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材 > 教材介绍

刘文菊:大学语文十六讲
【时间:2020/12/29 】 【来源:作者赐稿 】 【作者: 刘文菊】 【已经浏览1967 次】

    【内容提要】《大学语文》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通识课程,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汉语母语能力、民族文化传承能力和审美意识,塑造向上向善的精神人格。本书精选了《大学语文》十六讲,体现了近年来“一课多师”和“专题讲座式”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九位各具风格的教师以不同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为专题,以人文精神为主线,详细解读作家生平、人生信仰、思想品格、作品蕴涵、文学成就等。采用“经典新解”式教学,运用当代中外新理论、新视角、新方法对经典作品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滋养其文化心灵。本书可通过二维码链接大学语文慕课网络资源,与教学视频同步,亦可与同系列《大学语文》教材同步使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材,也可供公众阅读欣赏。

目  录
前言
第一讲 秋水伊人 永念在心——《诗经·秦风·蒹葭》赏析         
第二讲 屈原的高贵精神——以《离骚》为中心的审美解读        
第三讲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将进酒》赏析            
第四讲 诗中之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        
第五讲 韩愈与潮州文化——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      
第六讲 苏轼的诗性精神与高迈境界—以《定风波》为中心的审美解读
第七讲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诗词导读                      
第八讲 精神复仇与生命尊严的捍卫——鲁迅《复仇》               
第九讲 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老舍《茶馆》解读            
第十讲 华美的梦想与烦恼的现实——张爱玲《天才梦》赏析        
第十一讲 疯狂年代的自由探寻—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  
第十二讲 对生存的追问与应答——史铁生《我与地坛》解读     
第十三讲 重构经验世界的野兽诗人——多多诗歌二首解读         
第十四讲 以梦为马 御风而行——海子诗歌二首解读               
第十五讲 武林盟主 谁与争锋——金庸《射雕英雄传》解读         
第十六讲 “选堂气象”略论——以《偶作示诸生》的文本释读为中心
后记

前  言
 
    《大学语文》是面向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语文教育的宗旨在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汉语母语能力、语文阅读能力、民族文化传承能力,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共同完成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标。
    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近十几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不少通识教育课程流于浅表,停留在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层面,局限于追求知识的当下应用价值,认为通识教育只是培养学生常识性和应用性的一般素养,不必强调知识的专业性和基础性。于是,“通识”逐渐蜕变为“通俗”,一些含金量低、难度系数小的“水课”充塞其中。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和困境,在全国数以千计的大学语文课程和教材中,也不乏有这样的状况,讲一点文学史概略,做一些文选导读,教一点应用文体写作,零零碎碎,浮光掠影。大学语文课程如何贯彻通识教育的博雅教育精神、怎样架构完善的课程体系、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都是亟待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韩山师范学院的大学语文课程秉承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语文观,做到“一个贯彻,四个回归”,即:贯彻全人教育理念,回归终身学习、回归语文本位、回归文本本位、回归诗意本位,努力探索具有可行性的教改之路,为更多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近十几年来,我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2014年成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年建设成为大学语文慕课,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成效。韩山师范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学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1.在组织方式上,采用“团队式教学”。整合文学院的优势资源组建一个多元的集合体,慕课教学团队由9名不同研究方向的主讲教师及多名助讲教师组成,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使教学专业化、规范化、学术化、精品化。改变了一门课一个人包干到底的教学方式,形成“一课多师”新格局。
    2.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专题讲座”模式。精选16个专题,以人文精神为主线,重点讲解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能力与水平。通过对文学经典的解读,拓展学生的文学思维与文学视野,激起文学阅读的兴趣,提高文学阅读与欣赏水平。
    3.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经典新解”式教学。运用当代新理论、新视角、新方法对文学经典进行新颖解读,既新人耳目,又言之有据,充分挖掘文学经典的多重文学蕴藉。一是,回归语文本体,以“语文”为立足点,教学体现“语文味”。二是,回归文本本位,以文本解读为中心,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三是,回归到诗意本位,通过诗意解读文学经典回归本真,培养诗意人生观。四是,经典活读,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感受到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在阅读中感受语文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4.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慕课教学。大学语文慕课在“优课在线”平台以及超星“泛雅平台”开放,自2017年春季首次开课,截止到2018年秋季,两年间开课次数4,累计选课学生人数6260,累计结课人数5436,累计选课院校数53,网络评分4.8。同时,在超星学银在线平台第一期开课,选课学生数2737,参与考试人数2459。慕课教学包括观看网络视频、线上答疑、线上讨论、闯关测验、拓展阅读、线上考试等在线学习部分,以及线下的面见课程、线下考核等。慕课教学将线上与线下学习、教师主讲与自主学习全方位结合,建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泛在混合型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本教材就是近年来慕课教学改革成果的呈现。我们精选了文学经典十六讲,包括中国文学中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经典篇目:《诗经•秦风•蒹葭》、屈原《离骚》、李白《将进酒》、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苏轼《定风波》、李清照《永遇乐》、鲁迅《复仇》、老舍《茶馆》、张爱玲《天才梦》、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史铁生《我与地坛》、多多《春之舞》《阿姆斯特丹的河流》、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九月》、金庸《射雕英雄传》、饶宗颐《偶作示诸生》。这十六个文学研究专题,并不是泛泛而谈的作品导读,而是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对某一文学史观、文学思潮、文学思想以及作家的创作理念、思想体系、文学艺术、语言风格等进行学理性的、专业性的深入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十六篇讲稿代表了各位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即便是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这也体现了我们对“少、精、专、深”的教学品质的追求。
    本教材在编写形式上,采用纸本教材与在线慕课资源相链接的方式,每一讲都植入二维码,通过扫码同步学习慕课教学视频,浏览教学参考资源,便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本教材也可与同系列《大学语文》教材(刘文菊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同步使用。
    本教材是在大学语文慕课讲稿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语言表达口语化、篇章结构教案化、逻辑观点碎片化等不足之处。但是,我们本着一种诚挚的热忱把它鲜活地、及时地呈现出来,希望能给当下的大学语文教育注入一种活力,带来一种别具一格的教改体验。还请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刘文菊
2018年12月于韩山师范学院东丽水岚园

后   记

    《大学语文十六讲》是韩山师范学院《大学语文》慕课教学的讲稿,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既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也是学术研究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可以说每一篇都是精品。希望能给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阅读本书的语文爱好者们提供一些专业化、规范化、学术化、精品化的参考和指导。
    本教材的九名编写者都是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的骨干教师,均为长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全书统稿由刘文菊负责,具体撰稿情况如下:

第一讲 秋水伊人 永念在心——《诗经•秦风•蒹葭》赏析(刘文菊)
第二讲 屈原的高贵精神——以《离骚》为中心的审美解读(赵松元)
第三讲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将进酒》赏析(陈伟)
第四讲 诗中之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宋迪)
第五讲 韩愈与潮州文化——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宋迪)
第六讲 苏轼的诗性精神与高迈境界—以《定风波》为中心的审美解读(赵松元)
第七讲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诗词导读(刘文菊)
第八讲 精神复仇与生命尊严的捍卫——鲁迅《复仇》(吴亚南)
第九讲 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老舍《茶馆》解读(曹亚明)
第十讲 华美的梦想与烦恼的现实——张爱玲《天才梦》赏析(刘文菊)
第十一讲 疯狂年代的自由探寻—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解读(吴亚南)
第十二讲 对生存的追问与应答——史铁生《我与地坛》解读(黄景忠)
第十三讲 重构经验世界的野兽诗人——多多诗歌二首解读(陈培浩)
第十四讲 以梦为马 御风而行——海子诗歌二首解读(陈培浩)
第十五讲 武林盟主 谁与争锋——金庸《射雕英雄传》解读(肖玉华)
第十六讲 “选堂气象”略论——以《偶作示诸生》的文本释读为中心(赵松元)
 
    本教材是广东省2014年度质量工程项目《大学语文》资源共享课程以及广东省2014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人文通识课程探索与实践——以大学语文为例》的阶段性成果。本教材得到了韩山师范学院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
    感谢参与、支持与关心这本教材编写工作的所有领导、同事、朋友、亲人,感谢高教社文科分社迟宝东社长的信任和支持,感谢责任编辑吴军老师的辛勤工作。对于本书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恳请专家、同行以及老师和同学们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刘文菊
2017年12月于韩山师范学院东丽水岚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909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