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语文研究

洛寒:反对把语文教成政治课
【时间:2017/4/21 】 【来源:人民教育1961-08 】 【作者: 洛寒】 【已经浏览2336 次】

注:洛寒是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刘松涛的笔名。


    目前在有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不顾语文的特点,忽视语文的基本训练,过多地讲课文的思想、政治内容和生硬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语文课当政治课来教,是相当流行的。

    高中三年级讲《悼列宁》一课时,不但详细的讲述了列宁一生革命斗争的历史,对第二国际还大讲特讲,结果还没有讲解课文,已经超过了规定的课时,在讲解课文时,只好草草了事。有的讲一课语文,一连讲了好几节课,一直到最后,教师、学生还没有时间把课文通读一遍。因此有位初中教师前后讲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珍君》,学生们根本没有注意课文,课后,大家都不敢肯定是讲的那一课,有的说是讲的这一课,有的说是讲的那一课。某小学二年级教《小树》一课时,教师读过课文,就分析它的思想内容,根据课文思想内容提出几个题目,让学生分成小组,联系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来讨论,讨论之后,小组长再综合大家的意见,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发言,最后教师综合各组发言,作出结论。他们给这种教学方法起了一个名字,叫“讨论式教学”,花了学生许多时间,同样没有进行语文基本训练(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二年级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他们不让学生熟读课文,更很少背诵。在评阅学生语文作业时,同样过分强调政治思想内容,只要作文内容联系到政治(其实多半是政治口号),不管语法字词有多少错误,都是圈圈点点,都算好文章,都得到很好的分数。因此有的学生就说:“语文作业顶好作,只要多讲点政治,保证能得四分五分。”

    为什么一定要把语文课当政治课来教呢?有的同志这样说:“教育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难道语文课能够例外吗?”说得完全对。语文是中小学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当然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问题是首先必须弄清怎样为政治服务。谁都知道,要想为政治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有好的思想,一个是有好的本领,也就是既要红,又要专。对一个人来说,有好的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有一套好的本领而没有好的思想,那样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可是如果只有好的思想,没有好的本领,便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好的思想便会落了空,就无法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各项复杂艰巨的建设任务。

    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才算为国家的需要服务呢?那就是我们各级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达到了国家所要求的规格,也就是具备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他们升学深造,或到了各种工作岗位能够胜任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如果把语文课当作政治课来教,不注意语文的基本训练,那么小学毕业不能阅读通俗书报,不会写一封平常的书信,当不了生产队的记账员,升了中学学习有困难;中学毕业不能阅读一般政治科学著作,不会写工作报告,不会写日常应用的文字,升了高等学校跟不上班;尽管这些学生思想很好,情绪很饱满,算不算很好的完成了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要求呢?显然不能够。这不但不能作到真正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其结果反而会使无产阶级的事业,也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受到影响。这种所谓为政治服务,实际上是对为政治服务的一种误解,是把政治狭隘化了。

    有的同志又说:“语文课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课,多讲一点政治有什么不好呢?”这些同志们的用意是好的,是对人民对组织负责的表现。语文课确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课,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它这方面的作用,忽略了是不对的。但另一方面还必须了解语文是一种工具。尽管它和数学有许多不同,但从工具这个意义上来说,却是同样的。学习数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计算的基本知识技能;学习语文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因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削弱语文的基本训练。事实上只有确实掌握了语文这个工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列宁曾说:“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这虽然指的是成人教育,对青年儿童说来,同样是适用的。因此,政治要不要多一点呢?不要。不要少,也不要多,最好是恰如其分。特别是认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就包含着“语文差一点没关系”的因素,那样学生的语文基本训练不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不会完成得很好的。退一步说,即便能够完成得好,培养出来的人,也只能是文理不通的空头政治家,难道这也可以说“没有什么不好”吗?

    还有的同志说:“政治觉悟提高了,文章自然就写好了。比如有的学生本来作文不好,可是参加了劳动,参加了社会活动,觉悟提高了,因此作文有了显著的进步。有的老干部,他们文化水平并不高,却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言外之意,进行语文基本训练没有什么重要,中心问题在于提高政治觉悟。

    不错,学生参加劳动或社会活动,对开阔思路,使他们言之有物,是有很大好处的,特别是中等学校以上的学生,这一点更加显明。但是不是原来学生的文理不通,错别字多,在参加劳动和社会活动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纠正呢?显然不可能。语文基本训练的任务,非在语文课里完成不可,不但参加劳动和社会活动代替不了,其他课程也只能起辅助作用。在工农出身的老干部中,确实有的人文章写的很好。为什么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却能写出好文章来呢?只是因为参加革命斗争时间长政治觉悟高的缘故吗?不是的,也不会是这样。大家知道,我们党从来就是重视工农的文化学习的,毛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说:“我们党中央现在着重要求工农干部学习文化,因为学了文化以后,政治、军事、经济那一门都可学。否则工农干部虽有丰富经验,却没有学习理论的可能。”既然学习理论都不可能,怎么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呢?要知道有的老干部的文章之所以写得好,都是经过许多年甚至几十年艰苦的文化学习,才能达到现在的水平的。因此不能否认写的文章好,和长期参加革命斗争有一定关系,但不是长期参加革命的必然结果。

    总之,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不是政治课,不能把语文课当政治课教。如果不是这样,一定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目的虽是为了政治服务,是为国家需要服务,但其结果恰恰对社会主义建设不利。

    因此,要把语文课教好,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认识语文基本训练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语言看作“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看成是进行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武器”,号召“学习再学习”。毛主席说:“我们的工农干部要学理论,必须首先学文化。没有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就学不进去。”陆定一同志在《教学必须改革》的报告中指出:“全日制中小学的最主要的课程,是语文(包括中文和外国文)和数学,这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和数学学得好,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就比较容易。”由此可见,语文课是基础课的基础,基础不好,将影响其他课程,对国家整个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不利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知道我们的责任是如何重大,认真抓紧语文基本训练这个重要环节。

    其次,认识学习好语文的关键是多读多写,其它省劲的办法是没有的。马克思一生工作那样繁忙,还经常研读文学作品,并能背诵海涅和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他的文章写得十分准确生动。“恩格斯直到逝世时一直精神饱满,孜孜不倦。大家都知道,他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语言专家,他所精通的语言有十种之多,为了阅读易卜生和凯朗特原著他开始学习挪威文,那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见“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毛主席教导我们:“……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正是这个道理。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从多读多写得来的。韩愈在《进学解》中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欧阳修更是“以至尽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虽至晚年,暇日惟读书,未尝释卷。”因此,他们的文章,一直流传至今。(宋)苏籀《栾城先生遗言》中说:“族兄在廷问公(指苏辙——笔者):‘学文如何?’曰:‘前辈但看多做多而已’”。清唐彪在《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一文中说:“谚云:‘读十篇不如作一篇。’盖常做则关机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我们要把这些道理,经常告诉学生,鼓舞学生多读多写。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苦功钻研语文,是不是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呢?不会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基本训练是不能分割的。在编辑教材时必须十分注意课文内容的思想性,注意思想内容和文字技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也就是说,选文的最高标准应该是政治思想性强文字技巧好,这类作品,必须尽一切可能多选。有的政治上无害,文字确实很好的可以选一些,政治上有小害,但文字技巧特别好的脍炙人口的传统课文,也可以选几篇,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讲授时只要向学生说明这一点,是不会使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基本训练统一起来,每讲一篇课文,就要认真讲清课文本身的思想内容,但不要过多的牵扯许多枝节问题。课文本身讲得透,学生自然就会得到启发,受到思想教育。然后就要讲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这方面,讲得越认真,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也就越深刻。这样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但语文基本训练可以进行得踏实有效,思想政治教育也会进行得有声有色。有的同志也许感到很难做,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处,只要认识这个道理,经过努力钻研,是完全可以作到的。上期《人民教育》上介绍的四川成都市龙江路小学袁丽华的《我对识字教学的体会》,正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显著成绩的。她的文章已经谈得很清楚,大家可以参看,这里不再多谈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98631 位浏览者