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一国文 > 研究回顾

许渊冲记西南联大国文课
【时间:2021/6/17 】 【来源:《追忆逝水年华》 】 【作者: 许渊冲】 【已经浏览996 次】
许渊冲先生今天去世
 
 
    许渊冲,读书文丛  追忆逝水年华——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11月第1版,第18页,三、名师  23-29
 
    一九三八年来联大后,居然在《大一国文》课堂上,亲耳听到朱先生讲《古诗十九首》,这真是乐何如之!记得他讲《行行重行行》一首时说:“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是说物尚有情,何况于人?是哀念游子飘泊天涯,也是希望他不忘故乡。用比喻替代抒叙,诗人要的是暗示的力量;这里似乎是断了,实在是连着。又说“衣带日已缓”与“思君令人瘦”是一样的用意,是就结果显示原因,也是暗示的手法;“带缓”是结果,“人瘦”是原因。这样回环往复,是歌谣的生命;有些歌谣没有韵,专靠这种反复来表现那强度的情感。最后“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两句,解释者多半误以为说的是诗中主人自己,其实是思妇含恨的话:“反正我是被抛弃了,不必再提罢;你只保重自己好了!”朱先生说得非常精彩。后来我把这首诗译成英文,把“依北风”解释为“不忘北国风光”,就是根据朱先生的讲解。
 
    其实,这一年度的《大一国文》真是空前绝后的精采;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我这一组上课的时间是每星期二、四、六上午十一时到十二时,地点在昆华农校三楼大教室。清华、北大、南开的名教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魏建功讲《狂人日记》等等。真是老师各展所长,学生大饱耳福。
 
    记得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五日闻一多讲《诗采薇》,他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千古名句,写出了士兵战时的痛苦,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他讲时还摸着抗战开始时留下的胡子,流露出无限的感慨。朱光潜在《诗论》中也讲过《采薇》,他说:“这四句诗如果译为现代的散文,则为:
 
    从前我去时,杨柳还正在春风中摇曳;
    现在我回来,已是雨雪天气了。
 
原诗的意义虽大致还在,它的情致却不知走向何处去了。义存而情不存,就因为译文没有保留住原文的音节。实质与形式本来平行一致,译文不同原诗,不仅在形式,实质亦并不一致。比如‘在春风中摇曳’译‘依依’就是勉强,费词虽较多而涵蓄却较少。‘摇曳’只是呆板的物理,‘依依’却含有浓厚的人情。诗较散文难翻译,就因为诗偏重音而散文偏重义,义易译而音不易译。”闻先生宏观的综合,朱先生微观的分析,对我帮助很大。我后来把这四句诗译成英、法文时,就不但是写景,还要传情;不但存义,还要存音;所以我把原文的四个字译成英、法文的四个音节,并尽可能押韵。例如“依依”二字,我译成“依依不舍地流下了眼泪”,用拟人法来传情达意;“雨雪霏霏”,英文我译成“大雪压弯了树枝”,用树枝的形象来隐射劳苦压弯了腰肢的士兵;法文却利用岑参《白雪歌》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形象,译成“白雪在枝头开花”了。法文“开花”(en fleurs)和第二句的“流泪”(en pleurs)押韵;英文“眼泪”(tear)和我离开“这里”(here)押韵,树枝”(bough)和“现在”(now)我回来押韵。译完之后,觉得无论情意音形,都胜过了现代散体译文,并且证明了我的“三美论”提得不错;如果译文能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那就算不辜负闻、朱二先生的教诲了。
 
    二月二十八日,陈梦家先生讲《论语篇》,讲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挥动双臂,长袍宽袖,有飘飘欲仙之慨,使我们知道了孔子还有热爱自由生活的一面。有一个中文系同学开玩笑地问我:“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有几个结了婚?”我不知道,他就自己回答说:“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三十个贤人结了婚;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四十二个没结婚;三十加四十二,正好七十二个贤人,《论语》都说过了。”“五六”二字一般指“五或六”,有时也可指“五乘六”,从科学观点看,这太含糊;从艺术观点看,这却成了谐趣。
 
    刘文典是一位才高学广,恃才自傲的狷介狂人。《清华暑期周刊》一九三五年七月登了一篇《教授印象记》,说他“是一位憔悴可怕的人物。看啊!四角式的平头罩上寸把长的黑发,消瘦的脸孔安着一对没有精神的眼睛,两颧高耸,双颊深入;长头高举兮如望空之孤鹤;肌肤瘦黄兮似僻谷之老衲;……状貌如此,声音呢?天啊!不听时犹可,一听时真叫我连打几个冷噤。既尖锐兮又无力,初如饥鼠兮终类寒猿……他讲《圆圆曲》,如数家珍。……”他讲曹丕《典论·论文》,一边讲一边抽烟,一支接着一支,旁征博引,一小时只讲了一句。文中讲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他讲得头头是道,其实他轻视作家,公开在课堂上说:“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沈从文只该拿四块钱。”有一次跑空袭警报,他看到沈从文也在跑,便转身说:“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希望,可是该死的,你干嘛跑啊!”他不但轻视文人,当他做安徽大学校长的时候,甚至顶撞蒋介石说:“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结果蒋介石关了他好几天,鲁迅《二心集》中都有记载。
 
    罗庸讲杜诗。如果说梁任公讲杜诗侧重宏观的综合,那么罗先生却侧重微观的分析。如《登高》前半首:“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罗先生说这首诗被前人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因为通篇对仗,而首联又是当句对:“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一、三句相接,都是写所闻;二、四句相接,都是写所见;在意义上也是互相紧密联系:因“风急”而闻落叶萧萧,因“渚清”而见长江滚滚;全诗融情于景,非常感人,学生听得神往。有一个历史系的同学,用“无边落木萧萧下”要我猜一个字谜;我猜不出,他就解释说:“南北朝宋齐梁陈四代,齐和梁的帝王都姓萧,所以“萧萧下”就是“陈”字;“陈”字“无边”成了“东”字,“东”字繁体“落木”,除掉“木”字,就只剩下一个“日”字了。由此可见当年联大学生的闲情逸趣。
 
    浦江清讲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讲到她前半生的幸福和后半生的坎坷:“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他就联系《西厢记送别》说:“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宋词。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五十年后,我把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译成了英、法文,回忆起来,不能不感激朱、闻、罗、浦诸位先生;但现在却是英魂“远影碧空尽,只见长江天际流”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441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