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汉字文化 > 2018年

张美娟 刘乐乐:《应用文写作》教学应该怎样以学生为中心探究
【时间:2018/5/18 】 【来源:汉字文化 2018年第7期 】 【作者: 张美娟 刘乐乐】 【已经浏览1661 次】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之一(编号:CXQX—JY201507)。

【提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的是在教育活动中,按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活动。《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重构。一是课程定位,要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在分析学情与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体现因需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二是课程设计,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融合在一起,采用项目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活动,形成写作任务系统化流程;三是课程实施,要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线上线下相结合,任务驱动,真题真做,将“教”“学”“写”一体化;四是课程评价,评价指标应结合正确的价值观、完整的过程、成果的生成和清晰的表达等要素,采用“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形成性考核。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  应该怎样以学生为中心  探究

教育的中心是指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考虑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教师而言,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中第一性的存在,教育的中心显然应该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的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里的主导不是包办和包揽,是如何“导”的问题。所谓“导”,我认为更多的是指课程的设计,教师要善于用充满创意的课程设计牵引课程教学的实践。这里以《应用文写作》为例,谈谈怎样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重构,即:课程的准确定位、课程的整体设计、课程的实施策略、课程的评价方式。

一、课程定位:因需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课程定位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首先要解决好定位问题,其后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通识教育课程,要突出因需施教和因材施教,就要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其一,调查分析应用文的社会需求情况。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要用应用文,这个调研瞄准社会对应用文使用的现实需求,涉及到文种、格式、表达方式和行业特点,企事业单位文种的使用情况如何,他们对毕业生写作应用文有何要求,不同的职业岗位应用文写作存在哪些问题等等,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作为课程定位的出发点。其二,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宪法”,其中的“文化素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养”等关键词都与《应用文写作》的课程目标息息相关,在这个背景下看应用文的教学,其课程目标就应该是:使学生了解各类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写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和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常用的应用文,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其三,分析学生的学情。学生普遍的情况都是应用文写作基础薄弱,原因是学生社会关系比较简单,对世事、人情了解甚少,试写应用文体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存在急功近利心态,他们认为专业课直接关涉就业,学好了专业课将来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应用文是母语教学,应用文写作是“小道”,不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来学习;发达的现代通讯技术的冲击。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多数学生满足于用这些“语言碎片”来表达实际生活中的诸多现实需求,无视写作表情达意的“文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写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写作选体错误、格式不合规范、结构层次不清、语体不合、语法错误、修辞和逻辑错误等。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要为《应用文写作》正本清源,课程使命也即课程定位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着眼应用。解决学生实际应用中的写作任务,突出写作技能的训练,教师要面向生活、面向校园、面向专业讲“活”的应用文。其次要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应用文要走与专业结合的路子,教学中既要讲通用文种也要训练各专业领域使用频率高的文种。最后还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用文教学属于人文教育,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的课程理念和时代风尚传递出的人文精神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通过教学把它变成能与时俱进,为各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各行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工具,为学生职业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相融合

应用写作是被动写作,它缘事而发,利用各文种的功能解决实际问题。既然《应用文写作》扎根于实际应用,课程设计就要接地气,设计思路要紧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地方经济,采用以写作成果衡量教学效果的成果导向评价方法。该课程属于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教学设计中,紧扣课程目标,体现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的融合,并将课程的总目标分解成更详细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或熟悉以下知识,基础写作的常识:叙事、说明、议论以及谋篇布局;应用写作的常识:内涵、基本要素、表达方式、基础写作与应用写作的异同;各种文体(公务文体、事务文体、信息文体、财经文体、调研文体、职场文体)的一般知识,包括概念、分类、行文规则、常用句式、语体风格等;国家颁布的各种语言文字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出版物的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公文工作条例等。能力目标则落实在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策划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态度养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加工素材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炼成果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文文体的写作能力。而素养目标是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升华,也就是通识课程的终极目标,即: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素养、社会科学素养、职业态度与身心健康。

实现上述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写作知识的讲解和写作技能的训练融合在一起,做到边学边练,讲练结合,而不是传统的理论讲解与写作训练分开的“两张皮”。在课程内容的组合上,可以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将应用文文种按照使用场合分配在不同的项目中,每个项目下又有多个写作任务,每个写作任务均对应相应的文种,用写作任务驱动教学内容的完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写作任务务必是真实的任务,避免虚拟、模拟,让学生实现真题真做,让他们在“做”中学写作,提升自觉写作的习惯,这些真实的写作任务则来自学生的生活、校园活动、社团工作等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师要善于把第二课堂引进到第一课堂中来,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融合,设计出与项目任务对应的主题活动,使学生置身“事”中,身临其境完成写作。项目、项目任务、与任务对应的主题教学活动、项目成果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项目名称

项目任务

主题教学活动名称

项目成果的表现形式

日常生活

条据类;

介绍信、证明信;

申请书;启事;海报;

生活中的应用文

——认识应用文

校园生活中的各类条据;

校园工作中的申请书;

社团(班级)活动的海报;

活动策划

校园活动策划书;

计划、总结;演讲稿;

我口说我心

——随堂演讲比赛

校园各种活动的策划书;

学习计划;

社团管理

行政公文中常用的上、下、平行文的写作;

公文写作规则;

公文要这样写

——公文写作专题讨论

收集网上的、身边的各种常用公文,讨论、纠错、改写;

写作社团工作中要用的;

校园传媒

消息;广播稿;

说明书等信息文书;

广告文案/推文;

秀秀我们的校园

——如何写好校园新闻

校园传媒中的各种信息文体(广播稿、消息、通讯、推文等);

模拟市场

市场预测/调查报告;

标书;经济合同等;

寻找身边的商机

——模拟市场活动

自主选题,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经济应用文。

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的选题;

问卷设计技巧;

调研报告的写作;

真相在这里

——校园调研

自主选题,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调研报告;

应聘求职

简历;

求职信;

舍我其谁

——简历制作比赛

为自己写作简历;求职信;

毕业论文(设计)

选题原则;开题报告;

论文格式要求;

风起青萍

——论文选题

按照论文写作要求,结合专业写作小论文;

三、课程实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与线上线下相结合

应用文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而不是只限于某间教室,热闹的校园、丰富的校园活动都为应用文教学提供了灵动的课堂、鲜活的写作素材。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中,老师犹如导演,学生永远是主角,充当应用文写作的主体,他们在教师设计的真实任务驱动下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实施采用五步法,第一步:导。导入真实的写作任务,教师的任务是导学,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途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第二步:析。师生合作找一些经典案例或例文,对例文进行研读、分析,体味写作方法、结构格式、语言表达风格等,使学生对自己面对的任务有个初步认识。第三步:讲。在学生对写作任务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讲解文种知识,重点难点等。第四步:练。学生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分析写作任务,进行草稿写作、或者摹写训练,写出初稿。第五步:评。对学生初稿的准确性进行评析,找出优缺点,进而再改写,直到作品格式、语言均规范为止。教师在点评的同时,还要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信息,培养触类旁通的能力。上表中每个项目的各个任务都重复这五个步骤,学生经过大量的反复训练后,就会熟能生巧,继而固化成了完成写作任务的系统化流程:导——析——讲——练——评。这种设计的好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写”一体化了,而且三者之间互相融合,既是课程设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体现,也是课程实施的任务驱动、真题真做的教法改革的有效举措。

当然教师在“教”“学”“做(写)”的三位一体系统中,也要讲究“教”的策略,并不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法,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以自主组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指导。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实践教学部分除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之外,还采用练习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课程实践法等;课外指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线上线下的随机指导。要想学好应用文写作,提高文种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要长期实践。但是,这门课在各高校的课时设置都比较少,有的36课时,甚至只有20课时,不一而足,学生在这么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是有难度的,弥补课内学时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发辅助课堂教学的网络共享资源,建设课程网站或者“应用文写作精品资源库”,使用网络手段, 建成云课堂、慕课、翻转课堂等线上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将各文种写作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制成微课,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在线学习、自主学习、线上辅导等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建成立体的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不拘一格的学习途径。

四、课程评价:“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结合

课程评价应当结合对应用文的情境认识、事实理解和问题解决,评价指标中应包含有正确的价值观、完整的过程、成果的生成和清晰的表达等要素。这几个要素可以组成一种基本的评价模式,即强调“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的考核方式。形成性的考核方式按照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设定考核指标,制定形成性考核细则。比如:将课程的评价项目及权重分为以下各部分,课堂纪律、课堂学习表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随堂练习、项目大作业等。其中,各部分的考核内容分别是:课堂纪律由出勤、不迟到早退、尊师、守纪、请假有手续等组成;课堂学习表现由听课认真、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笔记认真等组成;自主学习由预习、项目内容的拓展学习、课外阅读、网络学习、与本课程相关的习作等组成;小组合作学习由在小组中有明确的分工,按时完成小组写作任务,小组成员互相指导互相学习情况等;课堂练习由认真完成每次课的课堂练习内容,及时对作业进行修改;项目大作业则是考核每个项目结束后的综合作业质量。这种方式显然是素质教育的考核方式,直接指向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诚然《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文化素质课,我们在评价的时候,也要鼓励创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支持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各种活动,搭建应用文写作的平台,在广泛的写作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提升综合国力的当下,创新性显得尤为重要。正如鲁洁在《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中指出的,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各种现实规定性中奋起,去追求新的自我、新的世界;使得一切文化、知识、道德规范等等的接纳,在他们身上得以产生生成性的变化,转化为创造的潜力……孕育出人的发展的无限生机。”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应用文写作》的“以学生为中心”,其主旨应该落实在回归写作精神,重构“语言与写作”的“道”与“法”,它不是传统意义上可有可无的“公共课”,而是开放的、时代的、实践的、整合母语文化的纽带,更是高校培养“通才”的桥梁。

 

(通信地址:510450  广东白云学院通识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881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