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一国文 > 港台海外

姚振黎:從教師甄選看台灣國文教學的現況與展望——以師資專業化為例
【时间:2010/11/23 】 【来源:作者赐稿 】 【作者: 台灣 清雲科技大學 姚振黎】 【已经浏览11248 次】

  摘  要:本文直擊99學年度公立高中國文教師甄選試教之現場,探究台灣自1994年開始進行師資培育改革,迄今承受的巨大影響。並以執行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經典閱讀」教學為例,嘗試以學生熟悉之先備知識,激發學習動機,進而達成教學目標與學習成效。全文分作四部分:壹、師嚴然後道尊,貳、師生互動現況,參、為何教得如此像,肆、以古喻今、博古通今:以經典閱讀教學為例,結語:台灣國文教學的明天-師資培育專業化下的困境與省思。
  自台灣當前教學環境、價值判斷,檢視修讀滿26或40教育學分、須通過競爭激烈甄選的國文老師,卻為何教得如此像?又,新秀國文教師對《唐詩三百首》內的選詩,何以顯見生疏?當師資培育專業化無法肩負「傳承與創新」的教育使命時,這項專業理念將是有違社會大眾的期盼。  
  關鍵詞:國文教學、教師甄選、師資培育、師資專業化


Inquire into 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Teaching
from Teacher-Selecting in Taiwan

Chen-Li Yao
Professor, Ching-Yun University (Taiwan)
chenliyao.ncu@gmail.com

Abstract:
  Recent years in Taiwan, better students attend more cram school class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mploying by an examination of Chinese teachers for public senior high school, and discusses the great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since 1994. Meanwhile, the author takes “The Classic Readings” that carried out by The Teaching Excellence Projec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that tries to combine the current affairs with one’s life experience to motivate the desire of learning. There are four parts of this article. Firstly, as a teacher is being properly reverenced, then she/he inculcates which is regarded with honor. Secondly, focusing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rdly, discussing why the new Chinese teachers cannot lecture by their personality? Fourthly, taking an example for teaching classic readings to demonstrate the predicaments of nowadays. Conclusion: The way we make preparations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teaching beyond the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As we consider the essential of lecturing in the way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by the Confucianists, why the teachers that strived through highly competition that lectured so similar? And why the fresh teachers so unfamiliar with 《300 Tang Poems》? When specializ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fails to accomplish the mission of carrying on the past heritage and open up the future, this specializing concept is violating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employ teachers by an examination, Teacher Education, specializ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台北南陽街的赫哲數學、劉毅英文、林清華物理、陳建宏化學……這些/那些補習班,坊間口耳相傳,得以聲名大噪。1
  建中資優生周書緯,從未補習,第一次補習居然是補國文。國文補習班不只是顛覆補教界傳統,更顛覆「補習」的觀念,因為來補國文的學生中,或是明星中學的資優生,或僅國中二年級,即已當上英檢英文老師,卻也需補國文。只因為:「吳岳國文讓我的國學常識變得清晰、有概念」!
  近些年來,補國文的怪現象是:愈優秀的學生、愈要補。2
  許多人以為:名師或優質教學歸功於某種特殊的教學法。實則任何一種教學法,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產生良好的效果;但在另一些情況下,則或產生不良的效果。決定運用那一種教學法?要看課程性質、教師專長與能力、學生素質、學校環境、教學設備、……才能決定那一種教法最為合宜。若不據此客觀條件,卻墨守成規的堅持某種教學法,學習效果一定不好,唯「師嚴然後道尊」、「因材施教」為千古不變的教學規律。
  本文以99學年度(2010暑假過後)、台灣公立高中新進國文教師甄選為例,析論師資培育市場化的現況、困境與因應之道。

    一、當心寒蟬效應:社會變遷下的師生互動現況舉隅

  時至今日,為推動國文教學的發展、課程規劃、教材建設及教學理想之實踐,反思國文教育所面對的問題,風簷展閱古代教育典範,令人望風懷想之際,如何在物質發抒、一日千里,「人心惟微,道心惟微」的大環境中,進行優質國文教學?
  成功的教學,學生有一半以上的功勞,因為,當學習者願意打開耳朵聽,願意敞開胸襟接受,方才知道老師講得不難聽;教學雙方良性互動,不可少了學生一方。
  反之,公開說學生是「遲到大王」、遲到次數「可列入金氏記錄」,是公然侮辱?

  例一、學生家長vs.老師
  南投市某國中張姓訓導組長在朝會上揶揄蕭姓學生遲到行為後遭訴,南投地院依公然侮辱罪判處拘役四十天,仍可上訴。
  蕭父得知判決結果說,兒子因遲到被公然侮辱,甚至被體罰、記過,很不幸,他才提告。開庭時,父親在法庭上向審判長表達,若張組長願意認錯道歉,就原諒對方,「很遺憾,張組長這麼堅持,並不認為自己有錯。」張姓組長則說尊重司法,等看過判決書內容後再決定是否上訴。
  蕭父在法院擔任書記官,除了控告張組長公然侮辱,並指控張體罰兒子過當,涉嫌妨害自由。
  判決書指出,蕭同學一學期遲到九次,張組長於2009年3月朝會時,在司令台上當著全校師生,以揶揄口吻指蕭同學是「遲到大王」,遲到次數可列金氏記錄;後來蕭同學為此離家出走,蕭父找回兒子追問原因,方知兒子被當眾羞辱。
  法官認為,張組長未本著教育理念教誨遲到學生,甚至用言語公然侮辱,足以貶抑學生人格,造成學生精神與心理傷害。3
  教師們得知上述新聞事件,普遍認為: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有容許揶揄口氣的空間,例如對胖子說,「你再吃下去會變成豬公」,只是希望胖子不要再多吃了,如果這種開玩笑的話都構成犯罪,民眾豈不是動輒得咎、沒完沒了。且學生一周上課五天、遲到四天,被罵「遲到大王」,與事實相符,不應判有罪;若一個月僅遲到一、兩天,當眾被罵「遲到大王」,就可能構成公然侮辱。上述判決,讓台灣校園合理管教的界線更加模糊,恐將造成消極的寒蟬效應。4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當今社會,似已面臨挑戰。教師是否有跋前疐後、動輒得咎的進退失據!「明哲保身」、「爛好人」、「和稀泥」、「鄉愿」,似為一片低迷的校園氛圍中,唯一可行的選項。合理管教界線模糊,想教好孩子,看來是緣木求魚了。
  中等教育之現況、情境與氛圍,既見於上。則大學院校情況如何?

  例二、打工為主vs.上課為輔
  台大校長李嗣涔說「台大人的內涵和知識,當Show girl有點可惜。」但一○四人力銀行的調查發現:大學生打工職務中平均時薪最高者正是「展場模特兒」;平均一小時可入帳約500元,「外拍模特兒」以444元排名第二高。遠高於第三名的「家教」232元,「酒促小姐」則以221元緊追在後。
  每十名大學生、平均就有近九人在打工!據人力銀行最新調查指出,打工堪稱現在大學生的生活重心之一。目前正在打工的大學生,平均每周打工16.4小時,已逼近每周上課時數18小時;其中更有高達三成五的打工時數多過上課時數,平均每周超出逾13小時。
  一○四銀行調查發現,近一半大學生的開銷,靠家裡給的零用錢根本不夠;平均每天給的零用錢只113元,連一個速食店的大麥克漢堡套餐都買不起。
  至於大學生的基本開銷,每個月要花5,900餘元,平均一天要花將近200元,故高達八成五的大學生自立自強,利用課餘時間打工,以補足經濟缺口,平均的打工收入為一個月8,339元。5打工,已凌駕課業、交友、社團,成為台灣大學生必修四學分之排名第一。
  然而,學校要求教師每節課點名、必須記錄學生缺曠,並於一周內上繳,俾免未到校上課之學生因缺曠發生意外,對家長無法交代。此一政策,貫徹執行,在學校行政資源中,動用極多人力、物力以徹底執行缺況記錄與通報聯繫,家長稱許:「至少知道我小孩的動向。」「可以知道孩子跑到哪裡去了。」然而,打工學生佔全班八成以上,未打工者屬於少數「異類」。工作性質從加油站、大賣場、速食店,到便利商店、茶飲店,送貨、搬運、泊車的半夜工作,無所不包。至於每日工時,「五小時起跳」、「選擇半夜打工時薪高」……學生自爆。繼而向老師要求:「(下午)五點鐘必須到班,我要提早下課。」礙於學校規定,最後師生雙方妥協之計為:「靜悄悄的離開,不要影響班上其他同學上課。」否則,全班要求,「我也要早下課,有____事。」6

  例三、大學生為什麼那麼吵?vs. 改善通識營養學分的教室經營之行動研究
  2008年10月20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版〉,刊登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黃樹仁投書〈那天,我向學生們怒吼〉,稱:「對我而言,在大學任教的最大痛苦來源是教室外的喧譁。」隔天、22日,有來自台中神岡、筆名「阿涂」之某國立大學學生回響:〈大學生為什麼那麼吵〉7?
  當前大學院校,自研究型大學至技職校院,教師面對的挑戰中,包括:發現自己和一群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在一起「教學相長」。
    面對缺乏學習動機及學習態度冷漠的學生,但見進入教室後,書包始終背在身上,桌面卻沒有任何紙筆、書本;在教室內講話,相互丟擲東西,甚或走動,如入無人之境;頻頻藉故上廁所「尿尿」,實則出去解決煙癮;寧願坐在教室旁走道,聽到點名、趕忙進來,害怕被記缺曠、考試但求「歐趴」(All pass);又有每節課都需教師特別注意、公開稱讚,然教室內有五、六十名學生……,對任何一位教師而言,均是亟待克服的挑戰。
  面對學習態度消極的學生,經常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用以管理他們在教室的行為。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嘗試藉各種可能的策略以鼓勵學生學習,並獲致成功,方得以談教學目標、教育理念。對這些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當運用何種教學策略、教材教法?若教師耐心沒了,或停止嘗試去尋找使這些學生成功的方法,則如何驅使缺乏動機的學生之學習動力?如何有助於學生享受習得的樂趣?可否找出這些學生缺乏動機行為的「原因」,俾補弊扶偏?
  沒有快樂的教師,即不會有快樂的學生。

  例四、學生為何那麼悶?vs. 國文科師資培育班級經營之策略與實踐
  2008年9月、接掌師資培育中心「國文科教材教法」,從事該科教學已逾一紀,目標在培育中學國文教師之專業能力,卻是第一次在課堂遇見如此冷漠的學生。無論講授任何關於國文科教學之理論或實務,不是冷眼視之,就是立即噘嘴、斜眼、皺眉的反應,是否應予當機指點:「這樣的反應,帶到實習學校,你會吃大虧的。」經向師資培育辦公室查詢,將學生學習態度如此「悶」的原因,立即找出癥結所在:
  (一)、缺乏先備知識(prerequisite knowledge):素來規定必須先修教育概論、教學原理、教育心理學等基礎課程之規定,已經不再設限,故修讀本課程者,或是初進師培中心,沒有教學相關之先備知識;
  (二)、外在環境欠佳:學習情緒低落,暫時歸諸台灣媒體大幅報導「流浪教師多到翻」,領有教師執照卻無法擔任教職者滿街跑;「教師缺額少得可憐」,公立學校教職一位難求;
  (三)、師資供過於求:凡師範院校、科技大學、研究型大學之教育學程、師培中心……均得成為教師的育成管道,使曾為考試或申請的大熱門之師資培育,在「少子化」、「市場化」的衝擊下,宛若雪上加霜般。曾幾何時,「師培中心」乏人報考,缺少競爭,惡性循環,致使師傅無從挑選「尖子」或有志獻身「春風化雨」之優秀青年。
  (四)、生涯規劃未定:學生背景不似師範院校生較能認定將來就是要為人師表之單一目標及生涯規劃,且研究型大學之學生多自視甚高,復因文學院系所教師的人文素養及輔導諮商,多採呵護備至方式,有誤導學生認定:除了中學國文教師一職,尚有許多海闊天空的志業,虛位以待。卻不識外面經濟危機,「學士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博士到處有」之現狀。是否應當機指點:這樣的態度,將來遲早會吃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五)、隱而未現的性別因素:台灣國中小學長期以來女性教師偏多,相關研究得知:教師性別與性別化特質對學生學校適應影響雖然不大,但與學業成就仍有直接影響。8若2009年、該屆「國文科教材教法」全班修課者均為女生!
  然而,教育的目的,就是:長善而救其失。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意願,老師當反求諸己;專業教師不怪罪於學生搗蛋。如何帶動學習情緒、激勵學習動機?教學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sh),試圖找出癥結。
  謹依教學的行動研究,嘗試改變國文科教室經營中,淡然、冷漠,雖不吵鬧喧囂,卻無法提振學習興趣、激勵學習動機之學生。
  其他與師生互動相關之問題,諸如:今日台灣大學生,有多少是:無論課堂、或課後找老師,只為兩件事:1、考試、考什麼?範圍是什麼?「考前公佈題目」、「考題要事先說,每個老師都是這樣。」並直指「不能考這個……、不能考那個……。」2、「更改點名『誤記』的缺曠」。即令是光天化日之下,當著全班打開多媒體電腦、螢幕顯示缺曠記錄;全班共同見證的點名單,何錯之有?但是,對當前大學生而言,課可以不上,缺曠記錄能「拗到」刪除,就是「賺到」。
  「少子化」下,學生是嬌客、是上賓,「報到率」、成了辦學的緊箍咒,期末學生填寫各科教學評量的大放厥辭、砲火猛烈,加速養成教不得、說不得的所謂「大學生」。面對全班五、六十名學生,僅需「得罪」一人,即可使得教學評量一路選填「非常不滿意」,拖垮教師之教學評量成績,使在全校教學排名敬陪末座。
  然而,「天下沒有不是的學生」,如何使學生樂於學習、教師勤於教學、學校擅於輔導?以提升教師的教學素質為例:99學年度桃園縣公立高中教師聯合甄選筆試,於2010年6月5日、在桃園縣平鎮高中舉辦,報名人數共3,161人,初試錄取270人;複試為試教及口試、錄取50人,總錄取率為1.5%。2010年6月19日、公立高中國文教師複試甄選,從初試到複試,命題、閱卷、評審試教,筆者均躬逢其盛、直接參與,直擊現場,面對1.5%的總錄取率。9教學素質如何?如何擠進錄取的窄門,贏得一張「教職」之「終生飯票」,得償「以教學為志業」之夙願?

    二、為何教得如此像?!─公立高中國文教師甄選試教與口試實錄

  通過第一關筆試,取得複試資格者,依規定:由教師甄選委員會從高中國文教科書中選取8課,提供複試者抽籤、決定進入試教的篇名──〈桃花源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勞山道士〉、〈廉恥〉、〈赤壁賦〉、〈晚遊六橋待月記〉等,擇一、每位進行15分鐘試教。

  (一)、鮮見教學特色
  多數試教者,均選擇課文末段、收尾、結語的講授。畢竟,結尾內容似乎較易揮灑,卻不易明顯出錯。然而,試教者之「英雄所見略同」,令人不由得生出:教學特色何在?為何教得那麼像?諸參試者中,鮮見令人「驚豔」之作。

  1、完全雷同的結構表
  二位抽到顧炎武〈廉恥〉的試教者,在15分鐘內,均以「平提側注法」開場,帶出全篇結構與禮、義、廉、恥的鋪排及寫作藝巧;
  抽到諸葛亮〈出師表〉者,均以「動之以情、說之以理」八字板書,隨即展開15分鐘的試教;
  抽到〈醉翁亭記〉,則用「剝筍法」開場;抽到〈岳陽樓記〉就一定從「雨悲、晴喜」生發……。

  2、全然相同的延伸閱讀
  〈出師表〉試教畢,口試5分鐘時間,遂問道:「有何文學作品係歌詠或議論諸葛亮之詩文,可作為老師的備課教材或學生的延伸閱讀?」每位均以陸游〈書憤〉、杜甫〈蜀相〉作為補充舉例,且皆先宋、後唐;再也沒有第三個例子。
  試教〈岳陽樓記〉者,均在有限的15分鐘內,選擇文末「吾誰與歸」四字發揮:即「吾與誰歸」;與,「吾誰與歸」的「與」是介詞,意指:我要歸向誰呢?修辭屬倒裝句,原句是:吾歸與誰?然課本注釋為:「『吾誰與歸』即『吾歸與誰』,意指我要歸向誰呢?
   ㄩˋ參與。仲尼與於蜡賓。(《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
   參與、相干。而風何與焉。(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ㄐㄩˇ舉用。選賢與能。(《禮記.禮運.大同與小康》)
   ㄩˇ親附。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蘇洵〈六國論〉)
   贊同,歸附。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等待。時不我與。
   助。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錢公輔〈義田記〉)
   類、同類。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
   ㄩˊ通「歟」,語氣詞。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論語.公冶長》)

    3、如出一轍的教學輔具
    整場試教中,僅見二位試教者展示教學輔具,貼在黑板,恰巧的是:均選擇貼示「對偶」、「譬喻」字樣,且字體、字級、教具材質……均完全一樣!
  書商的周到與影響力,已經深入影響了老師們,──不僅是學生。

    4、搶得發言權的答詢
  每位試教完畢,隨即進行5分鐘答詢時間,接受三位甄選委員詢問。所有試教者似「習慣」就一個問題,充分發揮,即令問題為:「可否簡要分享」、「請扼要說明」,隨後之答詢仍須從旁提醒:「請暫時停止此一問題答詢」。
  不覺莞爾想到:台灣人為取得某國之簽證,需要面試,面試竅門之一,坊間傳言即為:要取得「發言權」;不要讓面試官說話/提問,以免墮入被問、聽訓或質疑問難的「弱勢」,惹惱簽證官,致使不滿意、不發VISA。

  (二)、教師甄選試教與答詢的因應之道
    能夠通過筆試、參加複試、取得試教機會,已是百中選一,因此,每位臨場表現,均認真、敬謹、全力以赴,整體素質平均,皆中規中矩。雖「為維持考試之公平性,試教場不提供試教人員基本資料。」10唯從舉手投足及試教顯示,或已有三數年私校教學、代課經驗,或正欲擠進公立高中教師窄門。然而,無論資歷,所有試教者的背景知識,大抵缺少旁徵博引、融會貫通,神來之筆、令人豁然受益。無論舉證補充,或闡述詮釋,蓋嫌沾滯,揮灑不易。當務之急的解決之道:

    1、精熟,使敏在慮前,應機立斷
  在5分鐘答詢中,針對〈晚遊六橋待月記〉試教,問道:「針對『待月』,讓你想到有何其他相關文學作品可以補充?」答以:「蘇軾〈水調歌頭〉。」機敏反應,令人印象深刻,唯仍不出高中教科書範圍,且僅舉一例,致「孤證」難以服人。是故,莫怪當前之學生國文程度欲振乏力,教師的閱讀力、寫作力,應身先士卒、急起直追,以為表率,俾能帶動學生的學習!
  至於課本或《教師手冊》以外之專業知識,唯一見於某〈岳陽樓記〉試教者,舉李白〈登金陵鳳凰台〉最末二句:「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惜乎引來生疏,無法完整誦讀此二句,係因緊張?或其他緣故?應求更精熟的出口成章、倒背如流。
  今之北京市小學生畢業前,依規定:必須熟誦統一選編自《唐詩三百首》之87首詩。

  2、博練,俾能機敏,故造次而成功
  至於〈勞山道士〉的口試答詢,問以:「蒲松齡《聊齋誌異》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有何不同?」試教者坦承:對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不熟,遂無法回答。
  按:蔡元培稱:「清代小說最流行者有三:《石頭記》、《聊齋誌異》及《閱微草堂筆記》是也。」〈評注《閱微草堂筆記》序〉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閱微草堂筆記》有甚高評價:「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11
  《閱微草堂筆記》是筆記小說,而非「狐鬼」小說。紀昀維護古代筆記小說的傳統,反對像蒲松齡那樣多用虛構想像和摹繪手法,故謂其「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也。」《閱微草堂筆記》偏於說理,較少人物刻劃。《聊齋誌異》以遣辭勝,《閱微草堂筆記》以說理勝。教師備課,博觀約取,方可如孟子所謂:「深造自得」。

  3、科際整合,使教學得以大開大闔
  當〈赤壁賦〉試教者,均強調「水、月」之變與不變,遂問一試教者:「文學作品反應的物理現象,除剛才所試教,是否願意推薦延伸閱讀的相關科普書籍?」老師表示:願意回去查。
  按:敏銳的觀察,是文學寫作者不可少的要件。
  自然界的大千世界、豐富多彩,古代詩人在體驗生活,觀察、欣賞大自然時,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復以物理現象是普遍存在於大自然,因此,古詩文中不免出現一些物理現象。具體言之,這些看似雜亂的現象屬於物理學不同分支,其中包括最常見的光現象、聲現象,還有與經典力學、運動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被大學聯考物理科作為考題,即為一例。國文教師的廣泛學習與訓練,使專業裝備「既能博大又能高」,則因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使講授生動而有趣。 
                         

  4、不拘一格: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海納百川的知識力
  詩人對生活的細緻入微刻畫,使科學現象隱藏在詩句篇章的字裏行間,引發了我們今天的思考。教師用許多文詞幫助學生賞析的同時,備課應重視知識的擴充,使講授得以融會貫通、左右逢源,不致因缺乏科普常識而陷入泥淖般的左支右絀,無法揮灑。
  龔自珍(1792-1841)《已亥雜詩》第二百二十首,曰:「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定盦自注:「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無數,道士乞撰青詞。」將眼前賽神會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聯繫到「天公」、「風雷」進行構思,表現了清王朝統治下人民思想的壓抑,社會一片死寂的「萬馬齊喑」現實。此一形象運用至國文教學,則是教師應有如海納百川的吸收力。當定盦召喚巨大的社會變革若風雷到來,期待生氣勃勃的新局面出現;新局面不可能自動出現,唯賴人才去破壞舊世界,締造新世界。多元化、全球化下,人才需要多種多樣(diversity),不應嵌在一個框架中。「不拘一格」使教師能重新考慮,振奮起來,以達到教學的向上提升之目標。
  教材教法如欲揮灑自如,既不離題,以免如亂槍打鳥的發揮,又能合宜適度的補充,提升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開闊學習者視野,每堂課宛如聆聽一首雋永、完整的篇章,課後將會使學生主動閱讀老師所講授之延伸資料。

  5、得心應手:既能博大又能高、知識面廣闊且具深度
  國文教材的內容極為豐富,真是上下四方,古往今來,天文、地理、人事,無所不包。只要一打開國文課本,幾乎每課書均涉及到天文地理方面之知識,如歐陽脩〈秋聲賦〉,「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此段不僅與天文有關,更牽涉到曆法、音樂、律呂,以及陰陽五行等,方面極廣,問題極雜。在古人寫作的當時,或以此乃人人易知易曉,豈料事隔千載,到了今日,已是不易知、不易曉,變成相當專門的學問。
  又蘇軾〈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除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其中所謂「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斗」、「牛」究何所指?而月亮徘徊於斗牛之間時,為什麼是「七月既望」的天氣?這些問題,教師若非對天文有相當認識,將不易化難為易、讓學生徹底明白。更何況蘇子所賦的「赤壁」,今屬何地?何省?何縣?前人對「赤壁」一地的考證、說法又是如何?其他如杜甫〈贈衛八處士〉之「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唯有教師對課文內容有相當程度的瞭解,然後才能講解自如,贏得學生們的衷心愛戴。12

    三、穿越時空、時空交會:以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經典閱讀為例

    依照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執行「經典閱讀」教學,2010年上半年、大二國文課,須帶領學生閱讀之經典為《三國演義》與《唐詩三百首》。如何在共計四節課中引起學生對二書之學習動機?藉由time capsule──時光機下走透透,使學生樂在所學,循序漸進之教學設計(curriculum design)流程,如下:

    (一)、投其所好:從網路流傳小故事起始
  貼近時事、用學生的語言與思惟;從學生熟悉或感興趣之事物,生活周遭網路流傳之〈諸葛亮與周瑜口才大對決〉入手,藉三國人物小故事之「瑜亮情節」成語開場:13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智,總想找藉口殺他。在一次宴會上,周瑜故意對諸葛亮說:「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詩你來對,對得出有賞,對不出以殺頭問罪,如何?」諸葛亮從容笑道:「軍中無戲言,請都督說。」周瑜大喜,開口便道:
    「有水便是溪,無水也是奚,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雞。得志貓兒勝過虎,落坡鳳凰不如雞。」
    諸葛亮聽罷,隨口便道:
    「有木便是棋,無木也是其,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周瑜聽了大怒,但礙於有言在先,不便發作,便又出一句:
    「有手便是扭,無手便是丑,去掉扭邊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長得醜,百里難挑一個醜。」
    諸葛亮聽了知道這話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黃阿醜長得醜,便立即應道:
    「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江中吳女大小喬,曹操銅雀鎖二嬌。」
    周瑜知道這話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髮衝冠,幾次都想發作。
    劍拔弩張之時,魯肅在一邊和了句:
    「有木也是槽,無木也是曹,去掉槽邊木,加米便是糟,當今之計在破曹,龍虎相鬥豈不糟!」
  現成的網路小故事,背景為三國,所提人物皆赫赫有名,且和字形辨正教學有關。

  (二)、配合時事:曹操高陵一號墓發掘
  2010年6月13日(周一)上課,適逢前一天(12日)、由中國國家文物局主辦之「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揭曉,西高穴曹操陵入選。同日,河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曹操高陵1號墓在公眾見證下進行發掘,全程由北京中央電視台對曹操高陵一號墓的發掘進行現場直播。14
    「12號上午,從9點開始,一直直播到12點半,共三個半小時。並且,還要與北京演播室進行互動,有8位專家參與,4位央視的著名主持人參與支援。」「此乃安豐鄉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任務艱鉅,擔子重。」15以此「曹操墓開挖」之時事帶動學習關注力。

    (三)、聲光電化多媒體:電影《赤壁》片首,引起學習動機
    學生沒有讀過《三國演義》、《唐詩三百首》;國文基礎薄弱?都沒有關係。「老師從不在意你的過去;老師在意你的現在與未來。」先以此言為學生注射強心劑,鼓舞學習士氣。
    電影《赤壁》沒看過?《三國》電玩沒玩過?沒關係,老師準備《赤壁》片頭的寶劍,為免「國文課、通識課,就是看電影課。」的魔咒與迷思,無須看完全片;僅需2分鐘時間播放,由電影片首引入杜牧、七言絕句〈赤壁〉:「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銷二喬。」再進入《唐詩三百首》與《三國演義》交織、知識彙整之導讀。

  1、教學目標:
  以史為鑒-鑒往知來、觀微知著、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臨江仙  《三國演義》卷頭詞(明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1)、認知目標:認識中國古典小說與詩歌、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瞭解三國歷史與社會
  (2)、情意目標:啟導閱讀興趣、提振閱讀能力、潛移默化的主動與終身學習
  (3)、技能目標:孕育宏觀的視野、看待三國歷史與人間世

    配合「教學卓越計畫」經典文學單元,推廣閱讀:
  * 以史為鑒:東漢末年,桓靈二帝寵信宦官,致使朝綱大亂,政治腐敗,四方州牧趁機而起,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成形,最終一統於晉。《三國演義》對於戰爭的場面、英雄或梟雄間的競逐與爭鬥、各個政治勢力的鉤心鬥角,雖然有別於正史,其對民間的影響力卻遠超過正史。
  歷史不會重演;浪花淘盡英雄,而今安在哉?但歷史事件的精神,從不改變。如何借他人經驗,豐富自己的經驗?
  * 人格與風格:《三國演義》共計描述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族後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黃巾賊及鮮卑、羌等邊遠民族67人,其他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書中人物主要為男性,他們或足智多謀,或爭雄鬥狠,皆形象突出,光彩照人。此外,書中還有60多名女性,有名有姓者僅蔡琰、曹娥、李春香等3人;有名無姓者唯貂蟬1人,其他女性不是有姓無名,就是無姓無名。
  * 小故事、大道理-美人計、關公溫酒斬華雄(實則斬華雄的是孫堅,而非關公)、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煮酒論英雄、轅門射戟、桃園結義、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火燒博望坡、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華容道、揮淚斬馬謖……,凡此故事,給予今人之啟示為何?
  * 能古為今用、以古喻今、深入淺出、親切有味,賞析《三國演義》。

  2、執行「經典閱讀」之主題與延伸閱讀:
  晉、陳壽《三國志》重在寫真,並以曹魏為正統;《三國演義》則描寫重心在於「抑魏吳,揚蜀漢。」力舉蜀漢的任何一位文武,相對地,魏、吳就被過分貶低了。16
   《三國演義》為一歷史小說,但不僅是簡單地複述三國的歷史人物與事實,且是一部經過藝術構思、具寫作藝巧的文學作品,有助於吾人瞭解中國舊社會及歷史。包括統治者間的爭權奪利、鉤心鬥角、爾虞我詐,反應歷史情況。然而,作者羅貫中維護統治者、宣揚正統觀念、歌頌統治者、鼓吹神權思想,對諸葛亮的才能,極力渲染,成為超凡的「先知」、「天命」;提倡道德,尤其宣揚「忠」、「義」。
  師生互動、問題與討論對話題庫:
  * 《三國演義》題解、主旨與全書故事情節
  * 《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佈局及風流人物舉例
  * 《三國演義》的成語及名言佳句
  * 《三國演義》的價值與影響
  *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 章學誠說:「《三國演義》七實三虛,惑亂觀者。」請申述己見。
 * 舉《唐詩三百首》中,與《三國演義》人物相關之作。例如,杜甫七律〈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不僅將諸葛亮一生的戎馬生涯寫得淋漓盡致,且將他死不瞑目的憾事寫得清清楚楚。又如,杜牧七絕〈赤壁〉:「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銷二喬。」懷古詠史之作,抒發了載不動許多愁的哀怨。
    【譯文】
    折斷的畫戟沉沒在泥沙中尚未銷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隱約看見歷史的刀光劍影。倘若東風不來,周瑜怎麼能借東風火燒曹操八十萬水軍而大獲全勝呢?三國大局不定,想必曹操兩年後在鄴都(今河北臨漳縣)建造銅雀台廣羅天下名姬的時候,東吳美人大喬(孫策夫人)和小喬(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鎖銅雀,春恨無限了。
  按:杜牧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漢族與吐蕃的傾軋形勢,有相當清楚的認知,並曾向朝廷提出獻策。若謂孟軻在戰國時代即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杜牧卻仍將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於偶然的東風、天時,誠難想像!杜牧之所以這樣寫,用意或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鬱不平之氣,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所發之「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17的慨歎!然而,出語極為隱約。

  3、「經典閱讀」教學後,預期學生能夠回答的問題(應達成認知、情意、技能之目標):
    (1)、《三國演義》被視為最深入民間的歷史章回小說,無論在戲劇、生活、寫作,甚至時下流行的漫畫及電子遊戲,均受《三國演義》所影響。請舉自己經驗為例。
    (2)、《三國演義》精彩且成功的塑造不同人物與形象,不論是英雄、梟雄、奸雄,蓋皆栩栩如生的呈現。至於情節安排,從諸葛亮舌戰群儒,到華容道關公義釋曹操,環環相扣、結構緊密。此外,空城計肇因於馬謖拒諫失街亭,致使司馬懿之兵蜂擁而至,孔明不得已而大擺空城計,刻劃孔明沈著冷靜、處變不驚的大將之風,更表現司馬懿謹慎多疑的個性,令人拍案叫絕。請舉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情節。
    (3)、《三國演義》中,「正統思想」之我見。
    (4)、試述《三國演義》的價值?為便於同學答題,謹列四項參考如下。
    (1)記載東漢末至東晉、88年間,藉演義使人們對這些繁瑣的事件得以詳細瞭解。
    (2)對人物描述栩栩如生,對社會倫理的教育,發揮極大作用。(至唐朝已然)
    (3)對大小戰役與戰爭形勢,無論布陣、行軍,努爾哈赤即視《三國演義》為兵書。
    (4)書中收錄了許多名篇佳作,如〈出師表〉、孔融〈薦禰衡書〉、陳琳〈討曹操檄〉,及諸多詩詞,均可供學生背誦,成為作文、說話的極佳範本。(詳見下列附錄)
    (5)、《三國演義》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警策句子。

  【附錄】《三國演義》名言佳句15例:
    *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第一回)
    *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 寧我負天下人,休天下人負我。
  *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戒子書〉)
  *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諸葛亮)
  *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
  *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
  * 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劉備)
  *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第十五回)
  *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4、其他教學創新的策略:(設計小魔術、小搶答等活動。)
       Q1、「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
    Q2、連連看:有趣的《三國演義》歇後語
       孔明大擺空城計●                           ●路人皆知
        諸葛亮皺眉頭●                            ●弄假成真
         劉備借荊州●                           ●有借無還
         劉備摔阿斗●                           ●情義為重
         劉備的江山●                           ●化險為夷
         劉備見孔明●                           ●收買人心
          東吳招親●                         ●計上心來
         司馬昭之心●                           ●哭出來的
          草船借箭●                         ●不自量力
         魯肅服孔明●                           ●大眼瞪小眼
       關公面前耍大刀●                          ●滿載而歸
        關雲長守嫂嫂●                         ●如魚得水
          關公吃酒●                       ●替古人擔憂
         關羽降曹操●                     ●身在曹營心在漢營
         關羽失荊州●                        ●五體投地
          張飛穿針●                            ●驕兵必敗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看不出來
        看三國掉眼淚●                            ●所向無敵        
        
     Q3、三十六計:

  Q4、文創 + 《三國》
  教育科技融入教學讓古文物活了起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運用「3D浮空投影技術」(下左圖)呈現諸葛亮的茅廬。浮空投影是利用3D影像特效先進行拍攝,再將影像投影到特殊的光布幕上。這項技術能將虛擬影像與實體空間巧妙結合,學習者除能看到動態的影像在半空中浮現,還能穿透這層半透明的布幕,看到場景中的實物;「AR擴增實境互動裝置」(下右圖)則讓觀眾與Q版關羽等三國人物跳上自己掌心,令小朋友們個個躍躍欲試;而「3D裸眼視訊」讓觀眾不必戴3D眼鏡,即能感覺畫面裡的人物跳出螢幕。
  展出現場且可佈置諸葛亮居住的茅廬,有書桌、古琴等陳設,讓小朋友們可以當起諸葛亮在裡面下象棋,古今場景、情境、人物互動性十足,創意即在其中;利用實境互動設計三國人物躍然紙上的驚喜!見 http://punch.pixnet.net/blog/post/30810712   

  如果看三國文物展示、看3D秀仍意猶未盡、不覺過癮,還可教室現場體驗線上遊戲,不僅吸引三國迷,也讓許多學生中之「宅男/宅女」們對三國歷史有更進一層的認識。唯課程進行、時間掌控、班級經營,均需合宜。
  Q5、科際整合:司馬懿的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整個人類的歷史,每個人的一生,可說是充滿著機遇及變數。《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司馬懿引大軍攻向西城的孔明。時孔明身邊並無大將,僅有一班文官及2,500名守軍。於是使出空城計,所謂〈武侯彈琴退仲達〉,仲達為司馬懿的字。司馬懿退兵後,孔明說「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孔明可說贏了此賭局。18
  股票的買賣,任何財務的投資,一新政策之推出,都是在進行一賭局。賭贏賭輸有時影響深遠,因此事先的風險評估極為重要。風險評估的主要依據,自然是機率及統計的各種理論與方法。
  朱熹曰:「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將古籍今讀,以親切有味、古為今用、博古通今、融會貫通的治學方法,甚至跨領域的結合,用學生能理解的語言與思惟起始,以今喻古,引領至經典閱讀之殿堂。

  5、問題與討論:「《三國演義》面面觀」授課內容設計
  (1)、老師談從小閱讀《三國演義》的經驗,在怎樣的機緣下讀到《三國演義》?當時的感想為何?《三國演義》的讀者似乎以男性居多?女性讀者也會喜歡《三國演義》嗎?覺得《三國演義》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
  (2)、除了毛宗崗提出的諸葛亮、關羽、曹操這「三絕」之外,老師談談印象深刻的人物還有哪些?
  (3)、國中國文課本選〈空城計〉。老師是否覺得《三國演義》還有其他章節也很精彩,值得選錄到國文課本中?
  (4)、從電影《赤壁》,老師覺得這些演員的扮相與原本想像中的三國人物,有哪些不一樣?
  (5)、關羽讓華陀刮骨療傷卻能面不改色。老師覺得是否除了勇猛過人之外,還有其他原因?
  (6)、〈八陣圖〉最末句「遺恨失吞吳」,有人解釋是:「諸葛亮對於沒有攻下東吳深感遺憾」,但也有人解釋是:「諸葛亮對於未能阻止劉備攻打東吳,而導致兩國聯盟遭到破壞,深感遺憾。」老師覺得哪種解釋比較合宜?
  (7)、從「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老師以《三國演義》為例,幫學生作一補充說明?
  (8)、對於《三國演義》的故事內容,老師覺得還有哪些值得批判之處?譬如:宣揚迷信思想(諸葛亮以七星燈延壽)?過度血腥與暴力?或是其他?

  結語:台灣國文教學的明天-師資培育專業化下的現況與展望

  台灣自1994年修訂〈師範教育法〉為〈師資培育法〉,迄今已逾16年,影響師資培育政策變革劇烈;從一元化、計畫性、公費制、分發制,改為多元化、儲備性、自費制、甄選制,期以多元開放之師資培育理念以提升師資專業。洎乎2006年、教育部發佈〈師資培育素質提升方案〉,2009年、繼而修正並發佈〈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方案〉,顯示台灣對於師資培育之重視與投入,終至帶給台灣各級學校國文教學極大之影響與震撼。

  (一)、一位難求──師資培育政策巨變下的現況與影響
  面對1994年以降的多元化師資培育發展與目前的社會情況,少子化、產學合作、科際整合、教育市場化等社會變遷,不僅已是大勢所趨,且成為事實;變遷速度至快且劇,超乎預計,唯培育具有師道精神的教師、承擔教育工作志業,仍是社會所期盼。職是之故,師資培育須兼顧職前、在職之培育及教育學術研發、地方教育輔導、貫徹培用合作、培育良師、強化社會尊師重道文化,並兼顧程序與實際所需……,卻未嘗稍變。
  然而,為圓教師夢,心酸誰人知?各縣市招考教師,超低的錄取率,在某教育大學公告欄上,一位「流浪教師」用立可白塗上心酸話:「流浪教師流浪狗,什麼時候輪到我?」也有教甄老鳥感嘆「六、七年的青春就耗在教甄上……到現在,我還是只能代課!」有人年考34次教師甄選,報名費累計花4萬元仍落榜。19當停辦三年的台北市國小教師聯合甄試,於2010年恢復辦理,6,589人報名、304人缺考、到考率95.39%,唯各類科別中,普通科僅13個錄取名額,卻吸引3,964人報名,錄取率0.32%,競爭激烈。20相較之下,特教身心障礙科有24個錄取名額、共1,095人報名,錄取率為2.19%,相對較高。至於桃園縣公立高中新進教師甄選之盛況,1%錄取率,亦不遑多讓。已見於前文。

  (二)、市場化──國文科師資培育專業化下的困境
  溯自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提出《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認為「教學應被視為專業」(teaching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profession),自此教師專業化運動即被視作師資培育中的主要核心課題。「專業」(profession)是從拉丁語演化而來,原意為「公開宣示自己的理念」,一般也都認為「專業」係指從事某項行業的工作者,具有較他人更多的知能。因此,我們嘗試思索:教師的專業為何?國文教師的專業要求,在師資培育改革後,是否已然提高?
  台灣1994年的師資培育改革,起源於政治解構,「民主化」取代「國家化」,原先的「師範教育」具有國家宰制的性質,因而以「多元化」政策作為達成「民主化」的追求,形成了多元化師資培育政策。此一師資培育多元化的政策,受到「新右派」(The New Right)的競爭及選擇的思想影響下,讓教育多元化與市場化彼此結合,成為師資培育的市場化。
  蓋新右派即新自由主義,其核心要素為市場與個人;反對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預,堅持無干預的資本主義將帶來效率、成長與普遍繁榮。新右派對私人企業的愛好勝過國有企業或國有化政策,其秉承「私有是好的,公有是壞的。」相信個人責任心和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然而,當師資培育政策與供需評估受到過度的市場化,腐蝕了社會集體慎思能力,不斷簡化師資培育過程,讓教師專業的衡量方式淪為量化與學分化,修滿26或40學分、經由「教檢」(「教師檢定」之簡稱),取得教師資格;通過「教甄」(「教師甄選」之簡稱)、得以找到終身「教職」的入場券,也讓優質的師表模範精神隨之逐漸消失。此時師資培育專業化形成了一種悖論(paradox),隨著專業化的聲音變大,非專業作為亦愈多。21
  1960年代、功能論(Functionalism)強調專業分工維持社會秩序,以專業知識建立社會控制。歷經半世紀後,吾人思索教師專業知識為何?是「學科內容知能」(content knowledge),如專研中文系所的典籍?抑或師培中心的「教育專業知能」(pedagogical knowledge)之教材教法、班級經營、學校本位、行動研究等教學藝巧,甚至「學科教學知能」(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呢?
  根據Shulman〈教與學:革新的根基〉(1987)指出:有效教師知?是由七個種?組成的教學基礎知?;1. 學科內容知?、2. 一般的教學法知?、3. 課程知?、4. 學科教學知能(PCK)、 5. 學習者和他們的特性知?、6. 教育脈絡或情境的知?、7. 有關教育目標、目的和價值的知?,及他們的哲學和?史源由的基礎。
  研究發現影響教學成功的因素不只是學科知識,還包括教師個人瞭解學生先備知識與學習困難、教學方法與策略、課程知識、教育情境、教育目標、價值與信念,尤其是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能(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當前各級學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議題;教師能將一些學科內容知?組成適合教學呈現的特定知?,得以實踐:
  ■ 是教師將學科知?與教育知?(包括教學方法與策?、學生先備知?等)統整的知能。
  ■ 目標在提升教師學科教學知能(PCK)-追求師生共同成長。
  ■ 教師若能針對某一教材概念,經由教學,使學生理解方法的知識。如:隱喻、類比、連結、模擬、解說、圖像說明、範例演示、動手操作、展示說明、問答引導、問題討論等。
  然而,師資培育專業化實施至今,20年來,如果上列三者皆是,為何國文專業之「學科內容知能」日益薄弱後,「教育專業知能」與「學科教學知能」的教育學分在許多師資培育大學也變成邊緣化的學分,或是排為冷門時間的科目呢?中文所指導教授不支持、甚或反對;研究生背著指導教授「偷偷地」去修教育學程/師資培育的學分;師培課可以公然請假,卻至中文系上老師處幫忙處理雜務,……案例繁多。當如何溝通、化解、面對、處理?

  (三)、提升專科內容知能?──國文科師資培育專業化下的省思
  台灣師資培育自1994年由民主化、自由化、市場化取代過去計畫式、國家化的培育模式,也因此造成今日傳統師範精神逐漸喪失,淪為學分式的培育方式。各教育大學的轉型,使其師培中心的業務,除過去實習輔導處的原有功能外,亦擴及學生到企業參訪及就業等相關輔導業務;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開設航空服務人員應考班、中央大學師培中心與學生事務處畢業生輔導室安排參訪國中小教科書龍頭──康軒出版社22,提供準老師從事教師以外之其他生涯規劃目標,顯現相關學校對學生未來就業的關心。
  歷經教育政策的巨大變革,此時思索「教師的專業化是追求什麼?」是追求教師地位的提升?抑或強調教師知能的提升?如果是前者,可再思索台灣過去教師地位有比現在低嗎?師資培育專業者所建立的社會藩籬策略為何?如果是後者,也須思索:我們教師知能提升,有造成教育品質的提升嗎?為何目前只要湊滿26或40個學分,通過競爭激烈甄選的老師,就是最專業的老師呢?為何經過篩選、進入教師甄選複試的試教者,卻都教得如此像,且對《唐詩三百首》內的詩,竟也顯得生疏?23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如何看待師資培育政策及其對教師專業化之執行成效。
  身為一位專業的國文教師,誠願奉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且終生不渝,卻因「專科內容知能」的不足因素,致使從事國文科教學力有未逮,因而背離「師表模範」的教師圖像,不克以「傳道、授業、解惑」作為終身志業;無法持續的專業進修與發展,無法肩負「傳承與創新」的教育使命。尤有甚焉者,教師甄選僅為求職的敲門磚──因為從未嘗享受研讀國文專業帶來的知識樂趣;無法進入「樂之者」的境地,那麼,這項師資培育專業理念也將有違社會大眾的期盼。

  參考書目
  楊思偉、陳盛賢 2010 〈師資培育專業化的困境〉,《師資培育專業通訊》第17期。2010.3.31.
  王鳳喈 1998 《中國教育史》,台北:正中書局。
  黃師錦鋐 1997 《國文教學法》,台北:三民書局。
  毛禮銳 1992 《中國教育史簡編》,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姚振黎 2010 〈台灣技職院校全面實習並職業證照化之評議〉,《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中國:深圳。2010年第2期。
  姚振黎 2010 〈To Inquire into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Effective Teaching in Chinese〉The 8th New York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第八屆紐約中文教學國際研討會。New York: Pace University.
  姚振黎 2009 〈通識全人教育的理念及實踐〉,《人文精神與全人教育》2007人文通識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頁1-30。
  姚振黎 2008 〈革新大學國文教學課程計畫之理念與實踐〉,《清雲教學卓越期刊》第2卷第1期,中壢:清雲科技大學,頁1-15。
  姚振黎 2007 〈台灣語文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施〉,《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頁171-187。
  姚振黎 2007 〈大學國文課程統整教學之理念與實施〉,《大學母語教育的現狀及其對   策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頁158-170。
  姚振黎 2007 〈大學國文之科際整合與創新教學〉,《第一屆「大學本國語文(大一國文)課程定位、定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苗栗:國立聯合大學 人文與社會學院,頁7-32。

  注释
  1 羅毓嘉:〈南陽街事〉,《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2010.5.27)。
  2 許怡雯、顧毓庭:〈教改造成補國文效應:愈優秀 愈要補國文〉,《時報周刊》(2004.8.3)。
  3 謝瓊雲:〈罵學生「遲到大王」 師判刑〉,《聯合報.頭版.頭題》(2010.6.11)。
  4 溫子衡:〈當心寒蟬效應!〉,《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我有話說》(2010.6.15)。
  5 根據主計處公佈的收支調查,近十年來台灣平均每戶所得僅成長2.8%,但公立大學的學雜費卻上漲了25%。學生拚命打工以賺取零用錢與學費,有高達85%的學生平均每周打工16.4小時,甚至有高達35%學生打工時數超過上課時數。2010. 6.24.《台灣醒報》記者葉芷娟報導。
  6 張舒婷:〈打工多過上課 show girl時薪最高〉,《中國時報》(2010.6.24)。
  7 見2008年10月22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版。
  8 何秀珠:《國小男女教師性別角色與學生學校適應、學業成就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9 2010年6月4日、國立教育廣播電台。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04/63/26vtc.html
  10 見〈高級中學99學年度新進教師聯合甄選評審委員注意事項〉第三項、第一款。
  11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二篇.清之擬晉唐小說及其支流》(大陸:北京大學出版社,1925)。
  12 王師更生:《國文教學新論.第二章.範文教學「課前預習」之研究》(台北:明文書局,1994),頁36。
    13 http://sulanteach.msps.tp.edu.tw/%E5%8F%A6%E9%A1%9E%E5%AD%B8%E7%BF%92/movies/346%E8%B5%A4%E5%A3%81/%E8%AB%B8%E8%91%9B%E4%BA%AE%E8%88%87%E5%91%A8%E7%91%9C.ppt
  14 張強:〈安陽曹操高陵1號墓6月12日發掘 當地紅白喜事順延〉,《廣州日報》(2010.6.12)。
  15 王戰龍、袁帥:〈曹操高陵1號墓12日發掘 墓主身分引猜測〉,《鄭州晚報》(2010.6.9.)。
  16王緇塵:《資治通鑑讀法》(台北:河洛圖書公司,1975)。
  17 《三國志 魏志 阮瑀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18黃文璋:〈賭國風雲〉,《數學傳播》2002年26卷第3期,頁58。
  19 朱芳瑤、郭石城、林志成:〈心酸誰人知 流浪師自嘲流浪狗〉,《中國時報.A6版》(2010.7.19)。
  20 石文南:〈數學第9題答案有誤 送分 北市國小教師甄試 錄取率1%〉,《中國時報》(2010.6.14)。
  21 楊思偉、陳盛賢:〈師資培育專業化的困境〉,《師資培育專業通訊》(Professional Teacher Education Newsletter)2010年第17期,頁。
  22 筆者於2008年12月20日、帶領師資培育學生至康軒出版社總部參訪,即為一例。
  23 2010.8.27-29.,筆者至北京大興區、山東桓台縣進行國學師資培育講座,見小學生畢業時,必須熟頌《唐詩三百首》87首,方得畢業。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386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