种问题时,慢慢就形成自己的范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视语文为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是覆盖在众学科之上,我们通过其他学科的引入,不再让学生觉得语文只是多认识生字,而是因该讓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增长了学问。最重要是通过科际整合,提高学生表达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慢慢形成他们自己解难的模型。这样才能体现语文强大的渗透能力。
 
二、元认知能力:汇报和功课的指示
 
    元认知反映了主体自己对某一事物“认知”的认知。[4]拥有强元认知能力的人,通常学习能力很强,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过程较为了解,能够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和自省后提出优化的学习策略。故此,老师应该因材施教,去培养,唤起,使用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有较强的管控能力,懂得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的优势和已有知识框架来调节和评估新知识的摄入,他们能够很快的把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当中。
 
    故此,如果老师授课时使用社会上热门的事件,比如新闻作为题材,具体可感的新事件让学生的对认知能力的管控更加容易,更容易产生效果。比如,说到投诉信撰写,老师可以利用最近在新闻中关于中东呼吸综合症的报道。按照一般程序,当局本应强制隔离疑似患者,但韩国医院管理局没有把患者强制隔离,当局失职的表现无疑树立了一个极佳的攻击靶子,我们可以此为例,教授学生如何评论医院管理局。
 
    我们一起看看笔者学生考试答卷所写的一篇文章,比较能反映学生跨学科引入的学习效果。学生题目要求,为刚刚来香港的内地学生写一篇演讲辞,就如何适应香港的中学生活提一些建议。以下是文章内容:
 
    本人是一位大学毕业生,虽然阔别校园多年,中学生活的境况依然记忆犹新。
    本人是升中一的时候来港。还记得开学踏进班房时,要用流利的广东话向同学做自我介绍已很不容易。庆幸第一天上学就能认识到一位友善的同学……
 
    上面的写作,考生遵从了我上课时教授的辅导学理论:“如要让别人较快认同你,最好是你也分享相同的经历。”这些是来自护理学的学生,他们有学过类似的科目,在遇到这样的问题会知道如何依样画葫芦,懂得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框架应对题目,把新资料并入到已有的理论语境里面。
 
    元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如写作中的元认知活动有明确写作目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写作素材上,对当前写作中心、大纲、意义不断进行调节、自我提问,以检视写作效果、随时采取修正策略等。[5]考生认知了题目的要求后,进行有目的元认知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写作的主要目的上、因应调节、自我提问以检查效果、随时采取修正策略。
 
    从上文第二段看到考生对调节元认知的实际操作,题目要求考生给新移民适应来港后生活给予建议,考生把自己的背景设定为新移民,感同身受,以引起共鸣。授课老师应该从不同科际出发,通过完成功课、应对考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高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当然,一般学生,能够想到运用一种方法来完成任务,已非常了不起。那些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材料和环境,而不断去调节,以达到最佳效果的学生,只靠授课难于教授出来的,反而可在处理功课、汇报、论文过程中,根据老师的及时反馈中锻炼,比如,来自导修课中学生和老师的互动。
 
    根据我们的经验,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首先,对学生的指导要比较仔细。比如,所有学生的汇报选题都需要老师的核准。一般来说,我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报上2至3个题目,而且在撰写汇报的过程中,我会投入比较多的精力,时不时跟进学生的进度。
 
    举个例子,学生拟做一个《广州话粗口研究》的汇报,可是我们认为这个题目太大。类似《粗口的句法》、《粗口的语气》、《粗口的使用场合》这种题目,并不适合学年小论文,于是,我们建议学生加入“语境”二字。粗口的语境就是粗口在不同场合使用的情况,举例来说,比如关于“PK”的研究,一般人认为这个字仅表示诅咒他人“当街摔倒”,但是这个定义并不全面。因为,当一群人在踢足球时,一个人提醒另一个哥们,“你这样踢球,小心PK啊!”。这里PK的意思是表示提醒和关心。对此,我在学生汇报时,直指其非:“这样的定义不够完整,逻辑不通,需要扣分。”学生汇报之后,我们建议改为:《广州话粗口语境研究》,这样把论文缩小到一定范围,可以小题大做。
 
    通过老师的现场指导,学生在众人面前被扣分,得到即时的教训和反馈,他们最后回去交上来的打印版本,就自觉使用了严谨的方法进行撰写:
 
  目录
  引言
  研究目的
  语境定义
  粗口定义
  粗口字的字意和用法
  粗口语境---对象
  粗口语境---场合及教育程度
  总结
  参考数据
                      
小 结
 
  故此,老师通过科际整合,把教学形成范式,再通过功课汇报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装备学生可转授的(transferable )能力,毕竟大学中文不是一门识字或是教授写作格式的课程,而是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的一门大课。
 
 
  [1]以香港大學為例,大學語文叫中文增潤課程(Chinese Language Enhancement Program),功能是加強學生的實用和專業寫作技能(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writing skills),目的是培養出實用的溝通者(effective communicators)。One of the principal mission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Enhancement Programme (CLEP) is to design and deliver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s in ALL Faculties of the University, courses that are intended primarily to raise their level of competenc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Emphasis is placed on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writing skills 見香港大學網站:http://www.chinese.hku.hk/main/chinese-language-enhancement-program/。2015年5月2日。
  [2] 孔庆东:<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方向>,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7期,页20。
  [3] Thomas S Kuhn(1970).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2nd ed.).Chicago, USA: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pp.7.
  [4] David Disalvo (2013). Brain changer. Texas, USA: Benbella Books, Inc.pp.40.
  [5] Douglas J. Hacker(2009).Metacognition i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NY, USA: Routledge.pp.94.
 
 
 
在首届大学语文论坛(武汉)与站长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233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