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杭法讲义

编写说明
【时间:2007/6/27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6683 次】


    应用写作课原有部编教材一种(即全国司法学校法学教材《应用写作》,刘高礼主编),那是十年前为满足中专法律学校教学仓促编就的,在当时看来,问题便已很多,各地都有反映。后十年来,虽一再重印,但基本没有进行修订,已经不能满足今天教学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我编写了这一种讲义,在98级四个班试用,感觉比部编教材更实用,现将其作为正式的应用写作校本教材。所谓“校本教材”,除了它是本校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外,在具体内容中还尽可能地使用本校学生的习作。而此教材虽然叫做“校园应用写作”,实际又包含了这样三层意思:一、它是校园的应用写作;二、它是比较的应用写作;三、它是研究的应用写作。假如不嫌繁琐,我们也可以叫它为“校园的比较的研究的应用写作”。

一  “校园的”应用写作

    目前我们常见的应用写作教材大体有两种,一种是通用应用写作教材,一种是专业应用写作教材。专业应用写作如法律文书、经济文书、教育科技文书、新闻出版文书、学术文书、外交文书、军事文书等等。这一类写作教材,专业特点比较突出,内涵外延也比较清楚。争议较大的是普通应用写作教材,这类教材应该讲些什么应用文体呢?仅讲一些通用应用文体,比如书信、条据、计划、总结、读书笔记之类,未免过于单薄;假如把范围扩大到一些专业文书,则又显得庞杂无序,况且,那么多专业,选择哪些?不选哪些?依据何在呢?或许在一些专业学校里,可以根据专业相关的原则来选择,比如法律学校的应用写作,便选入些法律文书方面的写作内容。但是这样一来,就不再是普通应用写作的教材了,就和法律文书的专业写作教材发生了混淆,从而产生诸多问题,比如:
    1.重复教学,浪费教育资源。一般专业学校,都有专业文书的写作课,比如法律专业,根据司法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中专法律专业、大专法律文秘专业、行政法律事务专业、律师事务专业,在应用写作课外,皆另有司法文书或法律文书、律师文书一门课。现在部编应用写作教材中也加入了“司法文书中的叙述”、“司法文书中的议论”、“司法文书中的说明”等章节,势必和日后的专业写作教学发生重复,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
    2.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各类专业学校的应用写作课都是作为基础课开设的,这一点在教学计划上就都规定得很清楚。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在教师的安排上,都体现这一特点。比如,部编应用写作教材从主编到其他参编人员,都是多年从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或中学语文的教学或研究人员,1991年笔者参加司法部组织的应用写作教材研讨活动,发现来自全国各司法学校的应用写作课教师全部是由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转过来的,没有一个具备法律专业的教学资格。这样的一套编写班子和教学队伍,假如从事普通应用写作的编写和教学,还是可以胜任的,但假如要兼以法律文书写作的教学,教学质量肯定难以保证。
    3.违反教学规律。专业学校的普通应用写作教学属于基础课,通常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专业文书写作则属于专业课,通常安排在最末的一、两个学期,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专业学校的学生,当然是先掌握了各门专业课知识,然后才可能进行专业文书的写作。假如在掌握必要的专业课知识之前,便要求他们来写作专业方面的文书,这不符合教学规律。比如部编应用写作教材中,有一章的作业,是要求学生修改一份民事上诉状,可是这时学生并没有学过民法课;还有一章的作业是要求学生把一篇通讯改写成司法文书,可是学生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例子在各类专业学校的应用写作教材中都可以找出很多来。
    除了在普通应用写作教材中混入专业写作内容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更普遍的问题,就是大多数应用写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固然,相对于其它专业文书,也有把公文称之为“通用”公文的,但那是强调公文使用范围的广泛性,而绝不是说公文就不是一种专业文书,事实上,公文属于文秘专业文书,同样需要具有大量专业知识才能写好。把公文纳入进普通应用写作,看起来似乎是重视公文写作,实际上潜意识里反映的却是对公文的鄙视,以为这种文体不需要什么专业基础,什么人都可以来写。
    所以本教材排除专业文书的写作内容,对公文写作只做一般常识的介绍,这除了体现文体分类方面的严谨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国外有一本《作者修辞学与手册》中说:“在您决定谁来读您的文章之前,您没法确定写作目的。”应用写作教材是提供给谁用的?假如是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教材,那么当然应该有公文写作等内容,可是假如是作为一般在校学生的教材,那么就必须考虑他们的知识准备。他们既没有机关工作的经验,又没有经过文秘专业的学习,除了勉强讲解公文写作的格式,很难进入实质性的写作训练。比如部编应用写作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写作训练题目:确定一个主题,召开一次全班学生参加的座谈会,根据座谈会的情况写一份会议纪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显然,班级并不具备这种发文的资格,这样的写作训练产生的后果,恐怕是连公文的基本概念都发生了混乱,因此是有害无益的。这是其一。另一个问题是,公文写作工夫在文外,必须长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其中不少是内部文件),必须在机关工作的过程中,认真调查研究,掌握材料,熟悉经办业务,然后才有可能进行。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除了是表现一种无奈的洒脱之外,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假如让学生单凭一些概念和格式便进行公文写作,势必会造成想当然胡编乱造的不良文风,恐怕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真的从事公文写作都会后患无穷。
    在普通应用写作中杂入了专业写作的内容,杂入了公文写作的内容,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真正的普通应用写作内容过于单调,不足以构成一种教材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教材提出“校园应用写作”的设想。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难以开展那些需要较多专业知识和较强专业素质的写作训练,这是他们的弱项。然而校园小社会,当学生接触应用写作这门课的时候,一般都已有了十几年的校园生活经验,提出校园应用写作的概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储备,使应用写作的学习训练,无论从文内或文外,都成为可能。其实这也并非笔者的什么新发明,在我国历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早已实行着这种变通。中小学语文教材偏重于文学,所选的那些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读读尚可,要让学生写作并不现实,于是我们的语文学家发明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文体划分方法,使学生可以调动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学习做文学的习作。所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写作,便是校园里的文学习作。现在,在校园文学写作之外,再增加一个校园应用写作,这才完成了校园写作的完整体系。
    学校并不象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单调乏味,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社会上的形形式式,在校园里都已经初具雏形了,以校园生活的经验,做日后社会上生活工作写作的准备,应该能够编出一本充实的教材来。据此,本教材准备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校园文书写作
    校园文书在文体范畴上属于通常所说的事务文书,只是以校园为其使用范围。它又和教育应用写作之类的教材或书籍不同,教育应用写作虽然主要也在校园范围使用,但在层次上主要是面向学校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其常见的内容有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校志校历、述职报告、教育论文等等。校园应用写作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决不能脱离他们的实际经验和知识能力。考察学生的学习经验,他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下同)已经接触过的应用写作文体,初中依次有:日记、计划、读书摘记、会议记录、消息、电报稿、通知、启事、说明书、申请书、阅读提要、写作提纲、书信、感谢信、表扬信、祝贺信、倡议书、建议书、读书笔记(心得)、实验报告、广播稿、调查报告、总结等二十多种;高中又增加了调查报告、总结、请示;计划、简报、合同几种。这些应用文基本上都属于校园文书写作的范畴,可以据此梳理我们这本教材校园文书写作的内容。

    (二)校园新闻写作
    新闻也是一种专业应用文,不过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专业文书。一般专业文书的特点是,写作主体和写作受体都是比较专门的人群,比如法律文书,其写作主体和受体主要都是法律工作者和有关当事人,公文的写作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文秘人员,其受体是有关的机关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新闻的写作主体有其特殊的一面,也有其普遍的一面,除了专职的记者外,一般群众也可受聘为通讯员或自由投稿;新闻的受体则更特殊,它不受行业的限制,面向全体人民,人人都要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浏览网络消息,即使是从家门到校门的学生,求学期间肯定也已接触过大量这类文体。所以不少应用写作教材并不把它当作专业文书,而朱自清先生则更曾慧眼独具地建议说:“我觉得现在中学生的写作训练该拿报纸上和一般杂志上的文字作切近的目标,特别是报纸上的文字。报纸上的文字不但指报纸本身的新闻和评论,并包括报纸上登载的一切文件──连广告在内──而言。这有三种好处。第一,切用,而且有发展;第二,应用的文字差不多各体都有;第三,容易意识到各种文字的各种读者。”(《论教本与写作》)虽然建议的理由与我们有所不同,但这一建议本身仍是非常可行的。
    校园新闻写作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其文外部分的教学也容易安排,学生写的是校园里的人和事,采访调查容易进行,写成后通过黑板报、校刊、校广播站发表获得读者,新闻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过程也容易体现。所以本教材选择校园新闻写作为第二个内容。

    (三)校园论文写作
    校园论文写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目前这些论文的写作辅导由哪门课来承担没有明确的归属,因此也可以先在应用写作课里进行训练,当然专业论文的写作仍然应安排在专业课里进行。校园论文写作的另一个内容是日常的评论文章,对于校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学生可以有感而发,写一些评论文章,这是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有了基础的。
    以上三个方面,就构成了校园应用写作的主要内容,它们在写作教学中处于一种类似中继站的地位:向前它们与中学语文中的应用文知识相链接,与中学写作训练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大致对应,使学习获得一个可靠的基础;向后它们又为日后学校的专业文书写作乃至将来工作中的职业写作提供了准备,因为应用写作的基本精神是相通的,有了校园应用写作的基础,将来的专业写作和职业写作便可以说只剩下经验和格式的问题了。

二    “比较的”应用写作

    本教材从内容上讲是一种“校园应用写作学”,而从教学策略上讲则是一种“比较应用写作学”。所谓“比较”,是指与中学语文教材比较。
    普通应用写作不同于专业写作,它不属于专业课,也不属于文秘课,它从本质上讲仍然应该是属于语文课,或中文写作课。因此,不应该完全割断它与中学语文课的联系。
    根据信息论理论,一个全新的信息让人感到陌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结构中找不到链接的端口。而一个全然熟悉的信息,不能给人提供新的东西,也不能让人发生兴趣。信息的最佳结构应该是已知与未知的合理搭配,已知使人共鸣,未知吸引人进一步探索。以往应用写作教材的主要问题就是让学生感到陌生,十多年来非常熟悉的语文课,突然变得面目全非了,做了十多年作文,突然变得不会做作文了。学生对语文课的认同感是在十多年的朝夕相处中培养起来的,而应用写作课最多只安排一、两个学期,因此有时甚至到了应用写作课结束之时,一些学生仍然不能克服这种陌生感。假如我们能在应用写作教材中把中学语文中已接触过的应用文知识提示出来,加以强调,就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写作原来并不是什么陌生的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尽快克服心理障碍。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中学阶段学习的应用文知识还是比较初浅的,现在我们要向着更深入、更系统的方向学习,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应用写作教材主要可以和中学语文构成两种比较关系,即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下面试加分析。

    (一)与中学语文中应用文知识比较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知识和应用写作教材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知识为应用写作教材提供了一个起点。现代应用文种类虽然已经多达千种,但一般普通应用写作教材中介绍的,仍然无非是最常用的那二、三十种,这些文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曾涉及过(当然是比较初浅地涉及),假如在应用写作教材中讲到这些文种时,适当地提示中学学过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这不是一种陌生的知识,从而引发他们的认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动手编写本教材之前,我用较多的工夫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知识做过一番梳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知识,是以比较松散的形式安排的,初中六册书中,以“应用文练习”的形式介绍了日记、学习计划、读书笔记、会议记录等二十几种应用文知识,高中部分在第五册中集中安排了两个应用文单元,介绍了调查报告、总结、简报、合同等六种应用文知识,另外还安排了两则“基础知识”,介绍了应用文的主旨、材料、格式和语言。然而,这仅是显性的应用文知识,还有大量隐性的内容也值得我们发掘,比如在初中教材中,有些单元的课文虽然没有点明文体,教学中很可能是当作记叙文处理的,而实际上是新闻语体(通讯、报告文学),高中教材中有些标明是“记叙文”单元的,其中也有新闻语体。有些标明是“议论文”单元的,其中有不少是会议讲话、报告、演说词等。在“说明文”单元中,也有科学考察报告一类应用语体。另外,同记叙文和议论文单元相配合的“听说训练”,包括复述、讨论、采访和答问、演讲、辩论、口头报告、即席发言等,很大程度上也属于应用文能力训练范畴。
    假如我们能把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这些应用文知识集中起来,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比较起来,应用写作教材虽然可以更集中地介绍应用文知识,进行应用写作训练,但教学时间终究有限,假如能把中学六年的相关知识调动起来,将能极大地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效率。
    引入中学语文材料,还可以解决应用写作教材编写体系上的一个难题。应用写作教材,应该是先讲基础知识呢还是先讲具体文种?先讲基础知识吧,举例时不能不涉及具体文种,而这些文种此时还没有开讲呢,学生听了难免茫然,而且作业也难以安排。比如部编教材在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里,要求学生运用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修改一份民事上诉状,而这时候学生根本还没有接触过民事上诉状这一文种(到应用写作课结束也不会接触,因为这是后面司法文书写作的内容),在公文基础知识单元练习里,要求学生判断一则公文的文种,而公文文种介绍本是下一单元的内容。那么先讲文种吧,没有了基础知识做纲领,具体文种知识的介绍便难免琐碎不成系统,使教材形同于手册。于是陷入两难境地。假如我们能把学生在中学语文课中已经接触过的应用文知识调动起来,这个问题便不难迎刃而解。

    (二)与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知识的比较
    比较不仅可以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是相反相成的(即对立的统一),也许后者更加重要。
    中学语文教材尽管有不少应用文知识,但是无庸讳言,从整体上看,它是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是由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构成的。所以这两种教材的关系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相互抵触或混同的负面效果。我就看到不少应用写作教材,或者对文学内容蓄意回避,造成教材的枯燥乏味,或者不恰当地引入文学知识,混淆了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的界限。
    文学创作与应用写作应该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鲁迅先生曾说过:“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不过,我们常常忽视了,鲁迅先生接下去又提议说:“新闻上的记事,拙劣的小说,那事件,是也有可以写成一部文艺作品的,不过那记事,那小说,却并非文艺──这就是‘不应该这样写’的标本。”拙劣的小说姑且不论,那新闻上的记事应该是属应用语体,因此,鲁迅先生的意思,扩大开来,也可以说是不但主张文艺作品要有内部的比较,而且要有和应用文的比较学习,亦即文艺作品“不应该”写成应用文。假如把这意思再加以扩大,那么当然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应用文“不应该”写成文艺作品。
    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的比较,可以从文体知识入手。中学语文教材为了方便读写训练,将文体划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种,这种划分遮蔽了应用文与文艺文的全面对应关系。按照较严格的逻辑分类标准,这里实际上应该有两层关系:首先从写作目的入手,是实用还是欣赏,可以将文体划分为应用文和艺术文,然后从写作手段入手,主要采用何种写作方法,又可分别从应用文和文艺文中划分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如下图:

将艺术文划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较易为人们接受(比如中学语文教材的单元划分中,便有将小说归入了记叙文,将杂文归入了议论文,将科普小品归入了说明文的),应用文也能划分为记叙、议论、说明三种,这一点不常见,然而朱自清先生也早就明确指出过,他在《谈作文的思路》中说:“叙述、说明、议论三体都应用文的底子;不会写说明文和议论文,怎样能写作许多应用的文件呢?”仔细研究中学语文教材,应用文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这种关系确实是存在的,比如教材中这样指出:
  ──日记“可以是记叙、议论、说明”;
  ──感谢信的内容,“要写明在什么时间、地点,因为什么事情得到对方哪些帮助、支援”(即突出记叙的要素);
  ──表扬信,“要把被表扬者做好事的时间、地点、原因、事情的经过及结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清楚”;
  ──倡议书,“要说明发出倡议的原因、目的,倡议的内容”;
  ──建议书,“讲述自己的看法,提出某种积极的主张。要把情况分析清楚,理由讲得充分明白,建议提得合理”(议论);
  ──实验报告“是一种说明性文体”;
  ──广播稿,“可以写新闻报道、经验介绍、短评、说明文”;(记叙、议论、说明)
  ──调查报告“主要用说明的方法式,有时也兼用记叙和议论”;
  ──总结,“把零星的、肤浅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全面的、系统的、理性的认识”(议论);等等。
    因此正确的划分不应该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分法,而应该是应用类记叙文、应用类议论文、应用类说明文、艺术类记叙文、艺术类议论文、艺术类说明文这样的六分法,于是便能够作出进一步的比较:应用类记叙文不应该写成艺术类记叙文,应用类议论文不应该写成艺术类议论文,应用类说明文不应该写成艺术类说明文。讲过了“不应该那样写”,然后再来讲应用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该这样写”,便容易讲得清。
    这样比较还有如下两点好处:
    1.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把文学知识从对应用写作的干扰变成帮助,使中学语文学得越好的学生在应用写作中也处于越有利的地位,因为他们对于应用写作“不应该这样写”更有体会。(而以前,爱好文学的学生往往学不好应用写作。)
    2.增加应用写作教材的趣味性。从“不应该这样写”入手编写应用写作教材,其思路类似佛家的“以指示月”、“随立随扫”,结局虽然仍是扫去,然而过程却因文学的介入而变得趣味盎然,最终改变以往应用写作教学的那种乏味的局面。

三  “研究的”应用写作

    本教材试图达到的第三个目标,是要编成一种研究型的应用写作教材。
    以往的教材编写,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教材应该介绍业已成熟的学科的知识,或者是某一学科中已经达成共识,约定俗成的知识,教材应该回避那些尚不成熟的、尤其是引起争议的学科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材自然有其优点,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比较容易接受。尤其是在全国统一考试的情况下,比较容易给出“标准试卷”,有利于公平选拔。但是其弊端也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教材往往是趋于保守的,和最新的前沿的知识往往会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差距,这样的教材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培养出一些“考试机器”。
    这个问题在中小学阶段较难以解决,只要高考的问题不最终解决。但是到了中专、大学阶段,高考的压力已经不复存在,就不应该再延续这种保守的做法。现在,我国的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大力提倡,实际上真正能够为素质教育提供合适环境的应该是中专和大学。因此中专和大学的教材编写应该率先考虑素质教育的命题,介绍一些最新的学科知识,引进一些尚有争议的内容,增加一些提供研究的成分。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本教材提出“校园应用写作”的设想,并对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教材还将在以下方面进行一些探究:
    1.关于应用写作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应用写作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关于应用文的名称、内涵、外延都还有争议,因此也有人对应用写作究竟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表示怀疑。学科现状事实如此,应用写作教材完全不必强求规范,反而正好提供一种研究型的文本。本教材就是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尚有争议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关于应用写作知识体系的研究。中学语文教材也涉及了不少应用文知识,但这些知识多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出现,本教材要对这些“点”做一些整合的工作,使之形成一种系统,这种系统不但有正面的实体,而且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学虚像。
    3.对“兼类”现象的研究。“兼类”现象又可分两种,一种是处于应用文与文艺文边缘的一些文种,比如报告文学与记实小说、比如杂文、政论文、科普文等等,另一种是应用文的外壳装进文艺文的内容,比如书信,就可以是文学的写作,还有新闻,在应用文的外壳(报纸、广播等)中,可以容纳的文体也几乎是无所不包的。
    4.对“校本教材”的研究。“九五”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研究”中提出了“实施多套课程方案,落实三级课程体制”原则,提出“校本教材”的概念,以充分发展学校教育的个性。本教材便试图实践这样的设想,甚至在收集材料时也将以笔者任教的学校为主。在世界文学史上,文学已有在“一方邮票大”的地方反映出丰富的历史画卷的成功典例,本教材将证明,应用写作的丰富性在这一方面也绝不会逊于文学。
    5.对校园文化的研究。近年来,我兼任了中央教科所校园文化实验基地课题研究的工作,深深感到校园文化工作对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在编写这本教材时,有意识尽可能多地注入校园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多年来教授应用写作课,组织校园应用写作小组活动所积累的材料,二是我自己所撰写的应用写作论文和体会文章,我希望这本教材不但能教给学生应用写作的知识和能力,还能够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网络资料链接
学校是个小社会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734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