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人民教材

三 怎样写论文(四则)
【时间:2015/3/27 】 【来源:本站汇集 】 【作者: 胡适等】 【已经浏览3644 次】

胡适谈治学方法

 

今天我想随便谈谈治学的方法。我个人的看法,无论什么科学——天文、地质、物理、化学等等——分析起来,都只有一个治学方法,就是做研究的方法。什么是做研究呢?就是说,凡是要去研究一个问题,都是因为有困难问题发生,要等我们去解决它;所以做研究的时候,不是悬空的研究。所有的学问,研究的动机和目标是一样的。研究的动机,总是因为发生困难,有一个问题,从前没有看到,现在看到了;从前觉得没有解决的必要,现在觉得有解决的必要的。凡是做学问、做研究,真正的动机都是求某种问题某种困难的解决;所以动机是困难,而目的是解决困难。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说法,凡是有做学问做研究经验的人,都承认这个说法。真正说起来,做学问就是研究;研究就是求得问题的解决。所有的学问,做研究的动机是一样的,目标是一样的,所以方法也是一样的。不但是现在如此;我们研究西方的科学思想,科学发展的历史,再看看中国二千五百年来凡是合于科学方法的种种思想家的历史,知道古今中外凡是在做学问做研究上有成绩的人,他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古今中外治学的方法是一样的。为什么是一样呢?就是因为做学问做研究的动机和目标是一样的。从一个动机到一个目标,从发现困难到解决困难,当中有一个过程,就是所谓方法。从发现困难那一天起,到解决困难为止,当中这一个过程,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有的时候要几十年,几百年才能够解决一个问题;有的时候只要一个钟头就可以解决一个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方法。

刚才我说方法是一样的;方法是什么呢?我曾经有许多时候,想用文字把方法做成一个公式、一个口号、一个标语,把方法扼要地说出来;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满意的表现方式。现在我想起我二三十年来关于方法的文章里面,有两句话也许可以算是讲治学方法的一种很简单扼要的话。

那两句话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要大胆的提出假设,但这种假设还得想法子证明。所以小心的求证,要想法子证实假设或者否证假设,比大胆的假设还更重要。这十个字是我二三十年来见之于文字,常常在嘴里向青年朋友们说的。有的时候在我自己的班上,我总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了解。今天讲治学方法引论,可以说就是要说明什么叫做假设;什么叫做大胆的假设;怎么样证明或者否证假设。

(节选自胡适《治学方法》,《胡适文集》第12130-131页,欧阳哲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1月)

 

毛泽东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你们去看一看中药铺,那里的药柜子上有许多抽屉格子,每个格子上面贴着药名,当归、熟地、大黄、芒硝,应有尽有。这个方法,也被我们的同志学到了。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幸亏古人和外国人替我们造好了这许多符号,使我们开起中药铺来毫不费力。一篇文章充满了这些符号,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我不是说甲乙丙丁等字不能用,而是说那种对待问题的方法不对。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单单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这种办法,他自己是在做概念的游戏,也会引导人家都做这类游戏,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于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这里所讲的分析过程,是指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还不能做综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因为这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形式主义的方法,在我们党内很流行,所以必须揭破它,才能使大家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所办的事才能办好,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胜利。

(节选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39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

 

叶圣陶谈“拿起笔来之前”

 

写文章这件事,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并不是游移不决说两面话,实情是这样。

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工夫怎么样。准备工夫够了,要写就写,自然合拍,无所谓难。准备工夫一点儿也没有,或者有一点儿,可是太不到家了,拿起笔来样样都得从头做起,那当然很难了。

现在就说说准备工夫。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东西,叙述某些事情,不是全都依靠观察跟认识吗?人家说咱们的记叙文章写得好,又正确又周到。推究到根柢,不是因为观察跟认识好才写得好吗?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准备工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论说文章,阐明某些道理,表示某些主张,不是全都依靠推理下判断吗?人家说咱们的论说文章写得好,好象一张算草,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等下去,不由人不信服。推究到根柢,不是因为推理下判断好才写得好吗?

推广开来说,所有社会实践全都是写文章的准备工夫。为了写文章才有种种的社会实践,那当然是不通的说法。可是,没有社会实践,有什么可以写的呢?

(节选自叶圣陶同题文章,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458-459页。原载1951714《中国青年》第70期。)

 

王力讲“先归纳后演绎”

 

撰写论文,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我常常说,科研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时间,一个条件是分析能力。没有时间就没法充分占有材料。要有分析能力就要有科学的头脑,逻辑的头脑。我们知道,逻辑上讲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搞科研,要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一反过来就坏了。比如逻辑上的三段论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凡人皆有死,你是人,你也有死。”这是演绎法,从大前提推出结论。结论对不对,关键在于大前提对不对,主要是“凡”字。“凡”是归纳出来的,我们做研究工作,就是要研究这个“凡”。怎么研究呢?就要从大量具体的材料中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结论是在归纳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所谓分析,是要以归纳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归纳就作分析,那么结论常常是错误的。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的例证,不为你所用就不要,那自然就错误了。归纳的重要也就证明充分占有材料的重要。因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个别的东西越多,越能证明你的结论是可靠的。也会有例外,例外少倒不怕,多了就不行了。例外多了,你的结论就得推翻。

(节选自王力《谈谈写论文》,见《怎样写学术论文》,王力、朱光潜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5月版,5-6页)

 

 

【导读】

大学要写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会写论文,是大学生母语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什么是论文?论文属实用类议论文,但是和一般议论文又有不同,议论文属于教学(习作)范畴,论文属于学术范畴。

从文体要素方面说,论文和议论文的区别也可以说是“三要素”和“四要素”的区别。

议论文“三要素”是指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表述为写文章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收集材料,最后用材料证明观点。这个表述颇有唯心主义先验论之嫌,但是用于“教学文体”,又有某种合理性,假如要写的题目比较简单,同学们比较熟悉,或者是社会约定俗成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道理,拿起笔来写的时候,心中已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已有一些论证所需要的材料,甚至连怎样进行论证也已想得差不多,需要做的只是如何组织文字表达的功夫,这样的议论文写作往往就只有所谓的“三要素”。

论文则不是这样。论文是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或者提出新鲜的观点,或者挖掘出新的证据材料,或者发现新的论证方法。——或许这些对刚开始学习论文写作的大学生都还太难,那么起码也要有一种学术锻炼的价值,也就是锻炼自己提出新观点、发现新材料、掌握新方法的能力,至于这些观点、材料、方法对于学术界是否有价值,可以暂且不论(当然也要有一定难度,是困扰自己轻易不能解决的,而不是上网检索就“百度知道”的那种)。这样的议论文,就不能够只有“三要素”了,而是要增加一个要素,变成“四要素”,这个新增加的要素就是“论题”。论题是指“证明中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也可以通俗地称其为“问题”,胡适说,研究的动机总是因为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毛泽东说,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说的“问题”,就都是指的“论题”。而且这个论题还要排在其他“三要素”的前面,写论文最开始总是要先确定论题(选题),然后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材料,加以整理(论文写作中叫“文献综述”),再运用一定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才提炼出“正确的观点”,所以“四要素”的排列顺序应该是论题、论据、论证、论点。或许等到文字表述的时候顺序会有点不同,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是这个顺序。

因为论文的这个特点,写作论文的时候,拿起笔来之前,一定已经有了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是“问题”,而不是一个“正确的观点”,以前我们批判胡适,说他是唯心主义者,一个理由就是他鼓吹“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他的意思,他这个“大胆的假设”也并没有放在研究的最前头,他最强调的还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他对他的学生说:“一切知识,一切学问是干什么用的呢?为什么你们在学校的这几年中有许多必修与选修的学科?都是给你们用;就是使你在某种问题发生的时候,脑背后就这边涌上一个假设,那边涌上一个假设。做学问,上课,一切求知识的事情,一切经验——从小到现在的经验,所有学校功课与课外的学问,为的都是供给你种种假设的来源,使你在问题发生时有假设的材料。”

正因为论文写作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它最不可能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考试那样,当场命题,限时完成,而是一定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假如我们大学语文期末考试的内容是写一篇学科论文,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着手准备了。即使是大三学年论文、大四毕业论文,看似非常遥远,其实也不妨从大一就开始准备。在科学研究中,花几年时间来准备一个问题,甚至用了毕生精力来研究一个问题,都是很常见的。

这个准备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选题。俗话说,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也说明提出问题之难,要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尤其难。以往一些大学生同学,往往等到要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了,才匆匆忙忙寻找题目,虽然还会有老师提供的选题指南,但由于时间匆忙,搞得不好,就成了中学那样的命题作文,所以总不如自己发现的问题来得及时,来得亲切,更有学术锻炼的价值。除了特定的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可以从自己学过的所有课程中提炼的,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关注各科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题,挑选其中有一定难度,有研究价值的,候选为论文题目。比如我们这个教材的前两个单元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提出的“语录体”问题,《西湖的雪景》和《杭州西湖导游词》提出的游记与导游词的比较问题,《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和《冷板凳会缘起》提出的母语雅俗问题,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论文选题。其他单元课文也如此,本教材设计课后思考与练习时,就充分考虑到了题目的开放性,既可以做成一课之后的小作业,也可以拓展开来作更深入的研究。大学语文课程如此,自己专业的其他各门功课假如都留意一下,可做论文题目的候选一定也很多,就不会发生临写论文时却想不出题目的事情。选题之后,即使后来又有了更好的题目,前面的选题不用了,也不会是什么损失,常常放一个题目在心里想想,这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

第二,收集材料。论文要有学术价值,什么是学术价值?就是在学术研究方面,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你发现了,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你解决了。这对于初学论文写作的同学当然是不容易做到的,前面说过,我们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以自己为立足点,通过论文写作,发现自己原来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自己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学习目标,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取法乎上,尝试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没有解决的问题。要知道什么是别人没有发现、没有解决的问题,你就要梳理相关的学术资料。俗话说“说有容易说无难”,你要说某一个问题某人说过,这个容易,可是你要说某一个问题还没有人说过,这就难,你要把整个学术界的资料都检索一遍,才敢下此结论。所以在正式写毕业论文时,要求先做一个开题报告,其中就包括你要写的问题,国外研究到什么程度,国内研究到什么程度,也就是王力先生说的要把这个“凡”字都归纳出来,写成一份“文献综述”。这就要功夫,这个功夫越早下越好。至于怎样下这个功夫,怎样上图书馆查资料,怎样上网检索信息,同学们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我们也会在教学网站提供这些方面的指导和链接。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先把论文写作的意识树立起来。

第三,理论准备。写论文是要有理论指导的,这个理论和议论文的论证有点关系,又不全相同。中学议论文讲论证,往往是这一句用了比喻,是比喻论证,那两句用了对比,是对比论证,基本都是一枝一节的。论文的论证则要求着眼于全体,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你说出你的论文将运用哪些理论方法。记得教育部高教司组编的《大学语文》较早的一个版本,曾经介绍过几种诸如此类的论证方法:一种是“哲学的”论证方法,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主义”在交锋,比如写文章“先有一个正确的观点”,这就有唯心主义先验论之嫌,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才是比较正确的思想方法。当然在我们的“教学文体”中,有很多东西省略掉了,那些“先有一个正确的观点”的课文,或许在“拿起笔来之前”是做了大量的文外功夫的,所以要弄清楚后才能批评。一种是“逻辑的”方法,王力说的那个先归纳后演绎还是先演绎后归纳,就是逻辑的研究。一种是“历史的”方法,就是在研究一个问题之前,先弄清楚它的历史,这就要研究文学史、思想史、哲学史、教育史等等,把你要写的那个问题的历史弄清楚。记得还有几种论证方法,等找到这本教材我们把这个内容放在教学网上。

理论的准备是最艰苦的,你要看大量的理论书籍,平时同学们比较不喜欢看这类书的,但是假如你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是为了将来写论文做准备,有了明确的目的,相信就能够逐渐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思考与练习】

1.论文和议论文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论题”?

3.假设大学语文课期末考试是要写一篇“课程论文”,你现在该如何入手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311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