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高职语文 > 高职研究

卿洪权:试析高职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时间:2018/11/3 】 【来源:《汉字文化》2018年第18期 】 【作者: 卿洪权】 【已经浏览2307 次】
  【提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其后分析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推动高职中文教学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中文教学;问题;原因;解决途径
 
 一、高职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型,尤其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中文类专业而言,其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同时顶岗实习作为辅助手段,通过这样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技能培养。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素养、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等等方面。为了充实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中文类专业的教师应当逐渐将目标教学渗透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事物或是人物,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中文学习的含义和精神,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基于此,高职院校中文类专业的教师应当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人文素养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大多呈现出综合化、系统化的特征。众所周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对于人才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仅仅具备职业技能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那么其职业道路并不会长远。换而言之,职业道德素养的缺乏体现出的是人文素养的缺失,在进入社会后,与他人的交流会面临诸多的问题,从而导致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在高中阶段能够接触到的人文知识已十分有限,这就需要在高职学习阶段接受相应的人文知识熏陶,才能使其在未来的就业中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
 
  (三)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解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理解其中蕴含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只有充分明确中文教学的目的,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中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从技能型人才转变为综合型人才,特别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因此,当前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应当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相应的条件,在高职院校中全面开设中文课程。
 
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高职院校对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训以及专业课程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很多学校并没有十分看重中文教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程教学的时间大幅减少。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有的高职院校在中文教学课时的设置上甚至没有达到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例如在开展《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相关教学时,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侧重于写作的主要技巧,不仅对学生进行一种能力水平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的中文素养。但是经过笔者的一系列调查发现,有很多高职院校并不重视这一类课程。
 
  (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大多是照搬教材,并没有重视和挖掘学生的语文能力。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相应的对于中文教师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相关教师不仅仅应当具备一定的个人教学能力,还应当具备较强的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中文表述能力。同时当代教育还应当注重教师心理分析、行为分析等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形成多元化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三)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第一,许多高职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在高职院校当中,部分学生是中职升上来的,部分则是未考上高校的高中学生,就其整体上来讲,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则会对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即使学校组织开展了一些学习中文课程的机会以及活动,大家都不能及时主动的报名参加。然后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内容太过死板,和学生的交流不足,课余时间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更加少,或者说是主动学习的能力比较弱,这些原因导致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大大降低。第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功利性。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学生均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高校学生的竞争,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偏执地认为学历文凭是自身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就算学力不足,也应当多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很多学生认为中文学习对自己就业的帮助不大,也就不会将课程学习放在心上。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教材
 
  高职院校相比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而言,其发展的时间较短,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这就导致教材的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高职院校的发展步伐,教材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中文教材都是直接套用中职院校的教材,甚至有的院校直接采用本科院校的教材,大多数的教材都以文科为主,注重经典文学的传递,教材内容整体单一而枯燥,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脱离了当前学生学习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没有凸显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征。也正是由于教材的落后,导致教师在进行中文教学时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和核心,忽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无法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到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禁锢,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引入大中文的理念,学生无法从情感上进行中文的体验,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无法独立进行思考,对知识进行独立探讨。
 
三、推动高职中文教学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策略和措施
 
  (一)高职院校应当正确认识并重视中文教学
 
  第一,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点,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正确认识中文教学,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中文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中文教学作为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课程,从而重视中文教学,发展中文教学。第二,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综合型和全面型人才。第三,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中文专业的教师应当积极寻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积极进取,努力探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当地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中文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而言,学校可以通过自身定位与发展的不同,立足于学校的实际特征,对中文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相关的改革,开展更加齐全、更加完善的中文教学。
 
  (二)不断提升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方面高职学校应当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教学交流、技能培训、综合发展等等方面的讲座,使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分享彼此之间的经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多培养复合型综合型教师,积极帮助中文类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将学习内容将扩大到各个方面和领域,帮助学生搭建起健全有效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另外教师应当注重自身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的提升,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新策略。
 
  (三)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性
 
  一方面高职院校和中文专业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的和谐和高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掘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人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逐渐实现独立学习、自主创新。高职院校和相关专业教师应当不断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中文类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挑选题目、组建团队、一起合作等方式,寻求更好、更优质、更快的学习方法。
 
  (四)不断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教材内容落后的现象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中文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和基础内容,相关部门和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对于教材的选择和编写而言,高职院校和中文课程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梳理,确保学生在了解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材还应当适当增加一些关于口语交际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内容,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当正确认识并重视中文教学,不断提升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介小玲2015《试析高职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其解决途径》,《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4期。
 
  (通信地址:610066  四川天一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180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