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文存 > 政论杂文

何二元:诗教与家教齐抓,蒙学与家学共建
【时间:2019/3/3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2027 次】

  参加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古代教育传统与当代语文教育”研讨会,其中有两大主题,一是“诗教”,一是“蒙学”。这两项皆非我之所长,不过因为让我主持“蒙学传统与当代语文教育”一场讨论,所以不能不说一说。因为前面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的学者发言都谈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抓,人民大学王以培教授甚至认为基础教育比高等教育更重要,提出要“仰望根基”,所以我也接着这个话题讲一讲。

  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当年蔡元培任民国教育总长时曾和次长发生过争论,次长说:“小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中学?中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的大学?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当先把小学整顿。”蔡元培说:“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来?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大学整顿。”两人方向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把小学、中学、大学作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系统。

  中国现代教育体制刚刚建立的时候,教育资源极度匮乏,教育系统尚不完善,发生这样的争论并不奇怪,这些问题今天应该说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今天的中国教育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错位。有一个说法,叫做“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大学学小学的”。中国小学生的功课是最深的,很多已是中学程度的功课,这是世界公认的。中学生则学到大学去了,譬如所谓“研究性学习”,我看到这个文件是专门针对高中生发的。研究性学习是要大量看书的,是要进图书馆的,也就是说到了大学才有可能这样做的,现在要求高中阶段搞研究性学习,于是课堂上几人一组,临时拍脑瓜想点子,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我觉得没有效果,徒然搞坏了学风。到了大学,反过来了,这些年媒体对大学语文的批评不断,其中举的最多的例子是大学生不会写请假条,这难道不应该是小学生的功课吗?

  在这一倒错的链条的两端,我还可以再加上两条:一条是幼儿园学小学的,一条是家长(成年人)学幼儿园的。现在幼儿的“早教教育”,其实是提前在学小学的功课,说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实质剥夺了孩子们人生起跑线上的快乐。而到了他们的家长(成年人)反而要接受幼儿园的教育了,现在旅游景点及各种公共场合针对成年人的种种文明礼貌提示语,难道不是幼儿园小朋友就应该知道的吗?佛洛依德说,儿童幼年时候遭遇的压抑,会成为成年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或许这些家长们也是在发泄他们童年时的压抑吧?

  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会议提出的“诗教”问题非常重要,我觉得在推广诗教的时候也要注意两条,一条是要快乐诗教,这是对孩子们说的,这次会上已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些老师展示了她们制作的很多意趣盎然的教具。一条是诗教与家教要一起抓。现在的诗教主要还是针对儿童,其实家长也很重要,古人讲到诗教的时候都说“诗书人家”,“诗礼人家”,所以我觉得《中华诗教》也可以开个家教栏目,介绍些“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之类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还不是最恰当,我一时想不出,所以更需要《中华诗教》这样的读物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故事)。当然最重要还是要对家长们进行再教育,现在社会上流传“老人变坏了”“坏人变老了”的说法,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就是“文革”对社会教化功能的破坏。我自己就是“文革”一代,亲眼目睹了这样的过程:家长们自己在“文革”中失去的东西,急于在孩子们身上找回来,尽管有时也会让孩子背背唐诗什么的,但是这样急吼吼的心态(古人所谓“汲汲然”),当然不会是“温柔敦厚”的诗教的。更不用说,如这次会上还有老师指出的,一些人把孩子们关在深山老林里与世隔绝,搞什么“国学”,这是对孩子们的伤害。这样往往事与愿违,家长们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回,反而把孩子又搭进去了,这样的孩子日后也不可能成为好的家长,于是成为恶性循环。今天“文革”一代已经成为爷爷奶奶了,我想这也许可以成为老人变坏坏人变老的注脚。应该让他们知道,家长失去的东西只能由家长自己来找回,所以《中华诗教》这样的书,也应该成为家长们的读物。同时我又想,假如把社会上针对儿童赚钱的各种培训机构都关停了,改为培训家长,也许中国人的教养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最后我们把诗教话题再扩大一点,就是蒙学。蒙学是幼小教育,是启蒙教育,而家长应该是启蒙教育最早的老师,所以和蒙学相对的,便是家学。中国历来有很好的家学传统,东晋门阀制度,换一个角度看,就是家学制度的建立,一个大家族,积几代之力,就能批量地出人才,如王羲之一族,先后出了很多大书法家。所以古人说出一个人才起码要三代书香门第。平常人家子弟靠了自己努力,也能考上北大清华,但是要成为一个大的人才,还是很难。钱学森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很多人很多文章都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都没有说到,这就是家学传统的失传,老先生搞了一辈子学问,临终前对他们的子弟说:你们再也不要干我这行……如此下去,怎么可能出大师?现在中国社会开始宽松,中央号召发扬中华优良传统,还搞了很多手工艺方面的“非遗传承人”项目,我们要趁这个契机,与“手艺”的传承相对提出“学问”传承的问题,提出重建中国“家学”这样的重大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414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