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高职语文 > 高职研究

徐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业到职业有效过渡奠基
【时间:2015/11/11 】 【来源:发布时间:2015年7月9日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 【作者: 江苏省海安教育局 徐健】 【已经浏览2900 次】

    在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从学业成功走向职业成功的过程中,母语教育及其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正在接受专业定向教育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专业技能,而且要注重行业通用技能,以及那些所有行业都需要的、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能的培养,其中“与人交流”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八项关键技能的首要技能。

    然而,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语文”课程作用并未得到充分肯定,课程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开设随意性较大。即使有部分学校意识到了语文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采用的仍然是单项式强化:有的认为书面表达交流能力重要,就开设“应用写作”;有的注重口头交流能力的培养,就开设“演讲与口才”。结果受总课时数制约,基础语文课程被减课时,甚至弃之不用,而被“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其他单项课程所取代。笔者认为,作为整体能力提升的职业语文能力,必须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既要重教育的生活意蕴,也要重生活的教育意义

    知识源于生活,来自社会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首先是“生活的教育”,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更是“为生活而教育”。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所强调的那样:“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依归的课。”所以,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技巧性的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应是以生活为底色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被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语文教育,所回归的生活,不仅仅是生活的一般状态,而应是更为具体、更为生动的职业生活。201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为了工作的学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研究报告》,建议把“充分利用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个核心领域。因此,将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职业院校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可能。目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职业院校的开展已经得到重视,但总体来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但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意味生活就是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在于:首先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视为语文课程学习的手段,其次将综合实践活动视为语文课程学习的目的之一,再其次将综合实践活动本身视为特殊的生活过程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注重生活的教育意义,就必须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习者实现活动课程的价值。实现策略主要有:一是注重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内容与生活的关联度,这种关联不是对语文课程原有内容的完全抛弃,而是一种有机的链接。具体来说,就是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一些距离学生生活比较接近同时兼顾学科体系的内容。二是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明显的课程价值,但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其生活经验因狭窄的生活而显得单薄,因此,必要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获得生活经验以及与之相伴相生的语文能力。三是正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在特定职业情境中的缄默知识。作为语文课程出现的显性知识只是知识呈现的一种状态,大量的与职业活动相关的、与特定职场活动情境相关联的缄默知识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且与每个生命个体的生存状态密不可分。所以,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在生活状态或者职场状态下自然习得那些内隐的缄默知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情境化——既要有钓鱼的渔场,也要有捕鱼的江海

    就能力的表现来说,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总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空间也是一种情境化了的空间,既是对特定事物外在特征的整体反映,又是将众多对象连成整体,并渗透进个体的经验、情绪、个性的空间。离开了具体的、特定的情境化空间,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就难以实现。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的情境要与活动主题的基本内容密切关联,并追求情境化,由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虚拟到真实情境中的实战。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而真正的“渔”之法的习得,需要在特定的时空中锻炼而成。语文能力的培养亦如“渔”之法的习得一样,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既需要有在精养的渔场中“泛舟垂钓”的演练,更需要有在江河湖海中“扬帆捕鱼”的锤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理念,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加强教育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的一生。职业院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境化,具体表现为三个维度上的延伸:一是在活动空间上的延伸。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活动半径由家庭生活向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包括职业生活)进一步拓展。二是在活动程度上的递进。实践活动主体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因所扮演的角色由观察者到参与者到实践者的变化,与之相应的实践活动也在由社会调查到角色体验到就业创业实践步步提升。三是在活动内容上的拉升。将多彩的语文世界与精彩的职业世界整合起来,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职业院校语文的学习过程,变成以语文为视点的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和职业语文能力提升的过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既要学会啃肉骨头,也要学会吃肉串

    活动的课程化和课程的活动化,既是课程的构建方式,也是课程的呈现方式。作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往往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过于正规化或者非正规化。由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校向社会的延伸,就意味着教育的非正规化、生活化倾向。又由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内容、有程度和时间规定的计划活动,必然要在课程化视域下加强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目前,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将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既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大特点。

    属于活动课程性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表现为以学习者的活动兴趣为中心的活动课程,其次表现为以活动形式体现教育经验的活动体系。假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视为“啃肉骨头”,则骨头上的“肉”就是诱发“啃”的兴趣,若骨头上的“肉”没有了,“啃”的活动就会终止。显然,就啃骨头这个过程来说,啃骨头的目的不是“骨头”,而是骨头上的“肉”。由此推演,可以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骨头”即形式,改换“铁签”或者“竹签”,让学生在吃“肉串”时也有“啃肉骨头”的体验。

    所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时,将活动所指向的语文能力,通过系统化处理,对读书听写等活动形式进行课程化改造,从而形成课程,再以课程化的规范要求指导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职业院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充满“语文味”,而且体现“实践性”,甚至让语文的“工具性”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演化为生动多姿的“职业性”。

    一次次精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像一次次内涵丰富的社会旅程,更像是一次次学生的精神文化净化和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8079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