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一国文 > 国文教材

叶圣陶:大学一年级同学学习文言的目标和方法——《大学国文〔文言之部〕》①序
【时间:2010/1/21 】 【来源: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 【作者: 叶圣陶】 【已经浏览5105 次】

    ①《大学国文〔文言之部〕》,新华书店一九五○年五月出版。

    这个选本的目录,由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出版总署编审局三方面的同人共同商定。本来想把它叫做“古典文之部”,后来觉得“古典文”这个名儿需要解释,人家单看名儿不看解释容易发生误会,就改作“文言之部”。“文言”这个名儿包括的体裁固然多,可是简要的说,它指称古代绝大部分的笔头语,决不是现代咱们口头的语言。这样的认识差不多是一致的,用上了它,谁都可以一望而知,不生误会。

    在“现代文之部”的序文里,我们说过大学国文的目标在乎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跟写作能力。现在就文言说,只消上半句就够了。文言有阅读的需要。就浅近的说,找参考书,不能单看现代的,有时要看古代的跟近代的,古代的跟近代的书大部分用文言编写。还有,大学里有些课本,尤其是理工方面的,也用文言编写。当然,咱们希望今后的大学课本一律用现代文编写,可是摆在咱们面前的有文言的,你要读得下去,就得学习文言。至于写作,那全是自己的事儿,自己有什么意思要表达出来,当然使用最便利的工具,最便利的工具是口头的语言。用文言写作没有实际上的需要了,所以下半句写作能力的话可以不提。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们商定大学同学学习文言的目标是:培养阅读文言书籍从而批判的接受文化遗产的能力。这个目标跟国粹主义完全不同。抱定国粹主义的以为唯有文言书籍值得读,里头有东西。读的时候又得全盘接受,要做的工夫只在疏解跟阐发,能够疏解,就是接受过来了,如果还能够阐发,那是接受得更深切的表现。以往的国文教学往往有这个倾向,实在是承袭了很久以来教育的传统。现在时势转变,大家知道这个旧传统不应该再承袭下去了。可是国粹主义的影响恐怕不容易立刻摆脱,碰到文言又会不知不觉的回上老路去。因此,对于我们商定的目标还得说一说。

    普遍用白话写东西从“五四”开的头,到现在只有三十多年,在“五四”以前,绝大多数的书籍是用文言写的。那些书籍当中多少包含着有价值的东西,表现出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值得咱们来学习,来接受。当然,所谓有价值并不等于十全十美,也许还有不少的缺点跟错误,那是因为作者受了时代、阶级、认识的限制,追求真理只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咱们只要用批判的眼光阅读那样的东西,就可以撇开它的缺点跟错误,看出它好的正确的一方面。并且,从这儿还可以看出人类怎样一步步的向前探索真理,因而加强咱们对于真理的把握。过左的想法以为非现代的东西一律要不得,无条件的给它个排斥。那就割断了古今的关联,一切都得从今开始,自然没有什么接受文化遗产的问题。咱们相信古今的关联是割不断的,文化遗产是需要接受的,所以咱们要磨炼批判的眼光,要用批判的眼光阅读己往的书籍。不用说,磨炼批判的眼光决不单靠阅读已往的书籍,主要的还得靠政治思想跟文化知识的提高。文化遗产也决不限于已往的书籍,其他方面还有的是。可是,要想把批判的眼光用在书籍这一宗文化遗产上,能够读通文言是个必要的先决的条件。我们的希望并不怎么样大,我们只希望大学里的同学懂得文言的基本常识,获得阅读文言的普通能力,在接触到已往的书籍的时侯,能够用批判的眼光来读它:就是这样。

    目标认定了,我们还得重复“现代文之部”的序文里说过的话,“要知道国文选本只是个凭借”,“有了凭借,历练才有着落”。但是,单靠这个选本,单读这么三二十篇东西,是未必就能够达到目标的。必须在阅读选本的时候切实运用好方法,又用这些好方法去阅读其他的东西,这才可以逐渐的养成一辈子受用的好习惯。“不在读法方面多注点儿意,阅读十个选本也是徒然,不用说一个。对这个选本注了意,不能说为了它是选本才注意,应该认清楚阅读无论什么东西都得这样注意,要不就是草率从事,可能临了儿读了跟没有读一样。常言道‘举一反三’,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加强阅读能力,一辈子受用。”

    我们编辑这个本子,预先选了数目超过两倍的文篇,淘汰了好几回,才确定现在这个目录。对于入选的文篇,依据我们的目标,定了些标准。有爱国思想的,反对封建迷信的,抱着正义感,反抗强权的,主张为群众服务的。就思想方法说,逻辑条理比较完密的,我们才选它。换句话说,那篇东西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那些条件之下是有进步性的,我们才选它。咱们不能要求古人的想法全合于现今的思想政治水平,咱们对于古人的东西必须批判的接受,选读前面所说的一类东西,跟实际并不脱离,同时又便于磨炼批判的眼光。

    我们也考虑过教学分量的分配,决定现代文占三分之二,文言占三分之一。如果咱们承认大学国文为的是补修,最要紧的当然是现代文,分量应当多些。按教学时间来说,我们希望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给现代文,三分之一给文言。或许有人要问:“现代文之部”将近三百面,不算少,又加上这个“文言之部”,教学时间可只有一年,读得完吗?我们说:读不完没关系,反正选文只是个凭借,尽可以按二与一之比,在两个本子里头挑来读。剩下的部分呢,留在课外去读。我们说过课内阅读只是举一,在课外阅读剩下的部分正可以反三。如果有个别的班次或者个别的同学国文程度差不多了,不必再花工夫补修,自然可以免修,或者在现代文跟文言里头免修一种。不过我们要郑重提醒,在决定国文程度是否差不多的时候,必须经过精密的考查。这不单是教师的事儿,同学们尤其应该了解,实际需要补修而错过机会不补修,吃亏不仅在同学们本身。

    以下我们就语文学习方面说一些话。

    文言跟现代文的区别在哪儿了如果要找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可以这样说:用耳朵听得懂的是现代文,非用眼睛看不能懂的是文言。在名副其实的现代文(依据现代口语写的)跟文言之间已经有很大的距离。咱们学习文言,应该多少采取一点学习外国语的态度跟方法,一切从根本上做起,处处注意它跟现代口语的同异。辨别同异到了家,养成了习惯,在工具观点一方面就算成功了,虽然咱们的目标不仅是工具观点。

    同异可以分几方面来看。第一是词汇。文言跟现代口语比较起来,词汇有相同的,有不同的,有部分相同的,也许最后一种最多。文言里大多数是单音词,现代口语里大多数是复音词。

    词汇相同的如“人”“手”“爱”“笑”“大”“小”“国家”“制度”“经营”“商量”“聪明”“滑稽”。因为相同,不至于发生什么误会,咱们就不需要多费心思。

    不同的可得注意,如果疏忽了,也许会不明白文言里说的是怎么回事。如古代“冠”现代口语是“帽”,“辛”是“辣”,“甘”是“甜”,“侏儒”是“矮子”,“怂恿”是“撑掇”,“雉”是“野鸡”,“弈”是“下棋”,“忆”是“想起”,“敛”是“收缩”,“廉”是“便宜”,咱们必须知道两两相当,才能得到确切的了解。

    部分相同的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文言的单音词包含在现代口语的多音词里头,如“鼻子”“带子”里包含“鼻”“带”,“指头”“外头”里包含“指”“外”,“老虎”“老鹰”里包含“虎”“鹰”,“耳朵”“胸脯”里包含“耳”“胸”,“讨厌”“相信”里包含“厌”“信”。又一种情形是两个文言的单音词合成一个现代口语的多音词,如“皮肤”“墙壁”“行为”“官长”“美丽”“困难”“骄傲”“单独”“更改”“制造”“增加”“分析”,在文言里都可以分成两个单音词,两个中间用一个就成。从这两种情形可以看出现代口语词汇多音化的倾向,为的是说出来便于听清楚,不至于缠混。

    最需要注意的是表面相同可是实在不同的那些个,如果不明白彼此实在不同,误会就大了。如同样一个“去”,古代“去”是现代口语的“离开”,现代口语“去”是古代的“往”;同样一个“兵”,古代“兵”是现代口语的“武器”,现代口语“兵”是古代的“士卒”;同样一个“股”,古代“股”是现代口语的“腿”,现代口语“股”是个单位词。又如同样一个“交通”,在古代是“交际,勾结”,在现代口语里是“水陆往来”;同样一个“消息”,在古代是“生灭,盛衰”,在现代口语里是召音讯,新闻”;同样一个“口舌”,在古代是“言语”,在现代口语里是“争吵”;同样一个“时髦”,在古代是“一时的英才”,在现代口语里是“一时的好尚”。又如同样一个“偷”,在古代是“苟且”,在现代口语里是“偷东西”;同样一个“慢”,在古代是“不加礼貌”,在现代口语里是“快”的反面:“苟且”跟“不加礼貌”是古代的主要意义,现代可不用了;“偷东西”跟“快”的反面是古代的次要意义,现代可成了唯一意义了。还有些语词,现代的意义把古代的扩大了。如“嘴”,古代写“觜”,只指鸟的嘴,可是现在一切动物的嘴都叫“嘴”。又如“哭”,古代只指出声的,不出声的叫“泣”,可是现在不管出声不出声都叫“哭”。跟这个相反,有些语词的现代的意义把古代的缩小了。如“肉”,古代指各种动物的肉,可是现在只指猪肉。又有些语词,古代的主要意义现在已经改用了别的,可是引申意义现在还保存着。如“口”的主要意义已经改用了“嘴”,可是“门口”“瓶口”都还用“口”。又如“面”的主要意义已经让“脸”替代了,可是“面子”“地面”“桌面”“门面”都还用“面”。(“脸”本来只指“目下颊上”那一小块儿,所以从“脸”这方面看,又是意义扩大,跟“嘴”一样。)

    看文言跟现代口语的同异,第二个方面是文法。文言的文法大体上跟现代口语相去不远,值得说一说的有以下三点。

    一点是文言里语词的变性跟活用很普遍。动词用成名词的例子如“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形容词用成名词的例子如“摧‘枯’拉‘朽’”;“乘‘坚’策‘肥’”。名词用来修饰动词的例子如“豕‘人’立而啼”。名词变动词的例子如“‘衣冠’而见之”;“慎勿‘声’”。形容词变动词的例子如“敬鬼神而‘远’之”;“相公‘厚’我‘厚’我”。形容词跟名词变动词,有“以……为”意义的例子如“滕公‘奇’其言”;“孟尝君‘客’我”。名词、形容词跟一般动词变成有“致使”意义的动词的例子如“适燕者‘北’其辕,适越者‘南’其揖”;“‘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又一点是文言句子里各部分的次序跟现代口语有些差别。文言里疑问代词作宾语,就倒过来放在动词之前,如“子‘何’恃而往?”“泰山其顽,则吾将‘安’仰’”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也倒过来放在动词之前,如“时不‘我’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还有一种倒装的格式,在宾语跟动词中间插个“之”或者“是”,如“非夫人‘之’为拗而谁为?”“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这类句子又往往在前头有个“唯”,如“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唯’耽乐‘之’从”;“除君之患,‘唯’力‘是’视”。还有,“以”的宾语也常常倒过来放在前头,如“‘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若晋君‘朝’以入,则脾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一般的宾语倒装,或者为了加重,或者为了宾语太长。现代口语也常常应用这个格式,如“这儿的事情,你不用管”。可是在文言里,常常在动词之后补一个代词,如“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除了宾语倒装,文言里的“以……”“于……”往往跟现代口语里的“拿……”“在……”位置不同,如“与以钱”(现代口语说“拿钱给他”);“动之以情”(“拿感情打动他”);“遇之于途”(“在路上遇见他”);“杂植竹木于庭”(“在院子里种了些竹子树木”)。可是跟现代口语位置相同的也不少,如“以天下与人”(“把天下给别人”);“能以足音辨人”(“能够凭脚步声音辨别是谁”);“寓书于其友”(“寄信给他的朋友”);“于心终不忘”(“在心里一直忘不了”)。

    第三点是文言句子里各部分的省略。先说主语的省略。这是文言里跟现代口语里同样的常见的,也许文言比现代口语更多,因为文言里少了一个可以用作主语的第三身代词(“之”跟“其”不用作主语,“彼”又语气太重),除了重复前面的名词,只有省去不说。尤其应该留意的是不止一个主语省略的时候,如“郤子至,请伐齐,晋侯不许;〔  〕请以其私属,〔  〕又不许”。其次说宾语的省略。第一个动词之后的宾语,兼作第二个动词的主语的,常常省略,如“勿令〔  〕入山”;“夏蚊成雷,私拟〔  〕作群鹤舞空”;“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  〕餬其口于四方”。“以”“与”“为”“从”后头的宾语常常省略,如“以〔  〕攻则取,以〔  〕守则固,以〔  〕战则胜”;“聊以〔  〕答诸生之意”;“不足与〔  〕图大事”;“可与〔  〕言而不与〔  〕言,失人,不可与〔  〕言而与〔  〕言,失言”;“乃有意欲为〔  〕收责于薛乎”?“即解貂覆生,为〔  〕掩户”;“八龄失母,寝食与父共,从〔  〕受国文,未尝就外傅”;“时过其家,间从〔  〕乞果树”。宾语后头跟着“以……”或者“于……”的时候,那个宾语也常常省略,如“余告〔  〕以故”;“其畜牛也,卧〔  〕以青丝帐”;“取大鼎于宋,纳〔  〕于太庙”;“家贫无书,则假〔  〕于藏书之家而观之”。其他省略宾语的例子如“主人恐其扰,不敢见〔  〕”;“张建封美其才,引〔  〕以为客”;“褚公名字己显而位微,人多未〔  〕识”;“熙宁中高丽入贡,所经州县,悉要地图,所至皆造〔  〕送〔  〕”。省略主语跟宾语之外,“以”跟“于”这两个介词也常常省略。省略“以”的例子如“陈人使妇人饮之〔以〕酒”;“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群臣后应者,臣请〔以〕剑斩之”。省略“于”的例子如“予自束发读书〔于〕轩中”;“饮〔于〕旅馆中,解金置〔于〕案头”;“秦始皇大怒,大素〔于 〕天下”。末了儿,还得说一说“日”的主语常常省去,有时连“日”都省去了,如“孟子日:‘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陈相〕日:‘然。’〔孟子日:〕‘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陈相〕日:“否,许子衣褐。’〔孟子日:〕‘许子冠乎?’〔陈相〕曰:‘冠。’……”①以上说的三点:语词的变性跟活用很普遍,句子里各部分的次序跟现代口语有些差别,句子里各部分的省略,都是文言的文法方面的事儿。咱们熟习的是现代的语法,对于文言里那些特殊的文法,第一要处处咬实,不让滑过,才可以得到确切的了解。

    第二要熟习那些文法,象熟习现代的语法一样,阅读的时候才可以顺流而下,不生障碍。

    看文言跟现代口语的同异,第三个方面是虚字。这可以说大多数全不相同,得逐个逐个的学。因为全不相同,必须深切的体会,知道某一个虚字在某种场合跟现代口语里的某一个语词相当,进一步,必须熟习那些虚字,念下去就能够正确的通晓,才有用处。要知道某一个虚字跟现代口语里的某一个语词相当,查字典是一种办法。如果能够收集若干句子来看某一个虚字的用法,那就更好。字典下一个定义作一条注解就是这么来的,附列的例句可往往只有一句两句,读者自己收集若干句子在一块儿来揣摩,更可以把所谓某种场合的情况认的真,不只是受动的记住。文言里常用的虚字也不太多,不过一两百个,每个虚字可往往不止一个意义,一种用法。能照前面说的方法做,把一两百个常用的虚字的每个意义每种用法(不管那些生僻的)都认的真,同时也就熟习那些虚字了。当然,字典还是可以查,人家也不妨请教。②

    辨别文言跟现代口语的同异到了家,在现代文的写作方面也多少有些好处。咱们写的是现代文,依据的是现代口语,最后的目标在写的纯粹,能够上口,能够入耳。一部分写作的人没有顾到纯粹不纯粹的题,过去的教养跟平时的阅读又离不开文言的影响,写起文章来就不免亦文亦白,不文不白。这样的文章只能看,不能说,不能听,亲切的感觉多少要减少一部分。固然,现代口语要求它尽量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去吸收。文言也是可以吸收的一个方面,只要行得开,大家说得惯就成。语词如“酝酿”,语式如“以……为……’,本来是文言成分,现在都转成口语成分了。但是,文言成分里头有决不能转成口语成分的,譬如文言连词“则”,现在在文章里用得相当广了,可还没有人在谈话或者演说的时候用过,可见这个“则”没法儿吸收。硬把没法儿吸收的吸收过来,收不到丰富语言的功效,倒发生了语言不纯粹的毛病。唯有认清楚语言发展的情况以及文言跟现代口语的同异,才不至于发生这样的毛病。再说,咱们现在还不能废掉汉字不用,但是为了种种的理由,将来总得废掉汉字,改用标音的新文字。用了标音的新文字,写一些不能说不能听的文章,那时连作者自己也会看不懂自己昨天写的文章的,何况叫别人看。为给将来改用新文字铺平道路起见,咱们现在就得有意识的把文章写得纯粹。写纯粹的口语,能说又能听—单就文体来说,这样的文章才是名副其实的现代文。

    关于语文学习方面的话到这儿为止。我们在前面说过,编选这个本子的时候也有思想政治的标准,希望同学们掌握住标准,真正做到批判的接受。至于语文学习方面,这儿不过说个大概,举些例子,希望同学们自己去类推。不单在阅读这个选本的时候,就是阅读其他文言的东西也随时留意。临了儿,我们重复“现代文之部”的序文里说过的,“请不要忘了一年之后估量自己的成绩。

    一九五零年四月

    作者注

    ①从开始谈文言跟现代文的区别到这儿,全都摘录的开明书店版《开明文言读本》第一册导言里的话。那篇导言是吕叔湘先生写的,对于学习文言很有帮助,这儿不能全录,希望同学们白己去找来看。最近那篇导言印了单行本。

    ②《开明文言读本》的导言里收集一百五十多个常用的虚字,按照字典的方式,说明意义,并且附列例句,极便于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298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