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教案导读

《冷板凳会缘起》教案
【时间:2011/8/16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3855 次】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品雅俗之分,分清通俗与低俗,培养良好欣赏阅读品味。

2、学习活的古词语,提升现代母语的质量。

3、小说的文体特点(重点讲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作家简介】

 

马识途,原名马千禾,19151月出生于四川(现重庆市)忠县石宝乡一书香门第。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中共地下党革命活动。历任鄂西特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省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顾问、名誉委员,中华词诗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等。

 

补充

 

马识途,著名作家、原四川省文联主席。原名马千木,19151月出生于四川省忠县石宝乡一书香门第。

父亲马玉之,在四川刘湘时代,曾出任过三任县长,两任在洪雅县,一任在大邑县。洪雅地处川西边区,丛林茂密,山高路险,常为土匪出没之地。四川匪祸之盛,为当时中国少有。有学者统计,1927年,四川土匪约有近10万之众。马玉之深感匪祸害民,曾出奇招制匪,一举剿灭洪雅县最大的土匪帮,深得民众敬重。1937年,他调往大邑县赴任,万人送行。

马识途本人的身世也颇有传奇色彩,他16岁便负笈出峡寻求救国之道,游学于京沪宁,19367月,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他在中央大学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南京学联小组,1938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志愿书上,他改原名“马千木”为“马识途”,意思是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从此马识途冒着生命危险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曾先后担任过县委、中心县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滇南工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等职。他任鄂西特委副书记时,与鄂西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刘惠馨结婚。1940年,由于特委秘书的变节,鄂西特委蒙受了巨大损失,妻子也被捕了,后来牺牲在狱中。其时怀里的婴儿才两个月,被特务随手扔在路边草丛,之后不知下落。直至1960年,才在政府专案组的帮助下,找到了失散20年的女儿,原来当年她被武汉一个工人家庭收养,此时正在北京上大学。马识途感慨万分,以此真实题材创作了70万字的小说《清江壮歌》。

由于鄂西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时局异常凶险,马识途奉命前往昆明,报考西南联大中文系,一面读书,一面领导学生运动,并在沈从文、朱自清、闻一多等大师熏染下,开始文学写作,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活之余,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从民间听来的故事写成大量的文学作品。2005年四川省编辑出版了12卷本《马识途文集》,同时出版《马识途生平与创作》一书,称“马识途在巴蜀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和作用,他是继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后最具影响的作家。”

马识途从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纪实文学《在地下》,短篇小说集《找红军》《马识途讽刺小说集》等。2010年上映的传奇电影《让子弹飞》即改编自马识途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

 

 

 

 

 

 

 

【作品背景】

 

《夜谭十记》是马识途创作的一部小说,《冷板凳会缘起》是小说的前记,以“不第秀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最后来到某县衙门做小科员,并与其他科员结成一个“冷板凳社”,大家约定轮流讲故事,从而成为整部小说(相对独立的十个故事)的一个缘起。

《夜谭十记》虽然一部小说(有人评论说是一部黑色幽默小说),但是也有着真实生活的依据。在“不第秀才”身上,明显就有着作者的影子。马识途21岁时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在他的工业救国梦很快因抗日战争爆发而破灭后,他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南京学联小组,1938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地下工作的需要,他不停地变换身份,当过流浪汉、小摊贩、大学教师、生意人,还当过国民党县政府科员。在这些人生经历中,尤其是在县政府当小科员时,他听到了许多新鲜的故事,成为他日后写作《夜谭十记》的宝贵素材。

《夜谭十记》以“冷板凳会缘起”为楔子,引出了10个故事,列为“十记”,即: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军训记

 

在线阅读  http//finance.jrj.com.cn/book/book/bookinfo_1662.shtml

 

【课文讲解】

 

一、文体知识: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

 

小说属艺术类记叙文。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经过、结果等六要素,小说也有主题、题材、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故事、形象等要素。本课重点讲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

小说虽然一般地都有上述要素,但不同风格的小说在要素上也会有所偏倚,比如有的小说更注重塑造人物形象,有时候这些人物形象几乎就成了作品的代名词,人们或许忘记是在哪里看过这部小说,忘记了小说的题目,却不会忘记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的小说则较偏重于讲故事,它不去细致刻画人物的外貌和心理活动,而是把故事情节描述得引人入胜,让人听了还想再听。本单元所选的两篇课文,《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和《冷板凳会缘起》,可以分别代表前后两种风格。

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要说有那也非常简单,就是探春偶然兴起,提议建立诗社,宝玉和众姐妹响应,恰好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于是就叫“海棠社”,接着大家做诗,评诗,再就没有别的情节了。《红楼梦》本来就不是以情节取胜的,想从《红楼梦》里读故事,是会失望的,或者如百家讲坛那样弄成揭秘隐私和宫廷内幕的小说。但是《红楼梦》里有人物,海棠社的七个成员个个都有鲜明形象,说话举止无不符合各自的身份,做的诗歌也都是“这一个”,甚至据说隐含了各自的命运。

《冷板凳会缘起》正好相反,它是讲故事,虽然有十个人物出场,但是读完后你想想这些个人物的形象,除了“我”以外,其余面目都很不了然。所以我们做课件时,用打问号的头像来表示。这些人物的意义并不在于自身形象,他们的任务是讲故事,他们是作者的替身,是所谓的“说话人”。即使在他们讲述的故事里面,也是重故事情节而非塑造人物形象。有的评论者看不出这一点,批评《夜谭十记》人物形象不鲜明,搞得作者一度也怀疑自己——

 

我曾向邵荃麟同志请教:“大家都说小说主要是塑造典型,先有人物,然后有情节,为什么我是先有故事然后才有人物?”邵荃麟同志说,“你把你酝酿一部作品的经过给我说说看。”我说,我写作品有个毛病,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我不动笔,而且也没有劲头去写。当我在生活中,突然看到或听到某一个故事,我认为好,有意思,于是产生了冲动,想写它。这样一来,我的脑子就辛苦了,几十年生活里熟悉的人物都跑出来了。他们都吵着我来扮演什么角色吧!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有的人物我名字都忘了,形象还在。一个小说中只有那么几个人物,怎么办呢?我就选择其中最适合的,把其他的人物的某些东西加进去,经过集中、概括,人物形象更鲜明,更典型了。这样写起来,人物就出场了,而且他还要插嘴,对我说“该这么写”,“该那么写”,与我原来的想法不一样了,而且使我非改变原来的想法不可。邵荃麟同志说,“这正说明你在生活中积累的人物非常多,而且典型化了的人物不少。但这些人物,你把他存储在脑子里,积压在脑子里,突然被一个偶然的东西(大家叫灵感)触发后,这些人物都被带出来了,看来还是先有人物。”他讲后,我明白了。(马识途《且说我追求的风格》,

《当代文坛》19851期)

 

虽然先有故事还是先有人物的讨论有一点程式主义,作者也接受了大家公认的文学理论,即文学要创作人物形象,但是作者的本义还是要写故事,不赞成把刻画人物形象看得比写故事还重要,他说:

 

我喜欢朴实无华、白描淡写的文风。白描淡写的手法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表现得非常高明。《水浒》刻划人物都不象外国小说那样一大串、一大串的心理描写,或者景物描写。它就是那样明白如画地将情节、过程、斗争一直写下去,人物非常鲜明。林冲那种复杂的性格及其性格的发展,是通过故事逐步展示的,最后通得走投无路才上了梁山。试想,如果由我们某些作家来写,林冲心理刻划要写多少?林冲与林娘子告别一段要写多少?草料场一节写了风暴,但仅仅几笔,就把外界景物及林冲的思想、心理勾划清楚了。我觉得这比上千字的描写和刻划还高明得多。(同上)

 

写故事正是马识途小说的最大特点,这和他的创作风格很有关联,他采用的其实就是植根于四川人民中间的泡茶馆、“摆龙门”的“乱谭”方式,这是一种大众文学的形式,是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形式,如果能把《夜谭十记》完整看一遍,相信大家都会喜欢上这种风格。

 

二、了解作品雅俗之分,分清通俗与低俗,培养良好欣赏阅读品味。

 

上一课我们讲过,文学作品有雅俗之分,我们应该学习高雅文化,提升母语品味。这是大的原则,但是细分下去,我们就要指出,雅和俗不是绝对的,“雅”并不是绝对的好,比如像探春花笺那样的古雅,大量采用已经死去的语言,大量采用非常生僻的典故,就很值得讨论。这篇花笺总共不足300字,我们读起来却需要加20条注释,整篇课文包括那些真正古代文体的格律诗在内,一共也不过39条注,而这篇花笺的注释就占了一半,说明已经不是活在现代母语中的古代汉语了。当然这不是曹雪芹的语言,而是作品人物那种故作古雅的语言,这不是我们提倡的“雅”。

同样,对于“俗”也要多做分析。作为我们母语的主要资源,“俗”主要指通俗文化,也就是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马识途谈论自己的创作时说:

 

我追求的是我们中国民族的风格,民族的作风,民族的气派。而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我的作品,只要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就行了,至于说它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是高雅的还是低级的东西,我就不管。我读了不少中国的传统小说,其中有很多都带幽默、讽刺或者含泪的微笑。无论《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许多非常有趣、非常幽默的人物和描写。像张飞这个人,李逵这个人,猪八戒这个人都相当幽默有趣,很有艺术性。这些作品都给我丰富的营养。(同上)

 

写作中我经常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无论如何要使我的作品为群众喜闻乐见。我把群众能够看,愿意看,喜欢看,作为我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我就追求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同上)

 

《夜谭十记》就是这样一种通俗小说,出版后广受群众欢迎。现在一些人以为只有金庸武侠小说、琼瑶言情剧才是通俗文化,这样理解就太狭窄了。至于那些专靠凶杀色情吸引眼球的作品,根本就不是通俗,而是低俗、恶俗。
  马识途91岁高龄时,曾对社会和文坛发出“文学三问”,他说,目前在文化界,有一股低俗、庸俗、媚俗、恶俗之风,甚至于发展到“身体写作”、“三头(枕头、拳头、噱头)主义”。乱改红色经典、歌颂封建帝王、展示奢靡生活的作品有不少,有些作品甚至一印就是几十万册,而严肃作品却被挤得市场越来越小,令人心忧。我们应该想想办法,不能任其发展,更不能推波助澜!

对于雅文学的日益边缘化,马老表示了深深的担忧。“雅文学不景气,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作家自己。反躬自问一下: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到底如何?我们确实做到了‘三贴近’吗?我们已经尽力用精神产品去满足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了吗?”(《人民日报》20051202日第11版)

马识途在这里反对的是低俗、庸俗、媚俗、恶俗。真正好的作品不分雅俗,所谓大雅即大俗,大俗即大雅。马识途的《夜谭十记》,应该就是这样的好作品——还不止呢,他以一个职业革命家的身份从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把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者都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三、学习活的古词语,提升现代母语的质量。

 

马识途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古代汉语与今天的母语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一点我们已在课文导读中分析过了。再提供一则作者自己的话,他说:

 

我的作品又确确实实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话语,中国文言里某些习惯语句。我觉得我们中国古代文言成语、习惯用语,运用熟练了对文艺创作很有好处,所以我也喜欢运用。以至《清江壮歌》出来之后,北京一位教师专门给我写信来,他在我的《清江壮歌》书上划出一大批成语,问我为什么运用这么多汉语成语?说今天的青年读者有些不习惯了。这当然引起我的注意。同时我也想到我们中国过去文学中好些好的东西,简洁、传神、幽默的东西,我们是不能把它丢掉了的。这是民族的传统精华。鲁迅、郭沫若、茅盾的作品中古汉语的词语就不少,看如何运用罢了。现代中国文学是从学习西方文学的创作形式开始的,我们应该接收外国好的、新的文学艺术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但是,我们中国毕竟还有自己艺术传统的东西,我们不能把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丢掉了。就我写的作品的语言来说,一个是有不少中国古汉语的某些词语,一个是有不少民间的口头语,尤其是四川群众的语言。这种还活着的古词语和群众口语很富有表达能力,是文学上很宝贵的财富。(同上)

 

请高度注意“还活着的古词语”这个说法,这正是我们教材的一个重要原则。我们教材在选择古代作品时,就非常注意必须是还活在现代汉语中的,那些需要加二三百条注释才能阅读的作品,说明和今天的母语距离已经太远了,已经是“死”的古词语了,可以由中文系的古代汉语专业和文献学专业课去研究,但不适合做大学语文的课文。我们教材在选篇时内定了一条标准,就是一篇课文的注释不要超过30条,事实上个别课文超过了,但是假如没有这条标准,也许就会超得更多。还有一些课文,表面上超过了,实际上在教学中仍然可以灵活处理,比如《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有39条注释,但是其中的20条都是探春花笺中的,其作用只是说明红楼梦时代的人还在使用这样一种古雅的语言,我们可以一笑置之的。《冷板凳会缘起》课文只有18条注释,而实际上里面的古词语非常多,教案中我们为老师们提供41条,此外还有不少,那些用颜色做标注的就都是,比如“藏之名山,传诸后世”出自《史记》,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曰:“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报任安书》曰:“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但是这一典故即使不注明出处,大家也一看就懂,说明就是“还活着的古词语”。当然作品用典不限于古,也有现代与外国,比如“等待着别人给我奉献牛奶、面包和荣誉”,就是上个世纪初常用于讽刺中国作家和诗人的一个西方典故,他们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可以坐在上帝的身边,等待大众向他们奉献牛奶、面包和荣誉。课文用在还未尝到世事艰难的大学毕业生身上,非常贴切,虽有出处,却化用无痕。还有最后那首诗,“同病相怜冷板凳,管他娘的国和家”,有没有鲁迅《自嘲》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影子?马识途是很喜欢也很熟悉鲁迅作品的,文革中他被关押,伴随他的就只有一套《毛泽东选集》和一套《鲁迅全集》。这样的典故,用在作品中,如盐在水,不着痕迹,不知道也不妨碍阅读欣赏,若能知道,则与作者相对一笑,就更有妙处。当然,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先指点同学们注意“还活着的古词语”为要。

 

链接:《冷板凳会缘起》教案2

 

【思考练习】

 

1、除了导读中已经分析过的第一段,请再挑选其它一个段落,挑出其中的文言词语,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修改此题:仍以第一段为例,看看还有哪些不着痕迹的古词语与典故。

 

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个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我虽说不能如理工科的学士那样出去“立行” ①,贡献出振兴实业、济世救穷的良策;也不能如政法科的学士那样出去“立德”,站在庙堂之上,贡献出治国平天下的大计;我是文科学士,总可以出去“立言”,忝列名流②,挥如椽的大笔,为匡正世道人心,主持公理正义说话吧。至少可以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诸后世吧。

 

①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出自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② 洋翰林:清末对游学归来又考取翰林院官职者的俗称。光绪三十年(1904)以后,由考官会同学部,考试游学东、西洋归来之毕业生,给以举人,进士出身。再经廷试,优等者授翰林院编修、检讨,时人称之为洋翰林。本文用以指完成了现代大学的学业,带有自嘲的意味。上世纪初,凡是现代的东西也曾都可称“洋”。

③ 尊号: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自然也是自嘲。

④ 趾高气扬: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出自《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⑤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出自《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若要进一步注释,还可引入魏晋玄学之言意之辨)

⑥ 青云直路:形容仕途通达。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

⑦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⑧ 立行、立德、立言:已见注释。

⑨ 济世救穷:化用“济世救人”的成语。济:拯救。拯治时世救济人民。出自宋·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穷:穷困潦倒,救穷就是救人于穷困潦倒之时,所以是同一意思。

⑩ 庙堂: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如《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自《楚辞·九叹·逢纷》:“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王逸注:“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于宗庙,议之于明堂也。”

⑾ 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⑿ 忝列名流:化用成语“忝列衣冠”。忝:有愧于,常用作谦词;衣冠:指士以上的服饰,引申为士绅。勉强名列士绅的行列之中而感到惭愧。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一个做贡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

⒀ 如椽大笔:成语,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出自宋·邵雍《大字吟》:“诗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笔抄”。

⒁ 匡正:纠正。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敞传》:“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

⒂ 著书立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将南京元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藏之名山,传诸后世: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世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几乎句句可注,然而不注也毫不影响阅读理解,说明:1、确有大量的古词语还活在现代汉语中;2、作者化用典故达到不着痕迹的最高境界。

 

 

 

 

 

2、读一读”不第秀才”做的《冷板凳会缘起》,比较它和上一课探春的花笺、贾芸的字帖又有何不同,体会文言词语在这篇小说中的戏谑效果。

 

冷板凳会缘起:

 

惟无可奈何之年,不死不活之月,凄风苦雨之夕,于残山剩水之国,地老天荒之城,心远地偏之居,我峨眉山人、三家村夫、巴陵野老、野狐禅师、山城走卒、羌江钓徒、无是楼主、穷通道士、砚耕斋主,不第秀才等十人,立于冷板凳之旁,拜于冷茶壶之前,诚惶诚恐,祝告天地而言曰:

“呜呼!嗟我小子,炎黄遗脉,生不逢辰,命途坎坷。既无田园之可归,又乏青云之可托。苟活于乱世,逃命于干戈。挣扎泥涂,转徙沟壑。乞食冷衙,岁月蹉跎。安身于冷板凳之上,等因奉此;耗神思于纸笔之间,按律宣科。戚然不知所虑,愀然不知何乐。生活苦寂,情绪萧索。我辈既无钱财,呼幺喝六;又无兴致,看戏听歌。寻花问柳,非君子之可许;屠门大嚼,更非小子之所乐。至于徜徉街头,颐指气使,横行里巷,提劲打靶,更非我辈之所能,亦非世情之所可。老而弥怪,穷且益酸,奈何奈何?

“然则涸辙之鲋,尚知相濡以沫;我辈同命之身,岂可视同水火?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乃应长者之邀,践冷板凳之约。于是出冷衙,转冷巷,入冷室,坐冷板凳,喝冷茶,说牛皮酢,扯野狐禅,横生枝节,妄加穿凿。或耳闻目睹,或亲身经过;或采自街谈巷议,或搜于野老乡婆;或奇闻怪事,或野史妄说。要能言之栩栩如生,听之津津有味,顺理成章,自圆其果。虽不如老窖大曲,令人陶醉;亦强似市井浊醪,聊解干渴。嗟我十子,皆标准良民,从来安分守己,得过且过。所以结盟夜谭,不过穷极无聊,苦中寻乐。非敢犯上作乱,妖言蛊惑。过往神灵,土地公婆,幸垂察焉。”

 

探春花笺:

 

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贾芸字帖:

 

不肖男芸恭请①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②,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③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

台安                                                        男芸跪书

 

3、现代青年大多上网,有自己的QQ、博客,有给自己起的网名、Q名、博客名,它们也算是一种”雅号”。你的”雅号”是什么?谈谈当初你起这个”雅号”时候的文化心理。(建议此题在教学网上交流)

 

提示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和《冷板凳会缘起》人物的号有雅俗之分,只是即使俗号对于今人而言也已经雅得很:

 

海棠社:稻香老农、蕉下客、潇湘妃子、蘅芜君、富贵闲人、菱洲、藕榭

 

冷板凳社:峨眉山人、三家村夫、巴陵野老、野狐禅师、山城走卒、羌江钓徒、无是楼主、穷通道士、砚耕斋主,不第秀才

 

老师们上课可以以身说法。比如我的Q名曾用过“五十肩”,当时50岁,准时得了肩周炎(俗称五十肩)。不知道这一病名的人就往肩负重任等方面猜,这也是不错的效果,李大钊烈士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后来过了五十岁,肩周炎也通过锻炼好了,就不用这个Q名了。不过当时还并没有联想到古人的字号,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飞”是名,“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飞”就是“翼之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如此看来,我的号起的并不好。我的名字本无大义,只是因为元旦生日,元月元日两个元,但是“二元”也可以做一分为二的二元论讲,那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者我的字就叫“三生”吧,三生有缘,三生有幸,不过“三生”和“二元”终归大同小异,同义反复,仍不算一个好的字。“三生居士”或许不错,不过已不是字而是号了。

我又曾用拆字的方法,在文章结语处用“人可氏曰”,这个也应该不是字,而是号,而且也算是雅号吧。前人也有不少这样起雅号的,比如老舍,他的本名是舒庆春,把姓拆开了作字,字舍予,后来就用舍字做笔名,叫老舍。再如查良铮,把“查”字拆开做了笔名,再通过谐音转换,就成了“穆旦”。他的堂弟查良镛则是拆了名字中的一个字,成了金庸。这两个字号都盖过了他们的本名。至于究竟是字还是号,大体说起来像个名字的是字,如苏子瞻,不大像名字的是号,如东坡居士。号起得好也可以盖过真名,比如马千木入党后改名马识途,老马识途,当然是一个号啦,但是现在没有人再叫他真名。

字和号有雅俗,上面这些例子都很雅,甚至我这个“五十肩”也不算俗的。但是目前网上普遍见到的却以俗号为多,有些甚至是恶俗,需要老师们引导。比如有一个学校的教学网设计了一个“来说说你以前和现在的网名,评评看谁的网名最好”的网页,版主前言说:

 

网名是在虚拟世界人物的代号,也许代表你的当时的思想。比较一下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来评评小时候谁的网名最幼稚,最无知。评评现在的网名谁的最有气质,最内涵。请大家写出,你曾用过的网名,写一点来源与故事则最好。望大家积极参与。(还是分三个奖项吧,奖品待定,时间另行通知)

 

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设想,然而征集上来的网名却多数叫人哭笑不得,有些很低俗,有些就是恶俗,如:

 

有时右逝、Doll↘琦づ、寂寞、思密达、咎狗之血、且痛可痛、汉川开花、饱暖思淫欲、善解人衣ゝ、殇的hen疼、、会飞de猪、抽搐、笑笑笑笑死人、怼你妈妈的吻、听海哭D声音、、红雨天上下、人与狗的故事从未简断、世事何曾是绝对、别把自己逼疯、粉粹紫禁的念、孙悟空0豹纹裙、越爱越天真、叫乱室英雄、笑我怪笑我呆、一梦三四年、差点是个帅哥、最后败给现实、差点是个美女、痴人说梦、磨磨叽叽磨叽、zlzlzl、汉川首富、我是校草、姐唱的小情歌、沉默沦落成伤、裤裆有yao气……

 

这个活动没有下文,应该是就此夭折了吧。网上的情况大致如此,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光有好的设计思想还不够,还要引导过程,这就需要老师们费心了。

 

链接:古人的姓名、字号之由来?

 

4、课外阅读《夜谭十记》。

 

【课堂答问】

 

1、用雅俗来分析阶级社会是否妥当?比如红楼梦里的公子小姐、富贵闲人,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答:分析社会的标尺不只阶级斗争一条,还有文化标准,美学标准。从文化的角度说,大观园的建筑,诗词曲赋的艺术,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以前有钱人垄断了这些资源,今天劳动人民也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享受这些财富,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母语素养。

 

2、《红楼梦》和《夜谭十记》这些作品中不也有低俗甚至恶俗的内容吗?比如薛蟠的酒令,又如“管他妈的国与家”。

答: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一定要区分作者与作品人物,有些话是作者在说,有的话是作品人物在说,有些作品人物的话作者是抱欣赏赞同的态度,有些作品人物的话作者是抱批判的态度。文学作品既然要反映社会真实,就必然会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反面人物当然只能让他说符合他身份的话,关键是作者对作品人物采取什么态度。那些真正低俗恶俗的作品,作者往往在作品中津津有味地渲染凶杀色情的场面,对俗不可耐的情节抱着欣赏的态度,而《红楼梦》《夜谭十记》这些优秀作品绝不会是这样的。

 

3、马识途反对低俗作品,说那是枕头拳头加噱头,可是《让子弹飞》难道不是那样吗?据说上映后海引发电影分级和儿童不宜的建议。

正统的答案一般是看是否故事情节需要,还是胡编乱造。不过这个问题真是连马识途自己也不好回答,所以他在答《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时说:“说得多了容易被别人拿去作各种各样的解释,引起麻烦。等电影下映之后我再作评价。”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4、本课提问还可以包括课文里的古词语和典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8954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