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教案导读

《饭前的祷告》教学参考
【时间:2014/5/29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3622 次】

 

一、语文知识与训练

 

继续了解与熟悉翻译文体,尝试阅读整本的翻译作品。

 

1.周作人认为“美文”在英语国民里最发达,其中就提到了兰姆,课文选兰姆的这篇《饭前的祷告》自然还是循着“美文”的路线的。兰姆的随笔曾经影响过五四时期很多作家,但课文所选已是1987年的比较“归化”的译本,适合学生快速阅读,整本阅读。

 

2.刘炳善的译本已经和鲁迅的“硬译”完全不同,但也并非完全不顾原作者的文采与风格,经过几代人一百多年的探索,人们已经能较好处理翻译文体和我们母语的关系,绝对的“洋化”和“归化”都已不太多见,以本篇课文为例,字词句子既比较流畅,适于阅读,又能比较明显地感受兰姆随笔的文采与风格,这就使我们能够有更高层次的收获。

 

3.虽然如此,对于字词句式也还是要予以注意,课文中偶然也仍然会有一些欧化的长句子,譬如“至于原来打算在整个人类生活领域中扩大使用的那一大套带哲理性的、富有诗意的、甚至多少有点儿异教气味的祈祷全书,也只好推荐给那些聚会既无定所、人数亦复寥寥的耽于空想的、拉伯雷式的 基督徒了”,这样的句子不要轻易放过,要多读几遍,弄清它的意思。

 

二、文本详析

 

1.课文分析

《饭前的祷告》在《伊利亚随笔》中并不是特别有名的篇目,我们甚至连一篇赏析它的文章也找不到,教材选它的目的,主要是许多大学语文教材选了钱钟书的《吃饭》,而在我们看来,这是受到《饭前的祷告》的影响的,我们可以藉此告诉学生,连钱钟书这样的大家都学兰姆随笔,足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美文”。

至于课文分析,值得我们考虑。随笔是一种很轻松的、随意聊天式的文体,谁要是听到人们的闲聊,就去分析主题思想、段落大意、情节结构等等,那一定是很可笑,就像饭前的祷告那样可笑,所以我们主张这样的课文,从头到尾一点一点读下去就是了,主要让学生了解“随笔”这种文体。当然,为了督促学生阅读,考查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段落比较分明,只有中间引用《复乐园》诗句的地方稍稍乱了一点,把它看成一个段落好了,这样整体上就是11个段落,让学生归纳一下每段的意思,主要是督促阅读,至于归纳得对不对,是没有一个标准的,兰姆随笔本来就是兴之所至,没有什么“段落大意”的。

下面是供参考的11个段落意思:

1)揣测饭前祷告的由来。

2)提出疑问:每天该祷告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偏偏饭前祷告?

3)穷人饭前祷告是很正当的。

4)阔人宴席上的祷告实在多此一举。

5)阔人桌上丰盛的食物跟感恩祷告实在太不相称啦。

6)阔人在餐桌前的种种丑态。

7)《复乐园》里对盛馔罗列、饮食无度的尖锐讽刺。

8)饭前祷告显得别扭、不合时宜。

9)继续调侃阔人饭桌上的种种丑态。

10)牧师们也常常对饭前祷告这件事谦让不休。

11)回忆自己学校饭前祷告的无聊。

 

2. 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也不必有标准答案,目的仅在于督促检查学生阅读。

1)作者是怎样猜测饭前祷告的由来的?

2)作者为什么说穷人的饭前祷告是格外庄严的?

3)课文怎样描写阔人餐桌上种种丑态的?(有很多,选择说)

4)课文引用的弥尔顿《复乐园》两段诗,形成怎样的对照关系?

5)课文中是怎样讽刺牧师的?

6)作者老同学查•瓦•列的饭前祷告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妙语双关?

 

3.有条件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翻译一下。

(全文翻译见http//babel.2u4u.com.cn/taxonomy/term/12061 

 

4.老师要是愿意讲,也可以讲讲兰姆姐弟的故事,那也是非常感人的。

 

 

三、思考与练习

 

1、细读课文,体会“随笔”这种文体的特点。(略)

2、比较阅读《吃饭》和《饭前的祷告》。

钱钟书的《吃饭》更多引经据典,有点炫耀知识,比较像“学者散文”,而兰姆虽然也引用了《复乐园》诗句,但总体上只是谈生活见闻,更符合随笔的风格。

3、课外阅读刘炳善翻译的《伊利亚随笔选》。

资料

《伊利亚随笔选》,刘炳善译,三联书店1987(电子书)

《饭前的祷告》(中英文对照)(电子文档)

兰姆和他的随笔——《伊利亚随笔选》译序(电子文档)

 

 

平行比较】

 

徐中玉《大学语文》第九版有钱钟书的《吃饭》,下面是这一课的课文提示和思考练习,和我们教材比较,看看教材编写思路有何不同。课文略,下面是“课文提示”和“思考练习”两部分内容。

 

[课文提示]

 

这是一篇嘲讽世情时弊、闪烁智慧光芒的绝妙文章。作者借人生最常见的吃饭为题,巧设妙喻,探幽发微,把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揭示得矛盾百出、淋漓尽致。在世人眼中,吃饭原不过是人生最基本的生存欲望,别无深意,可在钱钟书笔下,却另有所图:“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在作者看来,名为吃饭,实为吃菜,舌头代替了肠胃,辨味当成了充饥,这岂非“主权旁移”?为了给吃饭进一步增添情趣,人们又每每以音乐惰宴,佳人劝酒,书画传情,名胜助兴,在区区消化排泄的生理过程里,竟然要创造这样优裕的物质环境,这里享受又掩饰成为需要。至于把吃饭变成了“请饭”,广泛运用于社交场合,成了一种增进朋友感情,减少仇敌毁谤的交际手段,这更是吃饭功用的微妙延伸。正是透过这种名与实的背离,主与次的颠倒,手段与目的的互相掩饰,作者将隐藏于吃饭背后的世态人心揭露得人木三分。

文章笔调犀利,语言幽默,或旁征博引,或侃侃而谈,文风如行云流水,汪洋态肆。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俯拾即是,生活哲理与人情世态交融一体,深刻的思辨与丰富的联想密切结合。使人读来,既洞达世情,又切中时弊,在会心微笑之余,获得深刻的启迪和无限的快意。

此文横说竖说,触处生辉,日常生活中都蕴含至理,可见深入生活、扩大见闻之重要。作者的许多学问,也从“洞明世事”中来。

 

[思考与练习]

 

一、“我们吃了人家的饭该有多少天不在背后说主人的坏话,时间的长短按照饭菜的质量而定;所以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试就文中的这一番议论,结合时弊进行分析。

二、有人说钱钟书是那种“含笑谈真理的人”,请以本文为例,体认作者这种别具一格的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2456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