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汉字文化 > 2018年

陆肖乐:高职任选课《普通话测试》课程设计——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时间:2018/5/18 】 【来源:汉字文化 2018年第9期 】 【作者: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陆肖乐】 【已经浏览1671 次】

【提 要】普通话教学是高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普通话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及就业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样,普通话测试也十分重要。本文就以高职任选课《普通话测试》课程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内容、考核手段等方面,就《普通话测试》这一课程的设计和建设进行阐述,从而提高高职任选课《普通话测试》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  普通话测试  课程设计

一、课程教学理念的树立

《普通话测试》是面向我院三年制高职各系各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使学生能顺利通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课程。总学时为28——30课时,2个学分。这是一门目的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标准,以构建和谐语言环境为目标,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知识,提高大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认识。课程从交流、交际以及就业成才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将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成为内心需求和自觉的行动。

《普通话测试》课程强调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让学生发现自己普通话发音存在的问题,以训练方法为突破口,了解正音方法,并通过大量的训练获得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克服不良发音习惯,养成正确发音习惯。并坚持通过大量的听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水平。

二、课程教学目标的明确

《普通话测试》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具体如下所示:

(一)知识目标

  引导高职学生在普通话的练习过程中以掌握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等普通话语音训练基本知识,了解普通话词汇和语法规范,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流程。

(二)能力目标

在能力上,要求学生掌握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短文朗读、话题说话的方法及技巧。

(三)素质目标

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视野,用普通话课程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通过口语表达的审美性和社会实践性,提升学生道德情操、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安排及实施

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声母、韵母、声调、音变以及朗诵等普通话语音训练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风向标,课程教学以精讲多练基本原则。具体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实施。

(一)利用多媒体,加强语音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各种优秀的普通话练习音视频,通过跟读、教师示范、以听说结合等方式进行训练测试。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很多手机APP都带有语言学习和测试的功能,比如普通话学习APP,就主要是以普通话练习和测试为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进行情景模拟,提高语感

在普通话测试的课堂上,我们给予学生自主发挥和练习的平台。比如,就模仿某一经典读物,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景模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重视发音,且结合情感进行有感情地表演,能够真正强化学生的语感练习。比如,我们就以《简爱》中的经典文本为主进行情景模拟。“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学生真正在模拟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同时自身的生母等知识也得以强化。

(三)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合作。实际上,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到普通话测试中的兴趣。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一人朗读,三人评判。这一模式真正激发学生去用心朗读,用心听,用心查找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基于“过程化、工作化、系统化”的理念,考核评价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平时训练主要以语音、词汇、朗读、表达四大模块为主要内容,按专业特点导入相应情境加以学习,成绩占总评的40%、系统性考核是以参加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作为成绩依据,占总评的60%。在考核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以此激发高职学生参与到普通话学习和练习中的积极性。

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依法推广普通话,是提升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工程,作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推进普通话教学,使学生树立规范用语、文明用语的自觉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卞成林2009《智能测试版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广西教育出版社。

徐震宇2017《高职普通话课程设计与应用》,《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第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4777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