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教案导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读
【时间:2014/5/27 】 【来源:本站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2919 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读

    这篇课文,中学语文教材已经选过,现在为什么还要讲?其一,为了“大中衔接”,要大家知道有些课文是值得终身铭记的,不要把它们当成敲门砖,上了大学就抛到脑后。其二,为了“大中比较”,让大家知道大学语文是高于中学语文的课程,即使同一篇课文,也有更高的教学目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很有名的一章,值得在大学里再讲一遍。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一文中说:“西南联大有一本《大一国文》,是各系共同必修。这本书编得很有倾向性。文言文部分突出地选了《论语》其中最突出的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超功利的生活态度,接近庄子思想的率性自然的儒家思想对联大学生有相当深广的潜在影响。”(《汪曾祺全集》第四卷355-356页)具体分析,子路、冉有、公西华的人生志向,虽有小大之别,但都属为一国效力,唯曾皙的人生志向,超越了狭隘的功利追求,接近庄子率性自然的思想。孔子虽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却并不排斥别家学派的进步思想,所以他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篇课文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然而本教材选它却别有用意。按理说“论”者“论”也,《论语》是一种议论文体无疑,我们却拿它来做了记叙文单元的第一篇,为什么呢?原来记叙不但是一种文体,还是一种写作姿态,孔子讲大道理时既取了“述而不作”的姿态,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又对孔子言行加以如实记载,今人多以为古人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是最早的记叙文,我们也不妨以这样的视角重新阅读这部儒家经籍,把它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夫子立论太高,语言又太略,这都是不便于同学直接学习的。现在我们且把它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来读。所谓语录体,最早的意思是圣人的名言警句,其后经过中国书院制度的发展,教师讲课的提纲曰“讲义”,学生记录整理教师的讲课要点皆可曰“语录”,这就与我们很亲近了。回想同学们也做了十几年课堂笔记,为什么没有如孔门弟子那样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呢?我们的老师达不到夫子这样的高度这是固然,然而同学们的课堂记录方法是否也存在问题呢?我们的课堂笔记往往只是照搬了老师的“讲义”,只是一个抽象的提纲,至于老师课堂上即兴发挥的奇思妙想,只言片语的精彩“语录”,都被我们当做无用的东西忽略了。更加等而下之的做法,是记录的重点全在与考试是否有关,是否是“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笔记再记上十年,也不会有半点值得保存的价值。现在我们能否学一学孔门弟子,把课堂笔记当做一种“语录体”著作来记录?那些条条杠杠的东西,书上都有,就不必记了,要记录的是老师讲课时那种个性化的语录,师生互动时精彩的对话,乃至于说话时的氛围,例如“铿尔,舍瑟而作”,表情,例如“夫子莞尔”、“夫子哂之”,这样的精彩一刻,想来一堂课中总有三条五条吧,这就是一篇很好的作业。一学期十几次课之后,整理起来,恐怕就更加可观。再假如有组织的能力,把全班同学的笔记汇集起来,说不定就产生一部《论语》那样的《大语》著作呢!同学们不妨就从第一课开始,尝试着做做看。


【思考与练习】

    1、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

    2、比较下面两段话,体会曾点志向的高雅境界。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3、请老师根据教材“前言”并结合自己教学体会进行大学语文始业教育,同学们尝试记录本堂课的“语录体” 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264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