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教案导读

《日本古代随笔选》教学参考
【时间:2014/6/2 】 【来源:本站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4396 次】

 

一、语文知识与训练

 

这一课的重点仍是翻译文学对于五四美文的影响,要引导学生读这样的“美文”加“译文”的作品,如果再能够想办法搞点写作训练则更好了。

 

1.“美文”与“译文”

“美文”与“译文”有关系,但不是等同,比如鲁迅译《苦闷的象征》就一点也不“美”。本来“美”就不是唯一的标准,起码“真善美”三者不可或缺,所以阅读教学也要读读那种难读的文字。但是这篇课文却是“译文”和“美文”合一的,不仅是说吉田兼好和清少纳言的文笔美,就是周作人的译笔也相当美,试读“有遭逢忧患感到悲伤的人,不必突然发心剃发出家,还不如若存若亡的闭着门别无期待地度日更为适宜。显基中纳言曾云,‘愿得无罪而赏谪居之月’,其言至有味”这样的文字,试读清少纳言“四时的情趣”那样的文字,真乃美哉斯言!周作人虽然倡导“美文”,自己的文笔却没有这样美的,试读他最为人们当做美文的《故乡的野菜》:

 

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莱马兰头,姊妹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真的有许多“涩”味,而且一写就写到考证去了,更像是一篇说明文。于是更信服周作人说的,中国现代的“美文”是要以中国的古文和外国的译文来作模范的。所以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读这样的译文,教参附了《日本古代随笔选》电子书,就是想以课文为引子,引导学生整本阅读。

 

2.“美文”“译文”“古文”

本篇课文比较特殊,不但为“美文”与“译文”,还是由日本古文译出,所以还是“古文”,这是二重翻译:日文译成中文,古文译成现代文。这就让我们发生联想:中国的古文能不能译得这么有趣呢?(譬如《枕草子》的“假的鸡叫”)有人说中国古代哪有这么有趣的文字呀——《枕草子》的另一个译者说的——这话不对的,我看到一篇《〈李商隐杂纂〉与〈枕草子〉》的文章,原来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还是受了李商隐《杂纂》影响的,那么《杂纂》是什么内容呢?是李商隐收集的民间俚俗杂谈鄙事的“小说”(笔记),如:

 

杀风景——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花架下养鸡鸭。

不快意——花时无酒,钝刀切物。

闷损人——出门逢债主,请贵客不来,恶客不请自来。

枉屈——有好花不吟诗酌酒,物贱无钱买,好儿无好妇,好女无好婿,家藏书不解读。

不相称——老翁入娼家,穷波斯,屠家念经。

虚度——阉官娶美妇,花时多病。

 

这些短语假如经了周作人这样的大手笔翻译,是不是也会很有趣呢?如:在花径中间鸣锣开道,看花时候无端落泪,在青苔上铺了席子坐着,花架下面养鸡养鸭,这些都是很杀风景的事情——这不就是《枕草子》的味道吗?谁知道《枕草子》原文也是不是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因了周作人的译笔才情趣盎然起来的呢?这样想是有道理的,因为台湾作家林文月也翻译过《枕草子》,第一段“四时的情趣”她是这样译的:

 

春,曙为最。

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

夏则夜。

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五月的黯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

秋则黄昏。

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返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伤感。又有时间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久以后,尚有风声虫呜。

冬则晨朝。

降雪时不消说,有时霜色皑皑,即使无雪亦无霜,寒气凛冽,连忙生一盆火,搬运炭火跑过走廊,也挺合时宜;只可惜晌午时分,火盆里头炭木渐蒙白灰,便无甚可赏了。

 

我猜想这是更接近古文原文的,而趣味远不如周译。又有于雷的译本,第一段“四季风光”:

 

春天黎明很美。

逐渐发白的山头,天色微明。紫红的彩云变得纤细,长拖拖地横卧苍空。

夏季夜色迷人。

皓月当空时自不待言,即使黑夜,还有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就连夜雨,也颇有情趣。

秋光最是薄暮。

夕阳发出灿烂的光芒。当落日贴近山巅之时,恰是乌鸦归巢之刻,不禁为之动情。何况雁阵点点,越飞越小,很有意思。太阳下山了。更有风声与虫韵……

冬景尽在清晨。

大雪纷飞的日子不必说。每当严霜铺地,格外地白。即使不曾落霜,但严寒难耐,也要匆忙笼起炭火。人们捧着火盆,穿过走廊,那情景与季节倒也和谐。一到白昼,阳气逐渐上升,地炉与火盆里的炭火大多化为灰烬。糟糕。

 

仅结尾一句“糟糕”,便不如周译“这是不大好看的”更有女性味。

说了这么多的主要意思是,我们的古文翻译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可能,译得轻松,译得可爱,就像汪曾祺的《聊斋新义》那样,介于翻译与改写之间?老师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一下。清少纳言是相当于我国宋朝时代的人,宋人笔记中也有很多轻松的文笔,可以尝试做这样的翻译练习的,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其第二则:

 

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 ”,故其语多得于容易。尝有一联云 :“有禄肥妻子,无恩及吏民。”有戏之者云 :“昨日通衢遇一辎軿车,载极重,而羸牛甚苦,岂非足下‘肥妻子’乎?”闻者传以为笑。

 

是很可以翻译成《枕草子》所说的“可笑的事”的。再或者也尝试出一些《枕草子》这样轻松愉快的话题让学生练练笔,如“愉快的事”、“扫兴的事”、“可惜的事”、“担心的事”、“无聊的事”、“优美的事”、“懊恨的事”、“难为情的事”、“感人的事”、“可羞的事”、“不凑巧的事”……

 

 

二、文本详析

 

1.《徒然草》简介

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共有243段,周作人只选译了自己觉得最有趣味的14段,最早发表在19254月刊《语丝》22期上。在这14段正文前面还加了一个小引,内容如下:

 

《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代(1332-1392)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1282-1350)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一三二四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六十九岁。今川了俊命人蒐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贴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曰《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纸》,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

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纷,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事,以为他替高师直写过情书去挑引盐冶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说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很明了的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以下所译十四节是我觉得最有趣味的文章,形式虽旧,思想却多是现代的,我们想到兼好法师是中国元朝时代的人,更不能不佩服他的天才了。

 

注:关于书名

《徒然草》取序段开头二字为书名。序段云:“竟日无聊,对砚枯坐,心镜之中,琐事纷现,漫然书之,有不甚可理喻者,亦可怪也。”“无聊”亦可译为“徒然”。

 

 

2.课文分析

 

有遭逢忧患感到悲伤的人,不必突然发心剃发出家,还不如若存若亡的闭着门别无期待地度日更为适宜。显基中纳言①曾云,“愿得无罪而赏谪居之月”,其言至有味。

 

[1] 权中纳言源显基(10001047),大纳言源俊贤之次子,后一条天皇之近臣。

 

这是《徒然草》的第5段,小标题“忧患”,但日文原本及各译本各段均不见有标题,唯“第若干段”而已,也许是周作人译时拟加的。实际上,连“徒然草”这个题目原也是没有的,是“取开卷之语定名”,这正是我国诗经时代的做派,让读者自己去解悟。比如这一段,就也可以叫做“悲伤”或“闲适”的,现在既加了“忧患”一题,懒惰的读者就只往这方面去想,倒把“闲适”的意思遮蔽了。郁达夫亦曾翻译这段话:

 

并非是身逢不幸,沉入忧思,即使毫无远虑地落发而为僧,但将禅门常闭,使人不知主人在否,别无期待,只一个人朝朝暮暮在那里过活下去,就此行径,岂不甚美。善哉显基中纳言之言,他似乎这么的说过:“要并无罪名,而在极边的徒流之所,看天而玩月。”这话实在说得不错。

 

这个翻译就把“忧患”的意思完全否定了。

显基中纳言,姓源名显基,中纳言是官职。显基是后一条天皇的宠臣,一生得意。这话原是一种假设,表示雅人深致罢了。不过周作人译的“谪居之月”,这个词确实锻炼得很好,非赏月之人谪居,乃是移情于所赏之月,这比郁达夫译的“看天而玩月”有味得多。

 

自然之美

无论何时,望见明月便令人意快。或云,“无物比月更美。”又一人与之争曰,“露更有味。”其事殊有趣。其实随时随地无有一物不美妙也。

花月无论矣,即风亦足动人。冲岩激石,清溪之流水,其景色亦至佳美。曾见诗云,“沅湘月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①,觉得很有兴味。嵇康曾云,“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②”在远离人居水草清佳之地,独自逍遥,可谓最大之悦乐。

 

[1] 唐戴叔伦《湘南即事》:“卢桔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② 嵇康(224-263),字叔夜,三国时魏人,好老庄之书,工书画,善鼓琴,任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为竹林七贤之一,钟会谗之于司马昭,遂为所害。这里的引文见于他的《与山涛绝交书》。

 

此为原第21段,标题若为“自然无一物不美”则更准确。明月之美,人人所见;“露更有味”,则为更加细腻的观察。诗经《蒹葭》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确实有味。作者将这两种自然之美又扩大开去,以证明自然无一物不美。“沅湘”诗见唐人戴叔伦《湘南即事》:“卢桔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月夜”当为“日夜”,不知为著者或译者之误?或版本之异?嵇康语见《与山涛绝交书》,完整句子是“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以此为不愿做官的一个理由。

 

 

独坐灯下,披卷诵读,与古为友,是最上的慰安。其书则《文选》①之妙文,《白氏文集》②,老子之书③,《南华》④之篇,以及此土学者所作,在古文学中多有妙品⑤。

 

①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集,包括周末至齐、梁的诗文,共六十卷。

②即《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的诗文在日本特别受欢迎。

③即《道德经》。

④即《庄子》。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其作品又名《南华真经》。

⑤这里特指《怀风集》、《经国集》、《本朝文粹》、《续本朝文粹》、《文华秀丽集》。

 

此为原第13段,说明作者非常熟悉中国之书,有很高的欣赏品味。《文选》是我国南北朝时代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萧统组织编选的文集,包括周末至齐、梁的诗文,共六十卷。《白氏文集》即《白氏长庆集》,白居易的诗文在日本是特别受欢迎的。老子之书即《道德经》。《南华》之篇即《庄子》,唐玄宗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其书又名《南华真经》。“此土学者”泛指日本本土学者,也有译本说这里的“古文学”特指《怀风集》、《经国集》、《本朝文粹》、《续本朝文粹》、《文华秀丽集》等,不知所据者何?

 

人生大事

为无益之事而费时日者谓为愚人可,谓为谬人亦可。对君国应为之事已多,其馀暇日无几。人所不得不营求者,一食,二衣,三住居。人生大事不过此三者。不饥,不寒,不为风雨所侵,闲静度日,即为安乐。但人皆不免有病,如为疾病所犯,其苦痛殊不易忍,故医药亦不可忽。三者之上,加药成四。凡不能得此四事者为贫,四事无缺者为富,四事之外更有所营求者为贪。如四事节俭,无论何人当更无不足之虑也。

 

此为原第123段,所谓“人生大事”,其实只是不得已之事(“人所不得不营求者”),真正的大事,兼好的意思应该还是“对君国应为之事”。此段言甚浅,理甚深,行甚难,所以不必多言,唯有德者多思多行。

 

3.周译《徒然草》14

周作人翻译了《徒然草》中的14则,课文只选了其中的4则,下面把它补齐,老师如果有兴趣,课时如果得宽裕,也可以讲一讲。

 

忧患

 有遭逢忧患感到悲伤的人,不必突然发心剃发出家,还不如若存若亡的闭着门别无期待地度日更为适宜。显基中纳言曾云,“愿得无罪而赏谪居之月”,其言至有味。

 

长生

倘仇野之露没有消时,鸟部山之烟也无起时,人生能够常住不灭,恐世间将更无趣味。人世无常,倒正是很妙的事罢。

遍观有生,唯人最长生。蜉蝣及夕而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若优游度日,则一岁的光阴也就很是长闲了。如不知厌足,虽过千年亦不过一夜的梦罢。在不能常住的世间活到老丑,有什么意思?语云,“寿则多辱”。即使长命,在四十以内死了最为得体。过了这个年纪便将忘记自己的老丑,想在人群中胡混,到了暮年还溺爱子孙,希冀长寿得见他们的繁荣,执着人生,私欲益深,人情物理都不复了解,至可叹息。

(案仇野是墓地之名,鸟部山为火葬场所在地)

 

中年

 年过四十而犹未能忘情于女色的人,若只蕴藏胸中,亦非得已,但或形诸言词,戏谈男女隐密以及人家闺阃,则与年岁不相应,至不雅观。大抵难看难听的事有这几种:老人混在青年中间,妄说趣话;卑贱人说世间权贵和自己如何要好;穷人好酒宴,铺张宴客。

 

女色

 惑乱世人之心者莫过于色欲。人心真是愚物。色香原是假的,但衣服如经过熏香,虽明知其故,而一闻妙香,必会心动。相传久米仙人见浣女胫白,失其神通,实在女人的手足肌肤艳美肥泽,与别的颜色不同,这也是至有道理的话。

(案《元亨释书》卷十八云,“久米仙人者和州上郡人,入深山学仙方,食松叶,服薜荔。一日腾空飞过古里,会妇人以足踏浣衣,其胫甚白,忽生染心,即时坠落。”)

 

诃欲

 女人丰美的头发特别容易引人注意。人品性质,只听说话的样子,就是隔着障壁也可以知道。有时单是寻常起居动作,亦足以迷乱人心。即使女已心许,却总还不能安睡,毫不顾惜自己,能受不可忍的苦辛,这都是为恋爱的缘故。爱着之道根深源远。六尘之乐虽多皆可厌离,其中唯有色欲难以抑止,老幼智愚莫不如是。故谚曰,“以女人发作绳,能系大象;以女人屐作笛能招秋鹿。”所当自戒,应恐惧谨慎者,即此惑溺也。

(案《大威德陀罗尼经》云,“乃至以女人发作纲维,香象能系,况丈夫辈。”吹笛引鹿系日本传说。)

 

好色

 男子虽多才艺而不知好色,至为寂寞,殆知玉卮之无当也。濡染霜露,彷徨道涂,父母之训诫,世人之讥评,悉不暇听闻,尽自胡思乱想,然而终于仍多独宿,夜不成寐,如此生涯,至有风趣。但亦非一味游荡,须不为女子所轻,斯乃为佳耳。

 

独居

 妻子为物盖非男子所应有者。听人说是永久独居,最为愉快。偶闻人言某已入赘,或某娶某女,已同栖了,令人对于男子生卑下想。如娶寻常女子,人将轻蔑曰,“这样的女子也好,所以便配合了。”如女稍佳,又曰,“男子一定非常珍重,当作菩萨供养罢了!”若真是美人,人言亦愈有因。且管理家务的女子至可惋惜,有了儿童,提携爱抚尤为烦苦。男子死后,留女子剪发为尼,渐即老丑,是即在死后尚极不愉快也。无论如何女人,朝夕相对,恐亦将厌足疏远,在女子亦当感到冷淡。不如分居,男子时往聚会,虽历时久远,交情可以永续。偶尔往访,辄复留连,亦殊有情趣。

(案这所说的办法与近来蔼理斯夫人所主张的“半分离的结婚”Semi-detached Marriage相似,不过更是浪漫的罢了。《徒然草》第二百四十段中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结合的夫妇,他说,“不知他们第一句是说什么话?”这真是大家都想问的一件事。他以为只有情人团聚,“互说往昔相思的苦辛,约会的艰难,这才有不尽的情话。”此节更反对结婚,老法师的波希米人性质益发现无遗了。)

 

饮酒

在现世间饮酒则多过失,丧财,招病。虽云酒为“百药之长”,百病皆从酒生;虽云酒可忘忧,醉人往往想起过去忧患至于痛哭。又在来世丧失智慧,破坏善根,有如火烧,增恶破戒,当坠地狱。佛说,“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

酒虽如是可厌,但亦有难舍之时。月夜,雪朝,花下,从容谈笑,偶饮数杯,能增情趣。独坐无聊,友朋忽来,便设小酌,至为愉快。……冬日在小室中,支炉煮菜,与好友相对饮酒,举杯无算,亦快事也。

(案此篇系第百七十五段之一部分,原文颇长,故从摘译)

注:周译略去者为:“世事多不可理喻者。每有事,必先进酒,强人饮之以为乐事,其故殊不可解。饮者面有难色,欲伺人不见时舍酒而遁,乃复捉之,引而止之,迫之滥饮;终至端庄者忽变狂人,作愚蠢之举动。无恙者立成严重之病人,不辨前后,醉倒以寝也。有望之似有深虑且高雅之人肆意笑骂,喋喋不休,乌帽倾斜,衣纽开解,衣裾高卷,不顾体统,迥异平时之举措;或有女子,搔起额发,不知羞耻,腆颜作笑,牵持杯之下品人以肴塞其口,本人亦吞食不止,丑恶殊甚……”

 

自然之美

 无论何时,望见明月便令人意快。或云,“无物比月更美。”又一人与之争曰,“露更有味。”其事殊有趣。其实随时随地无有一物不美妙也。

花月无论矣,即风亦足动人。冲岩激石,清溪之流水,其景色亦至佳美。曾见诗云,“沅湘月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觉得很有兴味。嵇康曾云,“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在远离人居水草清佳之地,独自逍遥,可谓最大之悦乐。

 

秋月

 秋月特佳。或云,月总是如此,不能辨别,殊乏雅趣。

 

读书

 独坐灯下,披卷诵读,与古为友,是最上的慰安。其书则《文选》之妙文,《白氏文集》,老子之书,《南华》之篇,以及此土学者所作,在古文学中多有妙品。

 

法显的故事

 或闻法显三藏往天竺,见故乡之扇而悲,又卧病思得汉食,曰,“如此高人,奈何示弱于异国。”弘融僧都却称叹曰,“真是多情的和尚。”此言殊无法师气,一何蕴藉乃尔。

 

爱生物

 家畜中有牛马,加以羁绊,虽亦可悯,唯系日用必需之物,亦属无可如何。狗能防守,视人为胜,也不可缺,但他家多畜此物,偶不畜养别无妨碍。此外鸟兽皆属无用之物。禁走兽于槛中,加以锁系,剪飞禽之羽翼,闭诸樊笼,使其怀念天云,眷念山野,忧闷怅望,无时或已。设身处地,不能忍受,有情之人岂忍以此为乐乎?虐待生物,用以娱目,此桀纣之心耳。王子猷爱鸟,但观林中飞鸣之鸟以为逍遥之友伴,不捕而凌虐之也。“珍禽奇兽不育于国”,《尚书》亦云。

 

人生大事

 为无益之事而费时日者谓为愚人可,谓为谬人亦可。对于君国应为之事已多,其馀暇日无几。人所不得不营求者,一食,二衣,三住居。人生大事不过此三者。不饥,不寒,不为风雨所侵,闲静度日,即为安乐。但人皆不免有病,如为疾病所犯,其苦痛殊不易忍,故医药亦不可忽。三者之上,加药成四。凡不能得此四事者为贫,四事无缺者为富,四事之外更有所营求者为贪。如四事节俭,无论何人当更无不足之虑也。

 

周注:原文虽系古文,我却不想用古文去译他,但终因此多少无意地夹进一点文言去,——这个我也不复改去,因为要用纯粹白话来译也似乎是不大可能的。

 

4.《枕草子》简介

清少纳言(约966—1027),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女作家。家系以天武天皇为祖先的清原真人,故姓清,少纳言是在宫中侍奉皇后时的官名。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祖辈代代为文官。其曾祖父为诗人,作品收入《古今集》、《后撰集》。其父元辅是黎壶五诗人之一,也是《后撰集》撰者之一。其兄致信任大宰少监,秀戒为比睿山僧侣,是当时著名诗人。她有一个姐姐是名著《蜻蛉日记》的作者藤原道纲母的哥哥的妻子。在这种文学环境的熏陶下,她自幼酷爱和歌及汉学,且才智过人。她初嫁橘则光,有一子。后因性格与教养不同而离婚。约993年,她27岁,应召入宫,侍奉一条天皇的中宫皇后定子。由于精通和歌与汉学,又机智聪敏,深为定子所钟爱。传说她当时与《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同为中宫侍女,紫式部侍中宫彰子。定子与彰子争宠,她和紫式部因此而争雄,时有文字上的竞争。一次,降雪之日,皇后定子向她问道:少纳言,香炉峰的雪怎样了?她听了定子的话,也不回答,便开了纸窗,将帘子高高地卷上。定子微笑,颇喜她的机智。因为那时的日本人士喜欢读白乐天的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卷帘看的句子。长保二年(1000),定子死后,她离宫归乡,嫁与藤原栋世,为后妻。栋世死后,她出家为尼,落魄而死。她的作品有诗集《清少纳言集》和随笔《枕草子》。

《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其书名之来源,诸说不一。据作者自云,枕草子的意思是放在枕边的册子,即身边座右的笔记本。全书三卷,共310则,各则独立,长短不等。其内容均系她在宫中侍奉时的记录,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杂撰,记录山川、花鸟、草木及人生诸事;(二)日记,叙述宫廷生活及所见所闻;(三)随感,抒发自己对自然及人生的感慨。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事物与人生刹那间的感触与情趣,运用列举务尽的笔法,细腻而生动地描摹了身边的所见所感,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宫中的社交往来,人世的悲喜烦愁,创造了贵族社会里那种所谓高雅、娴静的美的境界。有些篇章又充满了浪漫情调,显示出冷静的知识性和写实倾向。比如,开篇第一则《四时的情趣》: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细微的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随后越看去变得越小了,也真是有趣。到了日没以后,风的声响以及虫类的鸣声,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

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有时只是雪白地下了霜,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但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生起火来,拿了炭到处分送,很有点冬天的模样。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寒气减退了,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为没有人管了,以至容易变成白色的灰,这是不大好看的。

 

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娴静的情韵!作者以颇富诗意的语言,描写四季不同的特征,在时间的推移和色彩的变幻中,撷取一两个典型事物,传达出瞬间的微妙感受,启迪人们从四时变化所引起的幻象中,去细细品味人生的真趣。语言清丽,情浓韵厚。再如第39则《说鸟》,写了鹦鹉、山雀、丹鹤、鹭鸶、鸳鸯等的特性之后,着重写了黄莺不在宫中啼叫尽管宫中既有翠竹,也有红梅,应当是黄莺儿喜欢栖息的地方;可是,一走出宫外,即使在平民人家很普通的梅树上,也可听到黄莺儿在婉转娇啼的生活习性,曲折地吐露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向往和对宫禁生活的倦怠。总之,作者在缘物赋情,独抒性灵方面,发挥了非凡的创造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因为如此,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被并称为日本平安时期文学的双星

 

5.课文注释

四时的情趣”很明白,不必加注。

 

假的鸡叫

头弁行成①到中宫职院②里来,说着话的时候,夜已经很深了。头弁说道:“明天是主上避忌的日子③,我也要到宫中来值宿,到了丑时④,便有点不合适了。”这样说着,就进宫去了。

第二天早晨,用了藏人⑤所使用的粗纸⑥重叠着,写道:

后朝⑦之别实在多有遗憾。本想彻夜讲过去的闲话,直到天明,为鸡声所催,匆匆地回去。

实在写得非常潇洒,虽然与事实相反,但缕缕地写着,写得实在很是漂亮。我于是给写回信道:

半夜叫的鸡声,那是孟尝君的鸡声吧? ⑧

信去了之后,随即送来回信道:

孟尝君的鸡是半夜里叫了,使函谷关开了门,好容易那三千的客才算得脱,书里虽如此说,但是昨晚的这回,只是和你相会的逢坂关⑨罢了。

我便又写道:

在深夜里,假的鸡叫

虽然骗得守关的人,

可是相会在逢坂关的事却是不能通融啊!因为——这里有着很细心的守关人在哩。⑩

又随即送来回信,这乃是一首返歌⑾:

你所炫夸的逢坂是人人可过的关,

鸡虽然不叫,

便会开着等人过去的。

最初的信,给隆圆僧都⑿硬给叩头礼拜地要去了,后来的信乃是被中宫拿了去的。

后来头弁对我说道:“那逢坂关为题的作歌比赛是我输了,返歌也作不出来,实在是不成样子。”说着笑了。

他又说道:“你的那书简,殿上人都看见了。”

我就说道:“你真是想念着我,从你把我的信让别人看了这件事就可以知道了。因为看见有好的事情,如不去向人家宣传,便没有什么意思的。可是我正是相反,因为你的信写得太难看⒀,我就总是藏了起来,决不给人家去看。彼此关切的程度,比较起来正是相同哩。”

他说道:“这样懂得道理的话,真是只有你来得,与平常的人不是一样。我以为你会像普通的女人那样要说我‘前后不加考虑’,做出坏事来,就要怨恨了。”说罢大笑了。

我说道:“岂敢岂敢,我还要着实道谢才是哩。”

头弁说道:“把我的书简隐藏起来,这在我也是很高兴的事。要不然,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情呀。以后还要拜托照顾才好。”

这之后,经房少将⒁对我说道:“头弁非常称赞你,你可知道吗?有一天写信来,将过去的事情告诉我了。自己所想念的人⒂被人家称赞,听到后也真高兴得不得了。”他这样认真地说,是很有意思的。我便说道:“这里高兴的事有了两件:头弁称赞着我,你又把我算作想念的人中了。”经房说道:“本来早就喜欢你的,你却以为是新鲜事情,现在才有的,所以觉得高兴。”

 

1)头弁乃是藏人头兼任太政官的弁官,弁亦作辨。其时的头弁为藤原行成。

2)中宫是用于代称(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自从村上天皇立女御藤原安子为皇后时,中宫就此成为皇后代称。中宫职是专门管理中宫事务的机关,设在禁中。

3)中古阴阳家的一种迷信,凡鬼星游行的方面,犯者有灾祸。每遇是日照例不外出,不见客,亦不接受书简,宫廷中一律停止政务,亦不召见臣工。

4)凌晨一点到三点。

5)藏人所是日本战国时期作为天皇的秘书官经常从事宫中的机密文书,从事与太政官的联络和宫中庶务的部门。因为天皇向太政官下命令时,手续复杂容易泄密的缘故,故设此职。

6)原文作纸屋纸,系在京都北方的纸屋川地方所造,多系再生纸,故纸色淡黑,称薄墨纸,古时写诏敕多用之。

7)日本古时男女婚姻皆男就女家寄宿,至次晨归去,即写信给女人惜别,称为后朝。原语为“衣衣”,谓男女各自着衣回去,后朝则是汉语的译意。

8)《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9)逢坂山在今大津市左近,离京都不远,古时曾于此设关。《源氏物语》中也写到源氏和所爱的女子空蝉在逢坂关偶遇,空蝉轻叹“关名逢坂待若何?犹自愁叹生难逢!”似乎逢坂关因为名字的关系被认为是情人相会的地方。

10)这里把关人是不是说自己呢,因为他们只是“说着话”,而行成来信却说“后朝之别”,有点占便宜的戏谑味道,所以纳言说有很细心的把关人呢。待考。

11)作和歌赠人,须得唱和,称为返歌,不然便要受人耻笑,说前世是不会叫的虫鸟。

12)隆圆僧都是中宫的兄弟,早岁出家,是时任权少僧都。

13)这里所说的全都是反话,行成本是有名的书法家,反说是因为写得难看,所以替他隐藏起来,即是反面说自己的拙劣的笔迹,给殿上人去看,便是十分不应该,值得怨恨了。但事实正好相反,如上文所说,行成的那两封信,都已分给了隆圆僧都和中宫。

14)经房少将为西宫左大臣源高明的第四子,其时任左近卫府少将。

15)这是经房少将宛转称纳言是自己想念的人。

 

 

三、思考与练习提示

 

1.(略)

 

2.《枕草子》和《徒然草》除了周译,还有其他译本,而周译的风格可以从与他译的比较中见出。试比较阅读:

 

有遭逢忧患感到悲伤的人,不必突然发心剃发出家,还不如若存若亡的闭着门别无期待地度日更为适宜。显基中纳言曾云,“愿得无罪而赏谪居之月”,其言至有味。(周作人译)

 

并非是身逢不幸,沉入忧思,即使毫无远虑地落发而为僧,但将禅门常闭,使人不知主人在否,别无期待,只一个人朝朝暮暮在那里过活下去,就此行径,岂不甚美。善哉显基中纳言之言,他似乎这么的说过:“要并无罪名,而在极边的徙流之所,看天而玩月。”这话实在说得不错。(郁达夫译)

 

台湾作家林文月也翻译过《枕草子》,第一段“四时的情趣”她是这样译的:

 

春,曙为最。

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

夏则夜。

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五月的黯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

秋则黄昏。

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返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伤感。又有时间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久以后,尚有风声虫呜。

冬则晨朝。

降雪时不消说,有时霜色皑皑,即使无雪亦无霜,寒气凛冽,连忙生一盆火,搬运炭火跑过走廊,也挺合时宜;只可惜晌午时分,火盆里头炭木渐蒙白灰,便无甚可赏了。

 

我们读到的外国文学本质上只是翻译文学,文字因译者的母语功底而不同,同学们不妨找到这些不同版本,比较阅读,思考母语水平对于外语学习的意义。

 

资料

《日本古代随笔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电子书)

《读〈徒然草〉》(论文)

《读〈枕草子〉》(论文)

《日本古代散文的“三璧”:〈枕草子〉〈方丈记〉〈徒然草〉》(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009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