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教案导读

《网上风景无限》教案
【时间:2011/9/6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3525 次】

【教学目标】

 

了解网络聊天的学习价值,重点是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以书面语提升口语质量。

 

重要修改:课文导读(44页第1行)“使我们的网络语言更加准确和细密”改为“使我们的网络语言既‘鲜明和生动’又‘准确和细密’”。

注:口语的特点是“鲜明和生动”,书面语的特点是“准确和细密”,网络聊天能够将两者的优点综合起来,做到既鲜明和生动,又准确和细密。这是本课向同学们提出的一个语言训练方向,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课文讲解】

 

理论一

 

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口说为语,落笔为文,语文就是口语与书面语。口语与书面语本是一回事,都是我们所使用的母语,但是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加上历史上书写的烦难、文言与口语差距的不断加大、文字被少数人垄断(乃至今天应试教育的重书面轻口语)等等原因,最终造成口语与书面语的较大差距。五四白话运动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主要的举措是用白话取代文言,因为白话文更接近口语,这一举措确实收到很大成效。当时还有一种过激的主张是废除汉字,采用拼音文字,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不可否认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言文统一。

 

很多五四前贤与文学家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比如朱自清主张写文章要和说话一样,写成的文章读起来要让人觉得是在讲话一样。为此他还做过几个实验,比如在清华大学的朗诵会上用说话的口气“说”浑先生的《奉劝大爷》和自己写的《给亡妇》。叶圣陶也有同样的主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为此,他提出了“写话”的主张。所谓写话,就是把写文章和说话结合起来。

 

这些主张固然不错,但是缺乏可操作性,说话和写作应该是一回事,然而说话和写作终究不是一回事,直至今天网络出现,网络聊天兴起,这才把说话和写作真的变成一回事。这是非常值得语文教学注意和研究的课题。但是这个重要现象却没有引起语文教育界的重视,试以“网络聊天”上网检索,得到的222篇论文,几乎都是研究所谓“网络语言”的,也就是一味强调语言的变异现象,却没有一篇注意到网络聊天为口语与书面语的趋同提供了平台,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命题。本课的意义就是要把这一重要命题揭示出来。

 

参考:

圣陶《写话》

朱自清《给亡妇》

 

理论二

 

关于口语与书面语的趋同,衍生出一个更加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是两者趋同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以往的研究偏重于让书面语服从口语,提倡怎样说就怎样写,也就是所谓“写话”。这虽然能纠正书面语脱离口语的现象,然而终究过于消极。书面语虽有记录口语的功能,却并不是和口语完全相等的语言系统,它还是一种高于口语的语言系统。朱自清主张写文章和说话一样,但是他的《荷塘月色》明显高于普通的说话。叶圣陶在《写话》一文中主张写作就是写话,但是在他的另一些文章中,仍然注意到写作和说话的不同(如《语言和文章》)。教案开头讲教学目标,提出一个重要修改,即把课文导读的“使我们的网络语言更加准确和细密”一语改为“使我们的网络语言既‘鲜明和生动’又‘准确和细密’”,也就是在口语与书面语趋同的过程中把两者的优点集合起来,这才比较符合吕叔湘先生的本意。

 

这方面最有先见之明的是胡适,他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说“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国语。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这就不是简单地说白话文运动要用白话取代文言,而且提出要用文学(书面语)提升我们的口语,提示了文学与语文的关系。这对于母语高等教育很有启发意义。

 

参考:

叶圣陶《语言和文章》

朱自清《说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几个例子

 

叶圣陶说,课文只是例子。课文《网上风景无限》也不过是一个例子,甚至只是一个“引子”,我们要引出的就是上面的这些理论思考问题。这篇课文真正想引起学生注意的是网络聊天。所以课堂教学可以接着举例子,举网络聊天的例子。举例子的目的是为了提示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是为了提示如何用书面语提升口语。

 

(记者 J;领袖 D;游客 Y1Y2Y3……)

J 你前面说网络可以改变人生,请谈谈好吗?

D 网人都是坦诚的,我更自由,比如说,可以接受你的采访,空间更大,就像女孩子想当演员,她们也想改变生活。

J 你每天在网上待多久?你获得过实用信息吗?

D 一小时,实用信息不多。我看好网的将来,不只是信息;我不愿出门,可以在家购物,订票,在家工作,出门旅游,打网球。

J 网络与你的事业有什么关系呢?

D 信息需要让人知道,最佳途径就是网络,它会渗透到每个地方。网络服务将是未来最大的产业,商机无限,最适合年轻人从事,靠头脑成功,不靠很多资本,同时发挥最大潜能。

D 有无网络方面的报道,北京的记者,多说一点儿嘛!

J 网络与人生关系那么大吗?

D 如果你看得那么大,就有那么大!1890年,人们在问,汽车这个怪物有用吗?

Y1 有用。

Y2 有用!

D 1895年,谁会用电话?

Y3 我,你呢?

D 1997年,网络有何用?比如,有好多人第一次约会是在汽车上。

Y1 聊天。”

Y2 用处太大了。

D 后来的,打住!!

J 请朋友们尽情聊,这网上采访得到的就是不一样!

D 网上没有采访和被采访,完全交互式。

J 网上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Y1 大家一起玩儿。

Y2 dongdong!一枪毙了你,一枪毙了他!

Y3 网上可以结交许多朋友。

D 我不知其他人是谁,可以畅所欲言,不承担后果。

J 再见。

 

所以对于课文内容,重点在网络聊天部分。这个聊天记录有没有体现出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呢?应该有的。有没有体现书面语对口语的提升?有一些,不太多。好的网络聊天应该具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要有一个好的话题,聊天是交流信息,不是无聊消磨时间;二是要采用口语,虽然是打字,但也要想象说出来能够像话,上口;三是要有文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即使借助网络高科技,没有文采的语言也难以得到传播。从这三点说,课文记录的聊天大致上可以,不过终究是网络聊天刚刚兴起时代的尝试,今天我们应该聊得更好。

下面这段所谓的“网络聊天经典对话”就很差劲。

 

蓝:你嚎吗?

跑:你才嚎呢。

蓝:打错字了,我是说你好吗?

跑:不坏。

蓝:你叫什么名字?

跑:跑车王子。

蓝:我是问真名。

跑:QQ上有。

蓝:说出来好吗?

跑:为什么要说?

蓝:说出来才好嘛。

跑:怎么好呢?

蓝:因为是我问的嘛。

跑:你问的就不能不说吗?

蓝:我不是坏人呀。

跑:坏人贴标签了么?

蓝:没有啊但我是好人呀。

跑:请把好人证书传来。

蓝:没有啊。但你说了才表示有诚意交朋友啊!

跑:paochewangzi

蓝:打汗字好吗?

跑:我打字不出汗。

蓝:我是说打你的名字。

跑:我的名字惹你了吗?

蓝:没有啊。

跑:那干嘛打我的名字?

 

这样一段无聊的聊天内容被冠以“经典对话”,还在好几个刊物上登载,实际上它既没有好的话题,也没有好的语言。我们的标准不是这样的,再强调一遍,我们的标准一要有有意义的话题,二要口语化,三要有文采。比如笔者和女儿的一段聊天记录:

 

(何:笔者;女:笔者女儿。笔者聊天时饮用了曹操的《龟虽寿》)

女:我总记得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最后两句也不对

何:哦,我看看,偶凭记忆的……改过来了……学过的文章还能记得呀

女:呵呵

何:要是会用就更好了。能欣赏曹操的诗吗,觉得好吗

女:还好,偶不喜欢这风格

何:是的,要等年纪大了,现在可以喜欢李白。曹操这诗是领悟了天道人生的,偶也五十多了,五十而知天命,你不懂的

女:晕,偶是不明白,天命你明白啦?

何:呵呵,偶五十多了,五十而知天命。时辰八字你也不懂吧?用科学的语言就是说,把状态调到最好的时候。国家乒乓队常说的。我这次就是靠时辰好

女:袄……偶没有最好的时候

何:有的,但是人的状态不会一直都好,考试时,状态出现得太早,考前睡不着,就不好,出现得太迟,走出考场才什么都想起来,也不好,所以要靠调节,是很难恰倒好处的

何:其实我的网站是不适合放这种东东的,你的博客比较适合,你又不写,打乒乓战胜你班男生,赢了一杯奶茶,你都不写

女:晕死……和你这个程度不同,哈哈

何:写作中经常用用曹操之类的诗,不是比为考试而背更好

女:你知道偶是为了考试背的啊

何:那是为了什么

女:还真就是……

 

这段聊天偶尔也用了所谓的网络语言(如“偶”“晕”等),但出彩的地方不在这里,事后整理时甚至是应该改过来的。还有缺少标点符号,聊天快的时候可能顾不上,影响也不大,但是整理时就应该加上。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的应是这类聊天,它可以培养好的母语能力,也就是胡适设想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这是母语高等教育应有的高度。

如何指导学生提升自己聊天的品位?除了直接收集好的聊天记录,还可以借鉴一些经典的对话体文章,比如柏拉图的著作多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与人对话的形式写成,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他的《大希庇阿斯》,其中关于“美是什么”的一段对话。比如中国先秦诸子的文章也多为对话体,我们可以重温教材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朱自清在《说话》一文中说:“中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左传》,《国策》,《世说》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一是外交辞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你看他们的话多么婉转如意,句句字字打进人心坎里。还有一部《红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这是取法乎上。假如取法乎中,我们可以举龙应台和她儿子的聊天。还有就是上面举过的笔者和女儿的聊天。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仍然是侧重于两点:一是看口语如何与书面语结合,二是看文学语言(书面语)如何提升口语。

 

参考: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论美)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龙应台:网络聊天三则

何二元:和女儿聊天

 

【课堂答问】

1199611月,四位以色列籍年轻人推出了全世界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ICQICQ是“I Seek You”的缩写,意为“我在找你”。1997年,马化腾才接触到ICQ并成为它的用户,19992月,腾讯公司才模仿ICQ推出国内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OICQ,也就是今天的QQ聊天软件。

这是课文导读中的一段话,假如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老师如果事先不准备,还真容易答不出。建议老师们事先用“QQ”“MSN”“网络聊天”等主题词上网检索,查找“百度知道”。(注:某些时候,老师也可以提示学生“这个问题百度知道”,但一定要注意语气,不能给学生以揶揄搪塞的感觉。)

2、或许学生会对柏拉图的对话感兴趣:美到底是什么?

假如学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正好引导他们阅读原著《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在接下去的讨论中,柏拉图(苏格拉底)不断提出新的论断:美是恰当;美是有用;美是善;美是快感……然后一一推翻,最后结论:美是难的。当然,老师有必要首先阅读这篇原著。

3、假如学生注意到龙应台与儿子的聊天中夹杂着一些污言秽语,质疑这样的聊天是否也能提升我们的口语质量?

简单的回答是:语言有没有益,能否提升品味,关键不在于聊天的内容,而在于聊天的态度,对于美的东西采取肯定、赞赏的态度,就是有益的;对于丑的东西采取否定、批判的态度,这样的聊天也是有益的。

 

最后,网络聊天也应该成为我们老师研究母语高等教育的好方式。正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有必要身体力行,做“下水文章”,在网络时代,老师们也应该更多重视上网获取实践经验。这一方面可参《关于读经教育的Q群讨论》记录

 

关于口语与书面的语更多参考资源:

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4492

 

【思考练习】

好的聊天整理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课文是一篇获奖新闻作品,就是在网络聊天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与同学或网友聊天,并整理记录,递交作业。

注:

1、也可以是已有的聊天记录,择其有意义者加以整理。

2、所谓整理是指适当纠正错别字、语病、赘语等,合并过于散漫的句子,但是要尽量保存原有的口语风格。

3、给你整理的这一篇记录加上标题,注明日期,语境,对人物作简单介绍。

4、最后写一段简短评语,重点分析聊天的语言是否达到口语与书面语的很好结合,哪些地方结合得好,哪些地方假如能够怎样就更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5177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