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汉字文化 > 2018年

马晓婷:讽刺艺术手法在故事创作中的应用——以《镜花缘》为例
【时间:2018/8/29 】 【来源:汉字文化 2018年第15期 】 【作者: 马晓婷】 【已经浏览2054 次】

  【提  要】讽刺艺术手法即虚幻又真实,即荒诞又深刻。将讽刺艺术运用到故事的创作中,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现实社会的理解与认识。本文以明清讽刺小说《镜花缘》为例,阐释讽刺艺术手法在故事创作中的应用,加深对现实世界与人性盲点的剖析与理解。
  【关键词】讽刺艺术  故事创作应用  探析

  一、《镜花缘》故事中的讽刺艺术

  清明易代的社会大环境,促使了我国开始进入一个文化思想的批判时代。有一大批进步的思想家和文人为了总结亡国的经验教训,便开始换一种角度,以讽刺的艺术手法来批判和看待历史的更替和社会的现实。在这一转变中他们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对封建社会本身的深度剖析。在这一社会大环境下,文学创作受到的影响很大。那一时期对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与贪官酷吏进行深度的揭露与抨击。《镜花缘》就是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书中借唐代故事之“镜”,照清代社会之“花”,将一些零零散散的现实生活拼凑汇集于此结“缘”。并以小说的形式,讽刺的手法来讲述。文中故事大多是以实现生活中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丑化的事物作为描述对象,并以嘲讽、揭露、批判、抨击的态度来描述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事物、现象或思想。

  李汝珍将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作为了《镜花缘》的故事背景,看似记录了唐朝期间的史实,其实意在借古讽今,影射当时的社会问题。例如文中对女儿国缠足这一陋习的讽刺,在武则天统治时期还未兴起这一习俗。“脚面弯曲折作两段,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这根据对现实生活中女子缠足的这一现象描写,通过对文中人物林之洋因缠足带来的痛苦的细致刻画,让读者们对早已习惯了的缠足这一陋习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唐敖游历海外的部分是《镜花缘》整个故事中最精华讽刺意味最浓郁的部分。故事中的主人公唐敖是个功名心盛但又屡试不第的人,今年他又再次进京应试,幸喜高中了探花,可是没想到因当年和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拜为异性兄弟的事情被人告发,惨至被革去探花,最终还是降回了秀才。经过此番打击唐敖已经心灰意冷,产生了遂生遁隐之志。后来受梦中神明指示,他抛妻弃子,跟着一直跑海外经商的妻舅林之洋到海外游历,并暗中寻找求仙之道。作者运用象征、影射等讽刺艺术的手法经过对人、对物和对事的夸张描写和艺术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理想。例如对君子国“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热情赞誉;对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子,以治外事”的众女子突破现实世俗传统观点的束缚进行肯定和展望;对两面国的人面前长着一张笑脸而背后藏着一张恶脸的虚伪狡诈进行冷嘲热讽;对无肠国没有心肝胆肺又贪婪刻薄的人的深恶痛绝,如此等等。虽然故事讽刺意味比比皆是,但这都可以最直接最深刻的表达作者李汝珍的理想追求和社会主张。

  二、讽刺艺术手法在《镜花缘》故事创作中的作用

  讽刺艺术手法运用到故事创作当中,可以丰富故事的内容,也可改变其故事的表现手法,即可婉而多讽又可直刺表露的讲故事。在《镜花缘》故事创作中,作者借讽刺艺术手法对海外各国的故事精彩描绘,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社会的期望以及对现实社会人性丑恶的厌恶。其中故事内容创作运用的讽刺手法越是大胆暴露越是能够令人深思警醒。在这篇讽刺小说故事创作中,讽刺艺术的运用给这篇小说增加了更多的精彩内容,以此吸引了更多世人的关注。

  在《镜花缘》中关于海外游历的部分中,他们途径33个国家,几经周折之后,最终唐敖步入蓬莱修道。在诸国当中,运用讽刺手法来形成强烈对比的国家有很多。在此以两面国和智佳国为例,来剖析一下讽刺艺术对故事创作的帮助作用。文中两面国是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国家。那里的国民头戴浩然巾,脑后也用此巾进行遮挡。平时白日里见人只用一张正面笑脸示人,另一张脸则不轻易示人。他们对人及其势力,见衣衫褴褛者一律不理不睬并冷眼相看;见如金绸缎便笑脸相迎、毕恭毕敬。岂不知那浩然巾下藏着一张张丑恶的嘴脸。一旦此脸被人发现,便会张开血盆大口,伸出其舌头吐出毒气。作者通过对故事中两面国人物特征及生活状态的描述,直白的讽刺了现实社会中人性势力的一面。现实中趋炎附势、欺软怕硬的丑恶嘴脸又怎能不让人害怕。平日里笑脸迎人,背后却有着一张恶口早已垂涎三尺,这也就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作者借故事之名,用讽之形式,来说现实社会上那些前后不一,表面是真,背后是假且贪婪无度的人。

  讽刺艺术手法在故事创作中的运用,有时虽使故事主旨直白的揭露了生活的丑,但却是使现实生活的丑变为艺术的美。也正是因为将故事背景放到鬼神世界中,通过故事创作中加入讽刺的表达手法,才会留给人们更多的回味,也能更好的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揭露对现实社会不良之风。

  三、结语

  讽刺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法。学者们从不同的文学形式上去表达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悟。他们运用讽刺的艺术手法为人们呈现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异样世界,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及想法。《镜花缘》将讽刺艺术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风格呈现出虚幻与写实的融合。文中的故事短小有趣、全面而深刻。作者李汝珍以轻松自然具有讽刺艺术的笔触带出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这展示出了作者的文学艺术功底。讽刺艺术手法运用在故事的创作上,从创作旨意上来讲,可以自觉地把揭示现实生活中某种社会弊恶和愤愤不满又不可直言的现象幽默诙谐的讲给世人听,以此来指出、提醒、纠正和挽救社会和世风的败落;从人物描写上来讲,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根据将要表现某种社会问题的需要,再来截取最能够表现出某种社会问题的人物生活的横断面,并以此突出表现与之相关的人物的思想言行举止,其中故事里一般不展示人物的一生,也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和生活的丰富性。将讽刺艺术手法运用到故事中去,这样不仅给故事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也可以从侧面表现作者所思所想。

  参考文献

  庞金殿2004《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流变》,《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赵兴勤1989《中国古代讽刺小说》,《徐州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田益琳2012《浅谈明清讽刺小说走向成熟所受的影响》,《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夏兴仁1994《镜花缘的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明清小说研究》第4期。

  鲁迅2011《中国小说史略》,北京:商务印书馆。

  (清)李汝珍著、张友鹤校注2012《镜花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通信地址:201800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653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